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北京市、山西省、英国和德国医疗纠纷发生水平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528.98 KB
- 文档页数:3
医疗纠纷调解的国际经验与借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医疗服务的普及,医疗纠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解决医疗纠纷,许多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上的医疗纠纷调解经验,并对其进行借鉴与总结。
一、医疗纠纷调解的起源医疗纠纷调解作为一种解决医患纠纷的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在当时,美国医疗纠纷频发,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开始试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后,各国纷纷借鉴并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医疗纠纷调解体系。
二、美国的医疗纠纷调解经验在美国,医疗纠纷调解是由专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和调解的。
一般而言,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由医疗机构、医生、律师和患者组成,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
美国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注重保护患者权益,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他们强调透明度,并通过公开披露信息、增加信息公示板等方式,促进信息的对称性。
在调解过程中,专业的调解员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调查的方式,实现医患和解。
三、日本的医疗纠纷调解经验在日本,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的设置主要由自治体或者卫生保健组织负责。
日本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建立。
他们通过提供充分的解释与沟通,解答患者疑虑,并平衡医患双方的权益。
日本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还注重以案为本的工作方式。
通过对纠纷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他们及时调整机构的调解方式和改进机制,以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
四、德国的医疗纠纷调解经验在德国,医疗纠纷调解由独立的机构负责,并与医师协会、医院管理机构等进行紧密合作。
德国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构,既能提供纠纷调解服务,也能对医生和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培训。
德国注重建立医患双方的信任关系,通过引入独立的调解员,提供专业的咨询与调解服务。
调解员通常由法官、律师、医疗专家等组成,保证调解过程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五、我国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我国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浅谈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的比较与分析摘要: 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是医疗质量的基础与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
医患沟通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建立的好与坏,从而直接关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故有必要对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取长补短,以促进我国医患关系和谐。
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进行浅要对比,并作出相应分析。
关键词:医患沟通中外现状对比分析正文:古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语言、药物和手术刀。
医生的语言如同他的手术刀。
可以救人,也可能伤人。
可见良好的医患沟通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
80年代之后,在新的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整体医疗。
这种新的医学理念将医患沟通这一研究提七了重要的研究日程,医患沟通被正式确立为一个大的研究领域。
1.医患沟通国内外对比1.1 国外医患沟通现状从宏观上而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医患关系却体现出相同的特征:尽管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医疗伤害,但医患关系却较为和谐、平稳,并未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国家的医患沟通处于叫和谐状态。
国外很多医院都较为重视医患沟通并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
如美国除了在学校开展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外,还专门建立了病人交流中心,帮助医生给病人有针对性的提供医疗服务。
在英国,一般医院设立专门从事医患沟通工作的专门人员,即社会工作者。
这些人具有相当的专业医疗经验和沟通技巧,他们与主任、教授一起查房,如发现病人对医疗过程产生疑惑或不理解,社会工作者会马上与之沟通或通知其相关亲属进行解释。
此外,精英化的医学教育制度和社会较高的法治化程度也都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甚至有的国家如日本、西欧的一些国家还将医患沟通作为处理医患关系的首要措施。
在日本已有的法庭解决、医师会解决和当事者之间解决这几种方式中,当事者过对话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
美国英国日本如何解决医患关系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医疗法治论坛”上,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教授介绍,2016年全国暴力伤医案呈上升趋势,全国发生典型暴力伤医案例42起,共导致60余名医务人员受伤或死亡。
近年来,国内“医闹”事件频发,暴力伤医事件不断曝出,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
暴力伤医事件呈上升趋势王玲玲表示,诊疗结构和期待落差大成为暴力伤医的导火索,比如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怀疑因检查产生不良后果、诊疗结果和患方期待落差大、医患沟通不到位等。
“医闹”事件滋生蔓延,平添的是医患之间的仇恨,最终双方都将是受害者。
目前,中国医患人数比例本就处在失衡状态,如果医务人员安全不能被保证,医疗人员捉襟见肘的现象可能再度加剧。
国外如何解决“医闹”问题医患关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容易处理的问题。
鉴于各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历史,结合各国民族不同的文化,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方法和见解也各有千秋。
美国美国“医闹”或袭击医生的事件少有发生,原因之一是美国实行医药分家制度,患者去独立药店取药,而且是先看病后交钱。
缴费时,大部分患者同保险公司打交道,医院方面同患者没有直接金钱往来,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美国很少发生“医闹”事件,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处理医疗事故的完备法律体系。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多选择法律途径。
美国医学会专业规范与法律委员会于1994年修订发布了《医患关系基本原理》。
几乎每个医院都有风险管理部门伦理委员会,负责调查医疗失误。
他们从专业技术角度判断医生是否尽责尽力和是否有过失。
如发现医生有过失,他们有权进行处罚,且还要向司法部门报告。
伦理委员会成立后,医患纠纷大为减少。
英国英国对医患关系的起步研究归功于医学界先驱伊妮德•巴林特。
1957年,伊妮德•巴林特医生发表学术论文《医生,病人和疾病》,记载了详实的医患关系相关历史案例。
该文章对后来的医患关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9年,英国成立医学机构“巴林特协会(Balint Society)”,进一步研究医患关系。
国内外医疗纠纷现状与解决机制国内外医疗纠纷现状与解决机制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范贞一、2013 年伤医事件( 一) 上海曙光医院伤医事件2013 年10 月17 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患者叶某因肾病综合征、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从肾病科转至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16 点48 分突发呼吸骤停,医院即刻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给予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17 点30 分左右,数名患者家属突然闯进重症监护室,阻挠医护人员继续实施抢救。
17 点35 分,重症监护室王倩主任等前来劝解,向患者家属说明当前患者的病情,但患者家属情绪激动,不予理睬,随即又冲至重症监护室开始对监护室医疗急救用品及设备进行打砸,并对医院在场的医务人员拉扯打骂,时间持续约半小时。
18 点左右,110 民警到达现场进行及时处置,调查后将 2 名主要打砸人员带离现场。
(二)沈阳奉天医院伤医事件10 月20 日,一名40 多岁男子闯入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骨外1 科医生办公室,对医生马勇连刺6 刀,随后从该院8 楼坠亡。
男子系被刺医生的患者,家属称事发原因为患者不满治疗效果。
(三)广医二院伤医事件10 月21 日,患者在广医二院ICU 重症病房去世,主治医生在患者临死前未通知家属见死者最后一面,家属向医生询问原因时,发生冲突。
医生熊旭明因拒绝家属带走遗体的要求,被家属殴打。
如ppt6 、7 图片所示。
(四)南宁120 事件10 月22 日,南宁120 急救医生出诊,医生因人手不够想请患者家属帮忙将病人抬下楼,被患者家属拒绝,并遭家属拳打与持刀威胁。
(五)温岭伤医事件10 月25 日上午,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3 名医生坐诊时被一名男子捅伤。
其中,门诊管理处副主任、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7 岁。
另有 2 人受伤。
如ppt10 图片所示为事发医院。
二、国内外医疗纠纷现状(一)英国医疗纠纷现状如ppt12 图表所示为英国医疗纠纷现状。
医疗纠纷统计数据一、引言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为了了解和分析医疗纠纷的情况,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医疗纠纷统计数据。
该数据将包括医疗纠纷的类型、发生地区、发生时间、处理方式等内容,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依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二、医疗纠纷类型统计根据对全国范围内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将医疗纠纷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诊断错误:涉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和诊断错误,导致治疗延误或者错误治疗的纠纷。
2. 手术操作错误: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手术器械问题等引起的纠纷。
3. 药物问题:涉及医生开药不当、药物配伍错误等引起的纠纷。
4. 护理问题:包括护士护理不到位、护理操作不规范等引起的纠纷。
5. 住院管理问题:涉及医院管理不善、住院环境差等引起的纠纷。
6. 信息沟通问题:指医患之间信息传递不畅、沟通不良等引起的纠纷。
7. 赔偿纠纷:涉及医疗事故赔偿问题引起的纠纷。
8. 其他问题:包括医疗机构服务态度不好、医疗费用争议等其他类型的纠纷。
三、医疗纠纷地区统计根据数据统计,医疗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1.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医疗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医疗纠纷案例数量较多。
2. 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医疗纠纷案例数量也相对较高。
3. 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医疗纠纷案例数量也较多。
4. 浙江省:浙江省医疗纠纷案例数量相对较高,可能与该地区医疗服务水平较高有关。
5. 湖北省:湖北省医疗纠纷案例数量相对较高,可能与该地区医疗服务需求量大有关。
四、医疗纠纷发生时间统计根据数据统计,医疗纠纷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间段:1. 上午:上午是就诊的高峰期,医疗纠纷案例数量相对较多。
2. 下午:下午也是就诊的高峰期,医疗纠纷案例数量较多。
3. 周末:由于周末就诊人数较多,医疗纠纷案例数量也相对较高。
4. 节假日:节假日期间,医疗纠纷案例数量相对较多,可能与医院人员相对较少、工作压力增大有关。
缓解我国医患矛盾的对策研究——以中、英、美医患关系现状对比分析为视角摘要】医患矛盾日益尖锐,医闹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不利于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通过中、美、英医疗现状的对比,借鉴国外完善医疗体制道路的经验和方法,探讨缓解我国医患矛盾对策,营造和谐医疗氛围,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患关系矛盾对比对策【引言】: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7243起,比五年前多了近7000起。
2012年来发生的医疗惨案更是令人瞠目: 3月16日,陕西横山医院40余名医生集体下跪事件;3月23日,哈医大血案;4月2日,广西隆林医闹;5月9日,甘肃省中医院大规模医闹;5月中旬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闹事件……。
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定,维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引起医患矛盾的根源,寻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途径。
1 医患关系的定义医患关系,是指在诊疗过程中所建立起的医疗工作者与病患以及病患家属之间的特定关系。
它包括在诊疗过程中与病患或者病患家属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医生、护士、药师甚至护工等的医务人员与病患建立的诊疗与被诊疗,以及病患及其家属在诊疗过程中与医务人员所形成的信赖、对立、甚至仇视等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2 造成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原因经本科研调查,对造成我国医患关系日益恶劣的原因:国内人士中,13.20%认为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偏低;26.30%来自媒体的误导宣传;28.90%是患方预期太高,维权意识膨胀;39.50%由于医务工作者的态度不好;60.50%认为医疗费用昂贵,是造成我国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本原因。
导致医患关系恶劣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环境2.1.1 正规途径不畅致医闹频发我国对医事争议的处理方式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医事争议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二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三是通过诉讼,启动司法程序的途径解决。
[1]然而目前这三种处理方式的解决效果都并不理想。
外国处理医患纠纷的方法医患纠纷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国家由于其医疗体系、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处理医患纠纷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在一些欧美国家,如美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生和医疗机构通常会购买高额的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导致患者提出赔偿要求,将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生和医疗机构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获得赔偿的保障。
美国还设有专门的医疗调解机构,这些机构通常由具备医疗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
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患者可以选择向这些调解机构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相对灵活、快捷,并且成本较低,有助于在早期解决纠纷,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在英国,注重通过医疗投诉处理机制来解决医患纠纷。
患者如果对医疗服务不满意,可以向当地的医疗委员会或国民保健服务(NHS)投诉。
相关机构会对投诉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并及时向患者反馈处理结果。
英国还强调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医疗机构需要向患者充分告知治疗方案、风险和预后等信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纠纷。
德国在处理医患纠纷时,非常重视医疗事故鉴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设立了独立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这些机构的成员包括医学专家、法律专家和患者代表等。
鉴定过程严谨、科学,其鉴定结果在医患纠纷的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德国也鼓励通过协商和调解来解决医患纠纷,并且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日本在应对医患纠纷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一方面,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另一方面,建立了患者权益保护组织,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支持。
在法律层面,日本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这有助于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做到有法可依。
澳大利亚则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和教育。
通过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增进相互理解。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医疗知识普及,让患者对医疗服务有更合理的预期,从而降低因期望过高而产生的纠纷。
摘要文章论述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旳背景状况,并对该制度在我国实行过程中存在旳问题进行分析;简介了德国和日本旳详细做法;提出增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旳公信力旳提议:通过评鉴程序认清事实、建立调解基础,依托医学、法律专家处理纠纷,同步建立听证、专家库等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措施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关键词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缺陷;完善。
为了有效处理医疗纠纷,自 2023 年起北京、南京、合肥、山西、宁波等地陆续出现了形式不一样旳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
据 2023 年旳记录,全国有 16 个省区市旳 56 个地市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1]。
山西、海南、广东等地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经司法厅同意成立,运行经费由医疗机构缴纳旳医疗保险基金处理。
医疗纠纷发生后,由医调委组织医学、法律、人民调解员、保险企业、保险经纪企业旳专家构成医疗责任保险事故鉴定委员会和合议委员会,按照/ 七名五票制0集体裁定责任并作出赔偿决定。
保险企业根据医调委旳调解进行赔偿。
山西省医调委2023 年成立,对其后全国许多地方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有较大影响[ 2]。
山西省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实践数年,但一直难以推广。
广东省从 2023 年左右开始筹办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023 年 10 月正式成立, 2023 年 6 月广东省卫生厅开始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全省统保。
不过截至 2023 年 7 月仍然只有少数旳地市成立了独立旳分支机构,绝大部分人民调解委员会仍然挂靠在司法行政部门。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难以推广旳原因在于机构自身存在局限性,与之配套依法处理旳法治环境、医疗责任险制度没有建立。
1.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权威性局限性。
2023 年 6 月 12 日羊城晚报载,广东省医调委通过媒体呼吁广州医学院第一、第三附属医院配合调解。
报道中指出,一位患者到南海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时突发休克死亡,家眷打伤院方 6 人,广东省医调委医疗评鉴认为患者死于积极脉夹层破裂,院方无过错,不过院方仍然予以 6. 7 万元旳人道主义赔偿。
医疗纠纷调解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近年来,随着全球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国际化趋势,医疗纠纷的发生频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成为了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医疗纠纷调解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和方式。
一、国际化合作的重要性1.共同分担风险:医疗纠纷调解的国际化合作可以使各国医疗机构和保健专业人员共同分担风险。
通过合作交流,各方可以共同研究、分享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纠纷案例和解决方案,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加速解决医疗纠纷。
2.加强监管和标准:国际化合作可以促进各国间医疗监管机构和标准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对各自国家的医疗监管体制和标准进行比较和借鉴,共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医疗纠纷的预防。
二、国际化合作的方式1.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医疗纠纷调解的国际化合作中重要的一种方式。
各国学术机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发布国际性医学期刊、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来分享和交流医疗纠纷调解经验和技术,提高纠纷调解水平。
2.专家合作:国际专家合作是医疗纠纷国际化调解中常见的合作方式。
各国可以邀请彼此国家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例如举行医疗纠纷调解专家研讨会,共同研究解决医疗纠纷的最佳实践,提高纠纷调解的效率和质量。
3.设立合作机构:为了加强医疗纠纷调解的国际化合作,各国可以共同设立合作机构或联盟。
该机构可以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纠纷调解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
三、国际化合作的问题与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纠纷调解文化、制度和法规存在差异,这对于国际化合作构成了挑战。
需要通过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法律障碍:各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在国际化合作中可能出现法律障碍。
国际合作需将各国法律进行比较研究,制定合适的调解机制,以便更好地解决跨国医疗纠纷。
3.隐私保护:医疗纠纷调解涉及到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在国际化合作中需要更加严格地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权,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
张新华王素芳杨自根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17◆医疗纠纷处理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张新华王素芳杨自根摘要:文本以美、德、日三个发达国家为参照,采用比较的方法,从纠纷的非诉讼解决制度入手,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医疗纠纷协商机制、引入第三-.A-介入医疗纠纷的调解机制及加快我国医事立法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完善O n t he I m pr ove m e nt of M edi cal A l t er nat i ve D i s put e R e s ol ut i on i n C hi naZ han g X i nhua W ang Suf a ng Y ang Zi genA bs t r act:Taki ng t he U ni t e d St a t e s,G e r m any and J apan as a r e f er enc e,on t he basi s of bor r ow i ng exper i—en ce s f r om ot her coun t r i es,t he aut hor ana l yz es t he exi s t i ng pr obl e m s i n m edi ca l al t er nat i ve di sput e r esol ut i on i n C hi na by c om pa r at i ve a ppr oa che s.T hen t he aut hor gi ves s om e sugge st i ons o n t he i m pr o vem ent of m edi ca l di sput e consul t at i on m echani s m s,t he i nt r od uct i on of m edi a t i on m ec hani s mf or di sput e r es ol ut i on w i t h t he t hi r d par t y i n—vol ve d,and t he s pee di ng up of t he m edi ca l l egi s l at i on i n C hi naK ey w or ds:m edi cal di sput e;A l t er na t i ve D i s put e R es ol ut i on(A D R);i m pr ovem ent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医疗纠纷的最后救济手段——诉讼制度——备受指责,如效率低下、缺乏公平等。
对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比较及分析浅谈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的比较与分析摘要: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质量的基础和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
医患沟通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关系到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因此,有必要研究国内外医患沟通的现状,相互学习,促进我国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医患沟通的现状,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医患沟通中外现状对比分析古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医学和手术刀。
医生的语言就像他的手术刀。
它可以救人,也可以伤害人。
这说明了良好的医患沟通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新医疗模式的指导下,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方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整体医疗。
这一新的医学理念将医患沟通的研究提上了重要的研究议程,医患沟通已正式确立为一个大的研究领域。
1.医患沟通国内外对比1.1国外医患沟通现状从宏观上而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医患关系却体现出相同的特征:尽管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医疗伤害,但医患关系却较为和谐、平稳,并未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国家的医患沟通处于叫和谐状态。
国外很多医院都较为重视医患沟通并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
如美国除了在学校开展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外,还专门建立了病人交流中心,帮助医生给病人有针对性的提供医疗服务。
在英国,一般医院设立专门从事医患沟通工作的专门人员,即社会工作者。
这些人具有相当的专业医疗经验和沟通技巧,他们与主任、教授一起查房,如发现病人对医疗过程产生疑惑或不理解,社会工作者会马上与之沟通或通知其相关亲属进行解释。
此外,精英化的医学教育制度和社会较高的法治化程度也都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甚至有的国家如日本、西欧的一些国家还将医患沟通作为处理医患关系的首要措施。
在日本现有的法院和解、医生协会和解和当事人间和解方式中,解决医疗纠纷最基本的方式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对话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