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李时珍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3
25.李时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习的好思想,学习他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以及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迹、言行来表现李时珍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
2.了解李时珍的事迹、言行,从中感受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和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态度,忘我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
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
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
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2.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
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三、全班交流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有志气、刻苦2.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文字,整段,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
五年级语文S版课文《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
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
李时珍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受人鄙视的;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
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遇到一个疑难问题;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
这时;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刚好对症。
从此;父亲便不再反对他学医了。
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他发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药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编撰(zhuan)新的药书;李时珍不仅“搜罗百氏”;而且“采访四方”;深入实地进行调查。
他“一一采试;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di)视”;理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问题。
当时;人们把蕲(qi)州产的一种白花蛇叫作蕲蛇;这种蛇入药;对治疗风痹(bi)、惊搐(chu)等很多病都有特效。
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酒会中毒死亡。
蕲州那么大;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龙峰山地形复杂;灌木丛生。
蕲蛇藏在灌木丛中;很难捕捉。
李时珍追根究底;非要亲眼观察蕲蛇;他不顾危险;请捕蛇人带他上山。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李时珍终于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其他白花蛇的不同之处。
这样;他关于蕲蛇的描述;就更加清楚、准确了。
中医以穿山甲的鳞甲入药。
有的药书上说穿山甲白天爬上岩石;张开鳞甲装死;引诱蚂蚁进入甲内;然后闭上鳞甲;潜入水中;再张开鳞甲;等蚂蚁浮出水面后吞食。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
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是掘开蚁穴进行舐(shi)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
这样;李时珍弄清楚了穿山甲吃蚂蚁的真相;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说法。
S版5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李时珍
同学们,你们觉得XXX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医生?(读第1自然段)
2.让同学们再读一遍第1自然段,理解XXX为什么要为病人解除痛苦,这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述一下第1自然段的内容。
三、研究课文第2部分
1.指名读。
问:XXX的父亲同意他行医了吗?(读第2自然段)
2.让同学们再读一遍第2自然段,理解XXX的父亲为什么同意他行医,这体现了什么?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述一下第2自然段的内容。
四、研究课文第3-11部分
1.指名读。
问:XXX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什么?(读第3自然段)
2.让同学们再读一遍第3自然段,理解《本草纲目》的作用和XXX编写这部书的原因。
3.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第3-11自然段,理解XXX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工作精神。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述一下第3-11自然段的内容。
五、总结课文,了解XXX的思想和精神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课文,了解XXX的思想和精神。
2.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们是医生,你们会怎样对待病人?为什么?请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25 李时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体会李时珍为病人着想的崇高医德和重视实践经验,做事严谨、认真、细致的精神。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详略得当的特点,学习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谛、痹、搐、舐、陀”;积累“救死扶伤、似是而非、天旋地转、不辞劳苦”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1.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
2.了解李时珍的事迹、言行,从中感受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和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态度,忘我的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不读;不读;不读。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