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西区上古生界低阻气层成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苏里格西部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油气成藏研究是近年来油气地质与勘探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也是指导油气勘探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理论支撑。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天然气藏属于低渗透天然气藏,天然气储层主要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别是在盆地中北部平缓构造背景上,发源于北部物源区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河流砂体叠合连片分布,储层砂体物性差,天然气运移和聚集机理复杂(李文厚等,2002;张明禄等,2002;席胜利等,2004)。
第一节有机包裹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期次苏里格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一个大型低渗透天然气田,目前人们对其气藏形成时间、成藏过程、控制因素等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本次研究应用有机包裹体方法,通过有机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研究,分析天然气藏形成地质条件,探讨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一、有机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有机包裹体是含油气沉积盆地储集岩成岩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捕获储层中油气流体而形成的富含油气有机质成分的流体包裹体。
由于油气包裹体是油气成藏过程的直接标志和原始记录,记录了油气从生成、运移到聚集成藏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有关生成、运移到聚集时间、路径、方向、过程和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油气成分等信息,因此油气包裹体研究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图6-1 油气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的地质意义由于研究流体包裹体必须同时研究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因此,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解决关于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阶段性和油气充注的时序关系的最好方法,可以用来探讨低渗透储层天然气成藏机理问题。
有机包裹体具有特殊的地质意义,它反映了关键地质时间发生的关键地质事件过程中油气形成、运移和聚集成藏以及成岩流体的综合信息(图6-1),也就是说,有机包裹体既记录了气藏流体信息,同时又纪录了成岩流体信息,有机包裹体就是关键时间油气成藏各因素匹配巧合的记录。
表6-1 油气包裹体样品地质特征103二、有机包裹体特征与包裹体期次1.样品地质特征本次研究的流体包裹体样品采自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盒8和山1段样品,有代表性地采集了65块岩心样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杨华,1963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刊第六届编委会委员;1984年毕业于原西南石油学院。
地址:(710021)陕西省西安市。
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杨华 席胜利 魏新善 王怀厂 韩会平(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杨华等.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天然气工业,2006,26(12):45‐48.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发育有良好的广覆型煤系烃源岩、区域上近南北展布的带状砂岩体、广厚的区域盖层加之侧向的分流间湾、河漫相泥岩以及致密砂岩的遮挡,在空间上构成了理想的生、储、盖配置,区域平缓西倾的构造特点为岩性气藏的成藏与保存提供了条件。
本区资源量大、资源探明率低,探明储量区外勘探程度较低,成藏地质条件优越,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苏里格气田的东部、北部、西部及南部地区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主题词 长庆气田 苏里格地区 天然气 成藏特征 勘探评价 勘探区一、天然气勘探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自1989年部署的陕参1井在古生界产出工业气流以来,天然气勘探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先后发现并探明了靖边、榆林、乌审旗、苏里格、子洲等千亿立方米大型气田,累计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已超过了1.3×1012m3,形成近80×108m3的年生产能力。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中国天然气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西起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到靖边气田西界,北起鄂托克旗的敖包加汗,南止陕西省吴旗县,勘探面积约4×104km2。
该区大规模天然气勘探集中于2000~2002年,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历时3年高效、快速探明了苏里格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5336.52×108m3。
通过对该区成藏地质条件和资源基础的分析表明,苏里格气田周边地区与苏里格气田成藏条件类似,天然气勘探仍有很大的潜力。
二、成藏条件分析 1.广覆式煤系烃源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气源 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环境发生了由海相到陆相、由潮湿到干旱的转变。
第一章苏里格气田西区地质概况苏里格气田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及鄂托克旗境内,区域构造隶属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西邻天环坳陷(图1-1)。
区内地表为沙漠、草地覆盖,地形相对平缓,高差一般在20m左右,海拔1200m~1500m,为内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最高温度达30℃;冬季严寒,最低温度为-15℃,年平均气温7.2℃,昼夜温差大,冬春两季多风沙,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70mm。
区内交通较为便利,青银高速、109国道、307国道横贯东西。
苏里格气田西区,西气东输、陕京、长呼、靖西、长宁等多条集输管线分别在气田的南侧或东侧穿过,集输条件非常便图1-1 苏里格气田西区位置图利。
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旋回演化、多沉积类型的大型沉积盆地,盆地本部面积约25×104km2。
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沉积盖层大体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中生代内陆湖盆及新生代周边断陷等五大阶段,形成了下古生界陆表海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碎屑岩及中新生界内陆湖盆碎屑岩沉积的三层结构。
盆地主体除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外,地层基本齐全,沉积岩厚度约6000m。
目前在盆地内发现了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及中生界三套含油气层系。
早古生代以来,加里东运动使鄂尔多斯地块抬升为陆,遭受1.3亿年的风化淋滤剥蚀,形成了奥陶系岩溶地貌和碳酸盐岩岩溶孔隙型储层。
晚古生代区域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海陆交互及陆相碎屑岩为特点的沉积组合,石炭—二叠系下部煤岩与暗色泥岩属优质烃源岩,发育于气源岩之间及其上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海相滨岸砂岩及潮道砂岩等构成了上古生界的主要储集岩体。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底部的铝土质泥岩横向分布稳定、岩性致密,为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的区域盖层,同时分隔上、下古生界两套含气层系。
晚二叠世早期沉积的上石盒子组河漫湖相泥岩则构成了上古生界气藏的区域盖层。
苏里格气田测井遇阻现象分析摘要:在苏里格气田,测井阻卡是测井施工作业常遇的复杂情况。
通过阻卡现象的分析,预防和治理测井施工的阻卡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测井和钻井的施工作业效率,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测井遇阻0引言在苏里格气田测井施工作业中经常发生遇阻遇卡的情况,给测井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预防和治理测井施工的遇阻卡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测井施工作业的效率,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
1、原因分析⑴地层因素的影响。
直罗组地层以灰色、浅灰色砂岩与灰绿色、灰色、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大段厚泥岩遇水易膨胀,容易引起地层坍塌扩径,导致在钻井过程中形成“糖葫芦”井眼,在山西组、本溪组地层夹不等厚煤层,易坍塌形成不规则的大井眼。
这些不规则井眼极易造成测井的阻卡现象。
⑵钻井液性能调整及维护不当。
①钻井液的防塌性能不能满足复杂地层条件的要求,导致了不同程度井塌、井垮,形成了不规则的井眼。
②钻井液流变性调整不当,导致钻井液携岩能力差,钻屑不能及时带出。
停止循环时岩屑下沉,测井时不能到底。
③钻井液滤饼质量差,滤饼摩擦系数高,导致测井过程中出现多点阻卡现象。
④钻井液稳定性差,部分井段泥浆性能变稠,导致测井仪器在部分井段下行缓慢直至遇阻。
⑶工程因素的影响。
钻井过程中,定点循环形成“台阶”或“大肚子”井眼;起下钻过程中操作不当,灌钻井液不及时或抽吸、激动压力的影响造成井塌、井漏等复杂情况,影响井眼规则;定向井比例增大,井眼轨迹控制困难(靶心半径一般为60 m),影响井眼的光滑性等。
2、预防措施要预防和治理测井阻卡情况的发生,需要钻井、地质及测井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针对井眼情况,共同采取有效的预防测井阻卡的具体措施。
⑴正常井眼采取的措施。
①强化钻井液的抑制性,控制钻井液滤失量,防止泥页岩坍塌。
②增强钻井液及滤饼的润滑性,提高滤饼质量。
为此,在使用固相、液相润滑剂的同时,控制钻井液固相含量,使用好固控设备。
③注意观察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否满足井下情况的需要.如不能满足携砂要求,及时调整钻井液。
域盖层泥岩厚度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从产水气井分布来看,盖层泥岩厚度变化对气水分布无明显的控制作用。
因素二:储层孔喉结构及配置关系。
通过对区块5口取芯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照片和阴极发光等试验观察及对压汞资料、孔渗物性分析资料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盒8、山1段9个小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孔隙类型及其结构、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低饱和度气藏成因。
(1)储层岩性及孔隙类型:通过铸体薄片观察,对目的层段的碎屑岩岩石类型、砂岩组分特征、填隙物组分特征及砂岩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对367个薄片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石类型以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平均粒径0.12~1.25mm 。
颗粒分选中等偏好,磨圆度主要为次棱-次圆状,结构成熟度中偏低,填隙物以黏土为主,钙质次之。
碎屑成分以石英、岩屑为主,岩屑成分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少量岩浆岩和沉积岩岩屑;储层中石英含量是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岩屑含量则逐渐减少。
通过砂岩铸体薄片观察及相关鉴定报告的统计分析发现,颗粒间接触关系以孔隙型或压嵌型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胶结物内溶孔及高岭石晶间孔,裂缝罕见;面孔率主要集中在1%~2%,普遍较低;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7.6~109.3μm ,平均值为82.6μm ,属于毛细管孔隙。
(2)孔喉结构及配置关系:苏里格气田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及其结构特征是用于评价储层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苏里格气区苏南区块孔喉分选性参数统计分析表明:吼道半径中值主要分布在0.03~0.4μm 之间,喉道相对偏细且极不均匀;分选系数在0.15~0.75之间;平均孔喉比为0~13.48;平均配位数在0~2.42之间,平均0.71,配位数低;反映了储层渗透率较低,毛管阻力偏大,天然气成藏需克服较大的阻力。
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及孔喉特征参数,将储层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大孔-粗喉型、中孔-中喉型和小孔-微细喉。
《苏里格低渗透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苏里格低渗透气藏作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其开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苏里格低渗透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苏里格气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高含气饱和度的特点。
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给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苏里格气藏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地质因素(1)储层物性: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直接影响气藏的开采效果。
苏里格地区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区域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对开发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气藏的分布和连通性具有重要影响。
苏里格地区构造复杂,断裂、褶皱等构造形态发育,对气藏的开发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2. 工程因素(1)钻井工程:钻井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气藏的开采效果。
钻井深度、井身轨迹、井眼清洁等都会对气藏的开采产生影响。
(2)采气工艺:采气工艺的选择和实施对气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采气工艺可以提高气藏的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3. 管理因素(1)人员素质: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对气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高素质的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开发效果。
(2)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与结果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苏里格低渗透气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和管理因素都对苏里格低渗透气藏的开发效果产生影响。
其中,储层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钻井工程、采气工艺等工程因素也对开发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人员素质和管理制度等管理因素则对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效率产生影响。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裂缝特征及成因探讨李进步;吴小宁;赵忠军;李浮萍;王龙;冯敏;罗文琴【摘要】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及储集层中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采用野外露头、岩心、铸体薄片及成像测井等资料,通过裂缝观察与描述,对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砂岩及泥岩中普遍发育的裂缝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了不同沉积结构岩石中裂缝发育特征及组合类型,并结合构造应力场背景及岩石力学性质,对裂缝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裂缝在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砂岩、泥岩中普遍发育,在泥质岩、层面结构发育的砂岩以及岩性界面处常发育平行层面裂缝,并伴有低角度斜向裂缝.在层面结构不发育、结构比较致密或均一的砂岩中主要发育近垂向裂缝.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应力场与沉积岩结构共同控制,水平方向的构造挤压与岩石层面平行是导致平行层面裂缝、低角度斜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剪切作用是导致厚层致密砂岩中形成近垂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此外盆地剥蚀作用对形成裂缝具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对天然气输导体系及成藏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8页(P414-421)【关键词】苏里格;裂缝;分布特征;岩石结构;构造应力场;形成机制;鄂尔多斯盆地【作者】李进步;吴小宁;赵忠军;李浮萍;王龙;冯敏;罗文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18;斯伦贝谢长和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勘探面积5.5×104 km2,是发育在上古生界碎屑岩系中的大型致密砂岩岩性圈闭气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