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平面镜成像
- 格式:docx
- 大小:110.8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像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演示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成像过程。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蜡烛、图片等。
2.实验器材:铁架台、刻度尺、白纸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如哈哈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测量成像距离,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从研究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把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是光的反射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在本课时内容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现象背后的规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经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续表板书设计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反思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在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之后,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认识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主要是改变光路和成像,通过介绍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实验、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还较弱,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还较肤浅,因此本节课将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平面镜(可以是小块的镜片)-物体(可以是一个小物体、一个文字等)-光源(可以是一束手电筒、一束激光等)2.设置实验装置: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并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选择一个光源,将它放在镜片的一侧,并确保光线可以照射到镜子上。
将物体放在光源的另一侧。
3.观察光线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它们会根据反射定律进行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相等,且在光线与镜面交点处的法线上。
4.观察物体的成像:通过调整物体和光源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平面镜上的物体成像。
根据光线的反射原理,物体的图像将出现在镜子的另一侧,并且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测量物体和图像的距离:可以使用尺子或标尺来测量物体和图像的距离。
根据图像距离和物体距离的比例关系,可以确定平面镜的放大或缩小倍数。
实验原理:平面镜反射的原理是基于光线的反射定律,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在平面镜上,光线通过入射点与反射点的连线与镜面的法线垂直。
根据反射定律,光线在反射后的方向与入射角度相等。
因此,图像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物体和观察者与镜子的相对位置。
当物体距离镜子很远时,可以将光线近似看作平行光,图像将出现在焦点处。
当物体距离镜子很近时,图像将出现在无限远处。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有:-物体与图像之间的距离相等,即物体和图像具有相同的大小。
-物体和图像关于镜面对称。
-物体与图像的像的方向相反。
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小心操作光源,避免直接注视强光。
2.用纸张或屏幕等准确记录物体和图像的位置,并使用标尺测量距离。
3.尽量保持光线的平行和稳定,以获得较清晰的图像。
总结:。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教材主要介绍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成像实验、装饰、投影仪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板、粉笔、实验器材(蜡烛、木板、直尺等)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提问他们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问题,如:你们觉得镜子里的像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特点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等。
5. 应用实例: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装饰、投影仪等,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特点:1. 像与物大小相等2.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 虚像应用:装饰、投影仪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平面镜成像的像是真实的。
()(2)选择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A. 像与物大小相等B.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C.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简答题:请简要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后的进一步延伸。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的基本概念。
但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规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例可能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学会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白纸、直尺。
2.实验材料:多媒体设备、实验报告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学生分享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2.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原理
平面镜是一种反射镜,具有平整的反射表面。
平面镜成像实验是通过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的实验。
实验步骤:
1. 把平面镜竖直放置于桌子上,用夹子夹住。
2. 用白纸固定在桌子上,并且与平面镜的反射面平行。
3. 在平面镜的反射面前方,放置一个实物,如一只铅笔或一瓶水。
4. 在实物的后方,放置一个观察者眼睛,观察者可以看到实物
的虚像。
5. 改变实物的位置,观察它在平面镜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
当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它们被反射并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对应,但是左右是相反的。
这是因为光线在反射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虚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是上下是相反的。
这是因为虚像是从平面镜的反射面上反射出来的,而不是在实物的位置上形成的。
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线的反射规律,以及虚像的形成原理。
这对于学习光学知识有很大帮助。
- 1 -。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图3-2图3-3②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3-4所示.图3-44.实像虚像的理解和区别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伸相交而成.虚像不可以成在光屏上.5.思维拓展(1)应用作为镜子(如图3-5甲和乙所示):改变光路:如图3-6甲和乙所示: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2)不利:光污染拓思:为什么大公共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竖直放置的,而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斜放的?二、解题方法分类归纳及典型例题分析类型一:平面镜作图问题解题技巧:运用两种作图方法【典型例题1】如图3-7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难度分类:A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两种作图方法思路点拨:如图3-7答案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光源S的像点S′,连接S′A可找到入射点O和过A点的反射光线OA,连接SO,SO即为反射光线OA的入射光线.答案:如图3-7答案所示.【典型例题2】如图3-8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一条光线射入,试完成光路图.证明射出光线与射入光线平行,方向相反.难度分类:B类命题意图:熟练平面镜成像作图技巧思路点拨:根据反射定律图解如图所示.由∠1=∠2(反射定律)∠6=90°-∠2 ∠5=90°-∠1所以∠5=∠6因NO1⊥NO2(两镜垂直,法线也垂直)所以∠2+∠3=90° ∠1+∠4=90°即∠2+∠3+∠1+∠4=180°即∠AO1O2+∠O1O2B=180°,AO1为入射光线,O2B为反射光线.即AO1∥O2B且反向.答案:见图3-8答案类型二:平面镜对称问题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典型例题3】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3-9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A.10点45分B.1点15分C.7点15分D.7点45分图3-9难度分类:C类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平面镜成像的灵活运用能力.思路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的特点,像与物体左右互换了,再把它互换回来即可,最简便的方法有:方法1:逆时针读数法(座钟时针、分针本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左右互换”后,变成了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因此,按逆时针读数就很快读出,其实际指的时刻是10点45分.方法2:背面透视读数法(平面镜成像左右互换了,由正面看改为从背面透过纸看,从左右又互换回来了,做法是将作图面翻过去,从纸背面透过纸去看座钟,按正常的顺时针方向读数,此时读出实际指的时刻为10点45分)方法3:由数学公式得出,实际时刻等于12点减去平面镜中的钟面指示时刻,即实际时刻=12点-1点15分=10点45分.答案:A类型三:平面镜成像的动态问题解题技巧:巧用平面镜呈现原理(平面镜成等大、等距、垂直的虚像)【典型例题4】如图3-10所示,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图3-10难度分类:C类命题意图:考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动态应用.思路点拨:如图3-10答案所示,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由①位置运动到②位置时,分别作出小球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①和②,说明像由①位置运动到了②位置,且由图可以看出①到②的距离与①到②的距离相等,故像在竖直向下运动,且速度大小与球运动速度相同.图3-10答案答案:B类型四: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难度分类:A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思路点拨: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与物体的大小、镜后有无物体无关,故A和C不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只能成虚像,故D不正确.答案:B类型五:平面镜极值问题解题技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典型例题6】身高1.70 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最少应多长,对平面镜的悬挂有何要求.难度分类:B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平面镜作图规律图3-12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深入分析)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能,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A、B所成的像,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记录 ;)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
3-3探究平面镜成像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特点描述出来。
2.经历从“提出猜想”“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归纳评价”的探究活动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猜想或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同。
【设计实验】
1.如图,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垂直放置一块
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
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
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所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2.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3.移去玻璃背后的蜡烛,在蜡烛所在的位置放上光屏,看光屏上能否接收到像?
4.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和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cm)
像是正立或倒立光屏能否接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分析和论证】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如果在你看到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不能在白纸上看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虚像。
【交流与合作】
注:(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会产生什么影响?(不论怎么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蜡烛的像能不能用光屏接收到?(不能,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
(5)为什么要用另一只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
(6)实验用到刻度尺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
(7)一只蜡烛在平面镜后面确成了两个像?(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实验时要用薄玻璃板进行。
)
(8)验证像与物的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找到更普遍的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多次实验要求改变蜡烛的位置。
)
(9)用跳棋代理蜡烛进行实验,(缺点:像比较暗,看不清。
改进: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
)
(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
(11)实验在什么环境下进行较好?(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
)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⑴我们不直接用平面镜而用一块玻璃班代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这样做的原因是:
;
⑵要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其方法是:;⑶要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其方法
是:。
2.生活中“平面镜”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
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
有什么关系?
⑴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面镜
来进行探究,结果失败了。
小明在实验中的困惑是。
⑵小明为了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只(“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
⑶小明改进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痕迹,如图所示,则MN应该是实验时画出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所在的位置。
⑷小明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第三次实验时自己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始终未能找到像的位置”请评估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3、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⑵选蜡烛A和B的要求是:;
⑶如果在图中像的位置放一长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⑷实验中拿一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法,这一实验说明()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等大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实验小组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
课堂练习: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
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B.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21∶10B.10∶21C.10∶51D.12∶01
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v C.v/2D.0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B.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二.耐心填一填(3分×6=18分)
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
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
平面镜.
三.实验探究(6分)
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人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将错误句子找出来.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6分)
18.如图8-5所示,树上A点停着一只乌鸦,而地上有几个小虫,那么,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B点它飞的路程最短。
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为它设计一条飞行线路,在图中作出示意图,你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