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 格式:pdf
- 大小:327.13 KB
- 文档页数:32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北指廊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0.13•【字号】陕发改基础〔2020〕1423号•【施行日期】2020.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铁道、公路、民航、森林、缉私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北指廊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榆林市发展改革委:报来《请求批复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北指廊工程初步设计的报告》(榆政发改字〔2020〕80号)及相关材料收悉。
根据我委《关于榆林机场二期扩建北指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陕发改基础〔2019〕1610号)、《关于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北指廊等工程初步设计的行业审查意见》(民航西北局函〔2020〕238号)、《关于变更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有关内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民航西北局函〔2020〕236号)等文件,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总体概况榆林榆阳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北指廊工程按照设计目标年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设计。
本工程包括新建T2航站楼北指廊、人防工程兼地下停下场、地面停车场等室外工程,新建站坪及联络道、机坪照明及助航灯光、空管、货运、安全保卫设施、公用配套设施工程,改造T1 航站楼为国际航站楼工程。
二、航站区工程1.T2航站楼北指廊在现T2航站楼北侧新建T2航站楼北指廊,总建筑面积12681平方米、高度22.278米,与T2航站楼在空间上相互连通,采用前列式构型、两层式流程,地上两层。
一层为国内远机位出发,设远机位候机厅、摆渡车停靠区、设备用房、办公用房等;二层主要为国内近机位出发候机厅;到达夹层设于临空侧区域,主要是近机位到港旅客通道,与主楼到达夹层相连。
设4个远机位登机口、4个近机位登机口,配置4套登机桥固定端、4套登机桥活动端、4个桥载设备等。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一是科学构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形成由古城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区)、西沙区(城市商务金融、市级行政教育中心)、铁西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是能源化工基地研发区、生活服务区、物流区、产业加工区)为一体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大城市,真正把榆林建设成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漠宜居城市。
二是以榆林为中心,神木、靖边和绥德为副中心,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打破行政壁垒,延长主导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共同构建“一主三副”200万人口“大榆林”城镇群。
三是发挥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区的地理优势,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对外经济联系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建设五省通衢,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重点打造双“人字形”城镇发展轴和“三沿三型”(沿“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沿交通主干线、沿河流川道;“三型”为产业型、服务型、生态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构建“13899”(1个中心城市,3个副中心城市,8座县城,99个建制镇)城镇空间体系。
规划蓝图能源经济充分发挥煤、气、油、盐等矿产资源优势,以“三个转化”为重点,全力打造煤电材料、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同时考虑用市场机制启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产业。
当前要重点搞好能源化工基地跨越式发展的规划编制,抓好列入陕西省32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
城市经济建设能源化工基地服务中心,打造为能源化工产业配套的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以能源化工产品物流为主的商贸业以及特色旅游、金融、信息为主的服务业,形成功能互补、协作有序、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
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榆林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依据 (1)四、规划范围 (2)五、规划期限 (2)第二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市域概况 (3)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5)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 (14)第一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14)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5)第三节规划原则 (15)第四节规划目标 (16)第四章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 (18)第一节农用地 (18)第二节建设用地 (19)第三节其他土地 (21)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3)第一节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3)第二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5)第四节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27)第五节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28)第六节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30)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32)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第二节县(区)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35)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7)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37)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 (38)第三节限制建设区 (39)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40)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41)第一节城市的性质与功能 (41)第二节中心城区的范围及规模 (41)第三节建设用地安排与空间布局 (41)第四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43)第五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 (44)第九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46)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46)第二节节约集约用地 (47)第三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50)第四节土地整治 (53)第十章重点建设用地安排 (56)第一节交通设施项目 (56)第二节水利设施项目 (56)第三节电力设施项目 (56)第四节能源项目 (56)第五节化工项目 (57)第六节其他项目 (5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9)第一节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59)第二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 (60)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61)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 (62)第五节建立健全土地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62)第十二章附则 (63)附表1、榆林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榆林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榆林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4、榆林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5、榆林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7、榆林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图1、榆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榆林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4、榆林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5、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图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7、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8、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各区域、各行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结合榆林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目录前言 (1)一.项目基本情况 (2)(一)项目所在区域整体规划概况 (2)(二)项目情况 (2)二.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7)(一)项目概算 (7)(二)资金筹措方案 (9)三.项目预期收益、成本及融资平衡情况 (10)(一)与项目相关的收支情况 (10)(二)资金测算平衡表 (15)四.项目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17)(一)影响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结果的风险因素 (17)(二)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18)五.债券发行方案 (19)(一)发行依据 (19)(二)发行计划 (20)(三)发行场所 (20)(四)品种和数量 (20)(五)时间安排 (20)(六)上市安排 (20)(七)兑付安排 (20)(八)发行费 (21)(九)招投标 (21)(十)分销 (21)(十一)发行款缴纳 (21)六.信息披露计划 (21)(一)每期债券发行日五个工作日之前披露 (22)(二)每期债券发行结束当日披露 (22)(三)每期债券每个付息日五个工作日之前披露 (22)(四)每期债券兑付日五个工作之前披露 (22)(五)每期债券存续期内定期披露内容 (22)(六)每期债券存续期内随时披露内容 (22)前言2017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财预〔2017〕89号)围绕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依法完善专项债券管理,着力发展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品种。
同时,在2019年6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指出,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
2019年9月,国务院第六十三次常务会议确定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范围,重点包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
一季度榆林市经济增速放缓一季度,榆林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实现生产总值538.38亿元,同比增长11.3%,比去年一季度18.1%的增速回落6.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88.03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33亿元,增长6.4%。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榆林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创新“三农”工作,及早谋划春季农业生产,农牧业生产形势向好。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0亿元,同比增长6.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5.9%。
(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强化,农业投入不断加大,春耕备耕扎实推进,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看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一季度农业总产值0.63亿元,同比增长12.7%。
蔬菜产量1.91万吨,增长25.5%。
(二)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一季度,畜牧业总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5.8%。
生猪存栏120.35万头,增长3.4%,出栏44.97万头,增长4.3%;羊存栏574.96万只,增长1.95%,出栏80.67万只,增长8.3%;家禽存栏598.78万只,增长6.8%,出栏107万只,增长4.2%。
肉类总产量4.64万吨,增长6.3%;禽蛋产量1.03万吨,增长14.5%;奶类产量1.95万吨,下降1.68%。
(三)大宗农产品价格基本平稳,有小幅增长,肉类、皮、绒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养殖效益提高,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二、工业经济稳步运行,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3.42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5.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380.69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
(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
1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玻璃、合成氨、氮肥的产量负增长外,其余15种产品产量同比均呈增长态势,部分产品产量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中心城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邻里中心规划用地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4.16•【字号】榆政办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中心城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邻里中心规划用地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榆阳区、横山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榆林中心城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邻里中心规划用地管理试行办法》已经2020年3月3日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4月16日(此件公开发布)榆林中心城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邻里中心规划用地管理试行办法为规范榆林中心城区新建住宅项目配建邻里中心规划、用地管理,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快捷、便民、宜居的城市生活圈,制定本办法。
一、邻里中心是指集合便民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场所。
便民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物业管理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邮件和快递代收点等;社区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文体活动站、警务室等;商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场、综合超市、蔬菜零售网点、生鲜超市、便利店、早餐(餐饮)店、理发店、洗衣店、药店、银行、通信和邮政网点等。
二、新建住宅项目原则上应配建邻里中心,用地面积在30亩以下的,应配建便民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在30亩以上、60亩以下的,应配建便民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在60亩以上的,应配建便民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
三、新建住宅项目配建邻里中心建筑面积应占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的3%~10%,具体比例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榆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相关规定确定。
四、商业服务设施一般应单独规划建设,其房屋可以销售并办理产权登记;社区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可单独规划建设,也可与商业服务设施一体规划建设,但其房屋不得销售。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来源:榆林日报发表时间:2016年07月08日编辑:ylzf8字号[大中小] [打印文本] [关闭窗口]《总体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评估空间开发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空间开发适宜性,在1∶10000比例尺上确定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文物紫线、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线,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建成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大美榆林”。
空间发展分区——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基础测绘成果,通过空间开发评价、三类空间识别,在与“多规合一”“一张图”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等功能的地域,包括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区、地质灾害区等,总面积2703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63%。
城镇空间: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城镇建成区、城镇规划建设区以及建成和规划的产业园区等,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4.95%。
农业空间: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集镇和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总面积1375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32.05%。
空间保护格局——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依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开发程度和保护方式,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构建无定河、秃尾河、榆溪河三大生态廊道,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东部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三条生态防治带,以及四片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三廊三带四片多点”总体保护格局。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正文:
----------------------------------------------------------------------------------------------------------------------------------------------------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榆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9日
附件:1.目录
2.榆林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2-1.十一、榆林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3.榆林市2020年重大前期项目计划
3-1.十二、榆林市2020年重大前期项目计划
4.榆林市2020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4-1.十三、榆林市2020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结束——。
榆林市部分资源发展情况榆林市部分资源发展情况20多年来,榆林能化基地构建起以煤油气盐开发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成了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电基地、氯碱基地、煤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金属镁、兰炭生产基地,成为国家四大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
2018年,榆林市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4%、5.6%、10.3%,煤制烯烃、煤制甲醇、金属镁、兰炭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4.8%、48%和86.3%,榆林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能源大市、工业强市。
1.原料煤作为全国第二产煤大市,榆林市拥有全国储量最大的优质煤,54%的国土面积含煤,煤炭预测储量2720亿吨,探明储量149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2%,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环保煤和化工煤,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有生产和建设煤矿约233处(根据收集到资料统计),产能45275万吨/年,建成了大柳塔、哈拉沟、榆家梁、锦界、柠条塔、红柳林等一批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
近年来榆林市逐渐形成了以煤气化为龙头而发展的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代表产业。
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煤炭利用率,相较于沿海地区有巨大的资源、成本优势。
2.兰炭榆林是我国兰炭产业的发源地和目前最大的生产基地。
全市兰炭及涉兰企业共124户,其中榆阳区9户、横山区1户、神木市49户、府谷县62户、佳县3户,建成产能6934万吨/年,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0%。
以兰炭项目批复75户、建成产能5309万吨;以金属镁项目批复24户、建成产能905万吨;以活性炭、高岭土、石灰等项目批复25户,建成产能720万吨。
单炉10万吨以上炉型145台、产能1558万吨,7.5万吨465台、产能3376万吨,5万吨及以下520台,产能2000万吨。
2018年兰炭下游产业电厂有61户、装机容量249万千瓦;金属镁46户,产能85.5万吨、产量42万吨;电石27户、产能352万吨、产量283万吨;铁合金33户、产能123万吨、产量77万吨;煤焦油企业6户、产能260万吨、产量315万吨。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3.20•【字号】榆政办发〔2020〕6号•【施行日期】2020.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3月20日(此件公开发布)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陕自然资发〔2019〕64号)要求,为做好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追赶超越”战略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生态优先、多规合一、以人为本、节约集约、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切实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类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市实现“三大目标”、发挥“两个更大”作用提供国土空间保障。
二、规划基础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作为空间规划编制的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统筹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一、总则 (1)(一)评估背景 (1)(二)总规回顾 (1)(三)评估意义 (3)(四)评估依据 (4)(五)评估内容 (5)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7)(一)规划年限 (7)(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7)(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8)(四)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8)(五)城市发展方向 (10)(六)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 (10)(七)中心城区布局结构 (11)三、《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13)(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3)(二)市域规划实施情况 (14)(三)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20)(四)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33)(五)下位规划的编制情况 (35)四、《总体规划》实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37)(一)国家发展战略对榆林提出新要求 (39)(二)区域发展战略对榆林提出新要求 (43)(三)榆林城市自身发展面临新形势 (45)五、《总体规划》面临的新问题 (48)(一)实现战略目标与规划适应性不足 (48)(二)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对空间结构的挑战 (49)(三)新区快速发展对城市总体协整合协调的挑战 (52)(四)城市发展与道路交通功能之间不协调 (53)(五)生态环境保护与构建绿色低碳城市有差距 (55)(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新矛盾 (57)六、评估结论与修改建议 (59)(一)评估结论 (59)(二)修改建议 (59)一、总则(一)评估背景《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承担编制。
现行总规实施至今,对榆林市的城市用地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控制与指导作用,城乡风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总体框架进一步拉开,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榆林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1.63万,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
一经济发展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最终实现科技融入资源型的中国“能源硅谷”。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
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
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
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
市内自产水资源总量30.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81亿立方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榆林进入大规模勘探开发阶段,在神华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直接参与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西煤东运形成以大柳塔为中心的现代化煤炭基地;在靖边建成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西气东输已实现向北京、西安、银川等大中城市供气;西电东送工程落在榆林,榆林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火电生产基地。
1998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榆林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治沙治土秀美山川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东南部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进入“九五”以来,国家把榆林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12个县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陕北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
榆林人民几十年坚持“南治土、北治沙”,以“三个百树”工程为龙头,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5%;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比五十年代减少43.5%;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林木保存面积1629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7〕15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方向,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装配式建筑领域发展。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重点推进区域2020年达到20%以上,2025年达到30%以上;积极推进区域2020年达到10%以上,2025年达到20%以上。
从2019年起,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地占建筑项目招拍挂土地的比例不少于13%,以后每年度增长不低于3个百分点。
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大幅提高,工程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建筑方式有效转变。
分类推进:1.区域划分。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林业项目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9.11
•【字号】陕发改投资〔2020〕1297号
•【施行日期】2020.09.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林业项目省级预算
内基建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
省林业局:
为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经研究,现下达2020年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940万元,专项用于我委以陕发改投资〔2020〕1075号、陕发改投资〔2020〕1144号文件下达计划的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榆林市沙生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和陕西秦巴山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具体项目和投资安排详见附件。
本次投资下达后,相应抵减原计划由你局负责落实的配套资金。
请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使用效益。
该项资金从2020年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中列支,请省财政厅相应成立预算和拨款。
附件:1. 2020年林业项目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投资计划表;2. 绩效目标表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