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螨虫病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158.60 KB
- 文档页数:2
猪螨虫病的诊治(一)摘要介绍猪螨病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情况,提出治疗和预防措施,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螨虫病;发生;诊治螨病俗称疥廯、癞,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1]。
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猪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和传播,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该病蔓延最快。
现将猪螨虫的诊治总结如下。
1发病因素会宁县一养猪户杨某于2009年10月从市场购入仔猪30头,计划用来育肥。
因购入的仔猪中部分患有皮肤病,故经饲养一段时间后80%的仔猪感染皮肤病。
其原因是仔猪购入后没有进行隔离治疗,加上仔猪放入多年未使用的栏舍,栏舍未彻底消毒,栏舍内存在霉菌是加剧皮肤病严重感染的另一原因。
采用敌百虫喷雾治疗及废机油涂擦患部,疗效不佳,反复发作。
笔者采用见虫净内服、除癞灵外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5%以上。
2临床症状皮肤病通常由头部开始,常发生在眼圈、颊部和耳朵等部位,严重时不但可蔓延至腹部和四肢,甚至可蔓延至全身。
病猪精神沉郁,厌食,皮肤发红,痒感剧烈,时常背部及身体靠近围墙栏柱搔痒2]。
皮毛矗立,呈灰白色,逐步变成红褐色斑块,有浆液性或黏性液渗出,有时患部因摩擦而出血,继而体毛脱落,皮肤粗糙肥厚。
病程延长,皮肤呈黑色,有腥臭味,体温一般正常,个别猪体温升高至40℃。
3实验室检查用手术刀刮取痂皮,直到稍微出血为止。
将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min。
在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
用低倍显微镜检查,可查到疥螨的幼虫和虫卵。
先剪去患病猪被毛,再用外科刀刮取患部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的皮肤刮取物,将刮取的病料置于玻璃器皿中,器皿再置于黑布上,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移动的灰白色小虫体,即确诊为猪疥螨虫感染。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疥螨虫感染。
猪皮肤病怎么治疗方案猪皮肤病是猪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猪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不同类型的猪皮肤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猪皮肤病治疗方案。
一、皮肤螨病猪皮肤螨病是由螨虫寄生于猪的皮肤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治疗皮肤螨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药物治疗:使用有效的除虫剂进行外用治疗。
常见的除虫剂包括驱螨灵、除螨酊等。
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并做好消毒工作。
清除猪圈内的废物、积水以及其他可能滋生螨虫的环境,避免螨虫再次滋生。
3. 预防措施: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干燥清洁,定期检查猪只的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以避免皮肤螨病的扩散。
二、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猪皮肤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病原真菌通过接触传播给猪,导致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克霉唑等,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消除可能滋生真菌的因素。
保持猪圈干燥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避免真菌再次滋生并传播给其他猪只。
3. 防止交叉感染:对感染皮肤真菌的猪只进行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共同生活和接触,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皮肤溃疡病皮肤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溃疡、红肿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清洁和消毒:用清洁的水和消毒剂清洗猪圈内的受影响皮肤区域,以消除细菌感染和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
2. 外科处理:对于较严重的皮肤溃疡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处理,包括切除溃疡组织、使用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等。
3. 抗生素治疗: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治细菌感染。
4. 添加补充剂: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和促进皮肤愈合。
猪螨虫什么治疗方法猪螨虫是一种常见的猪类寄生虫,它会引起猪的瘙痒、瘀斑、掉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脱水、贫血和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猪螨虫感染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猪螨虫的治疗方法。
1. 环境处理针对猪圈等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猪螨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清除废弃物和杂草,清除猪舍和周围环境中的污垢。
然后,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猪圈、猪栏、猪床和其他物品。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剂的活性成分和使用指导进行合理选择。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猪螨虫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应根据猪的发病情况、虫密度和环境因素等进行合理选择。
以下是常用的猪螨虫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1)外用药物:猪螨虫感染发病早期,可以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浸膏、喷膏、洒粉和沐浴液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涂抹或喷洒在猪体表面,有效杀灭猪螨虫。
(2)内服药物:对于严重感染的猪,需要使用内服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内服药物主要是噻嗪类、大环内酯类、驱虫灵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予,用于控制猪螨虫的感染。
(3)驱虫涂剂:如果感染范围广泛或虫密度较高,可以使用驱虫涂剂进行治疗。
驱虫涂剂一般使用于整体治疗,可以通过浸泡、淋洗、喷洒或喷粉的方式应用。
驱虫涂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毒性、效果和适应症进行综合考虑。
3. 防治措施除了药物治疗,还应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控制猪螨虫的传播和感染:(1)隔离感染猪:将感染猪与未感染猪分开,避免感染蔓延。
对于发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染给其他猪只。
(2)定期检查: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猪螨虫的感染。
发现感染病例后,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
(3)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猪圈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减少螨虫的滋生和繁殖条件。
(4)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总之,猪螨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处理、药物治疗和防治措施。
猪的疾病猪疥螨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疥螨病(Sarcoptidosis)是由节肢动物蜘蛛纲、螨目的疥螨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病猪与健康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
幼猪有挤压成堆躺卧的习惯,这是造成本病迅速传播的重要因素。
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营养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本病蔓延最快。
由于虫体在皮肤内寄生,从而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使猪瘙痒不安,导致生长发育不良,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二、病原:疥螨成虫身体呈圆形,似龟状,微黄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雌螨体长0.33~0.45mm,雄螨体长0.02~0.23mm。
躯体可分为背胸部和背腹部。
躯体前方有一假头。
躯体腹面有4对短而粗的足。
疥螨的口器为咀嚼型,在宿主表皮挖凿隧道,以皮肤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
疥螨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体内度过,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离开宿主体后,一般仅能存活3周左右。
三、流行病学:1.本病流行十分广泛,我国各地普遍发生,而且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危害也十分严重。
规模化养猪场的感染情况尤为来得。
2.阴湿寒冷的冬季,因猪被毛较厚,皮肤表面湿度大,有利于疥螨的生长发育,病情较严重。
3.经产母猪过度角化(慢性螨病)的耳部是猪场螨虫的主要传染源。
由于对公猪的防治强度弱于母猪,因而在种猪群公猪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
大多数猪只疥螨主要集中于猪耳部,仔猪往往在哺乳时受到感染。
4.猪螨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规模化猪场的猪群密度较大,猪只间密切接触,为螨病的蔓延提供了最佳条件,因此猪群分群饲养,生长猪流水式管理,以及按个体大小对仔猪进行分圈饲养均有助于螨病的传播。
四、临床症状:猪疥螨病通常起始于头部、眼下窝、颊部和耳部开始,以后蔓延到背部、体侧和后肢内侧。
剧痒,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
猪螨虫怎么治疗?概述:猪螨虫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它是寄生在家畜体表,传染上后会剧烈瘙痒,皮肤表面表现出相应的炎症。
由于这种虫喜欢阴雨潮湿,所以猪螨虫病多见于秋冬季节。
那么,猪场一旦发现有猪感染螨虫病怎么治疗?猪螨虫怎么治疗?如果确定猪感染了猪螨虫病,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方案一:药浴或喷药治疗,用杀虫药进行擦洗或喷药治疗,注意一定要顾及到全身,应连续用药7-10天,让同样的药再进行第二次用药,来杀死虫卵。
方案二:猪皮下注射杀螨药物进行治疗。
具体注射方法要遵医讯。
方案三:对猪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猪和猪螨虫病综合感染的病猪应用方法一,并要同时用青霉素、利巴韦林等类的杀菌消毒药,用药要控制在5-7天。
猪身上为什么会长螨虫?1.猪螨虫病主要通过患病猪与正常猪接触造成的感染;2.还有就是螨虫或者螨虫卵侵染猪圈、垫草和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的与饲养工具接触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3.猪舍潮湿,阴暗,卫生条件差也是引起猪螨虫疾病的发病原因。
猪疥螨治疗注意事项⒈治疗前,应逐头检查病猪和同群猪只,掌握每头猪的病情和发病部位,以便确定对症治疗的方案。
⒉疥螨病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所以发现个例病猪,最好对全群所有猪只给予防治。
⒊在疥螨病严重的猪场,可以采用注射给药加外用药或者口服给药加外用药的用药相结合的措施。
⒋实施外用杀虫药时,对个别病情严重的个例,应剪去患部和周围的被毛,用温肥皂水彻底清除结痂和污物,冲去肥皂水后再施药。
要控制药物的吸收速度。
温度较低季节宜提高舍温后,并用温水配药施药,适当提高药物配比浓度。
夏季则宜在上午气温不太高时施药,如果在气温高点用药,因毛孔开张,药物吸收加速,易增加过敏个例发生,严重时可能出现急性中毒,高温天施药,可以适当降低药物配比浓度。
⒌在对妊娠母猪进行驱螨时要慎重选择驱螨药和并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使用不当或用药不当可能造成部分母猪流产。
⒍常规杀螨虫药通常只能杀死虫体,不能杀灭虫卵,根据螨虫卵的发育规律,在首次用药后,间隔7-10天重复用药一次,必要时可进行第三次用药。
猪疥螨病的诊断及防治猪疥螨病由疥螨蝌,疥螨属的猪疥螨寄生于猪的皮肤内而引起的体表寄生虫病,以皮肤发生红点、脓疱,结痂、龟裂、剧痒、全身衰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为特征。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感染本病后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引起死亡。
1、病原体猪疥螨虫体很小,大小为0.3-0.5毫米,肉眼勉强可见,圆形或龟形,暗灰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头、胸、腹融合一起,前端有咀嚼式口器,腹面有4对足,足末端有带柄的钟形吸盘。
雄虫大小为0.2~0.23毫米×0.14-0.19毫米,雌虫大小为0.33-0.4毫米×0.2-0.3毫米。
虫卵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100-50微米,两端较钝,灰色透明,内含胚细胞或幼虫。
幼虫有3对足,体长0.11-0.14毫米,若虫4对足,外形与成虫相似,体形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
2、生活史疥螨的发育经过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
寄生于宿主皮肤的深层内并挖掘隧道,以宿主皮肤的组织液和渗出的淋巴液为营养。
雌雄交配后3-4天产卵,不久雄虫死亡,雌虫可在隧道中存活4-5周,每条雌虫一生可产40-50个虫卵。
虫卵孵化出幼虫,其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的皮肤上开掘小穴,在里面蜕化为若虫。
若虫也钻入皮肤挖掘狭而浅的穴道,并在里面退化为成虫,完成整个发育过程约需8-22天,平均15天。
3、流行病学本病是猪的常见病,多发于小猪,病情较严重,随年龄增长,猪的抗螨力也随之增加,1-3.5月龄仔猪检查阳性率为80%。
本病的传染源是感染疥螨尚未出现症状或感染后在较长时间内不表现症状的带虫猪。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健康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乳猪常因吃奶,接触带虫母猪的皮肤而被感染。
本病多发于秋冬及初春季节,因为这个时期缺乏阳光,猪体的毛长而厚,冬季天气寒冷,门窗关严,通风较差,猪又多挤在一起,皮肤温度增高,或是秋天和早春下雨天气,圈内湿度增大,皮肤的湿度也相对增大,这些环境都有利于猪疥螨的发育、繁殖和蔓延,从而引起猪疥螨的发生和流行。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畜动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猪身上也会出现各种皮肤病。
猪皮肤病的发生对养猪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猪身上常见的四种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养猪户有所帮助。
一、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1. 寄生虫感染:猪身上最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疥螨、猪蠕蚴、蛔虫等。
这些寄生虫感染会导致猪皮肤瘙痒、脱毛、皮肤炎症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猪皮肤病的另一重要原因。
常见的细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它们会引起猪的皮肤溃烂、脓包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
3. 疫苗反应:不合格的疫苗或不当的接种方法可能会导致猪的皮肤出现异常反应,如发炎、溃烂等症状。
4. 环境因素:猪舍的环境卫生不佳、水质不洁净、过度密集养殖等都可能成为引发猪皮肤病的原因。
二、猪皮肤病的临床表现1. 疥螨病:疥螨病是猪身上最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疥螨寄生在猪的皮肤表面,引起瘙痒、脱毛、皮肤炎症等症状。
严重感染时,猪的皮肤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和溃烂。
2. 猪蠕蚴病:猪蠕蚴病是由猪蠕蚴寄生在猪的皮下组织中引起的疾病。
猪蠕蚴寄生在猪的皮下组织中,形成结节,引起皮下水肿、疼痛和局部皮肤发炎等症状。
三、猪皮肤病的防治措施1. 疫苗防控:及时给猪接种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定期清洁:保持猪舍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粪便,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疾病传播。
3. 饲料营养: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猪的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
4. 疾病监测: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进行治疗。
5. 药物治疗:如发现猪出现皮肤病症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杀灭寄生虫或细菌,缓解症状。
6. 预防措施:加强防护措施,减少疫苗反应的发生,避免猪的皮肤受到伤害。
以上就是关于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的介绍,希望对各位养猪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