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谈谈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是存在着软土地基的,因此在很多道路工程建设地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地基或软厚的杂填土。
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标签: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措施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道路路网也在不断的完善。
目前我国已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城市道路,很多区域路基为软土路基,软土层较厚,分布较广,软土路基的处理工作成为道路建设研究的重点。
在软土地区修建道路,经常发生道路沉降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并且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
因此,对其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
一、软土路基的特性及软土路基处理的目的所谓软土,是指强度低,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
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
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
软土根据特征,可划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五种类型。
路基中常见的软土,一般是指处于软朔或者流朔状态下的粘性土。
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选用软土作为路基应用,必须提采取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软土路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基上修建道路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防止剪切破坏或减轻土压力;改善地基土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其渗透性;加速固结沉降过程;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减轻振动;消除或减少特殊土的不良工程特性。
二、软土路基处理考虑因素1、地基状况黏性土: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压实法。
在施工中采取的处理方法对地基的扰动必须尽量小。
砂性土:采用挤实砂桩法或振动压实法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黏土一经扰动,强度降低很多。
浅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软土地区的路基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结合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道路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
本文将从软土地区的路基特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等方面,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软土地区路基特点软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一般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地区通常地下水位高,土壤松软,具有较强的液化性,容易发生地陷、滑坡等地质灾害。
软土地区还可能存在腐蚀性土壤、盐渍土等特殊地质情况,这些都给路基施工带来一定的挑战。
2. 软土路基沉降大:软土地区路基施工后,土壤容易发生沉降,尤其是在道路通车后,车辆荷载作用会导致路基沉降更为明显,软土地区路基的建设需要考虑土体的沉降性能。
3. 抗压强度较低:软土地区的土壤通常抗压强度较低,易发生塌陷、变形等现象,这需要在施工时选择合适的加固措施和材料,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软土路基施工工艺软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路基处理、路基加固和路基材料选择等环节,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软土地区路基处理软土地区的路基处理是指在原有土地基上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采用的路基处理方法有填埋、挖填、加固等,这些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和施工。
路基加固是指在软土地区路基的基础上,采用加固材料或结构,以提高土体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方式包括搅拌桩、土钉墙、预应力锚杆等,这些加固措施需要根据软土地区的特点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软土地区的路基材料选择是关键的环节,正确选择适合软土地区的路基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一般选用的路基材料有砾石、碎石、砂土等,这些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排水性能,以适应软土地区的特点。
1. 地质勘察与分析软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工艺和加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软土路基处理是道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这样的路基土质松软,含水量大,承载力较低,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否则会造成路基强度低、施工结束后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路面开裂或者塌陷,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
文章通过工程实践的结合,对道路软基处理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标签:道路设计;软土路基;换填法;强夯法引言我国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其中软士分布广泛,这样的自然条件给道路工程的建设带来极大的影响。
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上要特别慎重。
1 概述软土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等处于天然含水最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1]。
软土的工程特性主要有:(1)软土路基具有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的特点。
因为软土主要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
软土一般天然含水量≥35,天然空隙比为1~2。
(2)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后,软土还可能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3)压缩性高,透水性差。
软土的压缩模量Es<4MPa,其压缩性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大。
(4)抗剪强度低。
我国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有效内摩擦角20-35°。
2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水泥搅拌桩法等。
2.1 换填法所谓换填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1]。
换填法是一种较经济、简便的处理方法。
换填法的处理深度常控制在3m范围以内。
若换填层太薄,其作用不甚明显,因此处理深度也不应小于0.5m。
2.2 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在较厚的软粘土地基,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在软弱地基中设置一些排水通道,形成竖向或水平向排水体,通过逐级加载加压方式,将土体中多余的水通过排水体加以排除,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逐步提高的方法[2]。
浅谈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摘要】:软土路基不能直接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必须进行处理,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Abstract ] : Soft Soil Subgrade cannot directly to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must be treated, the content will be on municipal road soft soil subgrade treatment for a brief analysis,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 municipal road;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基础设施迎来了建设的高潮,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极大的改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北向南、从东向西,地质情况大不相同,这给市政道路建设带来了难题,特别是软土路基,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
这里的软土是指湖沼、滨海、谷地、湿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其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强、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抗剪强度弱、灵敏性强、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主要包括冲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对路基进行处理后才能满足市政道路所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增加了市政投资,若处理不好也会给市政道路埋下质量隐患,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以下内容将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特点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市政道路软土路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和交通通畅。
而道路软基的处理是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环节,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道路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之一。
一、软基处理的主要目的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是指对道路的软土地基进行改良或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确保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软基处理的主要目的包括:1. 提高地基承载能力:软基处理可以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承受道路交通荷载和自重的作用。
2. 减小地基变形:软基处理可以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陷和变形幅度,保证道路平整度和轴线的稳定。
3. 提高路基稳定性:软基处理可以增加路基的抗渗、防冻融和抗冲刷能力,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软基处理的常用技术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土质条件、道路荷载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 加固土石方加固土石方是通过在软基上铺设或夯实一定厚度的砾石、碎石或砂石层,形成一层坚实的石质路基,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小地基变形和改善路基稳定性。
2. 桩基处理桩基处理是通过在软基中设置一定深度的桩基,利用桩基的承载和挤压作用来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柔软的软土地基上,可以采用灌注桩、搅拌桩等桩基形式,通过桩基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来改善软土地基性质。
4. 地基加固5. 深层加固三、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控制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软基处理工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1. 前期调查和设计:在软基处理工程前,应对软土地基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合理设计软基处理方案,明确软基处理的施工参数和要求。
浅谈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摘要:在市政道路施工工程中,出现软土地基是无法避免的,软土地基的危害是非常大,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要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进行研究,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前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不断增加,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是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软土地基处理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它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了道路的寿命和经济效益。
因此,需要探索施工技术来做好道路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
一、市政道路中软土路基的成因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和路基的干湿状况是有很大关系。
路基的干湿情况和路基的含水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路基的含水量对道路工程的使用时间有决定性影响。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路面通常比较宽,路基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路基会受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同时在地下水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路基会出现长期在潮湿的情况下,因此,对路基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非常容易导致路基出现软化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软土路基的形成。
二、软土路基的危害软土路基的危害可以分为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危害和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的危害。
施工过程中一般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路堤的填土过程中,容易出现地基失稳的现象,进而引起路基的滑坡。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对路堤进行填土时,要对填土速度进行控制,确保速度均匀稳定,保证路堤填土的顺利实现,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要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完成。
其次,在路堤填土完成后以及路堤填筑的过程中,地基都会出现一定的沉降和剩余沉降,为了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要结合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承载能力,选择适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在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影响非常大,其对市政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产生巨大的影响,轻则造成市政道路大面积塌陷,影响正常使用,重则造成市政道路彻底瘫痪,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摘要:道路质量主要取决于道路路基质量,路基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础条件,也是路面传来荷载的承担者。
所以路基应具有耐压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是保证路基质量的关键,也是施工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主要针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引言我国幅员辽阔,软土分布较广泛,软土的存在对市政道路的建设是一个挑战。
如果软土路基处理不合理,在路面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路面倾斜、断裂、沉陷、边坡失稳等现象,影响道路使用功能,致使道路使用产生大量的维修费用,因此对于道路软土的科学处理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一、软土路基的物理特性及危害软土广义上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小、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以及其它高压缩饱和粘性土、粉土等。
各种软土虽然在物理性能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却有一些共同之处:1、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一般孔隙比大于1.0。
2、压缩性高。
3、抗剪强度低,流动性显著。
4、透水性能差。
5、没有固定性,软土路基一旦受到振动强度会下降,有时甚至呈现流动状态。
6、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从对软土共有的物理性能进行的介绍可以看出软土具有含水量高,但是透水性差,抗剪强度差等特点,软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
在较大的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造成路面沉降和路基失稳;因孔隙水压力过载(来不及消散)、剪切变形过大,都会造成路基边坡失稳。
这些破坏都会影响到道路的安全使用,因此增强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首先要对软土路基进行科学的技术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软土路基施工的技术难题1、软土路基强度不足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道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浅析摘要:当前,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关乎到民众的生命安。
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日益提高,促使其道路工程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当前市政道路具体建设中,软土路基影响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如若不进行有效处理,极易导致道路沉降、坍塌现象出现。
所以,需要实施科学软土路基施工技术,通过对软土路基问题的有效解决,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1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是万里长征中重要的一环,对市政工程中的道路建设也是一样的道理,打好地基是为后续道路的建设做充分的准备,所以说,地基的施工技术在整个市政工程道路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软土相较于其他的土质来说,具有流动性强、抗剪性差、含水量大、空隙大、固结时间长、土层层状分布明显等特征,给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如果软土地基没有做好,就会与很大的可能使道路在后续的使用中造成路面变形、下陷、塌方、断裂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对造成车祸,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来危害,进而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
道路建设作为市政工程中最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项目,工程质量一直都是人民群众最看重的问题。
并且中国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为了方便出行,许多家庭都购买了私家车,人民群众为了丰富生活,出行旅游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道路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打好地基是市政道路工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决定了道路的后续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2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特点(1)各向异性。
软土路基是随自然沉淀形成不同分层且每层土质结构相同的地质条件,由于不同层的土质情况不一,使得每层必然具有自身结构特点,即出现了各向异性。
浅析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需要较高的施工质量,而处理软土路基,保证路基质量是施工的难点之一。
本文首先分析了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进而提出了两个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换填法和加筋法。
关键词:软土路基;软土路基;加筋法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way, roadbed by road from under load, require a higher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deal with soft roadbed, ensure the quality of roadbed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difficult points of.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oil subgrade, and then put forward a couple of city road soft soil subgrade treatment methods: change fill method and reinforcement method.
Key words: soft soil subgrade; Soft soil subgrade; Reinforcement method
1、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
软土路基严重危害了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公路建设单位应对其保持高度的关注,并需求解决办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完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研单位终于成功摸索出一套施工办法来应对软土路基。
为了填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和规范施工标准的空白,交通部颁布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软土路基主要由细粒土和泥沙组成,而这些细粒土和泥沙具有高的含水量,大的间隙以及较高的压缩比,从而导致其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和较慢的凝结固化速度。
基于以上特点,软土路基施工因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否则会变形较快,使稳定性得不到保证,甚至会出现沉降。
由于软土含水量较大,所以在施工中应做好压实和技术处理工作。
2、换填法处理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2.1 换填垫层材料
利用换填法处理软土路基时,换填垫层材料的取材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既可以选择矿渣、砾石、石屑、碎石,也可以选择2:8或3:7的灰土、粉土或粉质黏土等素土,还可以选择粗砂、中砂、细砂,但不可以选择粉土或纯细砂。
选择换填垫层材料时,采用中、粗砂料既可以达到处理效果,又可以满足防震的目的,而采用级配较好,含泥量少的砂料时,换填垫层固定效果不好,可采用水泥
土、土工纤维布等方法进行加固。
2.2 换填垫层的施工技术
(1)施工要求。
①挖除原路基一定深度的软土,依据监理工程师或图纸的要求,分层铺筑,每层松铺厚度小于400mm,然后将松铺清除,对基底进行碾压。
经碾压,当压实度达到90%时,再进行回填,回填前应计算铺筑面积,计算依据是填筑前根据松铺厚度和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砂砾。
为保证松铺厚度均匀,由施工员指挥卸料,并采用装载机平整,铺筑宽度应超出路基边脚50cm。
②为达到密实度要求,可先用装载机进行平整,然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路机的吨位应超过20T,最后用震动压路机震8遍。
③轮重叠轮宽的1/3~1/2的控制范围,当压路机碾压时,碾压速度要控制在2km/h以内,采用交错进退的模式进行铺设路段的碾压,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避免过快过慢,造成影响压实效果的现象发生。
在碾压至填筑段两头时,为了避免压实好的土层遭到破坏,需要严禁急刹车的现象发生。
④对于两个相邻段的交接处不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填筑施工,若土方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则先填筑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段必须同时进行施工,则需要对分层的连接处做好相互交叠的处理,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对于特殊部位选择用小型夯实机进行人工夯实,如填挖交界处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严格按照试验的控制进行碾压施工。
停止振动的标志就是当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时,进行用平地机精平,再进行静压收面,同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⑤对于特殊的部位可以采取分层填筑、层层碾压施工,如对池塘处的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时即可选用,在边坡平台以下部分边坡采用干砌片石全面防护。
(2)施工工艺。
①分层填筑:分层填筑,进行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压实厚度20cm。
②摊铺整平:填料采用装载机初平,为了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需要选用平地机进行二次平整。
③机械碾压:碾压按照“先轻,后重”、“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慢,后快”的基本程序进行。
(3)质量控制措施。
①换填砂砾层填料以中、粗砂为好,必须有良好的压实性,也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但分布要均匀。
②施工时首先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③根据气象预报资料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或者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④垫层施工的关键是压实,用振动法、碾压法等压实,要分层进行压实处理。
一般接近饱和状态时压密效果较好,砂料处于干燥或浸水时不易压实。
(4)软土路堤沉降观测方法。
①每期观测要做到四个固定,主要是为了消除观测中的某些系统误差,
即:固定仪器及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后视尺、固定测点及转点。
②转点位置禁止用砖石代替尺垫,必须使用尺垫。
③若沉降点离水准点很近,前期视距离不超过15m,每次观测视距不等差应小于3m,前后累计差应小于6m。
一次安置仪器的不等差略大时,使用期观测具有相同的三角影响,可采用固定测站的方法。
④按设计要求在软土路基处理前,加工地面沉降仪和连续沉降仪等观测仪器,以便于观测、刻度清晰为基本标准。
沉降仪设置完成后,在整个施工期掌握路堤填筑,按设计要求定期观测,要求变形速率控制在设计值时可进行施工。
3、加筋法处理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3.1 加筋材料
随着加筋材料的研究开发使得加筋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加筋材料作为加筋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相关的研究资料,并根据材质的特征情况一般将加筋材料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如竹筋(竹片)、柳条、麦秸杆等为天然植物;第二类如扁钢带、镀锌钢带、不锈钢钢带等为金属;第三类如聚丙烯、聚乙烯、尼龙、玻璃纤维材料等为合成材料;第四类如钢筋混凝土带、钢一塑复合加筋带等为复合材料。
3.2 施工技术
(1)土工格栅通常可与砂垫层共同作为一层,通过这一垫层将堤身荷载传递到软土地基中去,这一层具有与路堤本身与软土地基不同的刚度,它既是路堤的柔性基础,又是软土固结时的排水面。
通过这一垫层的处理后,地基变得均匀,施工速度快、路基中心最终沉降量比不铺土工合成材料要小、路堤的侧向变形也将由于设置土工格栅而得以减小、能够较为迅速的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2)采用土工格栅进行施工处理的主要程序为:检测、清理下承层施工→人工铺设土工格栅施工→搭接、绑扎、固定施工→摊铺上层路基土施工→碾压施工→质量检测。
(3)质量控制测试。
①进行铺设土工格栅施工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均匀、平整的处理。
在斜坡上进行铺设施工时,为避免石块使其变形超出聚合材料的弹性极限,需要对材料保持一定的松紧度。
②进行铺设土工格栅施工时,需要对端头的位置和锚固工序进行加强质量控制。
③铺设的材料存在扭曲、折皱、重叠的现象,需要在施工中尽力避免,铺设的关键工序是很好的保证铺设的连续性,所以需要避免超过其强度和变形的极限产生破坏或撕裂、局部顶破等,尤其重视过量拉伸现象的发生。
④施工中,需要保证土工格栅材料铺设的整体性,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土工格栅材料的连接,目前较为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有搭接法与缝接法,其中缝接法又分对面缝与折叠缝两种接法。
⑤对于施工中发现有土工格栅材料存在有破损时需要更换或立即修补好后方能继续使用。
⑥在铺设施工过程中或者土工格栅的存放
过程中,为了避免材料的性能劣化,都需要避免长时间的对材料进行曝晒或暴露。
4、结语
作为一种不良地基,软土具备透性很差而具高压缩性的特点特征。
建筑工程施工中,当天然地基相对较为软弱,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就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后再进行修建路基的工序,一次来改善地基的基本强度条件,也能够达到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减小压缩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陈继志.浅议地基处理中的换填法施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28) .
潘春娟.换填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诸葛神弟,刘功政.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处治软弱地基的工程应用探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1(8) .
冯仲仁, 朱瑞赓. 我田道路软鲞处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