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及高抗微生物菌剂应用试验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6 KB
- 文档页数:4
水肥一体化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作者:拱国庆拱忠正刘敏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7期在设施内种植蔬菜,要想达到高产和优质,就必须要考虑品种、适宜的环境、病虫害防治、灌溉和施肥等因素。
科学的种植者一定都会考虑选择优良的品种、适宜的气候、适宜的土壤,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在这些因素都不会限制高产优质的情况下,水肥管理就成为了限制产量与品质的核心因素。
水肥一体化就是当前和今后设施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实用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的水中,由灌溉的管道输送给种植的作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设备组成蔬菜大棚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一般都包括首部枢纽、输水管网等部分,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施肥时,灌溉用水从进水口进入,通过首部枢纽时,通过施肥装置把肥料与水混合,通过输水管网把水肥混合物输送到作物根部(一)首部枢纽在整个水肥一体化设备中,首部枢纽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驱动、检测和控制中枢,主要由流量计、控制阀门、施肥旁路、水质净化设备等组成,这就是一个完整首部枢纽。
流量计是用来计算灌溉用水量,也就是水表。
控制阀门是直接用来控制和调节灌溉系统压力流量的操作部件,一般安装在主管道和施肥用的管道上。
水源总的阀门平时是关闭的,防止水往前走,灌溉时就把主阀门打开使其正常过水;分阀门是和文丘里施肥器串联在一起的,当不施肥时就把它关掉,施肥时全部打开,当打开分阀门时,主阀门应关闭1/3,是为减少通过主管道的水量,让一部分水通过施肥旁路,从而把肥料溶液带入管道中。
连接在施肥旁路分阀门后边的就是首部枢纽施肥装置一文丘里施肥器。
文丘里施肥器是根据文丘里原理制成的,它的原理是在管道中设置一段由大渐小,然后再由小渐大的管道,最细的部位叫做喉部,在喉部连接一个细管道,细管道连接一个容器,里面放上肥料溶液。
当水流经过这段直径变化的管道时,流速逐渐加大,当流经最细喉部时,流速最大,而压力减小与前面形成一个压力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容器中的肥料溶液通过细管道压到管道中,通过水流带入后面的管道中。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既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又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水肥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状况。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调整施肥方案,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同时,也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制定灌溉方案,避免因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其次,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
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养分需求,选择适合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肥,避免因施肥不当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
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免在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施肥过量或过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另外,加强水肥管理和监测。
建立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养分需求,及时调整水肥管理方案。
同时,也要加强对灌溉水质和施肥量的监测,确保灌溉水质符合要求,避免因灌溉水质问题导致土壤污染和作物生长受阻。
最后,加强农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和指导。
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提高农民对水肥一体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推动水肥一体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推动水肥一体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一、系统概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大棚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施大棚能够为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例如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在设施大棚中种植蔬菜也面临着诸多管理问题,例如水源管理、施肥管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对于提高设施大棚蔬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设施大棚中的沙培蔬菜种植展开介绍,通过设计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蔬菜生长过程中水肥供应的自动化和精准化管理,从而提高蔬菜生长的效率和稳定性。
二、系统设计原理1. 水肥一体化系统是指将蔬菜生长所需的水、肥料等养分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灌溉设备进行定量、定时地供应到蔬菜的生长环境中,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
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对蔬菜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 沙培技术是指将植物种植在不含土壤的沙培基质中,通过给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来实现植物的生长。
在设施大棚中,沙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基于以上原理,设计出一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对于设施大棚中的沙培蔬菜种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设施大棚中沙培蔬菜的生长效率和质量。
三、系统组成1. 水源管理系统:水源管理系统是整个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基础,用于保证充足的灌溉水源。
可以通过引入地下水、城市自来水或者收集雨水等方式来解决水源问题,同时使用水泵和管道将水源输送到设施大棚中。
2. 肥料储存系统:肥料储存系统用于储存各种类型的肥料,包括无机肥、有机肥等。
对于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来说,常用的肥料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
肥料储存系统要保证肥料的新鲜度和质量,确保提供给植物的肥料是安全有效的。
3. 养分混合供应系统:通过混合水源和肥料来供应植物所需的养分。
这个系统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来自动调整水和肥料的比例,实现养分的精准供应。
4. 灌溉系统:灌溉系统是整个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将混合好的养分供应到植物根部。
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简介水肥一体化项目旨在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将针对某地区农田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优化灌溉和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
2. 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准确的灌溉控制和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
3.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通过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田污染风险,提高土壤质量。
4.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等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项目实施步骤1. 资源调查与分析: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问题。
2. 制定技术措施:依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灌溉、施肥、作物选择等方面的具体方案。
3. 推广培训:组织培训班和示范田,向农民普及水肥一体化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
4. 实施监测与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监测系统,对农田的环境和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措施,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5.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报道、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分享项目实施的经验和成果,吸引更多农民参与水肥一体化管理。
四、预期效果1. 农作物产量提升:预计通过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农作物产量将提升10%-20%。
2.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合理灌溉控制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预计可节约用水20%-30%。
3. 化肥使用减少: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预计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0%-30%。
4. 农田环境改善:减少农田污染风险,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五、项目经费与资源保障1. 经费保障:项目经费将主要通过政府拨款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赞助来支持实施。
2. 人力资源:组建项目团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设施蔬菜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通过设施环境的控制和优化,可以实现对蔬菜生长环境的精细调控,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在传统的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着水肥分开施用的问题。
水肥分开施用既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蔬菜的生长效益。
开展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整合水肥管理,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水肥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研究设施蔬菜生产的现状,分析当前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3. 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优势和潜在挑战,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4. 思考未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总结研究成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推动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1.3 意义和价值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水肥同步调控,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加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使蔬菜更加鲜美可口。
2.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施肥灌溉,避免养分和水分的浪费,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农业生产中,过量施肥和灌溉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减少养分和水分流失,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4.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建立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减耗,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好循环。
2. 正文2.1 设施蔬菜生产现状目前,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露天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城市对优质蔬菜的需求。
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为解决设施蔬菜生产中水肥使用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开展实施“设施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重点示范推广适用于农户独立生产使用的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开展高效水溶肥应用等相关配套技术应用示范,整体提高该区域设施番茄、辣椒等主栽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实现产量效益稳步提高。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设施温室水、肥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的,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集成开展番茄、辣椒等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试验示范,进一步探索形成日光温室番茄、辣椒水肥一体化灌水、施肥制度,形成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带动我区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提高及节水农业的推广应用。
二、目标任务示范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亩。
通过项目实施,改水肥粗放管理为精准管理,提出设施番茄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水施肥制度,与传统管理相比节水20%-30%,节肥15-20%,节药20%以上,产量提高10%-15%。
三、实施内容(一)示范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及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单棚简易水肥一体化设备38套,开展农户适用性水肥一体化设备及配套技术应用示范。
示范应用注入式简易精量施肥器20套、压差式涡流耦合水肥一体机18套。
通过单棚水肥一体化设备示范应用,解决农户水肥应用盲目性问题,实现浓度稳定、可控,操作简便,节省劳动用工目标。
(二)示范应用全营养高效水溶肥配合单棚水肥一体机、智能灌溉机及常规滴灌施肥,示范推广全营养水溶肥100亩。
主要选用N-P-K含量分别为20-20-20平衡水溶肥和N-P-K含量分别为15-9-30高钾型全营养水溶肥。
组装配套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病虫害绿色防控、轻简化栽培等10项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示范设施蔬菜椰糠栽培技术示范椰糠无土栽培技术28亩,其中立体式层架椰糠栽培2栋(5亩),地上槽式椰糠栽培6栋(15亩),简易PVC管式椰糠栽培3栋(8亩)。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一、概述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栽培技术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模式。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种植技术是指利用大棚环境,通过沙培方式进行蔬菜种植,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过程中,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控水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地选择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大棚的环境条件以及水肥供应来源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注重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控性: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控性,能够适应不同蔬菜的生长需求,提供灵活的供水供肥模式,实现对水肥的精准调控。
3.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水肥浪费和滞留,避免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注重系统的节能环保性: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高效的水肥施用设备和节能型控制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促进大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内容1.水源供应系统设计水源供应系统是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大棚内外水池、水泵、管道系统等设施。
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中,水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大棚内外水源的储备和供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管道布局和水泵控制,实现对蔬菜生长水量的精准供给。
5.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智能化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监测仪等设施。
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对大棚环境和蔬菜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对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调控和管理。
6.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案例(1)以沙培叶菜类蔬菜为例,设计灵活的水肥供应系统,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量,实现水肥的精准供给。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是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土地占用率高、水肥利用率低、病虫害防控困难等问题,而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该系统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浪费,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
研究和应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高效化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势,以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解决传统蔬菜栽培中存在的水肥不均衡、浪费严重的问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精准管理。
我们还希望通过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减少对土壤和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希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1.3 意义和价值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肥浪费,节约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系统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农民的生产利益。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值和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价值。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新技术,通过该技术在设施蔬菜中的应用,往往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在该技术的运用中,能够根据蔬菜种植面积、形状配置、施肥系统有针对性的选择灌溉及施肥方案,不但提高了设施蔬菜种植产量及品质,而且还有助于灌溉水与化肥的节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设施蔬菜种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推广,注重智能温控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为设施蔬菜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以辽宁省设施蔬菜种植为案例,对设施蔬菜智能温控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点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一、设施蔬菜智能温控系统设计在设施蔬菜温度控制过程中,主要分为保温、加温及降温三种,在设施蔬菜生长过程中,保温适合设施蔬菜生长所需要温度,能够为设施蔬菜生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具体主要体现在:①保温:主要指夜间较冷的冬季,当气温低于设施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时,此时设施蔬菜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此时需要保证设施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应当保证蔬菜大棚的严密性。
②加温:指在寒冷的冬季,设施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温度较低,入严重影响着设施蔬菜的健康生长。
为了保证其能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此时需要采用锅炉水暖加散热装置的方式提高温度,以此来满足其生长需要。
③降温:主要指使用通风机辅助通风的方法。
二、温控系统的核心技术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对温室内的稳定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将温室内温度维持在一定方案内,这就需要温控系统提供重要的支持。
其中所运用到技术有微控技术、智能感应技术、抗干扰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作为温度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和计算。
针对A/D 转换技术而言,有助于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能够将模拟信号转换成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智能感应技术,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实时监控大棚内的温度,并且能够生成信号进行传输及处理,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及时掌握大棚内的温度变化,为设施蔬菜的生长调整合适的温度。
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作者:胡选江等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3年第05期摘要: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率,为江苏赣榆县设施辣椒生产提供参考数据,在同一个日光温室内设置水肥一体化处理和对照(CK)小区,研究了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栽培新技术的节肥节水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在节肥15.0%、节水23.1%的情况下,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栽培处理小区并没有减产,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水肥一体化试验处理平均667 m2比对照增产25.62 kg,增产率为1.3%;结实数量平均667 m2比对照增加750个,增幅2.2%。
关键词: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收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0-0051-03近年来,赣榆县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发展快,但在生产过程中,仍以大水漫灌、沟灌和水冲施肥等常规管理为主,使得水肥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还易造成农田土壤环境恶化,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酸化,进而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高、地下水受硝酸盐污染等生态问题。
水肥一体化生产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节肥节水特性,2010年报道的乌鲁木齐市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13.58 kg/667 m2,节水80 m3/667 m2,辣椒增产672 kg/667 m2,成为前例。
为节肥、节水,提高赣榆县蔬菜栽培的水、肥等资源利用率,实现蔬菜生产的增产、增效,进行了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栽培对比试验,以期探索新型蔬菜栽培模式,实现蔬菜栽培的节本与增收。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赣榆县四季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沙河蔬菜产业园江苏雅仕农场A3日光温室内进行。
1.2 品种选择选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培育的辣椒新品种苏椒16号。
1.3 试验处理本试验采用对比法,设置常规灌溉施肥作为对照(CK),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追肥量为对照的85%,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小区面积150.15 m2,每小区14畦,畦宽1.30 m,畦长8.25 m。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先进的种植技术。
传统蔬菜生产中存在着水肥分离,浪费水肥资源,增加生产成本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改进和提升。
研究背景中,我们将探讨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发现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引出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损失,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可以实现水肥同步施用,提高了施肥的精准性和准确性,促进了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有效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为促进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蔬菜品质和安全性。
通过深入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其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和发展趋势,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促进设施蔬菜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蔬菜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露天种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设施蔬菜生产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设施蔬菜生产具有稳产高产、优质、高效、节水、防灾、提早上市等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蔬菜的栽培中。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型现代农业基地和重点蔬菜生产省份,如江苏、广东、浙江等地。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设施蔬菜生产中,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实现水肥的优化配比和一体化施用,从而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大田种植模式存在着土壤质量下降、化肥施用不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种植环境方面具有优势。
通过设施种植,可以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精确控制,创造出适合蔬菜生长的理想环境。
设施内的水肥管理也更容易实现一体化,可以便捷地对水肥进行调控和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施肥方面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
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先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养分含量、蔬菜生长状况等信息,将这些数据反馈给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施肥。
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更科学地确定蔬菜生长的需肥量和配肥比例,避免了过量施肥或缺肥的情况,提高了施肥利用率,减少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也具有优势。
在设施内,可以通过滴灌、微喷等技术,精确控制水分的施用,减少浪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蔬菜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实施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其次是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需要时间和精力。
也需要政府和各界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在实际运用中,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
在中国一些地区,政府和企业积极推动设施蔬菜生产,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肥利用率、保证蔬菜生长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的高效管理技术。
该技术以设施种植为基础,借助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控制系统,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和施肥量,满足蔬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和需肥量,实现水肥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是精确供水和施肥管理。
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植株水分需求,根据不同地块和作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浇水计划,准确控制灌溉量和频次,以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提高用水效率。
采用尖端的肥料供应系统,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作物需求,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确保植物能够获得适当的营养供给,提高施肥利用率。
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传统的地面蔬菜种植方式需要大量的灌溉水量,且灌溉不均匀,导致部分水分被过多浪费或流失,而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了精确供水,按需浇水,减少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该技术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浪费。
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避免了肥料的过量使用和浪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的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制剂等,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蔬菜品质。
该技术可以改善蔬菜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设施蔬菜种植将作物培养在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都可以精确控制的环境中,不受天候影响,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的地面蔬菜种植方式中,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通常较大,容易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而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快,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地面种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业生产也在不断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应运而生,在保证农业生产高效、无污染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追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的优势在传统的自然农业生产中,无法预测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对生产的影响,而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设施大棚沙培蔬菜生产可以适应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而且还可以实现无季节限制生产,使生产时间更长、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二、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水肥一体化系统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肥资源,保障蔬菜生长的需求,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1)水源处理设备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水质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因素,而这也是水源处理设备工作的重点。
固液分离器能够有效地去除浮游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等,保障了稳定水质的供应。
(2)肥料制备与配送设备在土壤中添加肥料能够保障蔬菜的正常生长,而肥料制备与配送设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肥料设备通过制备有机肥料、化肥等,保障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能够得到有效地补充。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设施大棚中的水循环使用,能够大大节约水资源,水循环处理设备以计算机为核心,实现了水循环控制、监测和管理的智能化。
(4)蔬菜生长管理系统蔬菜生长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自动化地监测和调整水肥供应。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传送和分析数据,做出科学和准确的判断和调整,最大限度保障蔬菜生长的需求,达到高产、高质、高效的目的。
(1)提高产量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需求进行调节,保证其生长条件的最优化,从而使蔬菜的产量大大提高。
同时,在大棚环境下,蔬菜的生长周期会有所缩短,从而实现大棚蔬菜的集中生产。
(2)提高品质设施大棚沙培蔬菜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细粒化地管理和控制水肥供应,从而最大化地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设施蔬菜种植在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
设施蔬菜种植是指在大棚或温室等封闭环境下进行的蔬菜种植方式,相较于传统露天种植,设施蔬菜种植具有控温、控湿、保护作物、增加产量等优点。
设施蔬菜种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肥管理。
为了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的浪费和污染,研发了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通过对设施蔬菜生长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实现水肥的合理供应,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土壤和水质的监测,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水质的特性。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水肥供应的方式和浓度,实现养分的精确供应。
可以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设施蔬菜的生长需要,精确控制水分和肥料的供应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通过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法,提高养分利用率。
常见的灌溉制度有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这些灌溉方式可以使水分精确到达根系,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水分的亏缺。
合理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等,可以使养分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供给给蔬菜,提高养分的吸收效率。
通过设施环境的控制,提高水肥利用效果。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对蔬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直接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果。
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调整作物的生理代谢,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合理的光照条件也可以刺激蔬菜的生长,提高养分的需求和吸收。
通过土壤改良和养分循环利用,减少水肥的浪费和污染。
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效率。
养分循环利用则是指将作物残体和剩余肥料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再利用,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污染。
这样可以达到水肥一体化的目标。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目前设施蔬菜种植中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的浪费和污染。
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农业2020年第11期(上)进行实时监测控制。
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微喷设施设计如下:(一)现场数据实时监控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远程查看项目区的环境情况,如土壤温湿度、管道流量等实时数据。
当有环境报警记录时,系统会及时提醒用户,用户可以直接处理报警信息。
当权限登录时可以查看各项目区的作物情况、环境情况、系统运行情况及日常管理情况。
(二)智能报警系统可以根据种植作物种类的不同,灵活设置各个不同参数的上下阀值。
一旦超出阀值,系统能以多种方式提醒相应管理者;可以根据报警记录查看关联的设备,更加及时、快速地远程控制设备,高效处理生产问题;可以及时发现不正常状态设备(如灌溉电让整个设备随环境数据的变化智能运行,四、水肥一体化微喷技术的优点(一)节水水肥一体化微喷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
露天条件下,微喷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微喷施肥与畦灌相比,每667 m 2大棚一季节水80~120 m 3,节水率为30%~40%。
(二)节肥水肥一体化微喷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微喷技术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化肥节省率在40%~50%。
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河南农业2020年第11期(上)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性灌水量较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升温较慢,且蒸发量加大,棚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病虫害发生。
因微喷属于局部微灌,可使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喷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温湿度均具有明显的效果。
微喷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少量多次高频灌溉,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最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湿度。
(六)提高经济效益设施栽培一般每667 m 2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省水电费用85~130元,节省肥料费用130~250元,节省农药费用80~100元,节省劳力150~200元,增产增收1000~2400元。
设施蔬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研究屈玉玲,胡朝霞,李武(山西省永济市农业局,山西永济044500)摘要:试验表明,在日光温室大棚内应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能够明显降低大棚湿度,达到节水、节肥、省药、省工的效果,并能明显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蔬菜;水肥一体化;效益中图分类号:S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07)10-0083-03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Water into Fertilizer in Vegetable LandQU Yu-ling ,HU Zhao -xia ,LI Wu(Agricultural Bureau of Yongji City,Sha nxi044500,China)Abstra ct:The te st shows tha t:The applica tion of the tec hnique of inte gr ating wa ter into fe rtilize r in sunlight gree nhouse c an r educe the house 's te mper ature e ffec tive ly,sa ve wa ter and fertiliz e r,a nd im pr ove the output and qua lity of ve ge ta ble.Key wor ds:ve ge table ;integra tion of wa ter into fe rtilize r;effe ct永济市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西南端,近几年,随着全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连年增加,目前已突破670hm 2,但由于蔬菜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品种,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造成大棚湿度过大,病虫害发生严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和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法,实现蔬菜的高产、高质、高效栽培。
该技术综合利用设施农业设备、水肥设备、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立体园艺技术,通过对蔬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需求进行精细调控,有效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1. 设施建设:采用大棚、温室或简易设施等有利于蔬菜生长的设施进行栽培,可以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提供适量的光照、温度和湿度。
2. 水肥设备:利用设施农业所需的水肥设备,如滴灌系统、喷灌系统、肥料配送系统等,精确计量和供给水肥,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
3. 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水肥供给、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自动监测和调节,避免了人工管理的不稳定性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 立体园艺技术:运用立体园艺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合理的蔬菜栽培形式和管理措施,通过垂直种植等手段,实现蔬菜的多层次生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1. 高产效益:通过精细的水肥供给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控制,可有效提高蔬菜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2. 绿色环保:该技术有效控制了水肥的使用量,并通过循环利用和减少排放,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 高品质蔬菜:通过精确的水肥供给和环境控制,可以实现蔬菜的均匀生长和高品质的产出,提高了蔬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4. 节省资源:通过准确配给水肥,避免了浪费和过量使用,节约了水资源和肥料,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农民增加了收益和就业机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我国蔬菜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撑。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该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及高抗微生物菌剂应用试验方案
1. 目标:
1.1 探索节水、节肥、省工、改良土壤、增产、提高品质的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途径,以及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综合农艺措施;
1.2 探索提高设施蔬菜产品品质的生物防治技术途径。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点
设施产业园.
2.2 供试作物
番茄,品种:粉达(硬质粉果)
2.3 番茄目标产量
番茄目标产量7500 kg,番茄目标产量需肥量:N 22.5 kg 、P2O5 10 kg 、K2O 18 kg,
土壤供肥量:供氮50 mg kg-1相当于7.5 kg,供磷15 mg kg-1相当于3.75 kg,供钾80 mg kg-1相当于12.0 kg,滴灌下N、P、K肥料利用率分别按照70%、40%和70%计算,实际肥料施肥量:施氮量21.5 kg,施磷量15.6 kg,施钾量8.57 kg.
2.4 试验设计
2.4.1 水肥一体化研究
采用单因素单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完全实施;其中:施肥试验设置:(1)滴灌土壤施肥、(2)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和(3)滴灌沼液复合微生物肥三种处理,重复3次,每处理3垄,共27垄;田间排列
如下图:
处理1为常规施肥,基施硫酸铵50 kg/亩,15-15-15三元复合肥16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每垄施硫酸铵0.90 kg/垄,15-15-15复合肥2.88 kg/垄;追肥待缓苗后另行设计;灌水方式为滴灌。
共9行,需称量9份,共需硫酸铵8.1 kg,三元复合肥25.92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处理2、3均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基施生物有机肥(复配基质)3方,约150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25.91 kg/垄(如果一袋为20公斤,则将基质每垄施用量直接改为20公斤,总施用量改为1111 kg/亩);移栽缓苗后,滴灌追肥另行设计。
共18行,需称量18份,共需复配基质486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
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2.4.2 设施蔬菜bing虫hai生物防治
多因素单水平随机区组设计,(1)常规种植(CK),化学yao剂防治bing虫hai,(2)B6,(3)001,(4)002,(5)025,(6)SU抗素;每处理2垄,重复2次,共24垄。
田间排列如下图:
处理1为常规施肥,基施硫酸铵50 kg/亩,15-15-15三元复合肥16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每垄施硫酸铵0.90 kg/垄,15-15-15复合肥2.88 kg/垄;追肥待缓苗后另行设计;灌水方式为滴灌。
共6行,需称量6份,共需硫酸铵5.40 kg,三元复合肥17.3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处理2、3、4、5、6均为滴灌水肥一体化,配合移栽蘸根4种微生物菌剂和SU抗素,以及生长过程中每半个月喷施各自微生物菌1次;基肥处理相同,均为基施生物有机肥(复配基质)3方,约1500 kg/亩,毎垄1.5米*8米,合25.91 kg/垄;移栽缓苗后,滴灌追肥另行设计。
共24行,需称量24份,共需复配基质648 kg,放置地头核实后再撒施地表翻耕入土。
或者待翻耕后,均匀起垄前撒施地表后起垄。
上述试验灌水方式均为滴灌.
其他管理均一致.
2.5 观察记载
准确记录移栽日期、品种、株行距等;缓苗后,生育期间,观察记载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初花期、初果期、首次采果期、bing 株数、bing虫hai种类;测定光合速率、叶水势、丙二醛、过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采果后测定单次采果量、总采果次数、总产量,以及果实总糖、总酸、糖酸比、Vc等品质指标,全面评价不同处理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