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新中国十大劳模:吴仁宝吴仁宝30多年来带领华西村艰苦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成功地把昔日偏僻落后的穷华西建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华西。
1961年吴仁宝担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时,就立志要改变华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1964年,他和村里其他领导一起制定了华西村15年发展规划。
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成了家家有余钱、户户住新房的“幸福村”。
改革开放使吴仁宝如虎添翼,他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调整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他们先后办起了以冶金、纺织、有色金属为主的多个企业,全村大部分劳力投入了工业生产;在副业上,他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
工副业的崛起为现代化农业的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农业的稳定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吴仁宝使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
华西村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众多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作为华西村30多年的“老当家”,吴仁宝清正廉洁,坚持做到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领全村最高奖金。
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光荣称号。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6日第4版吴仁宝与华西村孙海燕1998年4月20日,98米高的华西金塔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兴致勃勃地听着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汇报,不时对吴仁宝富有农民特色和哲理的话大加赞赏,连声称好。
事后,吴仁宝曾郑重地对笔者说过:50年来,我只有甜,没有苦和其他。
吴仁宝是把50年的曲折与苦涩,都化在金塔上的一席谈话中了。
吴仁宝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着众多的人。
带领华西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之路华西村也走过弯弯小路,吴仁宝也有过种种困惑。
1961年,华西大队成立,吴仁宝被任命为大队书记,他带领全大队干部群众一干就是17年,华西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先进典型。
吴仁宝总想让华西的农民早点富起来。
60年代后期,吴仁宝大胆提出要创办一家小五金厂。
吴仁宝中国农民第一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
3月18日逝世的吴仁宝,华西村伤痛了,江苏省痛惜了,亿万农民惋惜了,因为吴仁宝就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农业合作化的典型。
新中国建立之初,解放了农民,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年轻的吴仁宝与农民兄弟共同迈上集体化的道路,2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9岁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
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上世纪60年代,吴仁宝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号召,带领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使华西村成为江苏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
改革开放的典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今天华西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
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中国第一个家家有电话的“电话村”;中国第一个“彩电村”;中国第一个“空调村”;中国第一个“汽车村”;中国第一个“别墅村”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不仅创造了“共同富裕”神化,还成为中国农村干部的一面旗帜,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50年间,吴仁宝以农民身份担任了一系列重要职务,成为全国性的先进人物,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农民思想家”--《吴仁宝文集》,《社会主义富华西——吴仁宝宣讲报告集萃》等著作;中国“农民语言大师”--《吴仁宝箴言》。
华西村宣传牌写着吴仁宝的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吴仁宝作为中国首富之村的“当家人”,给自己立“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
2012年11月28日“华西村博物馆”开馆。
华西村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游人置身于此,犹如进入豪华的故宫。
开创神化和奇迹“农民第一人”吴仁宝逝世了,他在亿万农民心中树起的风范将永载史册。
66|《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8期|总第80期吴仁宝这么做的后果是一边受表扬,一边挨批判。
70年代末期,《人民日报》在头天刊发“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次日的中央内参上就有大字标题:“华西村是个假典型”。
视“南巡”为商机华西村人杨永昌回忆,吴仁宝“每天坚持阅读报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上收看新闻联播,及时了解中央政策和经济情况,心里清楚得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政治漩涡中几经沉浮的吴仁宝已经比很多同时代人要成熟得多。
中央推行分田承包政策,吴仁宝并没有立即采纳,而是到河北、河南多地考察,回来后,只甩了一句话:“领会中央政策,闷声发大财。
”在主旋律的共鸣中奏出独唱调并非易事,压力之大,恐怕只有吴仁宝自己知道,为了给自己寻找政策的合法性,吴仁宝从中央政策中愣是找出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这样一句话为自己辩护。
华西村不分田,而是集资创办了一个打农药用的喷雾器厂,到1984年,单这一个厂就净赚了200万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也就在那一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了老鼠就是好猫”成为坊间最流行的话。
吴仁宝根据多年的政治经验,立刻嗅出经济政策调整的商机。
吴仁宝把全村的干部全部召集起来开会,一直开到凌晨两点,目的是讨论他对于宏观经济即将上行的判断,当天会议后下达了动员一切资金,囤积工业原材料的指令。
为此,吴仁宝率人四处奔波高息借贷,另外又利用华西村先进的名声到处要指标、跑铝锭。
大儿子吴协东透露,“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
这次精准的商中国最有名的“农民”吴仁宝文|史丹顿人物PEOPLE护村里利益。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吴仁宝已经是村支部书记和江阴县委书记一肩挑了,他真的带领群众“白天干了不算,晚上还要干,晚上干了不算,第二天天不亮就要下地”。
吴仁宝自己也下地干活,而且干得比一般农户还要多,因此获得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1975年10月26日的《人民日报》文章中写道:“华西大队认真学大寨十一年,过去粮食亩产超一吨,今年可达2400斤……吴仁宝同志向自己提出了五项要求……四是百分之八十的力量用于抓农业,百分之十的地方财力用于农业机械化,把各行各业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他把自己的蓝图编成了一首诗:九十万人民心向党,七十万亩田成方,六万山地换新装,五业发展六畜旺,社员人人喜洋洋。
将一生奉献给华西村的吴仁宝吴仁宝,男,汉族,1928年11月17日出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
曾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
现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党委、村委、企业集团总办公室主任。
他在5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独具特色的“华西之路”,把华西村建成了“天下第一村”。
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的名言是“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5000多万元,但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了集体。
如今,老百姓都住上了高楼别墅,他还住在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一次记者问到:“为什么你还要住在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里,这是不是在…做秀‟?”老书记毫不避讳地回答,是的,我是在做给人家看。
我是做给华西的党员干部看的!我这样做,比我开100个会议,讲1000句话还管用!。
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两次)、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十大乡镇企业功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中国经营大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江苏省廉政代表等奖励。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
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
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
吴仁宝和他的村组图2013年3月18日18时58分,吴仁宝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年轻时的吴仁宝,田间劳动,村里开会,都习惯光着脚板,被村民称为“赤脚书记”。
1968年9月,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在田间治虫。
吴仁宝(前右二)带领村民出工。
吴仁宝带领村民学习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1979年8月,江阴市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左)看望村民赵三汉夫妇。
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左二)在华西村购买的首台拖拉机上与村民交谈。
1988年的吴仁宝。
1989年9月,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在给青年党员干部上课。
华西村真正的跳跃应该是在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公布第二天,吴仁宝立即召集党员开会,布置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借钱吃足”(多借钱、多进原材料)。
他们意识到,中国经济将面临新一轮大发展,必须集中血本,抢占市场。
1993年初,华西村农民一次订购250辆“捷达”牌小轿车,首批到货的五十辆已运到该村体育场。
1993年6月,华西村民宅的内装修华丽而雅致。
吴仁宝全家福。
1996年华国锋在华西村参观,听取吴仁宝介绍。
1998年4月20日,江泽民视察华西村。
1998年4月20日,江泽民视察华西村。
2001年,吴仁宝(前右一)参观考察江苏靖江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为“华西”寻求合作。
2001年12月,吴仁宝在靖江考察时的抽烟照。
2003年7月5日,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隆重举行第六届村党代会,选出新的党委会成员。
当了40多年家的老书记吴仁宝急流勇退,不再“当家”。
39岁的吴协恩在党代会上以全票当选新的村党委书记。
(吴协恩为吴仁宝四子)吴仁宝与四子吴协恩。
退休后的吴仁宝每天早晨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看《人民日报》、每天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他说,他还要借助这种方式,把握中国的时代脉搏。
网友拍到的吴仁宝。
2005年2月23日,“老书记”吴仁宝走进村民家中,询问村民的生活情况。
2006年9月18日晚,中国最富裕的农村之一的“江苏华西村集团公司开发墨西哥锡那罗亚州铜矿签约仪式”在香港进行。
吴仁宝观后感《吴仁宝》观后感。
《吴仁宝》是一部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吴仁宝这位普通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变迁。
在观看完这部剧后,我深受触动,对剧中所呈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剧中通过吴仁宝这一人物的命运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
吴仁宝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与坚韧。
通过吴仁宝的命运,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不易和艰辛。
其次,剧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仁宝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和家庭。
他的妻子杨桂英也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在丈夫不在家的时候,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庭。
还有吴仁宝的战友、同事等等,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饱满而立体,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最后,剧中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和再现也是非常到位的。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在剧中得到了生动的再现,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场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战争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剧中的历史事件再现得非常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情与悲壮。
总的来说,观看完《吴仁宝》这部电视剧后,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敬意和同情。
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展现一个普通人物的命运,向观众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变迁,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观看这部电视剧,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与坚韧。
吴仁宝——感动中国人物个人履历吴仁宝男,汉族。
1929年2月生,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人。
1954年2月参加工作。
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农民教育家。
中共党员,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
35年来,吴仁宝竖持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使华西村成为全国首富村。
1996年,华西村工业经济总量超20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税2.2亿元.全村居民住房别墅化,30%的村民家庭拥有轿车,户户存款超过6位数。
华西村积极扶持贫困村的经济发展,确定在“九五”期间帮助周边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8个村、8000人脱贫致富。
华西村除每年开办扶贫培训班外,还在宁夏、黑龙江投资兴建两个新华西,走出一条先富帮后进的成功实践路子。
1996年,吴仁宝荣获首届紫金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2006年2月6日,获得了“无锡共产党员楷模”的荣誉称号。
历任职务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
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获得者。
简历 1954.02~1957.11 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1957.11~1961.10 江阴县华士乡23社支部书记、华士公社十七大队党支部书记1961.11~1974.02 江阴县华士公社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74.02~1975.04 江阴县委副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75.04~1981.05 江阴县委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81.05~1987.04 江阴市人大副主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87.04~2003.07 华西村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华西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2003.07~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时代先锋——吴仁宝人民实业家,国家济世人。
村官似仁宝,何愁有贫民。
农家之友2013.06今年3月18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逝世,享年85岁。
在这位“天下第一村”的领导者、全中国最有名的“农民”的葬礼上,国家最高层次的领导人都送来了花圈,使他身后拥有一份与一个村党委书记不太相符的哀荣。
在他的领导下,华西村由一个贫穷的小村子成为一个富甲一方、名为乡村的“城市”。
他是华西村所有企业的实际董事长,又是政府官员序列中的一员。
自1957年起,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后,还任过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等。
几十年来,吴仁宝为华西村开辟了一条政经一体式的金光大道。
从实际出发就有奔头吴仁宝于1928年出生,从小给别人放牛做长工。
新中国成立后,吴仁宝拥护党的政策,大跃进、放卫星、刮五风,紧跟党走。
1958年,浮夸风,他虚报了亩产1850公斤。
当得知别人报了5000公斤时,他怒指这是做假,感到很无奈。
1962年,党中央在“七千人大会”上承认了施政上的一些错误,强调要实事求是。
这使吴仁宝意识到,原来党也会有不实事求是的时候,也会犯错误。
此后,他对党的农村政策认真执行,坚决服从,但不盲从。
这一时期,当吴仁宝感觉上面传达下来的政策不切实际时,就立刻硬顶回去,最后被上级狠狠地批评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独立王国!”差一点被撤职,吴仁宝逐步成熟起来了。
此后,上面来什么政策,他都表示贯彻落实,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他认真思考,多方面征求意见,以维护村里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做好村里的各项事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仁宝已是村支部书记和江阴县委书记一肩挑了,他带领群众学大寨人,真学真干,抢白天,战黑夜,天未亮再拼命干。
他下地干活,干得比一般农户还要多,获得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197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写道:“华西大队认真学大寨十一年,过去粮食亩产超一吨,今年可达1200公斤。
吴仁宝向自己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一项是百分之八十的力量用于抓农业,百分之十的财力用于农业机械化,把各行各业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
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8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富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吴仁宝曾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
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10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影响村属企业已脱个人色彩华西村所属企业江苏华西集团公司是一个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104家,形成了冶金、纺织、化纤、仓储、建筑房地产、旅游、金融服务和商贸等支柱产业。
截至2012年末,华西集团未经审计的总资产358亿余元,净资产121亿余元。
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68亿余元,净利润2亿余元。
华西集团控股公司华西股份在深市上市。
在华西股份近年年报中,已无吴仁宝的身影。
华西集团法定代表人吴协恩是吴仁宝第四子,其于2003年7月至今任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任华西股份董事。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张诚认为,吴仁宝的去世对华西集团来说在感情和精神上将带来一些损失和遗憾,但近年来华西村及华西集团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多年来公司进行多元化发展,大幅引进高级人才及使用现代化管理制度,相信华西集团能保持良好的运营能力持续发展。
□吴仁宝经典话语【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我们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
最难忘的是精神——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什么是社会主义?”“让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让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产主义!”从电影院出来时,主人公吴仁宝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两句朴实而铿锵的话语,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
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恢宏磅礴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却像磁铁一样,从一开头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
是什么会使我如此感动呢?这就是从这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江苏大地上千千万万种精神中的强音,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上的无价之宝。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
”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
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
华西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
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示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还体现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电影《吴仁宝》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穷不会生根,致富需
要拼争,建设社会主义幸福新农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艰苦创业!”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
电影《吴仁宝》告诉我们,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
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开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
正是靠着这种敢冒风险、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华西人在创业之路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壮丽景象。
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新一代江苏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难我当”电影《吴仁宝》最动情之处,在于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
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置家中4个熬熬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
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自已最疼爱的儿子送到这位村民的家中……华西村富了,老书记始终坚持不拿村里最高的工资,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始终身体力行地教育身边的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产党。
华西富了,要积极带动周边的村落发展。
华西富了,要让大家知道华西是怎么富的,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华西致富后的快乐,要让天下
都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电影《吴仁宝》告诉了我们许多,电影《吴仁宝》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