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7
文献综述和论文
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领域内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某一领域内已有的研究现状,系统性地汇总和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的重点是对前人研究的概念、理论、方法、数据和结论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批判,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自己的实证研究工作,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一定的观点、理论或结论,并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进行论证和支持的学术著作。
在论文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的提出问题、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顾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详细叙述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过程、展示研究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与论文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进行论文写作之前,研究者通常会先进行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可以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帮助研究者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确定自己的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之处。
在论文中,研究者还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总之,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论文是研究者通过自己的实证研究工作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观点和结论的
学术著作。
两者在研究过程中密切相关,文献综述为论文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并在论文中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范文第1篇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献”性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
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
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
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
(二)“综”合性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
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
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
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
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来进行探讨。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法引言文献综述法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现有文献来总结和评估特定研究领域的方法。
它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已有研究的进展情况、发现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本文对文献综述法进行综述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结合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收集和分析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从而揭示出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背景,帮助他们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研究方法,从而避免重复劳动和浪费资源。
文献综述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研究领域的缺点和未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总之,文献综述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发现不足之处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文献综述方法的步骤文献综述法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设定研究问题和目标研究问题和目标的设定是进行文献综述的第一步。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为后续的文献搜集和分析奠定基础。
2. 搜集文献资料在搜集文献资料时,研究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文献,如数据库检索、文献索引、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等。
搜集文献时需要注意保持文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不偏向某一方面的研究。
3. 分析和评估文献在分析和评估文献时,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整理和归纳文献的内容和结论,并将其与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标进行对比和评估。
研究者可以使用分类和排序的方法对文献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和达到研究目标。
4. 撰写文献综述在撰写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将分析和评估的结果进行整合和总结,并按照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和论证。
文献综述的撰写需要注意逻辑性和清晰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研究成果。
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标和范围:在开始撰写文献综述之前,明确您的研究目标和范围。
这有助于您知道应该检索哪些文献,并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您研究相关的领域。
2.搜集文献:使用适当的数据库(如学术引擎、学术期刊、图书馆数据库等)与您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确保检索出的文献涵盖您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并注意引用年份的范围。
4.整理文献: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将文献按照相关主题或类别进行整理。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领域的不同方面。
您可以使用流程图、表格或主题叙述等方式组织和展示文献信息。
8.清晰地组织和呈现: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清晰地组织和呈现内容。
使用适当的标题和子标题,引导读者理解文献综述的结构和内容。
此外,确保以简洁、准确的语言和正确的语法来撰写综述。
总之,撰写文献综述是一项需要系统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任务。
通过遵循以上基本要求,您可以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哪些
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领域内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以达到对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和把握。
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文献的来源、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等。
首先,文献综述的内容应包括对文献的来源进行梳理和分析。
文献的来源可以包括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专利等,对这些来源的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其次,文献综述还应包括对研究现状的概述和分析。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到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包括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和研究趋势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此外,文献综述还应包括对研究方法的总结和评价。
研究方法是研究的手段和途径,对已有文献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领域内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其优缺点,为我们的研究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另外,文献综述还应包括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价。
通过对已
有文献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领域
内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后,文献综述还应包括对研究不足之处的分析和展望。
通过
对已有文献中研究不足之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领域内
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文献的来源、研究现状、研究
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
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主体,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
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章文献综述1.1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现状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又称β-D-葡萄糖苷水解酶,别名纤维二糖酶、龙胆二糖酶和苦杏仁苷酶。
是一种能催化水解芳基或烃基与糖基原子团之间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酶[6]。
β-葡萄糖苷酶按其底物特异性可以分为3 类:第一类是能水解烃基-β-葡萄糖苷或芳香基-β-葡萄糖苷的酶,此类β-葡萄糖苷酶能水解的底物有纤维二糖、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等;第二类是只能水解烃基-β-葡萄糖苷的酶,这类β-葡萄糖苷酶能水解纤维二糖等;第三类是只能水解芳香基-β-葡萄糖苷的酶,这类酶能水解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等类似物。
又根据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序列的不同有β-葡萄糖苷酶A 和β-葡萄糖苷酶B 之分[7]。
β-葡萄糖苷酶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几乎在所有的生物体中都有存在。
但来源不同,其性质各异。
1.1.1 β-葡萄糖苷酶的来源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37年,LiebigandWohler首次在苦杏仁汁中发现了该酶,该酶分布较为广泛,特别是植物的种子和微生物中尤为普遍,杏仁是β-D-葡萄糖苷酶的经典来源。
众多学者先后分离纯化了该酶且进行研究,并从黑樱桃、水稻、大豆、木薯等作物中纯化出β-葡萄糖苷酶。
对微生物中的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主要在酵母、细菌、真菌、链霉等。
1.1.2 β-葡萄糖苷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按照酶存在的部位来分,β-葡萄糖苷酶可分为胞内β-葡萄糖苷酶酶和胞外β-葡萄糖苷酶[8]。
有些生物体内只含胞内β-葡萄糖苷酶,有些生物体内只含胞外β-葡萄糖苷酶,但也有一些微生物体内同时含有胞内和胞外β-葡萄糖苷酶,如Paavilainen 等从alkalophilus 中就分离出一种细胞外β-葡萄糖苷酶;而Gonzalez Candelas[9]等在研究Bacillus polymyxa 的β-葡萄糖苷酶时发现,它同时具有这两种β-葡萄糖苷酶,这两种β-葡萄糖苷酶被演绎出的氨基酸序列有44.7%相同,但是它们的生物化学特性完全不同,前者在焦磷酸盐介质中裂解纤维素二糖,而后者无需携同因子即能裂解纤维素二糖。
根据Grabnitz[10]及Bauer[11]等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微生物的胞内β-葡萄糖苷酶是β-葡萄糖苷酶A,并与人体内的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有高度的同源性,而胞外β-葡萄糖苷酶与β-葡萄糖苷酶B同源。
1.1.3 β-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分子量一般在40-250KD[12-17]之间。
不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分子量由于其结构和组成不同而差异很大。
例如,Kengen 等[27]研究的古细菌Pyrococcus furiosus 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量是由四个亚基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质量为58KD左右,其分子量在230KD 左右;而中国科学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曾宇成等所测出的海枣曲霉(Aspergillus phoenicis)的β-葡萄糖苷酶由两个质量为100KD的亚基构成,分子量约为200 KD 左右[12];由Day 和Withers 等[9]从Agrobacterium 中分离出的野生性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二聚体,由两个质量为50 KD 的亚基构成。
有的菌株本身就含有胞内和胞外β-葡萄糖苷酶[8,15]。
因此,有时来源于同一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是两种不同分子量酶的混合物,有时候甚至是多种不同分子量酶的混合物。
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一般为酸性蛋白,其最适pH一般都在3.0-6.0的酸性范围内,其中许多酵母、细菌的胞内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 则都接近细胞的pH6.0,且耐酸性强,由此也说明该酶适宜于酸性介质中应用[18]。
但有的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超过7.0,而且酸碱耐受性强,如Paavilainen[19]等从Alkalophilus 中分离出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 就在6~9之间,而在pH4.0-10.2 以外还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中国台北学者Li yaw-kuen 等[20]从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 中分离出的β-葡萄糖苷酶的等电点为9.0,最适合pH是5.0。
大部分的β-葡萄糖苷酶的等电点(pI)都在酸性范围,并且变化不大,一般在3.5~5.5之间,但是也有少数的β-葡萄糖苷酶其pI 在碱性范围内。
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在40-110℃之间都有分布。
一般来说,来自古细菌的β-葡萄糖苷酶其热稳定性和最适温度要高于普通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
如古细菌Pyrococcus furious 的β-葡萄糖苷酶其最适温度102-105℃,100℃时的半衰期为85h。
而从真菌如黑曲霉、海枣曲霉、酵母菌中分离的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如反应温度高于60℃,酶的活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失活[20]。
对于工业应用来说,酶的热稳定性高比较有利,因此,分离、筛选产高活力的β-葡萄糖苷酶耐热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1.1.4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对酶进行分离纯化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就是能准确地对其活性进行测定。
目前对于β-葡萄糖着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
分光光度法[21-22]。
一是以水杨素作底物,将水杨苷裂解为水杨醇和葡萄糖,然后将酶解产物中的水杨醇用4-氨基安替比林作显色剂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测定,或者对所产生的葡萄糖用3,5 - 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显色后在540nm 处比色测定。
二是以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进行酶解,底物水解后释放出来的对硝基苯酚可直接在400-420nm 之间进行比色测定,该方法灵敏度要高于DNS 法。
荧光法[23]。
使用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作为底物,经β-葡萄糖苷酶作用,专一地分解为4-甲基伞形酮,利用伞形酮(7-经基香豆素)与4-甲基伞形酮具强烈荧光的特点进行检测,此荧光法灵敏度高且快速。
1.1.5 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反应机制1.1.5.1 反应机制Bauer 等[24]对分别来自嗜热菌Pyrococcus furiosus 和非嗜热菌Agrobacterium 的β-葡4萄糖苷酶进行研究发现,两种来源的菌催化反应时按相同机制进行,即在催化糖苷键的裂解反应时都遵循双取代的反应机制。
其反应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酶与底物结合形成米氏复合物ES;第二步是酶与底物中间体(E-S)的形成:酶的亲核基团按酸催化机制进攻异头碳,形成共价的糖基酶中间体(E-S)。
在这一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中心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底物而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结构变化,从而使β-葡萄糖苷酶可以和多种糖类底物结合,这一步决定了β-葡萄糖苷酶具有的底物专一性;第三步是中间体的水解:由水按碱催化机制对异头碳进攻,形成β-糖基产物,并使酶回复到其初始的质子化态。
其中,糖苷基酶中间体的形成和水解过程经历了共价结构的氧碳鎓正离子过渡态。
另外,β-葡萄糖苷酶在整个反应的过程中,其构型严格保持不变。
1.1.5.2 活性中心结构多数β-葡萄糖苷酶中起催化作用的残基是两个谷氨酸残基,其中,靠近N-端的谷氨酸起酸、碱作用,另一氨基酸起亲核试剂作用[25]。
但Grabnitz 等[26]研究发现来自Clostridiumthermocellum 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部分在N-端的130个氨基酸区域,该区的个性特征是氨基酸序列中心基团His-Asn-Glu-Pro,存在于该区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残基是相隔35-55个氨基酸的His和Glu,其中质子化态的完全保持残基His121作为质子供体与Glu166协同稳定氧碳鎓正离子。
而高度保持的C-端附近的残基也许参与了酶与糖苷基底物的键合,其中在该区的一些微小差异与不同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有关。
1.1.5.3 底物特异性[27-28]几乎所有的β-葡萄糖苷酶对底物的糖基部分结构的专一性较差,能裂解C-O 糖苷键、C-S键、C-N键、C-F键等;有些对糖基部分的C4和C2构形也不专一,能同时水解β-葡萄糖苷键和β-半乳苷糖。
有些甚至C6位的专一性也不高,能水解木糖。
但在所有底物中,β-葡萄糖苷酶对纤维二糖的活性最强。
1.1.5.4 反应抑制剂[29-30]研究发现Agrobacteriumβ-葡萄糖苷酶的一系列有机物抑制剂都与底物及其过渡态结构相似,并且所有的抑制剂直接与底物竞争。
有相似的过渡态结构即意味着带有相同的正电荷和相似的半椅状结构,这些抑制剂能与酶结合得更为紧密。
比如,最好的抑制剂是反应过程中有相似过渡态结构的gluconolactone 和gluconopheylurethane。
而不同位置正电荷的抑制剂(如1-dexynojirimycin)与酶的亲和力就相对较弱,非半椅状结构(如椅式构形的isopropyl-β-D-thioglucopyranoside 和船式构形的1,6-anhydro-β-glucopyranose 的抑制剂与酶的亲和力更弱。
在无机抑制剂中Ag+对β-葡萄糖苷酶有强的抑制作用,Hg+及4mol/L 脲对β-葡萄糖苷酶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Cu2+、Pb2+、SDS 及EDTA 等常见抑制剂对该酶活力无明显影响。
1.1.6 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学功能β-葡萄糖苷酶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水解纤维素[31],它可以把由纤维素酶降解生成的纤维二糖和三糖最终转化成可发酵利用的葡萄糖。
并且β-葡萄糖苷酶在纤维素酶系中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其他两种酶系成分的水解作用,即通常所说的加和效应。
β-葡萄糖苷酶在人类的糖原降解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糖类代谢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参与生物体的糖代谢,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利用纤维素时,β-葡萄糖苷酶承担的任务就是将纤维素二糖、纤维素三糖转化成可参与细胞代谢的葡萄糖。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β-葡萄糖苷酶参与微生物糖代谢的非磷酸途径,Kengen等[32]研究发现,它其实参与的是EMP途径,是参与双歧杆菌糖代谢的有关酶系之一。
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乳糖酶、根皮苷(LPH)水解酶也含有一种芳基-β-葡萄糖苷酶。
LPH 因其涉及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病(一种常见的人体基因紊乱病)而被广泛研究。
所以,β-葡萄糖苷酶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1.2 β-葡萄糖苷酶的应用1.2.1 水解纤维素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酶酶系中重要的酶组分之一,在纤维素的酶解过程中,纤维素二糖转化成葡萄糖必需由β-葡萄糖苷酶催化完成[33-34]。
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纤维素酶系的整体水解速度以及纤维素的水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