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生物学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石斛的常见种类及养护方法石斛是兰科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约有1500一1600个原生种,产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热带圈,着生于平地至低山地的树木中。
按其生物学特性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大体可分为两大类:落叶石斛和常绿和石斛。
下面,知百科种植网为您介绍石斛的常见种类及养护方法:石斛的常见种类及养护方法一、分类1、落叶类石斛这一类石斛每年生长季节开始时从假鳞茎的基部长出新芽,当年生长成熟为新的假鳞茎。
在生长季节末,当地旱季到来时,假鳞茎上的叶片脱落,或保留到次年春季。
这一类包括了我国西南和华南原产的大多数种类,如金钗石斛、报春石斛、兜石斛、短唇石斛等。
此类石斛通常在前一年生长的假鳞茎上部的节上抽出花序,2一3朵花一束。
开花后从假鳞茎基部长出新芽,当年发育成新的假鳞茎,老茎则逐渐皱缩,一般不再开花。
2、常绿石斛这一类石斛无明显的休眠期,叶片可维持数年不脱落。
花序常从假鳞茎的顶部及附近的节上抽出,有时一个假鳞茎要连续数年开花。
属于常绿石斛的有:密花石斛、球花石斛、鼓褪石斛、蝴蝶石斛等及其杂交品种。
这一类石斛在旺盛生长时期的要求与落叶种类基本相同,但喜欢更高的温度和湿度,冬季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二、养护方法1、摆放位置石斛喜强光、高温和通风的地方,应将其放置在无直射日光且温度稍高处,也可以在阳光照射到的窗台上拉一个帘子。
2、温度石斛生长活跃期间应保持16一21℃之间的温度,每天用水喷洒植株。
在冬季休眠期内,白天温度要在16一18℃之间,晚上则在10一13℃之间。
冬季如最低气温到5℃以下,叶子会陆陆续续脱落,要注意越冬。
3、浇水石斛花芽一出,以至整个生长活跃期间,都要适量浇水,但应等水苔表面干了之后再浇水。
在冬季最低气温10℃时,要等水苔干2一3日后再浇水,注意不要浇得过多。
4、施肥石斛生长活跃期间,从5月开始每2周施一次液肥,每年施一次分量为3克的固态化肥,冬天不必施肥。
5、栽培与换盆石斛最宜用普通小盆加入大量排水物质栽种,等植株长得过密才需换较大的盆。
铁皮石斛简介CHENYU一前言铁皮石斛(Dend robi um of f icinale Kimura etMigo)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由于长期无节制的采挖,加之本身繁殖率低,自然资源枯竭,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药材品种。
野生铁皮石斛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二生物生态学特性铁皮石斛(学名):也称铁皮兰、铁吊兰、里树草,云南俗称黑节草,茎圆柱形,高15~50厘米,粗0.4~0.8厘米,基部稍有光泽,具纵纹,节上有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叶鞘短于节间,常与节间上部留下环状间隙,褐色,鞘口张开。
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
鲜品茎直径0.3~0.6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黑绿色,叶鞘灰白色。
气微,嚼之有粘性。
叶鞘带肉质,矩圆状披针形,长3~6.5厘米,宽0.8~2厘米,顶端略钩。
总状花序生于具叶或无叶茎的中部,有花2~4朵;花淡黄绿色,稍有香气;萼片长1.2~2厘米;花瓣短于萼片,唇瓣卵状披针形,长1.3~1.6厘米,宽0.7~0.9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近上部中间有圆形紫色斑块,近下部中间有黄色胼胝体。
开花期可持续4~6月。
特征要点:茎直立,圆柱形,粗壮,具多节;叶二列,纸质,厚实,矩圆状披针状或椭圆形,短宽,先端钝并且多数钩转,叶片正面深绿色,叶片背面灰绿色并有紫色斑点;基部下延为抱茎鞘,叶鞘常为紫色或具紫斑,老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间留下1个环状铁青色的间隙。
以云南广南地区野生铁皮石斛为代表,即俗称的“黑节草”。
野生的铁皮石斛大多分布在云、贵、川等地的山区。
主要生长于上述地区的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和岩石缝隙中。
铁皮石斛多分布于海拔近千米的山地半阴湿岩石上,一般均能耐-5℃的低温。
出现叶片掉落枯死,与寒潮带来的-2℃低温无关,也与煤气、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昼夜温差太大等因素有关。
只要其茎干和根茎未枯死,可望春暖后重新萌发,但应控制浇水,防止出现烂根。
花期多在春季。
它的花形与卡特兰有些相似,主要作盆花栽培。
中国传统兰科药用植物铁皮石斛基因组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铁皮石斛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和广泛的药用功效,被称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本文以云南普洱铁皮石斛为材料,结合第二代Illumina HiSeq2000测序技术和第三代PacBio测序技术,得到
contigN50=25.1kb,scaffoldN50=76.4kb的基因组草图,所有的测序量合计覆盖超过了铁皮石斛基因组94%的序列,功能注释了铁皮石斛大约97.56%的蛋白质编码基因。
经分析发现,兰科植物具有完整的花序基因集,而铁皮石斛相对其他单子叶植物,具有独特的花序基因。
同时,在基因家族扩张收缩分析中,我们发现,与真菌共生和抗旱性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明显扩增。
通过分析铁皮石斛药用成分生物合成途径,我们发现与多糖合成相关的SPS 和SUSY基因发生大规模的复制,而铁皮石斛生物碱合成途径可以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延伸到16-epivellosimine的合成。
本文不仅针对铁皮石斛基因组组装尝试了新的大型复杂基因组组装方法,同时也针对铁皮石斛内生菌、组培快繁技术等进一步研究,为今后研究兰科植物的进化、石斛的药用成分分析、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潜在的基因育种奠定了基础。
铁皮石斛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铁皮石斛,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近年来在医药界、农业界及生物科技领域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铁皮石斛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种植技术、临床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铁皮石斛的综合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药用机制,还可为铁皮石斛的规范化种植、有效提取物的制备以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期望能为铁皮石斛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推动中药材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又名黑节草,是一种兰科石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其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呈黄绿色或铁绿色,因此得名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其药效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黄酮等。
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其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上。
铁皮石斛喜欢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0℃,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
它喜欢透气性好、保水性强、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如腐叶土、泥炭土等。
在自然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生长在海拔1000-3000米的森林树干上或岩石上,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得铁皮石斛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和生命力。
在繁殖方面,铁皮石斛繁殖采用分株繁殖法,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
繁殖的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新株的生长。
繁殖的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新株的生长。
繁殖的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新株的生长。
分株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将其从母株上切下,然后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消毒、晾干等,最后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中。
铁皮石斛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多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生长,但其生长速度和品质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石斛研究报告石斛研究报告石斛,又称葫芦藤,是一种兰科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中国,石斛一直被作为滋补药材广泛使用,并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本报告将对石斛的药用价值、化学成分以及种植与繁殖技术进行研究。
一、石斛的药用价值:石斛具有补肺滋阴、清热解毒、益气生津等功效。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石斛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生物碱等,这些成分能够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石斛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虚劳乏力、口渴等症状。
二、石斛的化学成分:石斛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了300多个化学成分。
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如黄酮苷、异黄酮、黄酮糖苷等。
此外,石斛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存在为石斛的药理活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石斛的种植与繁殖技术:石斛的种植与繁殖技术是石斛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石斛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境地,适宜种植在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
石斛的种植一般采用无土培育和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石斛繁殖主要采用种子和茎段繁殖,还可以利用组织培养和离体培养技术进行扩繁。
综上所述,石斛作为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斛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石斛的种植与繁殖技术是石斛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繁殖技术,可以提高石斛的产量和药用品质。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挖掘石斛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开发石斛的新型制剂和应用领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石斛的特点
石斛是一种兰科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1. 生长环境:石斛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多生于海拔480-1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
2. 外观形态:石斛的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具多节,节有时稍肿大。
叶革质,长圆形,长6-11厘米,宽1-3厘米。
总状花序从具叶或落了叶的老茎中部以上部分发出,长2-4厘米,具1-4朵花。
花大,白色带淡紫色先端,有时全体淡紫红色或除唇盘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外,其余均为白色。
3. 花期和果期:花期在5-6月,果期在7-8月。
4. 药用价值:石斛是药用范围较广的中药,其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酚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生物碱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改善记忆、保护神经、抗白内障、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5. 观赏价值:石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6. 保护级别:石斛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保护级别为易危。
铁皮石斛 ( Dedrobium candidum Wall1ex Lindl 为兰科石斛属植物 , 是传统名贵中药材。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 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止咳润肺、润喉明目、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改善睡眠、防治白内障、延年益寿等功效 [1]。
铁皮石斛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率极低 ( 小于 5% [2], 人工自花传粉成功率只有 30%[3]。
加之长期以来被掠夺性的采挖 , 致使野生的铁皮石斛资源已近枯竭 , 处于濒危状态 [4], 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经济和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 [5], 造成市场供应紧缺。
应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是解决石斛优质种苗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关石斛的快速繁殖技术国内已有报道 [6-8], 但系统研究并真正运用于生产并产生规模效益的却不多[9-10]。
笔者自 2003年以来 ,调查了铁皮石斛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 并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快速繁殖技术做了系统研究 , 总结了一套快繁体系 , 旨在不破坏植物生态效益的同时 , 充分利用现有石斛资源 , 为优质、高效、低耗、批量生产石斛种苗提供参考 , 推动铁皮石斛产业化进程 , 以满足市场要求。
1铁皮石斛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形态特征铁皮石斛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 , 茎直立 , 圆柱形 , 纤细 , 长 4~ 50cm , 直径 0.2~ 0.4cm , 节间长 1~ 6cm , 具纵纹 , 多节 , 铁灰色或灰绿色 , 有明显光泽而灰褐色的小节 , 故又有黑节草之称。
节上有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
叶互生 , 3~ 5枚 , 生于茎上部节上 , 二列 , 纸质 , 矩圆状披针形 , 长3~ 7cm , 宽 0.8~ 2.0cm , 先端钝 , 顶端略钩 , 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 , 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绛紫色 ; 叶鞘灰白色 , 稍带紫色斑点 , 鞘口开张 , 抱茎不超过上一节 , 常与节留有一个环状间隙 , 质硬而脆。
铁皮石斛分析报告1. 引言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肺热咳嗽、糖尿病、肾虚等。
本文将对铁皮石斛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生物学特性、主要药理作用、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等方面。
2. 生物学特性铁皮石斛是一种兰科植物,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 - 植株:铁皮石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块茎状根茎。
- 叶子:叶子扁平,革质,纵行褶皱状,颜色为深绿色。
- 花朵:花朵集生于叶腋,花色丰富多样,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等。
- 生境:铁皮石斛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山坡或岩石上。
3. 主要药理作用铁皮石斛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以下是主要的药理作用: - 免疫调节:铁皮石斛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 抗氧化:铁皮石斛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抗衰老效果显著。
- 抗菌消炎:铁皮石斛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等。
- 肝保护:铁皮石斛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对肝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4. 药用部位铁皮石斛主要以根茎为药用部位,其药用部位具有以下特点: - 外观:药用根茎较粗大,类似于石斛,表面呈铁皮状,质地坚硬。
- 颜色:药用根茎的外皮为深褐色或黑色。
- 成分:药用根茎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多糖、生物碱等。
5. 化学成分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中主要的成分包括: - 多糖类:铁皮石斛富含多种多糖类物质,如多糖A、多糖B等。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功效。
-生物碱类:铁皮石斛含有多种生物碱类物质,如苦参碱、石斛碱等。
生物碱具有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 有机酸类:铁皮石斛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如脂肪酸、苹果酸等。
6. 临床应用铁皮石斛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石斛研究报告时摘要本文是对石斛(Dendrobium)植物的研究报告。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兰科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和园艺观赏。
本文通过对石斛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石斛的生长习性,有效利用其药用价值和加强栽培管理,为石斛的种植和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1. 引言石斛是一种茎生和气生兰科植物,属于石斛属(Dendrobium)的植物。
其茎呈绿色,细长,具有花朵开放时所长出的树皮状根,因此得名石斛。
石斛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和园艺观赏,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文通过对石斛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和栽培技术,为石斛的科学种植和应用提供参考。
2. 形态特征石斛的茎呈细长的爬行状,节间有鳞片,茎上生长着花朵时所长出的树皮状根。
其叶片呈带状,深绿色,有光泽。
花朵较小,颜色多样,如白色、黄色、粉红色等。
石斛属植物的茎和叶片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被广泛应用于园艺观赏。
3. 生物学特性石斛是兰科植物中重要的花卉之一,其生物学特性对于科学种植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石斛喜欢生长在半荫或阴暗环境下,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
其生长习性稳定,栽培周期长,生长速度较慢。
在养护管理方面,石斛对于养分需求较高,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4. 药用价值4.1 传统药用石斛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
它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滋阴养胃等功效。
石斛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口渴、乏力等症状。
其药材形态干燥后,可用于煎煮汤剂或制成药丸、药粉等剂型。
4.2 现代药用价值近年来,石斛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重视。
研究表明,石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生物碱和多种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石斛的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于增强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5. 栽培技术5.1 地点选择种植石斛的场地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湿度适宜的地方。
石斛生长过程是怎么样?
石斛生长发育习性有什么特点?石斛的生长有什么习性?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石斛一般在2~3月气温达9℃~15℃时发芽,叶片互生于一年生茎的上端,5~6月为花期,8~9月为果熟期。
石斛一年生植株一般不开花,通常二年生植株才开花结果。
叶片一般第三年秋冬脱落,3~5月,在三年生茎的上端常有腋芽萌发,随即长出气生根而成新植株,可割离母体作为繁殖材料。
石斛为附生植物,它的根一部分附生在树上或岩边石坎摄取营养称为营养根,另一部分根裸露在空气中,从空气中摄取养分称为气生根。
因此,石斛的生长发育与被附生物及地势、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石斛种子多而细小,种子萌发的幼苗生长很缓慢,生产周期长,故栽培多不采用种子繁殖。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介绍石斛的生长发育习性,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方草寻源——石斛石斛,又名地黄、兜兰,是一种在中药中广泛应用的药材。
它的中文名字“石斛”正是因为它生长在石头缝隙之中,所以被命名为“石斛”。
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石斛被广泛栽培与采摘用作中药或保健品。
这种植物在现代医学中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并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那么,石斛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它的起源和用途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植物。
石斛的起源石斛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印度、东南亚诸国和马来半岛,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喜欢半阴湿的环境,能生长在林下、山坡、石缝等地方,因此得了“石斛”的名字。
在中国,石斛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区,是当地民间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
石斛的主要功效自古以来,石斛就被视为一种具有非常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它主要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养阴清热的功效,被用来治疗肾虚、风热、阴虚等多种疾病。
石斛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地黄苷、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黄酮、挥发油等,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
石斛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保健品。
石斛的用途石斛的应用广泛而深远,不仅被用作中药材,而且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滋补保健品。
在中医药理论中,石斛具有补肾益气、养阴清热、滋阴潜阳等功效,被用来治疗肾虚阳痿、糖尿病等疾病。
石斛还可以用来制作成为清润养颜的化妆品,受到越来越多女性的青睐。
在民间,石斛还被用来炖鸡、炖鸭、制作汤品,起到滋补保健的作用。
石斛的保护随着石斛的价值被发现,它的资源也遭受了一定的压力。
由于过度开采和破坏栖息地,石斛的种群逐渐减少,有些地区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石斛资源,各国纷纷采取了措施,规定了石斛的采摘季节和数量,加强石斛的种植和保护。
也呼吁人们采用合理的方法利用石斛资源,合理选用石斛的用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石斛资源的损害,让石斛能够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科研机构也对石斛的药用价值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石斛
石斛兰,属名Dendrobium为希腊语dendron(树木)与bios(生活)二字结合而成,意为附生在树上。
石斛兰属是兰科植物中最大的一个属,原产地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
我国约有76种,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地。
中文名称:石斛兰
外文名称:D endrobium
别称:石斛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
纲
目:天门冬目或兰目
科:兰科
亚科:树兰亚科
族:石斛兰族
属:石斛兰属
分布区域:四川、贵州、云南
植物概况
名字
拼音:shí hú
别名:石斛、石兰、吊兰花、金钗石斛、枫豆
优质的石斛又名:铁皮石斛,紫皮石斛,霍山石斛,金钗石斛
干品名为:枫斗、霍斗、西枫斗
学名/拉丁名:Dendrobium
现常指代各类石斛制品。
包括:铁皮枫斗,铜皮枫斗,黄草石斛等。
石斛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
2000年以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千年以来它一直和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一样被列为上品中药。
其性味:甘淡微咸。
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
石斛兰的“斛”字,普通话读“胡”,粤语读“服”音,以前是一种计量器,五斗为一斛。
古人把石斛兰当作药材。
据《本草备至》叙述,它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
诸如“石斛夜光丸”就是用“美花石斛”等制成的,历来远销国内外。
随着花卉产业的兴起,人们发现它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归入洋兰的范畴,逐渐从草药圃跨进到大花园中去,成为当今非常时兴的新花。
石斛兰的花姿的确很美。
植株由肉茎构成,粗如中指,棒状丛生,叶如竹叶,对生于茎节两旁。
花葶从叶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多的达20多朵,呈总状花序,每花6瓣,四面散开,中间的唇瓣略圆。
许多品种的瓣边均为紫色,瓣心为白色,也有少数品种为黄色、橙色。
目前以用原法国总统“蓬皮杜”命名的新品种最为名贵。
它的特色是花型较大,瓣色紫亮,有如丝绒的质地,常使人误认它是假花,在国际花市上走俏不已。
生物学特性
石斛属(Dendrobium)为兰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包括约1100种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太平洋岛屿。
我国约63种石斛属植物,目前供作药用的石斛属植物39种。
国产石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从纬度而言,大多数种类都集中在北纬15°30′~25°12′之间,向北种类逐渐减少,最北界不超过北纬34°24′。
从垂直看,海拔100~3000米的高度都有分布。
石斛属植物是以热带东南亚中心向着亚热带性气候条件发展的类群,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台湾为国产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石斛属植物为附生植物,生境独特,对小气候环境要求十分严格。
多生于温凉高湿的阴坡、半阴坡微酸性岩层峭壁上,群聚分布,上有林木侧方遮阴,下有溪沟水源,冬春季节稍耐干旱,但严重缺水时常叶片落尽,裸茎渡过不良环境,到温暖季节重新萌发枝叶。
常与地衣、苔藓植物以及抱石莲、伏石蕨、卷柏、石豆兰等混生。
石斛以其密集的须根系附着于石壁砂砾上吸收岩层水分和养料,裸露空中的须根则从空气中的雾气、露水吸收水分,依靠自身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石斛受小气候环境中水分,尤其是空气湿度的严格限制,分布地域极为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