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贡小学教案 18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藏羚羊跪拜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藏羚羊跪拜》这一课文,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了解藏羚羊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保护藏羚羊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藏羚羊跪拜》的阅读与解析,以及相关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阅读课文《藏羚羊跪拜》,理解课文大意,分析藏羚羊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第二课时:深入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讨论课文所传达的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3.第三课时:延伸学习,了解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讨论学生如何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用于传授课文知识和相关生态保护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中的生态保护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藏羚羊跪拜》及相关生态保护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如需进行相关生态实验,将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笔记、小论文等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以测试学生对课文知识和生态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藏羚羊跪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藏羚羊的生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保护意义。
2. 学生理解“藏羚羊跪拜”现象的科学原理和生态价值。
3. 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保护藏羚羊的宣传方案。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关爱大自然、珍惜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2. 学生树立保护濒危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藏羚羊跪拜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大自然和动物有浓厚兴趣,但生态保护意识尚需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藏羚羊生态特征:介绍藏羚羊的生活环境、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自然》第五章“高原的精灵——藏羚羊”2. �藏羚羊跪拜现象:讲解藏羚羊跪拜的科学原理、生态价值和象征意义。
- 教材章节:《自然》第五章“藏羚羊的神奇现象——跪拜”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阐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 教材章节:《自然》第六章“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4. 实践活动:设计观察藏羚羊视频、制作保护藏羚羊宣传海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 教材章节:《自然》实践活动“我为藏羚羊代言”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藏羚羊生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第二课时:藏羚羊跪拜现象及其科学原理第三课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我为藏羚羊代言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藏羚羊相关知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章第3节“猴子上树”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利用直观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猴子上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猴子上树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乘法分配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猴子上树的挂图。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猴子上树的练习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猴子上树的挂图,讲述一个关于猴子爬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猴子爬树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乘法分配律在猴子上树问题中的应用,并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学具中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猴子上树问题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乘法分配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乘法分配律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2. 主要内容:a.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b. 乘法分配律在猴子上树问题中的应用c. 猴子上树问题的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 ×(3 + 4)=(2)5 ×(6 2)=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答案:a. (1)14 (2)20b. 7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14、检阅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学情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感情。
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
课文线索明晰,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
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
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一)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习作 3 练习3 。
二、教材分析:
《菩萨兵》主要讲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感激。
学出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课后句子含义深刻。
《李广射虎》一文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占弓搭箭,把白
羽箭射入石头的故事,表现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神勇无穷。
《少年王勃》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和才华横溢。
《大作家的小老师》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述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的塑造了大作家潇伯纳的感人形象。
《习作3》写的是生活中的新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有许多发
现许多有趣的事物。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各课课后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与所学的课文联系起来。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待客的过程写成一段话。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单元课后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3、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待客的过程写成一段话。
五、教学准备:
教学插图、生字卡片。
六、课时安排:
《菩萨兵》二课时
《李广射虎》二课时
《少年王勃》二课时
《大作家的小老师》二课时
习作3 二课时
练习3 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