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五章 投影与视图 2 视图 由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公开课教案_3
- 格式:docx
- 大小:266.28 KB
- 文档页数:7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5.2 视图》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5.2 视图》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画法,以及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三视图。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视图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建立起对三维空间物体的直观认识,以便于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画法。
2.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三视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以及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视图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用于导入课堂。
2.准备一些三维物体模型,如球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投影,从而引入视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并通过三维物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
同时,讲解三视图的画法,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三维物体模型,尝试画出其三视图。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视图概念和画法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由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由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三视图来确定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此节内容是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三维空间回到二维平面,再从二维平面想象出三维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也有所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处理复杂的三视图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逐步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确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三视图想象出立体图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空间形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立体图形模型。
3.三视图图片。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请大家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它们是如何反映立体图形的特征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尝试利用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
如何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难易度:★★★★
关键词: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答案:
借助三种视图表示物体的特点,从主视图上弄清物体的上下和左右形状;从俯视图上弄清物体的左右和前后形状;从左视图上弄清楚物体的上下和前后形状,综合分析,合理猜想,结合生活经验描绘出草图后,再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典例: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体的个数是()
A、3
B、4
C、5
D、6
思路导引: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做这类题时要借助三种视图表示物体的特点,从主视图上弄清物体的上下和左右形状;从俯视图上弄清物体的左右和前后形状;从左视图上弄清楚物体的上下和前后形状,综合分析,合理猜想,结合生活经验描绘出草图后,再检验是否符合题意.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最底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及形状,从主视图可以看出每一层小正方体的层数和个数,从而算出总的个数.
标准答案:
解:从主视图看第一列两个正方体,说明俯视图中的左边一列有两个正方体,主视图右边的一列只有一行,说明俯视图中的右边一行只有一列,所以此几何体共有四个正方体.故选B.
1。
如何制作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难易度:★★★★
关键词:三视图-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答案:
主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宽和高. 因此,在画三种视图时,主、俯视图要长对正,主、左视图要高平齐,俯、左视图要宽相等.
【举一反三】
下列几个物体,如图,俯视图相同的一组是()
典题:
思路导引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面看得到的视图.
找到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比较即可.
标准答案:
解:从上面看,①是圆;②是圆;③是圆和圆心;④是同心圆;故选A.
1。
2.思考:
我们可以由立体图形得到三视图,那能不能通过三视图来确
定立体图形呢?
3.完成下列练习
(1)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_______.
活动目的:前两个问题是对一二课时的重点知识回顾,这也
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问题3设计的练习都是学生比较熟悉
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初步体会由三视图推断几何
体,逐步还原立体图形或实物,进一步理解三视图的位置与
大小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
探索实践 由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
活动内容: 如何由三视图确定立体图形?
步骤:(1)一推测:通过观察三视 图, 推测立体图形的形状(通常为圆柱、棱柱、凌锥、 圆
锥、球等简单图形或它们的合成); (2)二检验:比较你推测出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题目中
的三视图是否相同。
练习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 ( )
理解
A.
B.
C. D.
活动目的:在回顾练习之后引入的探索活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观察与推理时有一定的难度,解决的办法可以先由主视图与实物对比,排除A、B,再由左视图和俯视图排除D,选择的过程就是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过程,
延伸提高
活动内容: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
A B C D
活动目的: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体验,脱离了实物的对比,学生完全靠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几何体的形状,更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出示图片时可以将三个视图分开呈现,先出示主视图,让学生猜想几何体可能的形状,然后再依次出示左视图、俯视图,几何体的形状范围练
得到立体图形。
练
得到立体图形。
逐渐缩小,使学生更能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巩固练习
练习1:活动内容:请同学们根据如图所示的三视图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巩固根据三视图判断立方体的摆放
探索实践 由三视图推测木块的个数
活动内容:
口诀记忆:
“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练习1如图是一个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练习2: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体的个数是( )
由小几何体的三视图,来的形状。
学生口诀记忆:“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视图拆违章
学生练习,
A. 3
B. 4
C. 5
D. 6
活动目的:这个练习提供了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来判断小立方体的个数,让学生明白小立方体的摆放问题。
延伸提高
用小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的小正方形中的字母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请解答下列问题:
(1)a,b,c 各表示几?
(2)这个几何体最多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最少呢? (3)当d=e=1,f=2时,画出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
活动目的:这道题通过给出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和主视图来判断木块的最多最少问题,提升学生判断、分类思考能力。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出结果。
学生通过思考、论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