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高三物理12月检测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00.01 KB
- 文档页数:11
- 1 -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第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电磁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 库仑首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
C. 法拉第首先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D. 洛伦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开磁现象的电本质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故A正确;
B、法拉第首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故B错误;
C、楞次首先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故C错误;
D、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开磁现象的电本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如图所示,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 比斜面AB长.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vA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 BC滑下.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为tc,那么在滑动过程中,下列关于滑块的 位移大小S﹣t、运动速度大小v﹣t、加速度的大小a﹣t、机械能E﹣t的四个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
分析: 滑块匀减速上滑后匀加速下滑,由于斜面光滑,不受摩擦力,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物体滑到C点的速度等于A点的速度;下滑时加速度较小,用时较长.
解答: 解:A、位移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由于初末位置不重合,故位移不可能减为零,故A错误;
B、物体先匀减速上滑,后匀加速下滑,上滑时间较短,故B正确;
C、物体上滑时斜面坡角大,故加速度大,故C正确;
D、物体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错误;
故选BC. - 2 - 点评: 本题关键抓住物体上滑过程和下降过程的机械能守恒,根据坡度比较两过程加速度的大小,结合图象讨论即可.
3.(6分)救援演练中,一架在2000m高空以20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要将物资分别投到山脚和山顶的目标A和B.己知山高720m,山脚与山顶的水平距离为800m,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空投的时间间隔应为( )
A. 4s B. 5s C. 8s D. 16s
考点: 平抛运动.
专题: 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高度求出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结合初速度求出投弹时距离目标的水平位移,从而得出两次投弹的水平位移,求出投弹的时间间隔.
解答: 解:根据hA=gtA2得:
tA==s=20s,
则抛出炸弹时距离A点的水平距离为:
x1=v0tA=200×20m=4000m,
根据hB=gtB2
得:tB==s=16s,
则抛出炸弹时距离B点的水平位移为:x2=v0tB=200×16m=3200m,
则两次抛出点的水平位移为:x=x1+800﹣x2=1600m
则投弹的时间间隔为:△t===8s.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4.(6分)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经加速电压U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粒子打到P点,OP=x,能正确反映x与U之间关系的是( ) - 3 -
A. x与U成正比 B. x与U成反比 C. x与成正比 D. x与成反比
考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专题: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
分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末速度,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公式求出半径,粒子打到P点,则0P=x=2r,进而可以求出x与U的关系.
解答: 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v=
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Bqv=m
解得:r=
粒子运动半个圆打到P点,
所以x=2r=2=
即x与成正比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质谱仪的原理,根据物理规律得到解析式,即可求解,难度适中.
5.(6分)(2014•东莞模拟)矩形导线框abcd与长直导线MN放在同一水平面上,ab边与MN平行,导线 MN中通入如图所示的电流方向,当MN中的电流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线框abcd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 导线框abcd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 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向左
D. 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向右 - 4 -
考点: 楞次定律;安培力.
分析: 直导线中通有向上均匀增大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导线右侧的磁场方向以及磁场的变化,再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ab、cd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注意离导线越近,磁感应强度越大.
解答: 解:A、直导线中通有向上均匀增大的电流,根据安培定则,知通过线框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且均匀增大,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左手定则,知ab边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离导线越近,磁感应强度越大,所以ab边所受的安培力大于cd边所受的安培力,则线圈所受磁场力的合力方向向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安培定则,左手定则,以及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6.(6分)如图1所示,一个圆形线圈的匝数n=100,线圈面积S=200cm2,线圈的电阻r=1Ω,线圈外接一个阻值R=4Ω的电阻,把线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B. 初始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4Wb
C. 线圈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4×10﹣4W
D. 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为4×10﹣4C
考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专题: 电磁感应与图像结合.
分析: 线圈平面垂直处于匀强磁场中,当磁感应强度随着时间均匀变化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出现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求出感应电动势大小,运用功率与电量的表达式,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 解:A、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磁通量的变化率恒定,所以电动势恒定,则电阻两端的电压恒定,故A正确.
B、初始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BS=0.2×200×10﹣4=0.004Wb,故B错误;
C、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N=100××0.02V=0.1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I==A=0.02A,所以线圈电阻r消耗的功率P=I2R=0.022×1W=4×10﹣4W,故C正确;
D、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为:Q=It=0.02×4C=0.08C,故D错误;
故选:AC. - 5 - 点评: 考查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求出感应电动势大小.当然本题还可求出电路的电流大小,及电阻消耗的功率.同时磁通量变化的线圈相当于电源.
7.(6分)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x轴下方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一带负电的粒子从原点O沿与x轴成30°角斜向上方射入磁场,且在上方运动半径为R.则( )
A. 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保持不变
B. 粒子在x轴上方和下方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C. 粒子完成一次周期性运动的时间为
D. 粒子第二次射入x轴上方的磁场时,沿x轴前进3R
考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
分析: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粒子的周期公式分析答题.
解答: 解:A、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对其不做功,粒子的动能不变,故A正确;
B、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r=,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故B错误;
C、粒子在x轴上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1=,在x轴下方飞周期:T2==,负电荷在第一象限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在第一象限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也为60°,T′=t1+t2=T1+T2=,故C正确;
D、根据几何知识得:粒子第二次射入x轴上方磁场时,沿x轴前进距离为x=R+2R=3R.故D正确.
故选:ACD. - 6 -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轨迹的圆心角等于速度的偏向角,找到圆心角,即可由几何知识求出运动时间和前进的距离.
二、非选择题(一)【必做部分】
8.(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若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
16.00
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1的劲度系数为 12.5 N/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3)由表1数据 能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2的劲度系数.
考点: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刻度尺的读数需估读,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根据弹簧Ⅰ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通过弹簧Ⅱ弹力的变化量和形变量的变化量可以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解答: 解:(1)刻度尺读数需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指针示数为16.00cm.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弹力的变化量△F=0.5N时,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为△x=4.00cm,根据胡克定律知:k===12.5N/m.
(3)结合L1和L2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弹簧Ⅱ形变量的变化量,结合弹力变化量,根据胡克定律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故答案为:(1)16.00;(2)12.5;(3)能.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F=kx,x表示形变量,以及知道其变形式△F=k△x,△x为形变量的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