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文明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开启
•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 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 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类遗 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 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 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
• 母在系《氏诗族经文》化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 • 我的们吟的唱祖:"先坎,坎就伐在檀这兮样,一置片之绿河野之间干狩兮猎,采河集
ຫໍສະໝຸດ Baidu 3
黄河农耕文明是以北方旱作农业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 体系。但是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重大作用与影响的,仍 为厚重的黄河农耕文明。无论是中国基本经济区的东西轴心时代 (周秦、汉唐)还是南北轴心时代(宋元、明清),黄河流域始终处于 联结南北、沟通东西的中心地位。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胡汉界限渐趋消弥、农牧 结构渐趋合理、生产关系得到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重焕生机。隋唐 盛世使得中华文明第一次真正奠基于统一的、发展水平相若的三大 农业类型(北方畜牧业、中原旱作农业、江南稻作农业)之上。民族 融合、南北统一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合力",铸就了充满生 机与活力、自信与开放的隋唐文化,表现出空前的繁荣昌盛景象。 黄河农耕文明发展到了它的颠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深
遒劲的畜牧文明,是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产业与文化表达。春 秋时代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拉开了农牧地域分异的序幕。农牧分界 线视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政权实力之消长,而在龙门(陕西韩城)、
2
秦岭淮河一线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一月份 0度等温线与800毫米年等雨线。秦岭淮河南北是截然不同 南方稻作与北方旱作农业类型。稻作农业虽然起源很早, 但是时至秦汉江淮以南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司马迁说"楚 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魏晋南北 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据中原,中原人口大量移徙流寓 江左。他们带去了充裕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 了江南的开发。唐宋之间以农业科技发展为动力,以历史 时期的不断开发为积淀,江南地区的农业气候、生态资源 优越性渐次得以体现。江南农区开发呈加速度趋势,乃至 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母亲河的未来
• 黄河流域每年的水污染损失,据有关 专家估计,约在30亿元左右.
• 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破 坏耕地.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引起土 地板结、碱化,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粮食、蔬菜中污染物的含量增高。 水质污染,导致工业产品质量下降, 产量降低,甚至破坏设备,造成停产 。水质污染对饮用水源的危害,各地 均有发生,不能饮用的河段和水井日 益增多,致使人民生活用水困难。水
礼乐文明
中国古代以血缘群体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社会衍生出了家国 同构的社会结构,即所谓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将宗法礼 乐推而广之以维护社会秩序、约束行为举止、陶冶道德情操、 保证和谐安定,基于这一认识的治国施政理念多了一份关爱与 温情,并由此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功利文化的中华礼乐文明。礼 的作用是区别与约束,使各等之人按礼数去行动、生活。乐的 作用是教化与协调,以增强亲合、凝聚功能。在中华礼乐文明 形成的过程中,周公制礼乐形成了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 范,并使其具有了深刻的道德伦理内涵。孔子整理、传播了礼 乐经典,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这一文明体系 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它是深入到我们
,水度清过且了涟华漪夏。文""明伐的木金叮色叮童,年鸟。鸣嘤嘤。"
农耕文明
1
2
3
北方畜 牧文明
江南农 稻鱼文

耕作文 明
半坡文明
黄河文明的主要特征之 一就是农耕文明。半坡 文明留下了许多器具如 半坡人面网纹盆,半坡 陶器,生产工具,一些 动物骨骼。黄河流域规 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 遗址。半坡遗址的发掘 ,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 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揭 露,确立了一个新的文 化类型,为研究中国黄
黄河流域文明
国贸1班 李娇
目录
1 黄河概述 2 文明开启 3 农耕文明 4 礼乐文明 5 母亲河的未来
黄河概述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 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 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黄河发源于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 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 拉达泽峰,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 米/秒。上、中游分界点:山西省河口镇;中、 下游分界点:河南省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 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 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三是由于河道内污水积存,底泥污染加重,农药、 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再加上河流沿岸固体废弃物的 堆放,致使洪水期的水污染加重。
四是受经济条件制约,治理资金渠道不通,使一些 应该上马的污水处理工程不能上马,这也是造成水 污染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污染原 因 一是随着流域内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
污水排放量增加。大量废污水排入河道、水库而造 成水环境污染。在枯水期.水质污染尤为明显。
二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流域经济比较落后, 所办乡镇企业多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较重, 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加重了水环境 的污染。因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例子屡见不鲜。
1
在中国北方,400毫米等雨线构成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自然分界,但 奇妙的是中国古代的长城走向大致与此重合。长城南侧属于暖温带, 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北侧是干旱地区;南侧属于森 林草原,北侧是干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南侧是黄土分布的北界, 北侧广泛分布着荒漠类土壤;北侧地貌以风蚀为主,南侧以水蚀为 主;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牧产业的特点,长城以南以种植 业为主,以北牧业生产占优势。中国王朝的盛衰强弱、农牧的进退 消长、民族的冲突融合,大致都是缘长城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