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冀教版三年及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1.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用“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是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注:填空题---问是一个数是()位数的时候括号里的答案必须大写,问一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千组成的时候括号里的答案必须小写。
】2.认识一万(1)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
(2)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
(3)从右往左数,第五位是(万位)。
(4)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5)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四位数差(1)。
(6)一个数最高位是百位,是(三位数)。
最高为上是千位,这个数是(四位数)。
最高位是万位,那么这个数是(五位数)。
【注意:问几位数必须要大写。
】(7)100张纸大约(1厘米)厚,1万张同样的纸大约是(100厘米),也就是大约(1米)厚。
(8)最小的四位数至少加上(9)个千才能成为五位数。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看位数,位数不同则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位数越少这个数就越小。
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大的那个数字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依次类推。
4.近似数(1)定义: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者(整千)的数就是准确数的近似数。
【注:与实际完全相符合的数称为准确数,与实际数字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符合的数称之为近似数】(2)“≈”叫做(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个,近似的标准不同,近似的结果也就不同。
(4)近似数可能比准确数大,也可能比准确数小。
5.估算(1)先把算式中的数看成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大估、中估或者小估。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试卷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使用(2份)2. 第二单元使用(2份)3. 第三单元使用(2份)4. 第四单元使用(2份)5. 第五单元使用(2份)6. 第六单元使用(1份)7. 第七单元使用(2份)8. 第八单元使用(2份)9. 期中检测卷(3份)10.期末检测卷(3份)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
1. 从个位起,千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2.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3.一个数由3个千、4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4.与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按规律填数。
1020,1030,( ),1050,( )。
7800,( ),( ),8100,8200。
6.一台电脑的价钱是7865元,可以说大约是( )元。
7.在四位数9705中,“9”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8.4325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9.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10.用8、6、2、5这四个数写出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 2022中3个2表示的大小( )。
A.一样B.不一样C.无法确定2.从8900起一百一百地数,下一个数是( )。
A.8910B.9100C.90003.下面三组数中,( )组两个数的关系与其余两组不同。
A.5300与5200B.9540与9440C.8400与74004.下列各组数的排列中,( )是正确的。
A.6120>6100>614B.4050<4005<4500C.3480<2999<43805.最大的三位数再加上( )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A.900B.990C.1三、判断题。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若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则这个数是四位数。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背诵)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0(a≠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背诵并灵活运用)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周长(第1课时)教材及学情分析:“周长”是三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同时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到周长的特征:回到起点、沿着边缘、围绕一周,我设计了“羊村运动会”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来建立周长的概念。
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并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描一描、比一比、摸一摸,进一步感知理解周长,从而深刻理解周长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周长的测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P59、60。
教学目标:1、初步归纳周长的含义,能说出“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等。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周、封闭图形和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绳子,尺,杯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羊村运动会情境图(1)懒羊羊跑半圈→不能赢得比赛,没有回到起点。
(2)灰太狼从中间跑回了起点→不能赢得比赛,没有沿着操场边缘一周。
(3)喜羊羊沿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赢得了比赛。
师:围绕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生齐读)(板书)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的有关知识。
板书:周长二、认识周长1、描一描请你描出练习纸上图形的周长。
注意:起点用小圆点表示,可用彩笔描。
学生交流:围绕()一周的长度是()的周长。
小结:起点可以边缘上任意一点。
2、比一比师出示五角星和月亮,师生共同在空中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讨论:我们描的、比的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小结: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第六单元博览群书单元整体感知: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让孩子通过学习中外名作,对读书产生兴趣。
本单元包括中国的名篇《晨读》、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布勒门的音乐家》、意大利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的节选,还有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节选《空城计》、《十万个为什么》的节选《屋内旅行记》这些篇目有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有文学方面的长篇小说的节选,还有科普方面的选摘,这些篇目的精心选编,使孩子们清楚的了解到书是瑰宝,从中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各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产生爱读书的兴趣,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孩子创造读书的氛围,要让孩子有书,手里有书,家里有书,教育有书。
培养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去探究、学习、积累,使学生博览群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晨读》中要求背诵的的段落。
2、会认五十二个生字,认识四个多音字,会写五十个生字,并能做到工整漂亮。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分析记忆字形。
过程与方法1、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读悟结合,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在读中体味文章所含主旨,铸造完美的人格品质;课上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或阅读感受;喜欢积累词句和课外阅读。
2、在口语交际时能用普通话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去探究、学习、积累,使学生博览群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喜欢学习语文,对读书产生兴趣,乐于与人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课时设置:26《晨读》………………………………………………… 2课时27《布勒门的音乐家》………………………………………2课时28﹡《木偶奇遇记》………………………………………………………2课时29《空城计》……………………………………………2课时30《屋内旅行记》…………………………………..2课时阅读链接《漫画天地》………………………………………………1课时综合学习六…………………………………………………………2课时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读书》…………………………………………1课时我的小笔头…………………………………………………………3课时综合测评……………………………………………………………1课时第六单元博览群书26 晨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总 分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A )题号得分一 六 卷面 5 分 一、快乐填空。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11 厘米,宽是 9 厘米,周长是()厘米。
)厘米。
2.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 5 厘米,它的周长是(3.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是 8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厘米。
)厘米。
6. 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 5 分米、宽 3 分米的长方形。
现在用它围成一个最 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7. 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 6 厘米,宽都是 3 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 4. 用 8 根 2 厘米的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5.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 4 厘米,周长是宽的 6 倍,长是(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将一个长方形)厘米,周长是( )厘米。
从中间剪成两个小正方形,如果长方形的宽是 5 厘米, )厘米。
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是( 9.在一个长 6 厘米,宽 5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 形的周长是( )厘米。
10.两个周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
二、我是小法官。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 分)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边长也一定相等。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 周长都是16厘米。
.......................................(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要长。
.............( )5.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 三、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5 分)四、我会慎重选。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高位开始。
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认识一万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记作:10000“万”也是计数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万位在右起第五位万以内数的大把8611、7435和4373从大到小排列。
8611>7435>4373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小比较的方法开始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续表近似数的认识(1)丫丫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30米,约是(600)米。
(2)每台洗衣机的售价是1280元,约是(1000)元。
求近似数的方法: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整千、几千几百……的数,这个整十、整百、整千、几千几百……的数就是近似数加减法的估算估算637+107≈482-317≈637+107≈640+110=750482-317≈480-320=160把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0×4=80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个十,也就是几十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续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38×2=763 8×1 27 6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48×3=1444 8×231 4 4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积的十位时注意先加上个位上进的数,再向百位进位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 248×5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0和任何0×5=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数相乘都得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 508×35 0 8×231 52 4因数中间有0,也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那么必须加上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280×3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让一位数与从三位数右边数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对齐,最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也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214×3≈200×3=600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可以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也可以看成几百几十的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1080×3≈1000×3=3000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可以把四位数看成整千数,还可以看成几千几百的数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图形的运动认识平移现象电动门等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平移认识旋转现象绕着一个中心点或轴转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旋转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纸、剪纸折纸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一:0的运算(背诵)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0(a≠0)知识点二:运算定律(背诵并灵活运用)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第六单元快乐歌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企盼风调雨顺的心情。
2、演唱三拍子歌曲,能用明亮、轻柔两种不同音色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重、难点:
准确的演唱三拍子歌曲。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唱“呜”,用想象的方法:“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已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往天上飘去……”展示云的不同画面,学生在想象中练声,月光下的云,轻柔的“呜”声;阳光下的云,明亮、流畅的“啦”声;带着小雨点的云,短促,有弹力的“哒”声。
二、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云》的旋律,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做云在天空中飘浮的律动。
2、全体学生用轻唱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
三、创造性表演:
1、学生每人持一块纱巾,随音乐节奏左右、上下摆动,每两小节摆动一次,每四小节换一种动作,几位同学按乐向分组做“云的飘动“,全体学生伴唱,由学生自由地创作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
2、由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铃)设计节奏,进行伴奏。
3、在《云》的音乐声中,学生做云在天空中飘动的律动,像一朵朵白云飘出教室。
快乐的小乐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媒材制作出可以演奏的乐器并进行装饰。
2、通过多学科渗透,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进行探索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索、群体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并编童话剧。
教学难点:构思巧妙
教学用具:
废旧瓶子、易拉罐、铁桶、卡纸、水粉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给你们听一种好听的声音。
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吗?(师在一个小瓶子里装了点水,用小棒敲出声音)
老师在另一个瓶子里装更多的水,听一听,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总结:装不同的水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新课
1、玩一玩
请同学上来玩一玩,看谁敲得好听!
2、画一画
想不到可以敲得那么好听,可是它不好看,我们把它装饰一下吧!
师演示:
1)在瓶子里装不等量的水
2)调好水粉颜料,用毛笔在瓶子上画花纹,色彩鲜艳些!
3)用绳子固定好劲部,吊在棒子上。
装饰好玻璃瓶,就是一组漂亮的“编钟”了!
3、启发思维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发出声音?
学生讨论回答:易拉罐、铁桶、碗......
4、欣赏优秀作品
1)把空的金属桶蒙上布,画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就变成一个可以敲响的鼓了!
2)装了豆子的易拉罐能晃出奇妙的声音。
5、学生实践
你们带了哪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乐器?装饰和美化乐器,使它变得更漂亮可爱。
6、游戏(小组合作)
美术和音乐都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采。
用我们自己做的乐器,设计一个背景和道具来组织一场小小音乐会,多有趣!
1)做道具
2)又演又奏
学生表演,师巡视指导。
7、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选出“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等。
三、小结
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天的多媒体)师:看这里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 --- | 5 ---|……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
“WU”。
4/4
5 --- | 5 ---|……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
(粗线条)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春天轻柔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2/4
(1)5 - | 5 - | 5 - | 5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当,叮叮当,……
二声部学生练习。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
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 xx | x x xx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当,叮叮当,……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三、学唱歌曲:
1、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
(多媒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 2拍子,欢快
3、师:跟着老师的琴声划拍视唱全曲。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视唱第三部分。
8、讲解弱起。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
要求: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