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5春《机械原理》在线作业3
- 格式:doc
- 大小:2.78 KB
- 文档页数:3
【奥鹏大连理工】大工19秋《机械原理》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机械系统通常由()等组成。
A.永动机
B.执行机构
C.原动件
D.传动机构
[参考提示:请参看课本知识,回答本题]
答案解析:BCD
2.原动件是()等的函数。
A.转动惯量
B.机械上的外力
C.各构件的质量
D.原动件位置
[参考提示:请参看课本知识,回答本题]
答案解析:ABCD
3.机械运转过程中,外力变化所引起的速度波动带来的后果包括下列的()。
A.降低机械的寿命
B.降低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C.运动副中产生附加的动压力
D.机械振动
[参考提示:请参看课本知识,回答本题]
答案解析:ABCD
4.当忽略机械中各构件的重力以及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时,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可分为()。
A.驱动力
B.重力
C.摩擦力
D.工作阻力
[参考提示:请参看课本知识,回答本题]
答案解析:AD
5.()统称为机械的过渡过程。
A.稳定运转阶段
B.启动阶段
C.停车阶段
D.以上选项均可
[参考提示:请参看课本知识,回答本题]
答案解析:BC
二、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机械原理》练习册及答案《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网上选答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判断:(1)大多数的常用机构是空间机构(某)(2)一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有2个独立运动参数(某)(3)一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有5个自由度(某)(4)转动副的约束数为2(√)(5)高副的约束数为1(√)(6)由于两构件接触,便限制了构件的某些独立运动。
(√)(7)为了定性的表述个构件间的相互关系,不按比例尺绘制的机构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某)(8)采用复合铰链,可以使机构工作起来省力。
(某)(9)机构采用局部自由度会影响机构的输出运动的自由度。
(某)(10)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是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必要条件。
(某)(11)为了定性的表述各构件间的相互关系,不按比例尺绘制的机构图形称为机构简图。
(√)(12)机构自由度数目就是机构杆组的数目。
(某)2填空:(1)2个以上的构件以运动副联接构成的系统称为运动链。
(2)机构中输入运动的构件称为主动件。
(3)机构是由(主动件)、(从动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
(4)构件上参与接触的点、线、面称为运动副元素。
(5)移动副保留1个自由度。
(6)两构件组成平面高副时其运动简图中应画出两构件接触处的曲线轮廓。
(7)一个构件具有多个转动副时,则应在两条线交接处涂黑。
(8)机构是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实物组合(9)作为平面运动构件的位置,可由三个独立参数来决定。
3名词解释:(1)(2)(3)(4)(5)(6)(7)(8)(9)(10)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副:两构件接触而形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转动副:允许构件作相对转动的运动副。
移动副:允许构件作相对移动的运动副。
..机构:一个构件固定并使另几个构件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这样的运动链构成机构。
.原动件:也称主动件,机构中按外部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的构件。
.高副:由两构件点接触或线接触构成的运动副。
.自由度:允许外部给与机构独立位置参数的数目。
.虚约束:机构中某个约束与其他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的作用的约束。
机械原理作业集参考答案(注:由于作图误差,图解法的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 绪论1-1~1-2略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2-1 F =12-2 F =12-3 F =12-4 F =12-5 F =0机构不能运动。
2-6 F =1 C 、F 为复合铰链,I 为局部自由度, EFGC 为虚约束。
2-7 F =1 C 为复合铰链,F 、I 为局部自由度。
2-8 F =2 A 、B 为复合铰链,B '为虚约束。
2-9 F =1机构由3个 II 级杆组组成,为II 级机构。
2-10 F =1 AB 为原动件,机构由3个 II 级杆组组成,为II 级机构。
EG 为原动件,机构由1个 II 级杆组、1个 III 级杆组组成,为III 级机构。
2-11 F =1高副低代后,机构为III 级机构。
2-12 F =1高副低代后,机构为III 级机构。
2-13 F =1高副低代后,机构由4个 II 级杆组组成,为II 级机构。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1 略3-2 (1)(2) (3) ϕ=26°、227°3-33-4略 s m v C /40.0=sm v E /36.0=1613361331P P P P =ωω3-5 3-6略 3-7 (a )、(b )存在, (c )、(d )不存在。
3-8略3-9 3-10 3-11 3-12略3-13略3-14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4-14-2 F =1430N4-3~4-7略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5-1 η=0.575-2 η=0.22,Q =10298N5-3 η=0.82,P =8.03kw5-4 η=0.63,P =9.53kw5-5 α ≤ 2ϕ5-6 F =140N ,自锁5-7 效率不自锁条件:255/71.0/292.0s m a sm v ==233/8/2s rad srad =α=ω233/5.11/6.2s rad srad =α=ωsm v D /2.2=232/95.110s m v -==ω)sin )((211212l l l l l l f f V ++θ+=)tan(tan tan )tan(ϕ+αα=η'αϕ-α=ηϕ-<α<ϕ 90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6-1 6-2 静平衡,轴动不平衡。
机械原理作业集1. 弹簧的工作原理。
弹簧是一种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弹性变形来储存能量。
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会发生形变,将外力储存在其中。
当外力消失时,弹簧会释放储存的能量,将形变恢复原状。
弹簧的工作原理在机械原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弹簧悬挂系统、弹簧减震系统等。
2. 齿轮传动的优势。
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它的优势在于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传动精度高等特点。
齿轮传动可以将动力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同时可以改变转速和转矩。
在机械原理中,齿轮传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变速箱、工业机械等。
3. 杠杆原理及应用。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的作用是将力量或运动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杠杆原理是利用杠杆的支点和力臂的长度差异来增大或减小力的作用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杠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如千斤顶、剪刀、门锁等。
4. 摩擦力的影响。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系数。
在机械原理中,摩擦力对机械装置的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利用摩擦力可以增加机械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减小能量损耗,提高机械效率。
5. 原动机的选择。
在机械装置中,原动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原动机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例如,电动机适用于需要稳定转速和精确控制的场合,而内燃机适用于需要大功率输出和移动性的场合。
正确选择原动机可以提高机械装置的效率和可靠性。
6. 机械传动的维护。
机械传动在长时间工作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常见的维护工作包括润滑、紧固、清洁等。
定期的维护保养可以延长机械传动的使用寿命,减小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
7. 机械原理的应用。
机械原理在现代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到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维护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对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制造机械装置,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机械原理作业集1. 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关系的学科。
在工程实践中,机械原理是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的基础,因此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作业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2. 题目一,力学基础。
力学是机械原理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机械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因此对力学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的作业中,我们将涉及力的合成、分解、平衡、摩擦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力学基础知识。
3. 题目二,机械结构分析。
机械结构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机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这一部分的作业中,我们将涉及机械结构的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受力分析等内容,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机械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题目三,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机械设备,实现运动和工作。
在这一部分的作业中,我们将涉及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传动原理和应用。
5. 题目四,机械原理应用案例分析。
在这一部分的作业中,我们将给出一些实际的机械原理应用案例,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案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语。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作业集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一(多选题) 1: 一个构件可以由()个零件组成。
A: 1B: 2C: 3D: 4正确答案: A,B,C,D(多选题) 2: 一个构件可以由()个零件刚性地联接在一起而组成构件。
A: 1B: 2C: 3D: 4正确答案: B,C,D(多选题) 3: 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间的接触有()的形式。
A: 点B: 线C: 面D: 以上选项均不正确正确答案: A,B,C(多选题) 4: 构件的自由度是指()。
A: 自由运动的构件数目B: 运动副的数目C: 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D: 确定构件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参变量的数目正确答案: C,D(多选题) 5: 运动副可按()进行分类。
A: 运动副的接触形式B: 相对运动的形式C: 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D: 接触部分的几何形状正确答案: A,B,C,D(单选题) 1: 每一个独立影响机械功能并能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
A: 运动单元B: 构件C: 零件D: 机器正确答案: B(单选题) 2: 机构都是由()组合而成的。
A: 构件B: 零件C: 机器D: 运动单元正确答案: A(单选题) 3: 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间的接触有()种形式。
A: 2B: 3C: 4D: 5正确答案: B(单选题) 4: 两个构件上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点、线、面部分称为()。
A: 运动单元B: 构件C: 运动副元素D: 运动副正确答案: C(单选题) 5: 一个构件在未与其他构件联接前,在空间可产生()个独立运动。
A: 4B: 6C: 8D: 10正确答案: B(判断题) 1: 在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且应用最广泛的是平面四杆机构。
T: 对F: 错正确答案: T(判断题) 2: 平面四杆机构不是结构最简单的平面多杆机构。
T: 对F: 错正确答案: F(判断题) 3: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按连架杆能否做整周转动,可分为3种基本型式。
T: 对F: 错正确答案: T(判断题) 4: 对于具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当取不同构件为机架时,可得到2种不同型式的四杆机构。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设计题目1.1机构运动简图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序号 电机转速(r/min )输出轴转速(r/min )带传动最大传动比滑移齿轮传动定轴齿轮传动最大传动比模数 圆柱齿轮圆锥齿轮一对齿轮最大传动比模数一对齿轮最大传动比 模数574512 17 235.2≤4≤ 24≤ 34≤3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电动机转速min /745r n =,输出转速m in /1201r n =,min /1702r n =,min /2303r n ,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5.2max =p i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v i ,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d i 。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08.6212745011===n n i 82.4317745022===n n i 39.3223745033===n n i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
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5.2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321v v v i i i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f v p i i i i 1max 1= f v p i i i i 2max 2= f v p i i i i 3max 3= 令 4max 1==v v i i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21.64*5.208.62max max 1===v p f i i i i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82.221.6*5.282.43max 22===fp v i i i i09.221.6*5.239.32max 32===fp v i i i i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484.121.6max 33=≤===d f d i i i 3、齿轮齿数的确定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8、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35,18,39,14,43,111098765======z z z z z z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1=*a h ,径向间隙系数25.0=*c ,分度圆压力角020=α,实际中心距mm a 51'=。
机械原理习题集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学1. 问题:简述平面运动的基本概念。
答案:平面运动是指物体在平面内的运动,其轨迹可以是直线或曲线。
在平面运动中,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移动。
2. 问题:什么是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答案:四杆机构是最基本的机械机构之一,其运动规律取决于杆的长度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四杆机构有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等。
第二章:机械动力学1. 问题:牛顿运动定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在机械设计中,这些定律用于预测和计算机械系统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2. 问题:简述达朗贝尔原理。
答案:达朗贝尔原理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内各部分的动量守恒。
在机械设计中,这一原理常用于分析和计算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
第三章:机构设计与分析1. 问题:什么是机构的自由度?答案:机构的自由度是指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机构能够独立进行的运动的数量。
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 F = 3n - 2j - h \),其中\( n \)是机构中杆件的数量,\( j \)是铰链的数量,\( h \)是高副的数量。
2. 问题:如何确定一个机构的运动类型?答案:确定机构的运动类型需要分析机构的几何形状和连接方式。
例如,如果机构中存在曲柄和滑块,它可能是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其运动类型为往复直线运动。
第四章:机械结构设计1. 问题: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案: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的选择、强度和刚度的计算、尺寸的确定、成本控制、维护的便利性等。
2. 问题:什么是疲劳强度?答案: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反复加载和卸载过程中抵抗断裂的能力。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疲劳强度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第五章:机械传动1. 问题:什么是齿轮传动?答案:齿轮传动是一种利用齿轮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传动方式。
大工15春《机械原理》在线作业3
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
一、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
1. 原动件是()等的函数。
A. 机械上的外力
B. 各构件的质量
C. 转动惯量
D. 原动件位置
-----------------选择:ABCD
2. 机械系统通常由()等组成。
A. 原动件
B. 永动机
C. 传动机构
D. 执行机构
-----------------选择:ACD
3. 当忽略机械中各构件的重力以及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时,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可分为()。
A. 重力
B. 摩擦力
C. 工作阻力
D. 驱动力
-----------------选择:CD
4. 机械运转过程中,外力变化所引起的速度波动带来的后果包括下列的()。
A. 运动副中产生附加的动压力
B. 机械振动
C. 降低机械的寿命
D. 降低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选择:ABCD
5. ()统称为机械的过渡过程。
A. 启动阶段
B. 停车阶段
C. 稳定运转阶段
D. 以上选项均可
-----------------选择:AB
大工15春《机械原理》在线作业3
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
二、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
1. 机械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运转过程可分为()个阶段。
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