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 格式:doc
- 大小:13.80 KB
- 文档页数:2
阳历、阴历、农历、公历是什么意思阳历、阴历、农历和公历是一些常见的时间计量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种历法的含义,起源和应用范围。
阳历(Solar Calendar)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也称太阳历。
它以一年的时间为周期,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则根据具体的月份而定。
现代世界普遍采用的阳历标准是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是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颁布的。
阳历以全年的日数为基准,是以太阳的视黄经为准来计算时间。
阴历(Lunar Calendar)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也称农历或月历。
阴历是古代中国等东亚国家传统的历法,许多农历国家现在仍然在特定的传统和节日中使用阴历。
阴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按照农历古法定为29天或30天,因此一年的时间为354天,比阳历短约11天。
农历(Traditional Lunar Calendar)农历是一种根据农作物生长变化和气候变化划分年月的历法。
农历和阴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但在中国等一些地区,农历常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农历中一年被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并且与阴历的月份有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认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公历是现代世界主要采用的历法,也称西方历法或现代历法。
公历主要是以阳历为基础,由原先的罗马儒略历演化而来。
它是以一年365天和一个闰年366天来计算时间。
公历在社会、政治、商业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成为国际通用的时间计量标准。
综上所述,阳历、阴历、农历和公历是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不同时间计量方式。
每一种历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应用范围,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背景选择合适的历法来进行时间计量和安排生活。
公历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
农历和阴历是一个意思,阳历和公历是一个意思,区别如下:
一、时间不同
1、阴历: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周期的纪年法,1月≈30.4369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并且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2、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周期的纪年法,1年≈ 365.2422天。
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
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的二月有29天。
二、计算方式不同
1、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来计算。
2、阳历: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三、来源不同
1、阴历:阴历是中国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2、阳历:阳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
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
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
农历和公历是怎么回事一、什么是农历和公历1. 农历农历,又称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一种。
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来确定日期的历法,因此也叫阴历。
农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分为初一至初三十。
农历的年份是根据农历历法中的立春所在的位置来确定的。
### 2. 公历公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也称为阳历或格里历。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础,将一年分为365天或366天闰年。
公历把一年分成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
二、农历和公历的对比1. 年份差异•农历:是根据农历历法确定年份的,因此每年的农历新年日期不同。
•公历:是根据太阳运行轨道确定的年份,公历新年日期固定在每年的1月1日。
2. 月份差异•农历:十二个月,月份不像公历一样固定。
•公历:每年的12个月都有固定的日期和天数。
3. 日期表现方式差异•农历:用干支纪年表达年份,用旬子、節気、節日等来描述日期。
•公历:直接用数字表示年月日。
三、历史渊源1. 农历中国古代的农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时期。
农历的起源与古人观测月相有关,用来决定农事活动的时机。
### 2. 公历公历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以罗马皇帝尤利乌斯·恺撒和奥古斯都为主要倡导者,经过几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的公历体系。
四、使用范围及特点1. 使用范围•农历:主要在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还有少数民族群体使用农历。
•公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
2. 特点•农历: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多种节日和习俗。
•公历:便于跨国交流和商业活动,标准化并且精确。
五、农历与公历的联系1. 相互影响农历和公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密切联系,农历影响了中国人的节日、民俗和习俗,同时公历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历法,人们生活工作中更多地使用公历。
2. 应用结合在很多文化或地区,农历和公历都有各自的应用领域。
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上确定,而国际活动、商务活动则更多地使用公历日历。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含义和区别阳历、阴历、公历、农历这四个词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被提及,但很多人对它们的含义和区别并不清楚。
本文将对这四种历法进行解释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阳历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或格里高利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基础的历法。
阳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基本上是30或31天,除了二月份可能会有28或29天。
以恒定的时间间隔划分,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例如西方各国的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
阴历阴历又称农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
阴历一年共有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不同,大约为29.5天。
由于以月相周期划分,阴历和太阳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节气、节日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公历公历是指普遍公认的历法,即阳历,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颁布的历法改革中确定。
公历采用以太阳为基础的时间计算方式,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历法之一。
农历农历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历法,也是一种阴历。
农历的月份与阴历相同,但因为以农业为中心,因此在农历中还特别标注了一些农民的节日和农事活动时机,比如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
农历在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仍然有较广泛的应用。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区别1.基础原则不同:阳历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阴历基于月亮的周期,公历是普遍公认的历法,农历则以农业生产为依据。
2.月份计算:阳历的月份比较规则,每个月的长度接近30或31天;阴历每个月不等,大约为29.5天;公历月份较规则,一年分为12个月;农历也是12个月,但还会标注一些农民的节日和农事。
3.实际应用:阳历在西方国家广泛使用;阴历在东亚地区仍有应用,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节日和农事方面;公历是最为普遍的历法之一,被全球广泛采用;农历是以农业为中心的历法。
结语阳历、阴历、公历、农历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
了解这些历法的含义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法的演变和应用,也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明晰和准确地表达时间概念。
阴历阳历怎么区分
区分的方法很简单,日历上一般都是同时写出阳历和阴历的。
写数字的就是阳历,比如9月12日。
写汉字的就是阴历,比如七月初三。
阳历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历法,也叫公历。
而阴历是中国等一些国家由农业耕作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历法,也叫农历。
中国历又叫阴历,也称为夏历或农历。
西历一般称之为阳历,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
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其实也是阴历。
我国现在所称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阳历和阴历区别是什么01阳历又叫公历是太阳历,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为基本周期,与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其中每一年的日数和月数是由人来规定的。
阴历又叫农历是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
相信很多人现在农历阳历傻傻分不清楚,不知道什么是农历什么是阳历,有时候以为这两个是一样的东西,其实他们是不一样的,那么农历和阳历怎么区分呢农历就是阴历农历是我国一种传统历法,也叫做阴历,这样一看就知道与阳历是不同的。
农历虽然被称作阴历,但是并非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都融合起来了,是我国农业上最常用的一种精准计算可利用时间段的方法,对我国农业有着极大的帮助。
阳历就是公历说起公历,大家应该都懂,是我们现在国际上公用的历法,一般是以太阳回归周期作为一年,然后把这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分为30天、31天、28天或者29天,一般一年时间有365天。
若遇“闰年”,则是366天。
农历和阳历的区分阳历是太阳历,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为基本周期,与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其中每一年的日数和月数是由人来规定的。
农历是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
一般在朔日时定为每月的初一,两个朔日之间的日期就是一个月,根据朔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个月份的时间,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一年则设为12个月,一般是354或者355天。
当历年中有闰月,也就是重复一个月,那这一年就有13个月,一年时间也就变成了384天或者385天,这一年也被叫做闰年。
阳历和阴历的区别简单理解阳历和阴历是人类历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历法。
它们的区别在于如何计算一年的长度、月相和节气等。
虽然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使用阳历,但在一些文化中,阴历仍然是主导的历法。
下面我们来简单理解一下阳历和阴历的区别。
一、阳历阳历,也叫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基础的历法。
在阳历中,一年被分为365天或366天,闰年为366天。
每个月的天数不同,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为31天,4月、6月、9月、11月为30天,2月为28天,闰年为29天。
阳历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准确度高。
阳历的每一天都有一个确定的日期,而且它的计算方法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被广泛使用。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使用阳历作为官方历法。
二、阴历阴历,也叫农历或旧历,是以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基础的历法。
在阴历中,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一般为29天或30天,一年共354天或355天。
为了弥补阴历和阳历的误差,每隔几年就要加上一个闰月,使一年的长度变为383天或384天。
阴历的优点是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很多重要的节日和活动都是根据阴历来确定的。
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家,阴历仍然是主要的历法。
阴历的缺点是计算复杂,不太准确,容易导致日期的混淆。
三、阳历和阴历的区别阳历和阴历的区别主要在于计算方法和精度。
阳历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准确度较高,因此被广泛使用。
阴历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准确度较低,但它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很多重要的节日和活动都是根据阴历来确定的。
另外,阳历和阴历还有以下区别:1.月相:阳历中,月相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确定的,而阴历中,月相是根据月亮的位置来确定的。
因此,阳历中的月相与实际月相相差较大,而阴历中的月相与实际月相相差较小。
2.节气:阳历中,节气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确定的,而阴历中,节气是根据月亮的位置来确定的。
因此,阳历中的节气与实际节气相差较大,而阴历中的节气与实际节气相差较小。
农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阳历是国际上通行的历法,也叫公历。
阴历是中国等一些国家由农业耕作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历法,也叫农历。
区分的方法很简单,日历上一般都是同时写出阳历和阴历的。
写数字的就是阳历,比如10月31日。
写汉字的就是阴历,比如八月初一。
阴历的月份比阳历的月份晚将近两个月。
比如阳历12月,阴历是10月左右。
太阳历简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我国的干支历就属于这种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中国的阳历有四种: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18.02.16~2019.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阳历和农历的区别阳历和农历是两种不同的日历系统,具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和历法。
虽然阳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但农历在一些亚洲国家仍然被用作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阳历和农历的主要区别。
首先,阳历,也称为格里高利历,是以365或366天为一年的日历系统。
它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以及我们所熟知的闰年的概念。
阳历是由罗马天文学家朱里斯·凯撒引进并改进的,后来被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修改和颁布。
凯撒和格里高利的改革将阳历作为现代全球标准日历的基础。
农历,也称为阴阳历或夏历,是一种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和太阳的位置为依据的日历系统。
它包括12个或13个月,每个月以新月为起点。
农历最早起源于中国,成为其他东亚国家如朝鲜、越南和日本等的传统日历系统。
这两种日历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计算方式。
阳历是通过固定的天数来确定一年的长度。
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最少为28天,最多为31天。
在闰年中,阳历会增加一个额外的2月份,共29天。
这种稳定的日历系统便于计算和规划。
相比之下,农历的计算方式更为复杂且基于天文观察。
农历年份的长度一般为354或355天,因此比阳历短约10天。
为了与阳历保持一致,农历会周期性地插入额外的月份。
这个月份被称为闰月,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月份之后。
闰月的目的是调整农历与地球公转的实际天数之间的差异。
阳历和农历的月相也有所不同。
阳历的月相是由太阳光的折射形成的,而农历的月相是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判断的。
农历中,每一个月圆月亮到下一个月圆月亮的时间为一个月份。
另一个区别是阳历和农历系统中的重要日期和节日。
在阳历中,新年始于1月1日,并具有一系列全球通用的节日,如情人节、复活节和圣诞节。
但在农历中,新年的日期是根据农历年份的阴历来确定的,通常在1月底至2月之间。
此外,农历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在亚洲国家都被广泛庆祝。
最后,阳历在现代社会更为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商业和国际事务中。
农历、公历、阳历和阴历的由来是什么?
我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采用了,阴阳历学说。
阳历又称“公历“,阴历又称“农历”。
阳历是指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算作年,它的长度为365天左右时,称为“平年”,长度为366天左右时,称为“闰年”。
由于地球绕行速度的快慢而产生零点几的时差。
这就所谓,平年与闰年的区别。
而阴历则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根据月亮在天象之长
短,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所确定。
它的年平均公转长度为354天左右或355天左右。
每月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后来我们智慧的古人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平均分成24等份,也就是后来的24节气歌。
阳历是全世界通用的日期,阴历则是我国古代农民用于农业生产,耕种的一种标志。
阳历,阴历日期的表示方法,通俗易懂,例如下图所示,
而老黄历的写法,则依据现形易学当中阴历与节气的相互搭配,即10天干12地支阴阳循环,周而复始。
这种写法一般用在八字命理
学。
阴历还是阳历怎么看
看阴历和阳历的3个方法:
1、看日历:日历上写阿拉伯数字的就是阳历,比如6月6日;写汉字的就是阴历,比如六月初六。
2、天数不一样:阴历的天数是354或者355天,而阳历的天数则是365或者366天,阴历阳历相差的11天,每隔几年阴历用闰月来调整。
3、计算的参照物不同: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来设计的历法,地球公转的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897天为一年;阴历是通过月亮的月相周期来计算的历法,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周期为29.5306天,一般分成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阴历就是老一辈所说的农历,一般表现为几月初几,需要看日历查明。
而阳历非常好区分,阳历又叫公历。
具体表现为几月几号,拿出手机一看即可
简单来说阳历是以太阳来算的,而阴历就是以月亮来算的。
一般来说阴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时间为354天或355天。
而阳历平年有365天,闰年366天,每隔四年一个闰年。
阳历、农历、阴历、公历的区别和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阳历”、“农历”、“阴历”和“公历”这几个词,但很多人可能对它们的准确含义产生混淆。
本文将分别解释这几个历法的概念和意义。
阳历阳历是一种使用太阳周期来划分年份和日期的历法。
大多数国际社会采用的是阳历,包括使用格里高利历的西方国家、东亚的日本和韩国等。
在阳历中,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大多是固定的。
农历农历是一种以农业季节和节气为基础的历法。
在中国和一些东亚国家,农历仍然被广泛使用。
农历的一个特点是采用阴阳历交替的方式,一个月可能有29或30天,而一年也不是固定365天。
农历与太阳历有一个月份或15天的偏差。
阴历阴历是一种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划分月份和年份的历法。
这也是许多传统宗教、文化和民间习俗所采用的历法。
阴历的特点是一个月有29或30天,一年可能不是固定的365天,而是根据月亮的转动周期。
公历公历是一种通过科学计算以太阳为基础的历法,是世界通用的历法。
“公历”一词通常指格里高利历。
格里高利历是在天主教会议中制定的一种日历,以弥补儒略历在累积误差方面的缺陷。
公历采用固定的月份和天数,一年被定义为365天,每隔四年有一个闰年,因此平均每年有365.25天。
总结综上所述,阳历、农历、阴历和公历都是不同的历法体系,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目的而存在。
阳历以太阳为基准,农历以季节和农作为基准,阴历以月球运行为基准,公历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
每种历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记录历史事件。
阴历阳历农历怎么区分
1、阳历:等于公历
所谓公历和阳历指的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进行旋转,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我们通常理解为一年四季,但如果精确成数量的话,就是365.24天。
这里大家就应该能明白了,0.24×4大概就是一天的时间,所以每隔四年会有一个闰年,具体体现在2月份。
闰年就是29天,非闰年28天,我们平常都是按照的阳历进行生活的。
2、阴历:月相的变化
古人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总结出来的一个月圆月缺一个月的时间,大概就是29.5天。
这也是小月份29天,大月份30天,这样一年大概就是354天。
阴历一般就是大家所理解的几月初几,也就是过生日的那个历法,真正过生日需要按照大家的阴历过,这也是区分阳历和阴历的重要特点。
3、农历:中国古人的节气智慧
由于阴历和阳历之间相差11天左右,这样三年就会相差一个月,如果把阴历和阳历合在一起,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农历并不完全等同于阴历,这里就要提到有人连续过两个月的生日这种情况,这其实是和二十四节气之间有关系的。
农历与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历又叫阴历,也称为夏历或农历。
西历一般称之为阳历,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
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其实也是阴历。
我国现在所称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什么是阳历和阴历阳历和阴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系统,用于描述和记录时间的方式。
它们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为您介绍阳历和阴历的基本概念、区别和应用。
一、阳历阳历,又称公历或格里高利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周期计算时间的一种历法系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年,由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尤利乌斯·凯撒委托天文学家设立。
阳历的特点是以1年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为周期,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平年是28天至31天不等,闰年2月有29天。
阳历以1月1日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一般将一年分为4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阳历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
它在商业、政务、交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国际化特点。
阳历常用于统计、计算、约会、宴会等场合。
例如,国际标准时间(UTC)采用阳历,世界各地通用的时钟和日历也基于阳历。
二、阴历阴历,又称农历或中国传统历法,是以月亮的周期变化为基础,结合太阳的岁差修正而成的一种历法系统。
阴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是中国古代农民根据月亮的变化推算出来的。
阴历的特点是以1年约354天为周期,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为29天至30天不等,没有闰年的概念。
阴历在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广泛使用,有着重要的农业、宗教和文化意义。
在中国,阴历被用于农业生产的安排、传统节日的选择和庆祝、姓名的取名等方面。
农历的每一个月都有特定的名称,例如正月、二月、十一月等。
各个节气(例如冬至、清明等)也是依据阴历来确定的。
三、阳历与阴历的区别阳历和阴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时间计算的依据。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而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基础。
这导致了二者的周期和月份天数不同,从而产生了应用上的差异。
阳历的特点是对时间的计算较为精确,能够准确地反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季节变化。
而阴历则更注重月相的变化,适合用于农业生产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论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现在人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历法有两种:一种为公元**年*月*日的形式;一种为几月初几的形式。
但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历法名称却有三种:即农历、阳历、阴历、公历。
由于不能一一对应,所以产生了很多的争论。
有说农历就是阴历的,就是几月初几的形式。
(百度百科上就是持这种观点的)这种比较普遍,从小我母亲就这么教我。
也有说农历就是阳历,就是公元**年*月*日的形式。
持这种说法的人给的理由看上去比较科学。
我在对比了几种说法之后,自己也有了一些看法。
在我想来,历法的由来是为了方便,开始是为了记事方便。
人们从日升日落中确定了基准:天。
由于天的单位太小,人们可能又先后确定了月和年的概念。
月来自月亮的圆缺变化,变化一个周期为一月,我们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大约29.5309天,下面只按29.5天来说明。
年来自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寒暑交替,四季变换,一个周期为一年,我们称之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365天多一点,下面只按365天来说明。
如果一种历法按照月亮圆缺变化而来,我们称之为阴历;同样如果一种历法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来,我们称之为阳历。
有了这个大概念,我觉得我们的祖先首先有了阴历。
并确定一个月30天,下一个月29天,间隔着来,平均每月29.5天。
这种历法12个月后254天,比一年少11天。
我查到了我们祖先的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
示例为回回历,伊斯兰教采用这种历法,这种历法不采用闰月,每年都是12个月,都是354天。
导致每年的寒暑月份不确定,也就是说,可能今年冬天是5月份,过些年冬天变成了10月份。
方法二:
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常接触到的几月初几形式的历法。
这种历法采用闰月,每两三年就加入一个闰月。
这种历法以“朔望月”为基准,兼顾“回归年”,所以比较科学实用,到现在还在用。
但不管怎样,这两种历法都是以“朔望月”为标准的,都应该算是阴历。
至于公元**年*月*日的形式的历法是后来人们按照地球公转而来的,它以“回归年”为基准,规定每月30天,或31天,二月除外。
这种历法的月份和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圆月可能在某个月份的2号,也可能在18号。
这种历法以“回归年”为标准,应该算是阳历。
至于农历,说法就不太统一了。
观点一:
农历是为了农业生产方便而产生的。
它必然是根据气候变化而来的,而气候变化又是由于公转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农历是以“回归年”为标准的,应该算阳历。
观点二:
农历早就有了,阳历出现比农历晚多了,农历怎么可能是阳历。
我认为从科学定义的角度来讲,我们见到的两种历法可以这么归类:
几月初几,属于阴历,阴历还有其他的。
公元**年*月*日,属于阳历,阳历也可以有其他种类的。
这种历法叫做公历就非常贴切。
至于农历,我认为它没有几月几号的形式,也没有几月初几的形式,农历的表现形式是节气:立春,清明,夏至,白露,霜降等。
例如我是小满那一天出生的,小满有三候,“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这三个短语分别介绍了小满期间前五天、中间五天、之后五天所对应的农业现象,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节气来进行农耕。
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历的这些节气一直依附在阴历(几月初几)的历法上,而公历(公元**年*月*日)这种典型的阳历,则是后来才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我们产生了一种误会,认为农历是阴历。
总的来讲,阴历有很多种,现在我们常见的几月初几形式的是其中一种;阳历也不只一种,**年*月*日形式只是其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我们称它为公历更恰当。
农历的本质是阳历(这个阳历是广义的阳历,不是现在我们专门用来指代公历的那个阳历)。
简单讲农历不等于阴历,也不等于阳历。
阳历、阴历是两种分类。
公历、农历,以及“几月初几”,都是特定的历法。
习惯上,人们把“几月初几”叫做阴历,把公历叫做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