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21
2018-2019学年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1.C(A项,理解错误。
“以自我为核心”、“从自我出发”并非推崇自我至上,并且“获得同一性”不能将“自我”排除在外,即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B项,理解片面绝对。
后来虽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
D项,张冠李戴。
此项前半说的是前一个“天下”,后面的“达致”却是后一个“天下”的结果。
)2.D(对文本中心论点概括错误,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思想的论据之一,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
)3.A(A项,文章第二段谈的是“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社会治理”。
而且“仅仅重视”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太绝对。
)(二)4.A(“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支撑”有误,原文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C(A项,“中小学课程课标”,扩大范围,原文是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
B项,“不同地区”有误,文中没有提到不同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拉大。
D项,“他们的科学素养增长比例会自然下降”不当。
)6.(6分)①制订计划:颁布《科学素质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②加强教育: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
③做好重点人群的提升工作: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使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7.C(“并没有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分析有误,从小说倒数第三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等语句可知。
2018-2019学年下期中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1.(3分)A【详解】B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C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故选A。
2.(3分)C 【详解】C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错误。
灰衣老僧的事件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
故选C。
3.(3分)B【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虚无与消极”推断不合理;C项,“否定”不正确,而是分析与批判的一面;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
故选B。
4.(3分)D【解析】“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有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从对爷爷和爸爸的描写中,主要突出草原上人们对草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意。
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
5.(6分)寓意:“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2分)“大海”是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愿望,象征梦想;(2分)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2分)6.(5分)(1)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2)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3)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4)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答案1.答案A(“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与文中“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的内容不符。
)2.答案B(文章第③段与第②段一样,都是论证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迫切性。
)3.答案C(A“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错;B“只要……就”的分析过于武断片面;D“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于原文无据。
)4.答案 C (C项,“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分析不正确,由原文“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与贫穷”“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可知,主要是因为贫穷与饥饿。
)5.①“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和故事载体,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木鱼”展开的。
②以小见大,展现出物质匮乏对主人公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看,小说先详细描写了冬子“吃”木鱼的过程,然后写木鱼在冬子人生中的影响,最后写冬子赠木鱼、收藏木鱼,木鱼贯穿了小说全篇,起到了线索作用。
从主题表达来看,木鱼只是一个小物件,但作者却通过这个小物件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出群众心理的变化,以小见大,突出了主题。
6.①因动木鱼挨打遭受讥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冬子内心都充满了无法摆脱的羞愧。
②长大后,“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表现了冬子内心的质疑与反思。
③将做好的木鱼让儿子吃,表现出冬子放下了精神包袱,内心释然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可阅读相关段落,梳理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然后概括。
第六段到第八段写冬子挨了打,受到乡里人的讥笑,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子,多年以后仍是“充满羞愧”;第九段写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表明他的心理有了变化,开始反思;第十段到结尾写冬子赠木鱼,收藏木鱼,最后将木鱼放在桌上让儿子吃,表明冬子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木鱼,完全放下了心理负担。
2018-2019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
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
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
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
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
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江西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附
答案)
c 江西9题。
材料一
截至“十二五”末,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4318万千瓦,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
这是我国在新能领域继风电装机跃居全球第一之后的又一次飞跃。
据悉,在“十二五”以前,中国的光伏电站发展缓慢,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规模连风电和火电新增装机的零头都不到,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15题。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
似敌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
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
②凤凰台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大台空江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第四句写潮湿的水气随江面潮水而,寓乐情于哀景之中,含蓄蕴藉。
E.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②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
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
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
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③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
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
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二调试题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注意:1、单项选择题共21个,共46分,依次涂在答题卡上。
2、其他题为主观题,共104分,写在答题纸上。
书写认真工整,卷面分占在5分左右。
第Ⅰ卷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
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
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
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概不答。
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加直集贤院。
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
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
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
逾岁,概始代之。
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
”不报。
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
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擢枢密使、参知政事。
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
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
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
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语文试卷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答案] A[解析]文章第一段中只提到身边不时有年轻人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理由贸然辞职。
选项以偏概全。
B项,与文章第一段中最后一句描述一致;C项,与文章第二段描述一致;D项,与文章第三段中第一、二句描述一致。
2.[答案] D[解析]“就是为了说明……”说法绝对。
3.[答案] C[解析]A项,文章第四段中提到普通人“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选项张冠李戴,应该是“日常生活”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B项,文章第四段中没有提到人们不同的人生精彩,属强加因果;C项,与文章第五段中描述一致;D项,文章第六段中提到“……可以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选项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4.[解析]B项“生活虽艰辛苦闷”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B5.[解析]对柴门小院特点的概括,可以从表现出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的生活两个角度概括。
作者写柴门小院,表现出对这种过往生活的怀念,与“过分注重装点‘门面’,户户朱红的大门紧锁”的现象形成对比,有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答案]小院的特点:院墙古朴低矮,院门简陋敞开,院内生活气息浓厚。
作用:①表达作者对乡村朴素生活的怀念留恋。
②与下文柴门小院近年的逐渐消失形成对比,引起人们的思索,有提示主旨的作用。
③用精细的笔触描绘出了柴门小院的温馨,既开篇点题,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6.[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散文的主题内涵。
从文章内容看,“柴门小院”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寄托着人们的家园情怀。
探究时,可围绕题目的提示,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
[答案]①千百年来,柴门小院遍布于古老的中华大地,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寄托着人们的家园情怀,饱含着浓浓的乡愁。
②柴门小院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演绎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流传给后代,已成为文化、精神的符号。
江西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
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②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
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
在他看来,“五轮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
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③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
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④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
分宜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
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网红”机器人成为讲解员,智能家居令人耳目一新,自然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广泛应用……从电子产品、汽车、医疗产品到人工智能服务解决方案,从台前的展品到后台的服务,在前不久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一大亮点。
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重视,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概念时,互联网还没有诞生;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算法、大数据、5G等词汇已为公众所熟知。
回溯历史,如果说工业革命是机器替代了人类的体力,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那么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的脑力,大幅提高人类社会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事实上,随着算法、数据、计算能力等关键要素的积累和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人工智能早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专有名词,它已经突破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因此,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我们才能紧紧抓住这个战略制高点。
有人说,谁把握住了人工智能,谁就把握住了未来。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不能错失的宝贵机遇。
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夯基垒台、补齐短板,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相信我们一定能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让智慧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摘编自李浩然《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材料二: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在大连达沃斯论坛期间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之和。
该报告认为,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总获益相当于10.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增长比例的近70%。
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成熟度较高,且大批工作均可为发达技术替代完成,因此当时北美的生产力增长速度高于中国。
但十年之后,中国完成了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则将开始赶超美国。
报告指出,深入分析2016-2030年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各经济增长数据会发现,多于一半的增长将归功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其他则主要来自于人工智能激发的消费需求的增长。
报告称,总体而言,由于人工智能将提高生产力和产品价值,并推动消费增长,因而零售业、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将是最大受益行业。
至2030年,随着人工智能驱动消费大幅上升,产品性能得到更好完善,消费需求与行为随之转变,这将促使GDP增长9万亿美元。
(摘编自路透中文网《损告: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材料三:只需5秒钟,人工智能机器人就能为你创作一首诗;25秒,就能自动编写一条新闻消息;“AI合成主播”像真人一样播报新闻,且不知疲倦……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突破人们的想象力边界,有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类似的困扰,但人类社会进步的节拍并没有改变。
世界经济论坛不久前的一份报告显示,自动化每夺走一个岗位,就会两倍地创造出新兴工种;2022年,新兴工种的就业占比将从当前的16%提升至27%。
技术将催生新的商业机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法律、规则和伦理的维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党的十九大提出“智慧社会”的建设目标,这离不开一套包容创新、完善监管的制度体系。
在透明性、算法公平、AI伦理、监管和责任等问题上,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提高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透明度,使其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立法和人工智能政策在促进创新的同时,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对技术快速发展予以充分关注。
除此之外,还应在全社会开展相关教育普及活动,避免出现“数字鸿沟”;推进伦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警惕技术被滥用的潜在风险。
总而言之,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需要把握住以人类价值观为导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良知和情感,避免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伦理失常等问题。
(摘编自白龙《万物互联尤需“人的在场”》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6日09版)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水道最新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生产总值(CDP)将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
B. 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北美的生产力增长速度高于中国的原因是技术成熟度较高,且大批工作均可为发达技术替代完成。
C. 该报告指出,深入分析2016-2030年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各经济增长数据会发现,多于一半的增长将归功于人工智能激发的消费需求的增长。
D. 该报告认为,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在度过人工智能发展初期,中国完成了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后,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将开始赶超美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已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重视,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则会完全替代人类的脑力,大幅提高人类社会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B. 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未来的经济总量之和。
C. 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需要把握住以人类价值观为导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良知和情感,避免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伦理失常等问题。
D. 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只需要法律和规则的维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6. 面对正在到来的“智慧社会”,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好多树刘亮程我离开的时候,我想,无论哪一年,我重新出现在黄沙梁,我都会扛一把锨,轻松自若地回到他们中间。
像以往的那些日子一样,我和路上的人打着招呼,说些没用的话。
跟擦肩而过的牲畜对望一眼。
扬锨拍一下牛屁股,被它善意地尥一蹄子,笑着跑开几步。
我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离开大路,顺那条杂草拥围的小路走到自己的地里。
我知道干剩下的活还在等着我呢——那块翻了一半的麦茬地,没打到头的一截埂子,因为另一件事情耽搁没有修通的一段毛渠……只要我一挥锨,便会接着剩下的那个茬干下去。
接着那时的声音说笑,接着那时的情分与村人往来,接着那时的早和晚、饱和饥、手劲和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