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73 MB
- 文档页数:34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章应在了解西欧中世纪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中世纪早期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的基本特点;中世纪后期大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以及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概况等。
教学时数:6学时考研大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西欧中世纪的时间界定:公元前800年,罗慕路斯兄弟在第伯河口建立了罗马城,逐渐形成了罗马国家。
经历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两个阶段。
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障碍,大批奴隶逃亡、怠工,出现大规模奴隶起义。
与此同时,外部又有日尔曼“蛮族”的入侵。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拜占庭)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被日尔曼所灭,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西欧封建社会从西罗马灭亡起,到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持续了1200年,(中国从公元前475到1840年鸦片战争)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11—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不断发展和形成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在世界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5世纪末—11世纪)的教育西欧的封建统治是在分封土地基础上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的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
国王在形式上是封建国家的首脑,也是全体封建主的最高“封主”。
国王把大部分土地通过“采邑”形式分封给宗教的和世俗的大封建主——公爵和伯爵;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土地分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他们占有几个或几十个庄园;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再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土。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4——西欧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是指代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专有名词,英语表达为Middle Ages,法语为Moyen age;德语为 Mittelalter;意大利语为medioevo,都起源于拉丁语medium aevum,意思是“中间的时代”,即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通常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其开端,以15、16世纪诸多划时代历史事件作为其终结,这些事件包括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文艺复兴、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1517年宗教改革的开始等等。
“中世纪”这个词并不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人自己创造的,当时的人并没有现代人所熟悉的“中世纪”这一观念。
这个词是15世纪后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最先使用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在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了,在他们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古典时代之间的一千年时间里,是两个文化高峰时期的低谷,这个时代是野蛮、愚昧、专制和未开化的“黑暗时代(Dark Ages)”。
18世纪以来,虽然历史学家不断在驳斥这种偏见,但是中世纪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人们习惯上仍将这漫长的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近代的文明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在中世纪的母腹中逐渐孕育的,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有力的证据之一。
漫长的中世纪千年并非一成不变,史学界一般把持续了1000多年的中世纪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中间以10、11世纪欧洲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各方面的复兴为分界线。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开始。
西欧的封建社会延续了1000多年。
其中5—14世纪上半叶,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中世纪。
14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发展时期,史称文艺复兴。
西欧封建社会教育史一般以文艺复兴为分水岭,以前为中世纪教育,以后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