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 “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
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创造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要想当大发明家,还得从搞小发明开始。
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小发明成果。
2.介绍“小发明”。
(四川达县赵家镇中心校四①班胡萧艺、刘忠鑫的《单腿圆规真管用》,详见4月5日《少年百科知识报》)3.揭题:怎么样,他们的小发明不错吧?你们想不想也发明一种东西呢?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补充1.先默看书111页习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齐读。
(习作要求: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自由发言:联系实际,想一想,你想发明什么?3.小组讨论:你认为写小发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重点是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如下板书:想象-----什么我想发明… …样儿重点实际------用途三、构思、交流、评议1.学生根据预习及刚才的学习,具体构思或修改“小发明”。
2.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3.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作“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
)4.师生共同评议。
(台下学生充当小记者,向台上“小发明家”提问或提建议;教师小结,向发布者发“小发明家”卡片,以示激励。
)四、激励性总结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
人教版《新编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卷答案(一)人教版《新编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卷答案(一)第一单元——期中检测第一单元检测一、峡谷狭隘侠义霞光驱赶屈服躯壳崎岖二、探索奥秘勤勉凝聚烘烤蕴含陡峭音韵三、蜿蜒的溪流绵绵的雨丝巍峨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全神贯注地听讲悠悠忽忽地漫游认真地读书欢快地奔跑四、1.古桥树林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瀑布XXX落花落叶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2.大自然甲虫演奏歌曲3.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五、1.柳树在风中扭动着腰肢,心情地舞蹈。
2.满天的星斗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分外迷人。
悬崖白云3.他的心眼只有XXX那么大。
4.大兴安岭是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为衫,白桦作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六、1.(1)山泉(2)溪流(3)瀑布(4)悬崖(5)白云(6)云雀2.对山里“朋友”深厚3.XXX1:这一路走来,风景可真是美啊!快看,前面有一大片美丽的桃树林呢!云雀2:是啊,看那鲜艳的桃花,真是让人不舍离开呢,真美啊!七、1.《童年趣事》或《捉蟋蟀》2.听见蟋蟀叫,你还得有耐心,蹲在那儿听上一会儿,当你听准了蟋蟀是藏在什么地方以后才能轻轻地挪动石头;看见了蟋蟀,你千万要屏住呼吸,以免呼出的气息把它惊跑了。
但是,当你用蟋蟀罩儿往下扣的一刹那,还要同时吹一口气,为的是让蟋蟀蹦起来的时候正好被罩在罩子里。
3.山野里的杂花野草,树上的鸟窝和雏鸟的啼叫,草丛里的野兔、小刺猬蟋蟀等各种小动物。
第二单元检测一、调动(1)调整(2)干劲(1)劲旅(2)凶恶(1)可恶(2)号召(1)号叫(2)二、真挚频繁朦胧凄凉忍耐阻挠艰巨毅然三、幸福地(生活)耐心地(辅导)(亲切)地(慰问)(仔细)地(研究)收拾整顿得(干净)兴奋得(腾跃)(会商)得(热烈)(朗读)得(流利)四、1.难道我对这两个母亲不是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吗?2.他们照看着小瓜。
3.(1)现在人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训练题及答案训练题一.选择题(共1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确凿(zuó)觅食(mì)秕谷(bǐ)人声鼎沸(dǐn)gB.菜畦(qí)油蛉(l níg )蝉蜕(tu ō)风流倜傥(tì)C.缠络(l ào)捕获(bǔ)锡箔(bó)人头攒动(cuán)D.盔甲(kuī)宿儒(rú)斑蝥(máo )朝花夕拾(zhāo)二.基础知识(共16 小题)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中国文化博大宽广,无处不在。
它溶于翰墨书香,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俏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包围着。
(1)找出文段中两个错别字,并且改正。
改为改为(2)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明,是荒漠里的清泉,是久旱后的甘霖,(),()。
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开展的如火如t ú()。
开山岛夫妻哨、雷锋车组、最美乡村教师⋯⋯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文明故事,凸显了港城文明城市建设的新高度。
这些人物和故事,或如一阵春风,或如一hóng ()清泉,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滋润。
日前,“画‘'说港城?‘漫' 谈文明”系列漫画创作活动已正式(A.启动B.起动).多位美术专业人士将以单zhē(n)、四格、组图等多种漫画形式,(A.绘声绘色B.活灵活现)地描绘港城的美德人物和文明事件,向这座城市中文明的传递者致敬。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在文中空缺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3)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沧桑数千载,磨练百代人。
中国书法用它那的甲骨文、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的楷书、的行书、的草书,陶治了东方,熏陶了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为炎黄子孙赢得荣光,它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世界艺术的奇葩。
五年下学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备课集(摘录与自
悟)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
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6篇。
此次修订,增加了课文分量,并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
在32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材的14篇课文,新选了18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
如《向往奥运》抒发了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限激动、自豪的心情;《世纪宝鼎》《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名碑荟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三克镭》展示了世界着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厄运中的海伦》《鲁滨孙漂流记》体现了海伦-凯勒和鲁滨孙。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山的呼唤》10、(1)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2)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11、(1)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2)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览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13、答案示例:(1)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2)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
14、本文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目标不懈追求的决心(或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请你记得歌唱》11、记叙了失聪的梁小坤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
12、提示:题目中的“歌唱”并不仅指音乐中的歌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13、“努力总有回报”指梁小坤参加朗读比赛获一等奖。
“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坤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
不矛盾。
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收获,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4、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坤那种努力、执着、一丝不苟精神的佩服与赞叹。
《最美好的时刻》11、(1)宁静、温馨(2)春天的夜晚12、一个八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13、使文章中心突出,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
(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
)14、不矛盾。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小学语文课本五年下学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备课集(摘录与自悟)五年下学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备课集五年制第十册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6篇。
此次修订,增加了课文分量,并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
在32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材的14篇课文,新选了18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
如《向往奥运》抒发了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限激动、自豪的心情;《世纪宝鼎》《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名碑荟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三克镭》展示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厄运中的海伦》《鲁滨孙漂流记》体现了海伦·凯勒和鲁滨孙挑战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选课文还注意了体裁的多样性,有散文、诗、词、简单的说明文,还有长篇小说的缩写和文言文。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期中基础习题(含答案)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卖炭翁》)(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4)忠君爱国,为君分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大敌压境之时,李贺满腔男儿豪情立誓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当人生身处逆境时,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使命(《岳阳楼记》),心忧天下,先苦后乐。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一抹殷红..(yān hóng)的夕阳照在西山上,夜幕像渔网从天上漫撒下来。
(2)尽管诗句的言语抽象晦涩,令人不知所云,一如他以往诗歌的拙劣..(zhuō liè),但我的双眼却噙满了泪水。
(3)常往光明快乐一面看,这就是我一生成功的诀窍(jué qiào)。
(4)步入其间,古树、沟涧、古藤、长廊,营建之道均契合(qì hé)于山水。
3.下面这段话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只有改革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要充分发挥改革精神,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开拓创新。
③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更应倍加珍惜这笔弥足珍贵,以改革之精神,改革之魂魄,在新时代扬帆起航!(1)①把“只有”放在“改革”的后面(2)③在“珍贵”的后面加“的精神财富”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A)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参考答案1草原自学提示:1.绿毯.tǎn 小丘.qiū拘束.shù低吟. yín 会.心huì飞驰. chí2.老舍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巩固运用1.绿毯稍微衣裳豆腐彩虹2.只要…都…;不管…总…;既…又…3.(1)清鲜明朗愉快(2)惊叹舒服奇丽静立不动4. A B拓展阅读:1.广阔美丽欢腾2.略3.总分4.承上启下5.拟人句:矫健的雄鹰…欢快的歌唱。
仿写例句:这颗石头静卧在路边,沉睡了很久。
(答案不唯一)2丁香结自学提示:1.毫.端háo 妩.wǔ媚迷蒙.méng 衣襟.jīn2.城外丁香花斗室外白丁香颜色气味巩固运用:1.点缀幽雅单薄模糊恍然2.(1)白丁香紫丁香潇洒朦胧高洁含蓄生动形象(2)妩媚印象派的画模糊了形状颜色妩媚(3)解不开不顺心平淡无味总结全文,点明中心3.颜色:白色和紫色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拓展阅读:1.血.Xuě脉曲.qǔ径不胜. shèng负荷.hè2.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不胜负荷:承受不起、担负不起巨大压力、负担、责任等3. 蝴蝶嬉戏于花间“呼呼啦啦”的煽动翅膀的声音天空中翱翔的飞鸟4.写“动”的句子,从“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到最后这样写的好处是:作者用细微处的“动”反衬出了环境的“静”,方法巧妙,引人入胜。
3古诗词三首巩固运用:1.略2.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别枝:横斜的树枝茅店:用茅草盖的旅社社林:社庙附近的丛林3.(1)宁静蝉鸣蛙叫黄沙岭茅店社林夜行夏夜(2)跳珠乱入船4.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路转溪桥忽见拓展阅读:1.小孩;急忙跑去柴门,去掉门闩。
2.略4花之歌自学提示1. 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全诗都是“花”的隐喻。
前四段尤其可以看出花的特征。
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复习汉语拼音;练习辨析多音、多义字;认识连词的用法;修改病句。
2、阅读短文,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3、练习具体地记叙事情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复习汉语拼音;练习辨析多音、多义字;认识连词的用法;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三、讨论:第一题: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请说说每组音节的不同。
第二题:1、指名读组词。
2、评论。
3、各自修改组词。
第三题:1、分别读句子,并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2、请同学逐题口头造句。
3、学生评论。
第四题:1、分别请同学找出句子中的错误。
2、修改,评论。
3、找出这类句子错误的特点:概念混乱。
四、预习”阅读”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阅读短文,训练一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提出自学要求:默读短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内容。
给课文分段,想想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二、学生自学,边学边做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短文,纠正读音、读破句子的地方。
2、交流短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说说自己是怎样概括中心思想的。
(主要内容:林巧稚回忆自己上中小学时,教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一种人生的哲理。
)3、短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有条理地记叙的?(两件事:一是海滩上做地形沙盘;二是生物课上教师告诉大家树叶千奇百怪。
)四、自由读课文,提出疑难,讨论。
五、作业:想想生活中让你不能记忆的事,为作文做准备。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预习反馈一、1.溃 2.签 3.督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
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
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
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
“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