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理会第 2270号决议

安理会第 2270号决议

安理会第 2270号决议
安理会第 2270号决议

第2270(2016)号决议

安全理事会2016 年3 月2 日第7638 次会议通过

安全理事会,

回顾其以往相关决议,包括第825(1993)、第1540(2004)、第1695(2006)、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1887(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以及2006 年10 月6 日(S/PRST/2006/41)、2009 年4 月13 日(S/PRST/2009/7) 和2012 年4 月16 日(S/PRST/2012/13)的主席声明,

重申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于2016 年 1 月 6 日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进行的核试验以及这一试验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条约》”)和旨在加强全球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国际努力构成的挑战以及它对该区域内外的和平与稳定带来的危险,

再次着重指出朝鲜回应国际社会其他安全和人道主义关切的重要性,

还着重指出本决议制定的措施无意对朝鲜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义影响,

感到遗憾的是,朝鲜将金融、技术和工业资源转用于发展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谴责它宣布的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表示深为关切朝鲜人民遭受的严重困难,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进行军火销售产生的收入转用于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而朝鲜公民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

表示严重关切朝鲜继续违反安全理事会相关决议,于2014 年和2015 年一再发射弹道导弹,并于2015 年进行潜射弹道导弹试射,指出所有这些弹道导弹活动有助于朝鲜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增加了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

表示继续关切朝鲜滥用《维也纳外交和领事关系公约》赋予的特权和豁免权,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正在进行的核相关和弹道导弹相关活动进一步加剧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认定继续存在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并根据《宪章》第四十一条采取措施,

1. 最强烈地谴责朝鲜违反并公然无视安理会的相关决议,于2016 年1 月6 日进行的核试验,并谴责朝鲜2016 年2 月7 日的发射使用弹道导弹技术,严重违反了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

2.重申其决定,即朝鲜不应再进行使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再进行核试验或其他任何挑衅,并应暂停所有与其弹道导弹计划有关的活动,就此重新作出其原先关于暂停导弹发射的承诺,并要求朝鲜立即全面遵守这些义务;

3.重申其决定,即朝鲜应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所有核武器和现有核计划,立即停止所有相关活动;

4.重申其决定,即朝鲜应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现有的其他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

5. 重申,根据第1718(2006)号决议第8(c)段,所有会员国应防止本国国民或从本国领土向朝鲜转让、或由朝鲜国民从朝鲜转让或从朝鲜领土转让,任何涉及提供、制造、维护或使用与核、弹道导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物项、材料、设备、物品和技术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或援助,并强调指出这一规定禁止朝鲜与其他会员国进行任何形式的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哪怕是用于发射卫星或空间运载工具的技术合作;

6.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段中的措施也应适用于所有武器及其相关材料,包括小武器和轻武器及其相关材料,以及与供应、制造、维护或使用这些武器和相关材料有关的金融交易、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或援助;

7. 申明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8(b)和8(c)段规定的并经第1874(2009) 号决议第9 和10 段延长的义务,

适用于把物项运入或运出朝鲜以进行修理、维修、翻新、试验、逆向工程和营销,不论物项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是否转让,特别指出第1718(2006)号决议第8(e)段规定的措施也应适用于为开展本段所述活动进行的任何个人旅行;8.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和8(b)段规定的措施也应适用于有关国家认定的、食物或药品以外的可直接有助于发展朝鲜武装部队的作战能力的任何物项,或适用于那些支持或加强朝鲜以外的另一会员国武装部队的作战能力的出口,还决定,这一规定不再适用于供应、销售或转让某一物项,或采购这一物项,如果:

(a) 有关国家认定,这一活动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目的或完全是为了民生目的且不会被朝鲜的个人或实体用来创造收入,且与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的活动无关,但条件是,有关国家在做出这一认定前通知委员会,并向委员会通报为防止有关物项用于其他用途采取的措施,或(b) 委员会已逐案认定,某项供应、销售或转让不会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的各项目标;

9. 回顾第1874(2009)号决议第9段要求各国禁止从朝鲜采购与提供、制造、维护或使用武器及其相关材料有关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或援助,并阐明,本段禁止各国为军事、准军事或警察训练目的接待培训员、顾问或其他官员;

10.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8(d)段规定的措施也应适用于本决议附件一和附件二所列的个人和实体和任何代表他们或按他们指示行事的个人或实体,以及由他们拥有或控制的、包括通过非法手段拥有或控制的实体;

11.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8(e)段规定的措施也适用于本决议附件一开列的个人和代表他们或按他们指示行事的个人;

12. 申明第1718(2006)号决议第8(d)段所述“经济资源,”包括有可能被用来获取资金、物品或服务的各类资产,例如船只(包括海船),不论它们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动产或不动产,实际资产或潜在资产;

13. 决定,如果会员国认定朝鲜的外交官、政府代表或以政府身份行事的其他朝鲜国民代表被指认个人或实体,或代表协助规避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的制裁或违反这些决议的规定的个人或实体,或按其指示行事,则它们应依照适用的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将其驱逐出境,以遣返回朝鲜,但本段的规定绝不妨碍朝鲜政府代表过境前往联合国总部或其他联合国机构处理联合国事务,并决定,本段的规定不适用某一人,如果:(a) 履行司法程序需要此人在场;(b) 此人在场完全是为了医疗、安全或其他人道主义目的,或(c) 委员会逐案认定,驱逐此人将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的各项目标;

14. 决定,如果会员国认定不是本国国民的人在代表被指认的个人或实体或按其指示行事,或在协助规避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的制裁或违反这些决议的规定,则它们应依照适用的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将其驱逐出境,以遣返回朝鲜,除非履行司法程序需要此人在场,或此人在场完全是为了医疗、安全或其他人道主义目的,或委员会逐案认定,驱逐此人将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 号决议或本决议的各项目标,但本段的规定绝不妨碍朝鲜政府代表过境前往联合国总部或其他联合国机构处理联合国事务;

15. 特别指出,由于要履行第1718(2006)号决议第8(d)段和第2094(2013)号决议第8 和11 段规定的义务,所有会员国都应关闭被指认实体的代表处,禁止这些实体以及那些直接或间接为它们或代表它们行事的个人或实体,参加合资企业或任何其他商业安排,并特别指出,如这一代表处的代表是朝鲜国民,则各国要根据和依循第2094(2013)号决议第10 段,依照适用的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将其驱逐出境,以遣返回朝鲜;

16. 注意到朝鲜经常使用幌子公司、空壳公司、合资企业和复杂和不透明的所有制结构来违反安全理事会有关决议规定的措施,为此指示委员会在小组的支持下,查出这样做的个人和实体,并在适当情况下,指认它们接受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和本决议规定措施的约束;

17.决定所有会员国应防止在本国境内或由本国国民对朝鲜国民进行有助于朝鲜的扩散敏感核活动或核武器运载系统发展的学科的专门教学或培训,包括高级物理学、高级计算机模拟和相关计算机科学、地理空间导航、核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航天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或培训;

18. 决定,所有国家应检查,包括在机场、港口、自由贸易区,检查本国境内或通过本国过境的,自朝鲜发运或运往朝鲜的货物,或由朝鲜或朝鲜国民、代表其或按其指示行事的个人或实体、或由其拥有或控制的实体或由被指认个人或实体担任中介或给予协助的货物,或由悬挂朝鲜国旗的飞机或船只运载的货物,以确保不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和本决议转让任何物品,促请各国在进行此类检查时,尽可能减少对该国认定的出于人道主义目的而转运的货物的影响;

19. 决定,会员国应禁止本国国民和本国境内的人将悬挂其国旗的船只或飞机租赁或包租给朝鲜,或向朝鲜提供机组人员或船员服务,决定此禁令也适用于任何列入制裁名单的个人或实体、任何其他朝鲜实体、任何被相关国家认定曾协助规避制裁或协助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 号决议或本决议规定

的其他个人或实体、任何代表任何上述方或按其指示行事的个人或实体以及任何由上述方拥有或控制的实体,促请会员国取消对朝鲜拥有、运营或由朝鲜提供船员的船只的登记,还促请会员国不登记另一会员国根据本段取消登记的此类船只,决定,如事先逐案向委员会通报此类租赁、包租或提供机组或船员服务并附有信息说明:(a) 这些活动完全是为了民生目的且不会被朝鲜的个人或实体用于创造收入,(b) 已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类活动助长违反上述各项决议,则本项规定不适用;

20. 决定,所有国家均应禁止本国国民、接受本国管辖的个人、在本国境内组建或接受本国管辖的实体在朝鲜登记船只,获得船只使用朝鲜船旗的授权,以及拥有、租赁、运营悬挂朝鲜船旗的任何船只,为此类船只提供任何船级证书、认证或相关服务,或为其提供保险,决定本项措施不适用于事先向委员会提供详

细信息后逐案向委员会通报的活动,信息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人员姓名和实体名称,表明这些活动完全是为了民生目的且不会被朝鲜的个人或实体用于创造收入,并说明已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类活动助长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

21. 决定,如果它们有情报提供合理理由认为任何飞机载有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供应、销售、转让或出口的物品,所有国家都不得允许这些飞机在其境内起飞、降落或飞越,但不包括为接受检查而降落,也不包括迫降,促请所有国家在考虑是否允许飞机飞越时,评估已知风险因素;

22. 决定,如果它们有情报提供合理理由认为任何船只由列入制裁名单的个人或实体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或载有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供应、销售、转让或出口的货物,所有国家都不得允许这些船只进入其港口,但不包括因紧急状况而进港、返回出发港或进港接受检查,也不包括委员会事先认定的出于人道主义目的的进港,或符合本决议目标的其他任何目的的进港;

23. 回顾委员会已将朝鲜的远洋海运管理有限公司列入制裁名单,注意到本决议附件三所列船只是远洋海运管理有限公司控制或运营的经济资源,因此应接受第1718(2006)号决议第8(d)段规定的资产冻结,强调会员国必须执行该决议的有关规定;

24.决定,朝鲜应放弃一切化学和生物武器和武器相关计划,并应严格按照它作为《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缔约国承担的义务行事,促请朝鲜加入《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并随后立即遵守其规定;

25. 决定通过增加对物品的指认来调整第1718(2006)号决议第8段和本决议规定的措施,指示委员会为此开展工作,在本决议通过十五天内向安全理事会提交报告,还决定,如果委员会未采取行动,安全理事会将在收到该报告七天内完成调整有关措施的行动;

26. 指示委员会至迟在本决议通过后60 天并在其后每年审查和修订S/2006/853/CORR.1 号文件所列物项;

27. 决定,如果相关国家认定任何物项可能有助于朝鲜的核计划或弹道导弹计划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有助于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的活动,或有助于规避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规定的措施,则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和8(b)段规定的措施也适用于这些物项;

28. 重申第1874(2009)号决议第14 至16 段和第2087(2013)号决议第8 段,决定这些段落也适用于根据本决议第19 段进行检查时发现的、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供应、销售或转让的任何物项;

29. 决定,朝鲜不得从其领土、或由其国民、或使用悬挂其国旗的船只或飞机直接或间接供应、销售或转让煤、铁、铁矿石,所有国家均应禁止本国国民或使用悬挂其船旗的船只或飞机从朝鲜购买这些材料,不论它们是否源于朝鲜领土,决定本规定不适用于:

(a) 购买国根据可信情报证实不是朝鲜原产的、而是经由朝鲜运送的完全是用于从罗津港(Rason)出口的煤,但有关国家须事先通知委员会,且此类交易不涉及为朝鲜的核或弹道导弹计划或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的活动创收;和

(b) 被认定完全是为了民生目的、不涉及为朝鲜核计划或弹道导弹计划或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的其他活动创收的交易;

30. 决定,朝鲜不得从其领土、或由其国民、或使用悬挂其国旗的船只或飞机直接或间接供应、销售或转让黄金、钛矿石、钒矿石、稀土矿产,所有国家均应禁止本国国民或使用悬挂本国国旗的船只或飞机从朝鲜购买这些材料,不论它们是否源于朝鲜领土;

31. 决定,所有国家均应防止本国国民、或从本国国土、或使用悬挂本国国旗的船只或飞机向朝鲜领土出售或供应航空燃料,包括航空汽油、石脑油类航空燃油、煤油类航空燃油、煤油类火箭燃料,不论这些燃料是否源于本国领

土,除非委员会事先已逐案特别批准向朝鲜转让已核实将用于满足基本人道主义需求的此类产品,但须做出特别安排以有效监测运送和使用情况,还决定本项规定不适用于向朝鲜境外的民用客机销售或供应仅供在往返朝鲜飞行期间使用的航空燃油;

32.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8(d)段规定的资产冻结措施适用于有关国家认定的与朝鲜核计划、弹道导弹计划或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的其他活动有关的、由朝鲜政府或朝鲜劳动党的实体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的、或由代表其或按其指示行事的个人或实体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的、或由其拥有或控制的实体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的朝鲜境外的所有资金、其他金融资产和经济资源,还决定,朝鲜以外的所有国家均应确保,本国国民或本国境内任何个人或实体不向这些个人或实体、或代表其或按其指示行事的个人或实体、或由其拥有或控制的实体,提供或为其利益而提供任何资金、金融资产或经济资源,决定这些措施不适用于朝鲜驻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有关组织的代表团或朝鲜其他外交和领事使团开展活动所需的资金、其他金融资产和经济资源,也不适用于委员会事先逐案认定为交付人道主义援助、实现无核化或实现任何符合本决议目标的其他目的所需要的资金、其他金融资产和经济资源;

33.决定各国应禁止在本国领土内设立和运营朝鲜各银行的新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或代表处,还决定各国应禁止本国境内或受本国司法管辖的金融机构与朝鲜各银行建立新的合营关系、获取其股权、或与其建立或保持代理关系,但不包括事先已获委员会批准的此类交易,决定所有国家均应在通过本决议后90 天内采取必要措施,关闭现有的这些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或代表处,并与朝鲜各银行终止此类合营关系、股权、代理行关系;

34. 决定各国应禁止本国境内或接受本国管辖的金融机构在朝鲜开设新代表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或银行账户;

35. 决定,各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在90 天内关闭现有的设在朝鲜的代表处、附属机构或银行账户,如果有关国家有可信情报提供合理理由认为此类金融活动可能有助于朝鲜的核计划或弹道导弹计划,或有助于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的其他活动,还决定,如果委员会逐案认定这些代表处、附属机构或银行账户是交付人道主义援助或者外交使团依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在朝鲜开展活动、或者联合国或其专门机构或有关组织开展活动、或者为了与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相符的任何其他目的所需要的,则本项规定不适用;

36. 决定所有国家都应禁止从本国领土或由受其管辖的个人或实体提供公共和私人金融支持,以用于与朝鲜的贸易(包括向涉足此类贸易的国民或实体提供出口信贷、担保或保险),如果此类金融支持可能有助于朝鲜的核计划或弹道导弹计划,或有助于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 号决议或本决议、包括第8 段禁止的其他活动;

37. 表示关切向朝鲜移送黄金可能被用于规避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规定的措施,阐明所有国家都应该对黄金的移送,包括通过在朝鲜过境和从朝鲜出发的运送黄金公司进行的移送,适用第2094(2013)号决议第11 段所述措施,以确保此类黄金不会有助于朝鲜的核计划或弹道导弹计划,或有助于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禁止的其他活动,或有助于规避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规定的措施;

38. 回顾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已促请各国加强尽职调查和采取有效对策,不让朝鲜在本国管辖区内进行非法金融活动,促请会员国采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7 项建议及其解释性说明和有关准则,对扩散进行有效的定向金融制裁;

39. 重申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㈢段有关奢侈品的措施,阐明“奢侈品”一词包括但不限于本决议附件五所述物项;

40. 促请所有国家在本决议通过后90 天内,并在其后应委员会要求,向安全理事会报告本国为有效执行本决议各项规定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请第1874(2009)号决议所设专家小组与联合国其他制裁监测组合作,继续努力协助各国及时编写和提交此类报告,并指示委员会优先接洽那些从未按照安全理事会要求提交执行情况报告的国家;

41. 促请所有国家提供它们掌握的不遵守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规定措施的信息;

42. 鼓励所有国家审查此前上报的违反制裁的情况,尤其是根据相关决议查扣的物项或阻止的活动,以协助确保这些决议、特别是本决议第27 段得到全面适当执行,为此注意到专家小组的报告和委员会公布的违反制裁行为的信息;

43. 指示委员会有效处理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和本决议规定措施的行为,为此指示委员会指认更多应受第1718 (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和本决议规定措施制约的个人和实体;

44. 指示委员会继续努力协助会员国执行对朝鲜采取的措施,为此请委员会起草和分发一份关于第1718(2006)、第

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 号决议和本决议规定的所有措施的全面汇编,为会员国执行提供便利;

45. 指示委员会更新委员会的个人和实体名单中的信息,包括新的别名和幌子公司,指示委员会在本决议通过后45 天内,并在其后每隔十二个月,开展这一工作;

46.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12 段阐述的委员会任务应适用于第1874(2009)、第2094(2013)号决议和本决议规定的措施;

47. 强调所有国家,包括朝鲜,都必须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不会应朝鲜、朝鲜境内的任何人或实体、为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和本决议所述措施指认的人或实体,或任何通过这些人或实体索赔或为这些人或实体索赔的人的要求,对因本决议或以往决议规定措施而无法执行的合同或其他交易提出索赔;

48. 着重指出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 号决议和本决议规定的措施无意对朝鲜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义后果,或对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第2094(2013)号决议或本决议没有禁止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与合作,以及在朝鲜为朝鲜平民开展援助和救济活动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49. 重申维护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并表示安理会承诺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这一局势,欢迎安理会成员及其他国家为通过对话实现和平及全面解决提供便利,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的行动;50. 重申对六方会谈的支持,呼吁恢复六方会谈,重申支持中国、朝鲜、日本、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和美国在2005 年9 月19 日共同声明中阐述的承诺,包括六方会谈的目标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可核查的朝鲜半岛无核化,美国和朝鲜承诺彼此尊重主权并和平共处,六方承诺促进经济合作,以及所有其他相关承诺;

51. 申明安理会将继续审议朝鲜的行动,并准备根据朝鲜遵守规定的情况,视需要加强、修改、暂停或解除这些措施,并就此表示决心在朝鲜再度进行核试验或发射时,进一步采取重大措施;

52.决定继续处理此案。

附件一

旅行禁令/资产冻结(个人)

1. CHOE CHUN-SIK

a. 说明:Choe Chun-sik 是朝鲜第二自然科学院院长,朝鲜远程导弹计划负责人

b. 别名:Choe Chun Sik; Ch’oe Ch’un Sik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54 年10 月12 日;国籍:朝鲜

2. CHOE SONG IL

a. 说明:端川商业银行驻越南代表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护照号:472320665,护照失效日期:2017 年9 月26 日;护照号:563120356;国籍:朝鲜

3. HYON KWANG IL

a. 说明:Hyon Kwang Il 是国家宇宙开发总局科学发展司司长

b. 别名:Hyon Gwang Il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61 年5 月27 日;国籍:朝鲜

4. JANG BOM SU

a. 说明:端川商业银行驻叙利亚代表

b. 别名:Jang Pom Su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57 年4 月15 日;国籍:朝鲜

5. JANG YONG SON

a. 说明:朝鲜矿业发展贸易公司驻伊朗代表(KOMID)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57 年2 月20 日;国籍:朝鲜

6. JON MYONG GUK

a. 说明:端川商业银行驻叙利亚代表

b. 别名:Cho’n Myo’ng-kuk

c. 识别信息:护照号:4721202031,护照失效日期:2017 年2 月21 日;国籍:朝鲜;出生日期:1976 年10 月18 日

7. KANG MUN KIL

a. 说明:Kang Mun Kil 曾作为南川冈(又称南兴)公司的代表从事核采购活动

b. 别名:Jiang Wen-ji

c. 识别信息:护照号:472330208,护照失效日期:2017 年7月4日;国籍:朝鲜

8. KANG RYONG

a. 说明:朝鲜矿业发展贸易公司驻叙利亚代表(KOMID)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69 年8 月21 日;国籍:朝鲜

9. KIM JUNG JONG

a. 说明:端川商业银行驻越南代表

b. 别名:Kim Chung Chong

c. 识别信息:护照号:199421147,护照失效日期:2014 年12 月29 日;护照号:381110042,护照失效日期:2016 年1 月25 日;护照号:563210184,护照失效日期:2018 年6 月18 日;出生日期:1966 年11 月7 日;国籍:朝鲜

10. KIM KYU

a. 说明:朝鲜矿业发展贸易公司对外关系官员(KOMID)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68 年7 月30 日;国籍:朝鲜

11. KIM TONG MY’ONG

a. 说明:Kim Tong My’ong 是端川商业银行主席,至少从2002 年起在端川商业银行担任不同职位。他还在管理岩芦江事务中发挥了作用

b. 别名:Kim Chin- So’k, Kim Tong-Myong, Kim Jin-Sok; Kim, Hyok-Chol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64;国籍:朝鲜

12. KIM YONG CHOL

a. 说明:朝鲜矿业发展贸易公司驻伊朗代表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62 年2 月18 日;国籍:朝鲜

13. KO TAE HUN

a. 说明:端川商业银行代表

b. 别名:Kim Myong Gi

c. 识别信息:护照号:563120630,护照失效日期:2018 年3 月20 日;出生日期:1972 年5 月25 日;国籍:朝鲜

14. RI MAN GON

a. 说明:Ri Man Gon 是军需工业部部长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45 年10 月29 日;护照号:PO381230469,护照失效日期:2016 年4 月6 日;国籍:朝鲜

15. RYU JIN

a. 说明:朝鲜矿业发展贸易公司驻叙利亚代表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出生日期:1965 年8 月7 日;护照号:563410081;国籍:朝鲜

16. YU CHOL U

a. 说明:Yu Chol U 是国家宇宙开发总局局长

b. 别名:无

c. 识别信息:国籍:朝鲜

别名更新:Ra, Kyong-Su (KPi.008)——新别名:Chang, Myong Ho

附件二

资产冻结(实体)

1. 国家防务科学院(ACADEMY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 简介:国家防务科学院参与了朝鲜弹道导弹和核武器计划的发展推进工作

b. 又称:不详

c. 所在地:朝鲜平壤

2. 清川江航运公司(CHONGCHONGANG SHIPPING COMPANY)

a. 简介:清川江航运公司2013 年7 月试图通过其船只“清川江”号,直接把非法运输的常规武器进口到朝鲜

b. 又称:清川江航运有限公司(Chong Chon Gang Shipping Co. Ltd.)

c. 所在地:地址:817 Haeun,Donghung-dong,Central District,朝鲜平壤;其他地址:817,Haeum Tonghun-dong,

Chung-gu,朝鲜平壤;海事组织编号:5342883

3. 大同信贷银行(DAEDONG CREDIT BANK)(DCB)

a. 简介:大同信贷银行向朝鲜矿业发展贸易公司(Korea Mining Development Trading Corporation)(KOMID)和端川商业银行(Tanchon Commercial Bank)提供金融服务。至少自2007 年起,大同信贷银行代表朝鲜矿业发展贸易公司和端川商业银行促成了数百次金融交易,价值以百万美元计。大同信贷银行屡次在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欺骗性金融行为促成交易

b. 又称:DCB;又称:Taedong Credit Bank

c. 所在地:地址:Suite 401,Potonggang Hotel,Ansan-Dong,Pyongchon District,朝鲜平壤;其他地址:Ansan-dong,Botonggang Hotel,Pongchon,朝鲜平壤;SWIFT 号码:DCBK KKPY

4. 彗星贸易公司(HESONG TRADING COMPANY)

a. 简介:朝鲜矿业发展公司(Korea Mining Development Trading Corporation) (KOMID)是彗星贸易公司的母公司

b. 所在地:朝鲜平壤

5. 朝鲜光鲜金融会社(KOREA KWANGSON BANKING CORPORATION)(KKBC)

a. 简介:朝鲜光鲜金融会社提供金融服务来支持端川商业银行和朝鲜永邦总公司(Korea Ryongbong General Corporation)的一个下属公司朝鲜革新贸易公司(Korea Hyoksin Trading Corporation)。端川商业银行利用朝鲜光鲜金融会社进行数额可能达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转账,包括涉及朝鲜矿业发展公司有关资金的转账

b. 又称:KKBC

c. 地址:Jungson-dong,Sungri Street,Central District,朝鲜平壤

6. 朝鲜光星貿易会社(KOREA KWANGSONG TRADING CORPORATION)

a. 简介:朝鲜永邦总公司是朝鲜光星貿易会社的母公司

b. 地址:Rakwon-dong,Pothonggang District,朝鲜平壤

7. 原子能工业省(MINISTRY OF ATOMIC ENERGY INDUSTRY)

a. 简介:原子能工业省于2013 年成立,目的是使朝鲜原子能工业现代化,以增加核材料产量,提高质量,进而建立一个独立的朝鲜核工业。因此,据了解,原子能工业省(MAEI)在朝鲜核武器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负责该国核武器计划的日常运作,下面有其他与核有关的组织。该省下面有若干核相关组织和研究中心以及两个委员会:一个同位素应用委员会和一个核能委员会。原子能工业省还指导一个设在宁边(Yongbyun)的核研究中心,即已知的朝鲜钚设施所在地。此外,专家小组2015 年的报告指出,因参与或支持与核有关的计划而于2009 年被第1718(2006)号决议所设委员会列名的朝鲜原子能总局前主任李继善(Ri Je-son)于2014 年4 月9 日被任命为原子能工业省负责人

b. 又称:MAEI

c. 地址:Haeun-2-dong,Pyongchon District,朝鲜平壤

8. 军需工业部(MUNITIONS INDUSTRY DEPARTMENT)

a. 简介:军需工业部参与朝鲜导弹计划的关键方面。军需工业部(MID)负责监督朝鲜弹道导弹、包括大浦洞2 号(Taepo Dong-2)的发展。军需工业部监督朝鲜的武器生产和研发计划,包括朝鲜弹道导弹计划。而于2010 年8 月也被列名的第二经济委员会和第二自然科学院隶属军需工业部。军需工业部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KN08 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b. 又称:军用品工业部(Military Supplies Industry Department)

c. 所在地:朝鲜平壤

9. 国家宇宙开发总局(NATIONAL AEROSPACE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a. 简介:NADA(国家宇宙开发总局)参与朝鲜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包括卫星发射和运载火箭的发展

b. 又称:NADA

c. 所在地:朝鲜

10. 39 号室(OFFICE 39)

a. 简介:朝鲜政府实体

b. 又称:Office # 39(39 号室);又称:Office No. 39(第39 号室);又称:Bureau 39(39 局);又称:Central Committee Bureau 39(中央委员会39 局);又称:Third Floor(三楼);又称:Division 39(39 司)

c. 所在地:朝鲜

11. 侦察总局(RECONNAISSANCE GENERAL BUREAU)

a. 简介:侦察总局是朝鲜的首要情报组织,成立于2009 年初,由朝鲜劳动党行动部和35 室以及朝鲜人民军

侦察局等现有情报组织合并而成。侦察总局进行常规武器贸易并控制朝鲜常规武器公司——朝鲜青松联合会社(Green Pine Associated Corporation)。

b. 又称:Chongch’al Ch’ongguk(侦察总局);KPA Unit 586(朝人民军第586 部队);RGB

c. 所在地:地址:Hyongjesan-Guyok,朝鲜平壤;其他地址:Nungrado,朝鲜平壤

12. 第二经济委员会(SECOND ECONOMIC COMMITTEE)

a. 简介:第二经济委员会参与朝鲜导弹计划的关键方面。第二经济委员会负责监督朝鲜弹道导弹生产,并指导KOMID 的活动

b. 又称:不详

c. 所在地:Kangdong,朝鲜

名单别名的更新:南川冈贸易公司(NAMCHONGANG TRADING CORPORATION) (KPe.004)——新别名:Namhung Trading Corporation

附件三

OMM(朝鲜远洋海运管理有限公司)的船只

船名海事组织编号

1. CHOL RYONG (RYONG GUN BONG) 8606173

2. CHONG BONG (GREENLIGHT) (BLUE NOUVELLE) 8909575

3. CHONG RIM 2 8916293

4. DAWNLIGHT 9110236

5. EVER BRIGHT 88 (J STAR) 8914934

6. GOLD STAR 3 (BENEVOLENCE 2) 8405402

7. HOE RYONG 9041552

8. HU CHANG (O UN CHONG NYON) 8330815

9. HUI CHON (HWANG GUM SAN 2) 8405270

10. JH 86 8602531

11. JI HYE SAN (HYOK SIN 2) 8018900

12. JIN Tal 9163154

13. JIN TENG 9163166

14. KANG GYE (PI RYU GANG) 8829593

15. MI RIM 8713471

16. MI RIM 2 9361407

17. O RANG (PO THONG GANG) 8829555

18. ORION STAR (RICHOCEAN) 9333589

19. RA NAM 2 8625545

20. RANAM 3 9314650

21. RYO MYONG 8987333

22. RYONG RIM (JON JIN 2) 8018912

23. SE PHO (RAK WON 2) 8819017

24. SONGJIN (JANG JA SAN CHONG NYON HO) 8133530

25. SOUTH HILL 2 8412467

26. SOUTH HILL 5 9138680

27. TAN CHON (RYONG GANG 2) 7640378

28. THAE PYONG SAN (PETREL 1) 9009085

29. TONG HUNG SAN (CHONG CHON GANG) 7937317

30. GRAND KARO 8511823

31. TONG HUNG 1 8661575

附件四

奢侈品

(a) 豪华手表(腕表、怀表和其他带有贵金属或镶嵌贵金属的金属表盘的手表)

(b) 下列交通物项:

(1) 水上休闲性交通工具(如私人游艇)

(2) 雪地摩托(价值超过2 000 美元)

(c) 铅水晶物项

(d) 休闲体育运动设备

安理会第 2270号决议

第2270(2016)号决议 安全理事会2016 年3 月2 日第7638 次会议通过 安全理事会, 回顾其以往相关决议,包括第825(1993)、第1540(2004)、第1695(2006)、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1887(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以及2006 年10 月6 日(S/PRST/2006/41)、2009 年4 月13 日(S/PRST/2009/7) 和2012 年4 月16 日(S/PRST/2012/13)的主席声明, 重申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于2016 年 1 月 6 日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进行的核试验以及这一试验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条约》”)和旨在加强全球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国际努力构成的挑战以及它对该区域内外的和平与稳定带来的危险, 再次着重指出朝鲜回应国际社会其他安全和人道主义关切的重要性, 还着重指出本决议制定的措施无意对朝鲜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义影响, 感到遗憾的是,朝鲜将金融、技术和工业资源转用于发展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谴责它宣布的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表示深为关切朝鲜人民遭受的严重困难,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进行军火销售产生的收入转用于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而朝鲜公民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 表示严重关切朝鲜继续违反安全理事会相关决议,于2014 年和2015 年一再发射弹道导弹,并于2015 年进行潜射弹道导弹试射,指出所有这些弹道导弹活动有助于朝鲜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增加了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 表示继续关切朝鲜滥用《维也纳外交和领事关系公约》赋予的特权和豁免权,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正在进行的核相关和弹道导弹相关活动进一步加剧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认定继续存在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并根据《宪章》第四十一条采取措施, 1. 最强烈地谴责朝鲜违反并公然无视安理会的相关决议,于2016 年1 月6 日进行的核试验,并谴责朝鲜2016 年2 月7 日的发射使用弹道导弹技术,严重违反了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 2.重申其决定,即朝鲜不应再进行使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再进行核试验或其他任何挑衅,并应暂停所有与其弹道导弹计划有关的活动,就此重新作出其原先关于暂停导弹发射的承诺,并要求朝鲜立即全面遵守这些义务; 3.重申其决定,即朝鲜应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所有核武器和现有核计划,立即停止所有相关活动; 4.重申其决定,即朝鲜应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现有的其他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 5. 重申,根据第1718(2006)号决议第8(c)段,所有会员国应防止本国国民或从本国领土向朝鲜转让、或由朝鲜国民从朝鲜转让或从朝鲜领土转让,任何涉及提供、制造、维护或使用与核、弹道导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物项、材料、设备、物品和技术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或援助,并强调指出这一规定禁止朝鲜与其他会员国进行任何形式的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哪怕是用于发射卫星或空间运载工具的技术合作; 6.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段中的措施也应适用于所有武器及其相关材料,包括小武器和轻武器及其相关材料,以及与供应、制造、维护或使用这些武器和相关材料有关的金融交易、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或援助; 7. 申明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8(b)和8(c)段规定的并经第1874(2009) 号决议第9 和10 段延长的义务,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2270(2016)号决议

联合国S/RES/2270 (2016) 安全理事会Distr.: General 2 March 2016 16-03394 (C) *1603394* 第2270(2016)号决议 安全理事会2016年3月2日第7638次会议通过 安全理事会, 回顾其以往相关决议,包括第825(1993)、第1540(2004)、第1695(2006)、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1887(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以及2006年10月6日(S/PRST/2006/41)、2009年4月13日(S/PRST/2009/7)和2012年4月16日(S/PRST/2012/13)的主席声明, 重申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于2016年1月6日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进行的核试验以及这一试验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条约》”)和旨在加强全球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国际努力构成的挑战以及它对该区域内外的和平与稳定带来的危险, 再次着重指出朝鲜回应国际社会其他安全和人道主义关切的重要性, 还着重指出本决议制定的措施无意对朝鲜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义影响, 感到遗憾的是,朝鲜将金融、技术和工业资源转用于发展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谴责它宣布的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表示深为关切朝鲜人民遭受的严重困难,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进行军火销售产生的收入转用于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而朝鲜公民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 表示严重关切朝鲜继续违反安全理事会相关决议,于2014年和2015年一再发射弹道导弹,并于2015年进行潜射弹道导弹试射,指出所有这些弹道导弹活动有助于朝鲜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增加了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

模拟联合国立场文件范文

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的英文是Position Paper,可定义为“表明一国在某一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的文件”。立场文件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特定话题的立场和解决建议,许多代表也会用立场文件作为大会中第一次发言的发言稿,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一篇立场文件只阐述对于一个议题的国家立场观点,如果一个委员会的议题有两个,那么就需要提交两份立场文件。一份立场文件的篇幅应尽量控制在一到两页。立场文件作用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一国的立场文件来了解该国在这一议题上的基本立场,确定该国是否与自己的国家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等等,这样便于各国协会协商和合作。也可以提醒本国代表自己的底线。立场文件同时也是会议开始阶段各国陈述观点的主要参照发言材料,但它并不是发言稿。立场文件的 格式和要点1)开头立场文件的开头应该包括以下部分:代表姓名(delegates) 代表来自的学校(schools)国家(country)委员会(committee)议题(topic)2)正文正文的内容一般安排如下:背景介绍:简要陈述议题。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小,只需简单概括该问题的历史,并提出讨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即可。 过去的行动:这部分包括联合国在该问题上的决议或行动及本国在该问题上已经作出的 行动和决议等。本国的立场/政策/解决措施:这部分主要表明本国的立场,提供本国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并提供理由等。3)篇幅书写语言为中文,字体用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篇幅尽量控制在一到两页左右。4)充实内容前面介绍的正文内容安排只是一种参考。立场文件不是考试作文的八股文,其内容的安排顺序和文章结 构都可以根据代表国的实际情况调整。还可以从以下很多方面充实立场文件的内容: 对该国在这个议题上的立场的总体概括和对该国在此问题上的历史介绍该问题是怎样影响该国的该国在此问题上的政策和实施相关政策的理由 该国在此问题上签署的协议或批准的决议在此问题上别国的立场怎样影响该国 的立场国家领导在相关问题上发言的引言为支持该国在此问题上的对策的相关数据5)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非必要不需要陈述这个国家的详细信息(GDP、 人口、资源等)尽量使文体显得官方和正式,写作的时候再选词方面要特别注意 举出实例,而不是空讲政策和态度用脚注或尾注来表明所引用的资料(不强求) 立场文件作为会议要求的正式文件,在用词方面也有固定的要求。用词要求正式,避免口语化的表达。一般,立场文件都采用第三人称“中国认为(China thinks)、美国代表团相信(the US Delegation believes)”等等,而不用“你、我、他”。同时立场文件的表达应当简洁明了,尽量不要采用修辞、排比等过于文学的表达方式。由于篇幅有限,立场文件应该围绕议题和国家立场展开,确保每一句话都是为了表达国家立场服务。我们建议代表使用一个简明的架构来书写立场文件。你的工作不是把你所收集的大量信息填充到结构中,而是把你的观点、建议以及解决办法等等信息融合起来加以整理,使他们能够很好的融合到你的立场文件结构中,让你的立场文件更有建设性。一篇好的立场文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议题,并说明代表国认为对这个议题对于其本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性。代表国所持有的立场、态度。可包括该国与此相关的国内事务及外交政策,以及过去在国际工作中所支持过的决议等等。对于联合国所采取过的主要措施代表国持怎样的态度。代表国对委员会的建议。可包括代表国认为有效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及国际社会应承当的角色。所以确切的说,立场文件更接近说明文,而不是一般认为的议论文或者辩论陈词。后者往往要求先明确表达观点(比如托福作文或GRE的Argument部分),然后旁征博引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正当。但是立场文件的写作不是要通过具有冲击力的词汇说服阅读者,而是要通过合理引用客观资料说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更强调体现出一种分析的过程。换

联合国1973号决议英文版 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973

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1973 (2011) on Libya – full text Read the full text of the resolution passed at UN headquarters in favour of a no-fly zone and air strikes against Muammar Gaddafi The Security Council, Recalling its resolution 1970 (2011) of 26 February 2011, Deploring the failure of the Libyan authorities to comply with resolution 1970 (2011), Expressing grave concern at the deteriorating situation, the escalation of violence, and the heavy civilian casualties, Reitera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Libyan authorities to protect the Libyan population and reaffirming that parties to armed conflicts bear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to take all feasible steps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civilians, Condemning the gross and systematic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including arbitrary detentions, enforced disappearances, torture and summary executions, Further condemning acts of violence and intimidation committed by the Libyan authorities against journalists, media professionals and associated personnel and urging these authorities to comply with their obligations under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as outlined in resolution 1738 (2006), Considering that the widespread and systematic attacks currently taking place in the Libyan Arab Jamahiriya against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may amount to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Recalling paragraph 26 of resolution 1970 (2011) in which the Council expressed its readiness to consider taking additional appropriate measures, as necessary, to facilitate and support the return of humanitarian agencies and make available humanitarian and related assistance in the Libyan Arab Jamahiriya, Expressing its determination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civilians and civilian populated areas and the rapid and unimpeded passage of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the safety of humanitarian personnel, Recalling the condemnation by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the African Union, and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 of the serious violations of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that have been and are being committed in the Libyan Arab Jamahiriya, Taking note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of the Organis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 of 8 March 2011, and the communiqué of the Peace and Security Council of the African Union of 10 March 2011 which established an ad hoc High Level Committee on Libya, Taking note also of the decision of the Council of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of 12 March 2011 to call for the imposition of a no-fly zone on Libyan military aviation, and to establish safe areas in places exposed to shelling as a precautionary measure that allows the protection of the Libyan people and foreign nationals residing in the Libyan Arab Jamahiriya, Taking note further of the Secretary-General's call on 16 March 2011 for an immediate cease-fire, Recalling its decision to refer the situation in the Libyan Arab Jamahiriya since 15 February 2011 to the Prosecu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nd stressing that

联合国大会决议的法律效力

在众多的国际组织中,联合国无论从成员数量,国际影响、作用领域来看,都当之无愧地成为最典型的国际组织。因此,关于联合国大会决议法律地位的讨论,对解决国际组织决议与国际法渊源的关系问题,其意义应当是不言自明的。研究国际法渊源的范畴,这是应先行解决的问题。 在对联大决议的法律地位进行探讨之前,明确国际法渊源究竟具备怎样的特征,是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所在。 一般而言,法律是指表现为国家意志,并以国家资源为基础的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与国内社会相比较,国际社会虽然没有立法与强制机关,但这并不妨碍国际法作为法律的本质。因此,国际法渊源的内容也随着这个结论的得出而清晰可见了。影响某种规范是否具有国际法上的效力,必须考虑三个因素: 其一,是否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国内法不同,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实践的最大参与者,也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因此,国际法主要是规范国家行为的。同时,作为规范而存在,就决定了它具有可重复性。契约性条约和造法性条约法律性质的不同正在于此。前者是为了解决当事国之间具体事项而订立,并不具备可重复性,因此也就并非国际法之渊源。诚然,契约性规范如同造法性规范一样,其具有约束当事者的效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契约性规范如果要演变为可普遍适用的造法性规范,则必须具有一般法律规范所必须具备的结构特征和普遍适用的基础。 其二,是否表现为国家意志。国际法更多表现两国或多国意志,虽然其间不乏博弈过程,但“求同”是建立规则更为有效的途径,国家意志在国际法通常表现为“共同意志”。 其三,是否具有拘束力。国际社会不存在凌驾各国之上的强制机关,使得这种拘束力的强制性远远不及国内法,正基于此,国际法被称为“软法”。归根结底,国家认为自己受这些规则的约束,才是其获得法律地位的源泉。因此,国家的同意是国际法效力的依据。此外,国家同样会动用国家资源来保障这种规则的实现。 由于联合国的职能范围相当广泛,联大决议不仅数量很大,而且内容迥异:从有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高度政治性问题到决定召开一次会议的技术性事项。同时,决议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一项建议或请求,也可能是一项决定、声明或宣言。因此,很难说它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鉴于此,有必要对名目繁多的决议进行分类,加以具体缕析,方能得出一些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1、内部决议的法律地位 任何国际组织,按照创立条约,都明示地或暗含地有权做出有关该组织内部事务的决议。这些决议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一内部事项做出个别和具体处理的决议。如联合国大会单独地或与安全理事会协作,就下列事项做出法律上有拘束力的决议:接纳新会员国、开除会员国和停止会员国权利的行使(宪章第4~6条);审议和批准联合国预算(宪章第17条);设定辅助机关(宪章第22条),对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对这两个机关发布一般的和个别的决定(宪章第60、85、87条)等。这种决议是对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设定,并非国际法所应设立的可反复适用的行为规则的范畴。另一类是对某一内部事项制定一般规则的决议。如联合国的大会依照宪章有以决议制定其议事规则的权限。这些决议构成联合国的“内部法”(Internal Law),[注3]对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可能产生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其行为设定了规则。而内部决议尽管有拘束力,却不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效力也只及于联合国内部。需要指出的是,一国在加入联合国时起,便有了双重身份,除了作为国际法主体的“主权者”之外,同时收获了另一种角色,即“联合国之会员”。会员国虽同意受内部决议之约束,但其意志是以“会员国”身份而为的,这与国际法上的“国家意志”存在质的差别。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内部决议不能构成国际法的渊源。 2、外部决议的法律地位 外部决议是为统一成员国的政策或协调成员国的对外行动等外部目的而形成的。《联合国宪章》规定:大会可以“讨论本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和事项”,还可以“向联合国会员国或安理会或兼向两者,提出对各项问题或事项之建议”(第10条);大会也可以“考虑关于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合作之普遍原则”,并可以“就该原则向会员国或安理会或兼向两者,提出对各项问题或事项之建议”(第11条1款);对于大会认为“足以妨害国际间公共福利或友好关系之任何情势”,大会也可以就其“和平调整办法做出建议”(第14条)。 可见,《宪章》除了授权就内部行政、财政事务做出有拘束力的决议外,并未授权大会对任何外部事务制定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外部决议可能对国际社会产生某种法律效果,但缺乏自始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因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因 四川省邻水中学吴光耀(638500) 1945年10月24日,旧金山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建立,中国与美、英、苏、法一起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英法也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强国,而作为贫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何以能与世界上的四大强国平起平坐、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一、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的特殊重要性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支撑起对日作战的大半壁格局结果,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反法西斯盟国的高度重视,这是中国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根本原因。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也是坚持时间最长的国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前后长达14年。其中,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也长打8年时间。太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向太平洋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控制整个太平洋,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占领战略要地中东产油区。如果日本的阴谋得逞,后果不堪设想。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才使日本的这一企图破产。正如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对他的儿子说的那样:“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一直冲到中东。”在八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重大牺牲,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大国(美英苏中)之一。 第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展开活动,为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和平组织作了大量的鼓动宣传、组织准备工作,是联合国创建的发起国和创始国之一,这为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基础。1941年底,蒋介石向英美等国提出在华盛顿组织“联系军事、政治之永久机构”,这一机构在战时负责作战指挥,在战后还要发挥保卫世界和平的作用。1942年上半年,国民政府一些党政要员先后发表演说,呼吁“建立世界和平组织,订定公约,以代替过去之国际公约”。1943年4月,中国国内就战后和平问题的讨论掀起热潮,中国共产党和许多著名人士纷纷在报刊上发表评论,各抒己见,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和平组织的酝酿和诞生。1944年8月——10月,中美英苏四国在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会议,筹建新的国际组织。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7点建

联合国1973号决议质疑

1973号决议质疑 这个世界好像没有打够,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至今还硝烟弥漫,利比亚战争又开打了。若说前两场战争是美国单边主义的结果,这回可不一样啦,是联合国授权,有1973号决议为证。于是有人说利比亚战争有理有据。鄙人着实愚钝,左思右想实在觉得“理”不直,“据”不足。 联合国决议的信誉度有多高? 联合国确有这么神圣吗?只要贴上联合国的标签就是有理有据了?其实,对美英来说,联合国不过是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一个工具而已。用不着时,把它像绊脚石似地踢在一边,否则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其它许多战争打得起来么?用的着时,便请出这方神圣。本来深陷那两场战争泥淖难以自拔,再“单边”开辟第三战场国内外舆论恐难过关,于是乎联合国又成了一个宝。联合国通过的就一定公正么?为利比亚战争开道的决议并非开天辟地第一回。遥想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不也是联合国决议开道的么?可见联合国批准的未必都是公正的。 而公正的未必都通得过。远的不说,2011年1月19日,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提交的一份谴责以色列移殖民政策的决议,120个国家都赞成,人家美国一票就给否决了!回溯 2007年10月、2004年10月… 被否决的这类联合国决议知多少? 公正的决议即使通过了,也可能被废除。联大1975年11月10日曾通过3379号决议,谴责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形式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但1991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与以色列做了一笔交易,用以色列不参战为交换条件,废除了这项决议。这是联合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决议呀决议,在这些为强权左右的取舍中,联合国决议的信誉能不打折扣么? 决议通过了,是否严格遵守也大有文章。1973号决议草案是英法等国提交的,但从执行的第一刻起,他们就以猛烈的空袭远离了决议,而且离得越来越离谱,对协议没有半点尊重。更为严重的是,美英法玩起了移花接木,在徉装替联合国行道11天后,竟然把“任务”交给了北约。联合国是和平组织,在有战乱的情况下最多也就是派遣维和部队。北约是什么?是美国领导的军事组织。北约在欧洲(波斯尼亚、南联盟)打不够,打到亚洲(伊拉克、阿富汗),如今又打到非洲。这样一个乏善可陈的军事组织来执行联合国决议,岂不是对联合国最大的嘲弄? 在这神不知鬼不觉的指挥权移交中,北约给自己征战全球的行动披上了合法外衣!而联合国精神却受到戏弄和践踏! 1973号决议有违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1973号决议给战争开了绿灯: 从决议通过到战争爆发只隔了48小时。决议出笼前后皆有违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若不以和平为其最高宗旨,似无存在的必要,靠飞机大炮导弹说话就能解决问题,要调查、说服、调停、谈判、维和干什么?联合国若不力排众议,以和平方案为首选,反倒轻而易举地给战争开绿灯,这个联合国不就沦为一些国家拉大旗作虎皮的工具了么? 其实,在问题发生初期与战争启动之间,历来都有很宽的行动余地,有很多非武力解决方案。一句话,选项很多: 派遣观察小组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政治施压、外交斡旋、地区组织或中间人调停、港口和空中禁运、派驻维和部队等。战争的最大受害人是成为战场的那个国家及其人民。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给这两国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若真心为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最高利益考虑,毋庸置疑,应当首先从和平方案着手。这是检验一个国家及其领导人有无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善意的试金石。假如连和平解决方案尝试都不曾尝试,甚至不肖尝试,便一步跨越到战争,

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现状与困境的探讨

社科论坛 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现状与困境的探讨 王文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60年来,联合国在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机制与制度安排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与缺陷。时代要求联合国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其中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焦点和最大难题,关系到大国的重新定位和国际格局的调整,也关系到在21世纪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安理会的改革从提出到现在已有10年,由于各国没有就安理会改革取得共识,前景并不明朗,其改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与困境。 (一)安理会改革需要解决的国际法律问题 1、5联合国宪章6的修订:依照国际法的规定,安理会的改革必须对5联合国宪章6进行修订。根据5宪章6第108条规定,联合国大会对宪章的任何个别修正案,都应经过大会会员国2/3表决通过并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才对联合国全体成员国发生效力。第109条规定了第二种修正程序,旨在重新审查宪章的联合国会员国全体会议,可以在大会会员国2/3和安理会任何理事国的表决所确定的日期与地点举行;全体会议以2/3所建议的对宪章的任何更改,都应经过联合国会员国后发生效力。 2、主权平等原则: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它的产生和存在是为了促使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维护所有会员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从而建立一个和平、公正、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不能也不应该干涉其会员国的内部事务,更无权代替主权国家的决策。因此安理会的改革必须在遵循5联合国宪章6规定的七项原则下进行,以实现它的宗旨,所有国家对此采取默认态度。 3、/大国一致0原则:5联合国宪章6要求在一切重要决策事项上,需要有五大国的高度一致才能生效,而且自始至终赋予了五大国彻底保护这种否决权的权力,使否决权条款不会遭到大国所不愿接受的任何修改,从而支持着这个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0的安理会和整个联合国的大厦。在安理会改革中否决权不可少,否决权即是大国的权利,也是它们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大国实力变迁下的安理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安理会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是联合国内部/中央一级的第一级机构0。安理会改革实质上是自二战以来世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既关系到大国的重新定位和国际格局的调整,也关系到在21世纪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的问题。迄今为止,安理会只进行过一次改革,伴随着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诞生于60年前的安理会已不能全面反映当今联合国的组成和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因此,有必要对安理会进行适当改革。安理会的改革实际上涉及两方面的具体问题,即安理会的扩大和否决权的废存或限用问题。 1、安理会的扩大:改革应体现地区平衡。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会员国数量已增加近4倍。目前在联合国191个会员国中,发达国家不到20%,同时发展中国家会员国在安理会的代表性不足。因此,安理会扩大应当首先考虑发展中国家。另外,确定新增安理会理事国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人口、经济、军事及其影响,而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一些国家认为,如果仅仅根据各国在经济上对联合国的贡献来确定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成员,就会使该机构成为一个富国和大国俱乐部,这只能使联合国诸多会员国失望。所以安理会成员要更具代表性和地区性。安理会扩大是联合国改革诸多议题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几个国家结盟互助,志在必得。然而,它们提出的方案并未得到联合国广大成员国的理解和支持。随着/团结谋共识0阵营和美国的方案陆续出台,各种意见激烈交锋,安理会改革扩大前景扑朔迷离。 2安理会改革的另一焦点是否决权问题: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否决权一直成为修改宪章的一个重大问题。否决权制度本身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而且某些常任理事国大肆滥用否决权,严重阻碍了安理会顺利地发挥作用,否决权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否决权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现在否决权依然是联合国生存的基础和支柱,是大国矛盾的缓冲器,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否决权就不会有联合国。因此否决权不能取消,但是必须对否决权加以限制,以减少其消极作用。现在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阴魂不散,所以在多元化的联合国中否决权的存在更为重要。关键是如何完善制约它,使之更为完善。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看到五大国一致的原则本身就起了大国间互相制约的作用,也保护了少数,并且非常任理事国也能制约五大国。但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否决权最大的消极面是安理会对一个大国的破坏和平行动显得束手无策。对于第六章及第52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能投票。0然而一些大国并没有很好的守这一条规定。宪章没有规定如果安理会成员构成了/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0采取的措施,正因为这一缺乏,否决权就成了有些大国的/护身符0。所以在今后的改革中要使/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0这一规定更为严密,并同样适用于对大国行为法律上的约束。 (三)安理会改革面临的困境 困境一/美国化0倾向 作为联合国总部的创建国和东道国,美国在联合国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一直试图在这场改革中涂抹上更多的美国色彩。美国急于成立一个人权理事会的组织,宣称是为了保证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实则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不被其他国家批评0。美国希望人权理事会向安理会负责,并且成员国的人权理念要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美国的人权观相符。美国又一次流露出了领导联合国的心思。同时由于美国超强的霸权实力,特别是其硬实力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力量差距不断拉大,加之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来界定国家集体利益、轻视甚至无视多边主义国际制度对其对外行为和主权的限制、我行我素地推动自己狭隘国家利益的/单边主义0的倾向日益严重。就目前而言,联合国的威信因美国大搞/单边主义0而大大下降,所以当务之急是恢复和强化联合国的权威。这样做对国际社会肯定是利大于弊。这应当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意义。 困境二财政危机 5联合国宪章6第十七条规定,联合国组织的会费/应由各会员国 160现代企业教育MODERN ENTERPR I S E EDUCAT I O N

联合国宪章全文

联合国宪章全文 【篇一:联合国宪章全文】 联合国宪章是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结束时在旧金 山签字的,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国际法院规约是宪章的组成部分。 宪章第二十三、第二十七和第六十一条的修正案由大会于1963年 12月17日通过,于1965年8月31日生效。第六十一条的进一步 修正案由大会于1971年12月20日通过,于1973年9月24日生效。第一百零九条修正案由大会于1965年12月20日通过,于 1968年6月12日生效。 第二十三条修正案将安全理事会成员自十一国增至十五国。第二十 七条修正案规定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的决定应由九个理事国 (原先为七个)的可决票作出,关于一切其他事项的决定则由九个 理事国(原先为七个)的可决票,其中包括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 事国的同意票作出。 第六十一条修正案于1965年8月31日生效,将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的成员自十八国增至二十七国。该条的进一步修正案于1973年9月24日生效,将经社理事会的成员自二十七国增至五十四国。 第一百零九条修正案是修正该条第一项,规定会员国为审查本宪章,得以大会会员国三分二之表决,经安全理事会任何九个理事国(原 先为七个)之表决,确定日期及地点举行全体会议。第一百零九条 第三项涉及大会第十届常会期间可能举行审查会议的问题,仍然保 留原来的行文:“安全理事会任何七个理事国之表决”,1955年大会 第十届常会和安全理事会根据该项规定采取了行动。 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网页科制作联合国版权所有 2006年 【篇二:联合国宪章全文】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宪章 序言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基金会理事会决议范文

基金会理事会决议范文 基金会理事会决议范文1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教育强市发展战略,呼应众多宗亲的倡议,经理事会研究决定:成立xx王氏教育基金会。 一、基金会宗旨:以国家的政策、法律为依据,以培养王氏人才为目标,广泛发动和积极联络市内外王氏宗亲踊跃参与,多方筹集资金,开展奖学助学,激励和支持王氏学子奋发向上,争当拔尖人才,为王氏家族争光。 二、基金用途:一奖学,二助学。 三、筹资途径:在市内外王氏宗亲中进行募捐,同时接受社会团体的捐赠。 四、资金管理:基金按章程进行管理,设立单独帐户、单独核算、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基金会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努力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五、组织原则: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决定王氏教育基金会与王氏理事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机制。基金会制定章程,并严格按章程和实施细则开展工作。 王氏教育基金会的成立是全市六万宗亲的期盼,也是促进王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重要举措。希望市内外宗亲、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踊跃捐赠,为培养更多的xx王氏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xx王氏宗亲理事会 xxxx年十一月六日 基金会理事会决议范文2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决定,通过选举王xx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xxxxxxxxxxxx华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张xx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的决议。 xxxx年4月28日 基金会理事会决议范文3 会议内容:xx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净资产 1.05 亿元,FTI 95.20 分)第一届第二十一次会议 会议时间:xxxx年12月9日 会议地点:深圳xx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净资产 1.05 亿元,FTI 95.20 分)五号会议室 出席会议理事:李勇、杨虹、李爱君、曹霞、汪阳、汪枫、欧光艳。 列席会议监事:刘凯、万荣生。 主持人:常务副理事长李爱君 本次会议应到理事7人,实到理事7人,符合我会《章程》规定,会议召集程序有效。 会议审议了理事长助理张敏所作的xxxx年工作总结暨xxxx年工作计划、审议了秘书处所作的桃基会xxxx年开展公益项目报告、财务部所作的桃基会xxxx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xxxx年度的财务收支预算;听取了深圳xx居公益中心汪枫总经理所作的桃基会定向捐赠项目----深圳xx居社区

模拟联合国工作文件模板

工作文件范文一 议题:中北非难民的接纳和安置问题 起草国:美利坚合众国 严重关切中北非地区局势, 斥责暴力和对平民使用武力, 关切那些被迫逃离中北非发生暴力冲突的国家境内暴力行为的难民的困境, 要求中北非国家担负起保护其人民的责任, 认为中北非的近期的武装冲突与革命中造成的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正在蔓延,并且越来越影响到周边国家的稳定安宁, 注意到欧洲联盟在难民接纳问题处理中的分歧, 欢迎联合国1970号和1973号决议,包括对存在暴力冲突的国家的近期制裁措施。 回顾中北非各国当局有责任保护其人民, 针对中北非难民的接纳和安置问题,美国提出: 1、认识到联合国难民署的职权的有限性,加之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2、呼吁联合国难民署会员国在此决议通过之日起三十天内提交关于其融资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决议, 3、决定对联合国难民署的职能做进一步的深入和稳固,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完善的违约制裁措施: (1)要求各成员国在本决议通过之日起,六个月之内根据本国法律,配合联合国难民署有关规定,着重对难民问题的解决建立相关法律法规;(2)加强联合国与难民署的密切关系,形成统一机制,从而可以提升难民署的制约力量; 4、确认难民的国际流动对有关国家的影响,采取暂时应对机制,特定国家以特定标准接纳难民的方法,让难民的接纳可以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 5、铭记国际法有关难民的处理原则,包括《难民公约》规定的“不推回”原则以及“给予以宽容和提供便利”原则, 6、谴责本着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对返国的或来自邻国的难民加以迫害甚至屠杀的行为, 7、支持存在经济困难和治安状况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国家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争取发达国家或本区域内强国大国的合作,共同处理难民问题, 8、针对突发性大规模难民潮,应建立地区性和国际性的预警应对机制,鼓励各国对话协商,完善监督制度,把危害降到最低, 9、敦促各国对于本国境内的长期难民在尊重难民自身意愿的情况下,使难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受到本国法律的保护, 10、希望欧洲国家对中北非的难民问题给予关注,尽量采取积极措施,根据本联盟内部的需要与具体的国家国情,尽快出台关于难民问题的规定, 11、鼓励难民通过有效途径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投入到移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 12、鉴于一些国家的对难民准入的限制政策,通过相关国际机构的协商使各国在难民入境和临时庇护方面予以积极配合,使难民安全转入第三国安置或等到来源国危机解除后同意其自愿返遣的原则, 13、尊重非政府组织在解决难民问题上的积极贡献,鼓励国际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加强各方对话以促进该问题的更好解决, 14、申明联合国将不断关注中北非的难民流动与安置问题,并准备审议上文第3条所列措施是否适当,包括届时视有关国家对难民问题的处理情况,根据需要,加强、修改、中止或解除这些措施, 15、强调,如果有必要采取补充措施,则须进一步做出决定, 16、决定继续积极处理此问题。 范文二 介于8月3日,各个国家的讨论,中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印度,加拿大提出对安置气候难民的解决方案。 结合巴西,瑞士等国家对于开辟新土地以为安置难民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照联合国分配,得出解决方案,步骤如下: 1.由联合国发出提议,并尊重各个国家的意愿,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可以选择,是以资金资助开辟和建设新的土地以安置难民,或是以本国之力接受难民,以资金资助的国家必须拿出联合国理应分配给他的难民所需金额的总值,以及一定百分数的联合国从其他国家手中买取土地的手续费。 2.补充第一条,联合国会参照各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国情发展来分配各个国家应接受的难民总数,联合国一定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进行分配,请各国监督。同时介于现在社会上以没有无领土主权并且可供于人类居住的土地,联合国会用意向于资助国家的资金向国土大国进行租赁(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保证被租赁国的领土完整,所有被分配去租赁国的难民必须学习当地的法律并严格遵守,如有严重伤害

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 S /2007/211 安全理事会 Distr.: General 16 April 2007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07-30869 (C) 160407 160407 *0730869* 2007年4月16日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给安全理事会主席的信 谨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给阁下,安全理事会4月份当值主席写信,内容涉及在安理会临时工作方案中列入一次公开辩论,定于2007年4月17日星期二举行,辩论将涉及2007年4月5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给安理会的信(S/2007/186),主要目标是探讨能源、安全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在这方面,77国集团和中国愿就安全理事会决定举行一次能源、安全和气候问题的辩论提出其观点。 依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另一方面,《宪章》又把其他问题、包括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分配给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大会。安全理事会越来越多地侵犯联合国其他主要机构的作用和职责,从而扭曲了《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也侵害了这些机构的权威,削弱了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权利。 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职责属于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及其相关附属机构,包括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环境规划署。气候变化领域已有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多边协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一项辅助议定书,即《气候公约京都议定书》。没有设想让安全理事会发挥任何作用。 我们认为,所有会员国都必须促进可持续发展,恪守里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并充分执行《21世纪议程》以及里约会议、约翰内斯堡会议和经济及社会领域其他相关会议作出的有关提供财政资源、转让技术和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方面的其他承诺。 77国集团一贯认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根据庄严载入该公约的各项原则审议气候变化相关危险和处理气候变化所需行动的适当论坛。发达国家紧急行动起来,依照《京都议定书》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尚未加入《议定书》的国家应加入该议定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