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音乐教案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长城谣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长城谣》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长城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特点。
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目标:1. 了解《长城谣》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和演奏《长城谣》的基本旋律。
3. 学习合唱《长城谣》的歌词。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长城谣》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3.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4. 《长城谣》的歌词和翻译。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长城谣》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2. 听觉欣赏(10分钟)- 播放《长城谣》的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聆听并体验其中的旋律和情感。
-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听到的乐器声音和音乐的整体感受。
3. 乐器演奏(15分钟)- 展示一些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等,并解释它们在《长城谣》中的角色。
- 演示如何演奏《长城谣》的基本旋律,鼓励学生尝试演奏乐器。
4. 合唱练习(20分钟)- 分发《长城谣》的歌词和翻译,让学生跟随音乐合唱。
-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演唱不同部分,并进行集体合唱。
5. 集体表演(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长城谣》的理解和表达。
-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如舞蹈、乐器演奏等。
6. 总结(5分钟)-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和体验。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感受和观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乐器演奏和合唱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长城谣》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表演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反思:通过本教案,学生将有机会接触中国传统音乐,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长城谣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学习唱一首与长城相关的谣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长城谣》的歌词和曲调。
三、教学准备1.《长城谣》歌曲的录音。
2.图片或幻灯片展示长城的图片。
3.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长城的视频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学习歌曲《长城谣》1.教师播放《长城谣》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初步了解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2.教师将歌词展示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歌词,讲解其中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3.教师分段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重点讲解每一段的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4.教师逐句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5.教师与学生一起反复练习歌曲,直至熟练。
3. 听评欣赏教师再次播放《长城谣》的录音,让学生闭目静听,体会歌曲的美妙之处。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4. 制作活动教师提供一些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口琴等,让学生自由选择或分组自编伴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配合歌曲演奏伴奏。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编写相关的文章或诗歌,表达对长城的敬意和赞美。
2.学生可以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长城的印象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音乐课,学生不仅学习了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还学会了欣赏和表达音乐。
通过唱《长城谣》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城,并且通过编写文章、诗歌或绘画,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长城谣-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城谣-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长城为题材,展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我国历史的悠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培养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熟练地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演唱《长城谣-伴奏》,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歌词或旋律,展示个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长城的图片、历史背景、歌曲乐谱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用具:歌谱、乐谱、评分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对长城有直观的认识。
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长城谣-伴奏》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细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教师分组进行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相互纠正,共同提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小组提出建议。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创作歌词或旋律,展示个性。
席慕容《长城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城谣》;(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3)学会尊重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席慕容《长城谣》2.2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2)诗歌的情感内涵;(3)诗歌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手法;(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诗歌的深层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历史和文化;(2)简介席慕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提问:你们对长城有什么印象?请大家分享。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问题:诗歌中长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诗人的情感是什么?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解读诗歌的象征手法;(2)探讨诗歌的深层意义,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
3.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3)评价学生在诗歌解析和应用拓展中的创新能力。
4.2 终结性评价(1)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评价学生对诗歌情感和美学价值的感悟;(3)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歌曲长城谣音乐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长城谣》是一首诞生于抗日年代的爱国歌曲,这首乐曲情绪苍凉悲壮、旋律质朴自然、节奏平稳有序,深切表达了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歌曲长城谣音乐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歌曲长城谣音乐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10分钟)(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长城谣-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城谣-范唱》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长城为题材,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唱。
教学本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唱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听、唱、动、想等多种方式,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培养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歌曲《长城谣-范唱》,提高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2.讲解法:讲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学。
4.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歌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乐谱:《长城谣-范唱》的乐谱。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长城有直观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谈论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长城谣-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随后,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对歌曲的结构和旋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分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歌唱技巧。
对于歌唱困难的学生,教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歌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巩固所学。
教师总结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城的歌曲或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拓宽视野。
长城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概念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歌曲《长城谣》了解长城的壮丽景致和人们对长城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长城概念的介绍;2.歌曲《长城谣》的欣赏;3.歌曲《长城谣》的表演。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2.白板和标记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城是中国的一件重要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关于长城的问题,例如:长城是什么?长城有什么作用?长城的历史有多长?2. 欣赏《长城谣》(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长城谣》的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歌曲伴奏的特点。
播放完毕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歌曲的内容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绪和景致。
3. 学唱歌曲《长城谣》(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歌词,同时逐句教唱。
学生可以先跟着教师一起唱,然后再逐句进行反复练习。
注意发音、节奏和口型。
4. 分组表演(4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和任务。
每个小组需要根据学唱的歌曲进行小型表演,可以选择穿传统服装或用道具增添氛围。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其表演进行点评和评分。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学生学到的歌曲和相关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表演成果,让其他同学和家长观看。
五、课堂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对长城的理解,创作和填词一首新的长城歌曲;•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学校举办音乐会,展示各种歌曲、舞蹈、乐器等表演形式,以加深对长城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中有关长城的练习;2.练习唱歌曲《长城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长城的概念和历史,还学会了用音乐表达对长城的热爱。
学生们在小组表演环节中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长城谣》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城谣》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长城为题材,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长城的敬仰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洁,易于学生理解和传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他们对于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够正确演唱《长城谣》,并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歌曲。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练习法:通过分组练习和全体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长城的图片、歌曲的歌词和乐谱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进行示范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长城的印象和了解。
引出本课的歌曲《长城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长城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分组进行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全体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长城的歌曲或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听赏:长城谣-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教案所讲授的是五年级音乐下册的内容,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课程,因为它涉及到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文化。
我们将重点讲解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长城谣》这首歌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长城谣》所传达的文化和历史内容;2.学习唱歌和合唱的技巧;3.加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4.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学习背景知识在开始学习《长城谣》之前,首先要了解唐朝时期长城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
帮助学生理解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步:学习歌曲1.演唱者要对歌曲的歌词和乐曲进行了解和熟悉。
学生也应该通过听歌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估,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部分。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认知和欣赏能力。
第三步: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供他们进行合唱练习和表演。
2.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合唱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实践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第四步:合唱表演1.让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合唱。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公共场合进行表演和演讲的技能。
2.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估,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部分。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本课程设置旨在提供一个以音乐为中心的学习体验,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在创造性、反思性和表演性方面取得成功。
教学评价将包括:1.针对学生表演、组织和沟通技能的评估;2.通过绘画、诗歌创作等形式来评估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结论在本次教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学习《长城谣》这首歌曲,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此外,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花城版六年级下册《长城谣》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采用抗日战争题材的图片、视频等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人们的抗战激情,从而使得他们能够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增强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歌曲《长城谣》的历史背景,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激发学生深入欣赏歌曲的欲望。
2.学生能够用合适的速度演唱歌曲,体会延长音记号、渐强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跟着音乐用正确的情绪哼唱歌曲。
二、学情分析《长城谣》是一首历史悠久的经典爱国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素、通俗易懂,但六年级的学生容易只停留在歌曲表面进行欣赏,此时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尽可能立体化,多面地欣赏歌曲的内容。
比如简单地了解其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历史故事,浅析旋律、歌词及歌曲的结构,从形式和版本上进行对比等。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歌曲速度、力度、情绪、歌词三方面欣赏《长城谣》,体会歌曲演唱的速度与情绪。
难点:了解歌曲《长城谣》的创作背景,感受《长城谣》音乐和内容所体现的抗日必胜的情感和爱国热情。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老师朗诵《长城谣》歌词,播放《长城谣》背景音乐导入,引导学生对理解和欣赏歌词内容。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解读《长城谣》的内容,走进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时期。
2、介绍《长城谣》的创作背景。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大家感受到了长城的壮观,但是你们知道他饱含着辛酸历史、血泪苦痛吗?老师知道有一首传唱已久的歌谣,唱歌长城的故事,请同学们欣赏《长城谣》。
1、考考你a、歌曲的速度b、歌曲的节拍c、歌曲的调式?总结歌曲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
在音乐上极具民族风格,在写法上与民歌相似,同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2、拍一拍X XX X X | X . X X - |5 35 3 5 | i .6 5 - |总结出歌曲的节奏风格统一,结构简练规整。
长城谣小学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长城谣小学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长城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长城谣的背景介绍和故事讲解。
2. 学习长城谣的歌曲曲调和歌词。
3. 学习长城谣的基本节奏和音阶。
4. 学习长城谣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课:长城谣的背景介绍和故事讲解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城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故事讲解,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第二课:学习长城谣的歌曲曲调和歌词1. 听录音,让学生熟悉长城谣的歌曲曲调。
2. 分段教唱,逐句学习长城谣的歌词。
3.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课:学习长城谣的基本节奏和音阶1. 利用打击乐器或身体打拍子的方式,教授长城谣的基本节奏。
2. 引导学生认识长城谣所用的音阶,通过唱唱跳跳的方式加深记忆。
第四课:学习长城谣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1. 分组进行舞蹈编排,每个小组设计一段与长城谣配合的舞蹈。
2. 指导学生掌握舞蹈动作和节奏,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和舞台效果。
3. 练习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长城谣的理解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协作和表现。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其他古代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长城或举办音乐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对长城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资源:1. 长城谣的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
2. 图片和视频展示长城的景色和历史。
3. 打击乐器和音阶练习的辅助教具。
4. 舞蹈编排的音乐和舞蹈指导视频。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长城谣的背景和故事,掌握长城谣的歌曲曲调和歌词,学习长城谣的基本节奏和音阶,掌握长城谣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
八年级下《长城谣》教案长城谣阅读答案篇一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1)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2)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注:(1)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
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
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2)隘口:狭窄的山口。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距”“冷眼”都是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和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
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给人以凝重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8、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9、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长征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6分)答6、选D D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理解错误,本诗中的长城是历史的见证,是炎黄子孙的精神依托。
7、选C C项“语言质朴”的评析不对,总体来看本文的语言是比较深刻凝重、含蓄蕴藉的;“歌颂”也不恰当。
8、(1)运用第二人称“你”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歌曲长城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学习歌曲《长城谣》的歌词和旋律;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建造的。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的长城始建于秦朝。
长城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族侵略,保卫中华民族的疆土和文化。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文化遗产。
2. 歌曲《长城谣》的歌词和旋律《长城谣》是一首由陈辉阳作词,王洛宾作曲的歌曲。
歌曲以长城为主题,歌颂了长城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感人,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
3. 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表演歌曲,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
4. 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歌曲的歌词,学习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歌曲的感受和体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听歌法通过听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分析法通过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表演法通过表演歌曲,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听歌学习让学生听歌曲《长城谣》,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歌词让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4. 学习歌曲让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席慕容《长城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城谣》;(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及其注释;2. 制作相关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席慕容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长城;(2)简要介绍席慕容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歌的每一句、每一节;(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5.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举例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
6. 艺术特色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感悟。
7. 情感教育(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长城和民族文化的认识;(2)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8.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1 6
长城谣音乐教案及反思
《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歌曲。下面是我为你
带来《长城谣》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长城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
深切情感,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体验
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哼唱歌曲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对客人的
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那么,谁能介绍一下长城?(教师展
示图片,学生介绍万里长城)
师:两千多年来,这里曾记载着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曾闪
过沙场豪杰志士们的刀光剑影。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
2 6
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长城谣》。
三、创设情境,激情感受:
1、聆听歌曲《长城谣》,初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歌曲把你带到了哪个年代?
生:抗日战争时期。
2、教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师:同学们说的对!《长城谣》是流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
首优秀歌曲,作于1937年。原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
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歌曲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风
行全国的一首抗战歌曲。
3、作者简介: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位音乐家写出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
吗?谁能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生简介作者刘雪庵及其作品。(刘雪庵:四川铜梁人。是20世纪中
国音乐史上有影响力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学生
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20世纪30年代写了
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
曲,"七七"事变后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
以及《上前线》等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
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
4、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现在,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同
3 6
学们思考一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激发了作
者的爱国热情。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教师出示大谱表)同学们
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
用?(4/4拍号,反复跳跃记号)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现在再来观察一下歌
曲的节奏型。有一组节奏型在歌谱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
谁能边划拍边读出这组节奏?
①基本节奏型:4/4 x x x x x ︱x . x x -︱(注意附点四分音符)
师:下面这组节奏我认为有一定的难度,你能读出来吗?
②难点节奏型:4/4 xx xx xx xx︱ x.x x.x︱
3、视唱歌谱:
(1)找找、唱唱旋律。
师:同学们,这么难的节奏你们都能读拍准确,真是太棒了!下面,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
句旋律,并唱一唱。
4/4 5 3 5 3 5︱i.6 5 -︱
(2)随琴视唱歌谱的第三乐句。
师: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除第三乐句外,其它三个乐句音调基本
4 6
相同,只在句尾略加变化。第三乐句的旋律最与众不同,你能试着把
它唱出来吗?(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2 1 2 1 2 ︱5. 3 2 - ︱3 1 2 3 5 3 5 6 ︱i.6 i.3 ︱
(3)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5、演唱歌曲: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
Lu把这首歌的曲谱哼唱一遍,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看看你们能不
能做到?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翘,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
学生用Lu哼唱曲谱。
(2)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把歌词试着按节奏有感情的
读一遍?
(3)师:同学们朗读的真有感情!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
再试着唱一遍?(自由练习)
(3)重点指导"一字多音"的唱法。
师:刚才,在大家唱歌词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理想。
——就是"长城外面是故乡""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两句。在这里"城、
故、奸、淫、掳、掠"都是一字对应两个音,演唱的时候要注意。
(4)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放歌曲录音)
听后说一说:歌曲乐句间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
5 6
声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7、歌曲处理:在演唱时开头两句要充满感情,颂扬家乡的富饶美
丽,第三句转折,表现对敌人的仇恨,两段的"当"和"乡"从高到低,
由强到弱处理要细腻,音要延长,速度放慢,以表达内心的极度悲愤;
第二段是呼吁人们抗战,演唱时应表现出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最后
以渐慢的速度带着必胜的信念结束全曲。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
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在
课堂中学唱过、听赏过或是在电影中听到过哪些呢?谁能给大家唱一
唱?
生:《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保卫黄
河》......
师: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由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做英勇顽强的斗
争。新中国成立后,就把这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下面,让我们齐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
六、教师小结:
听着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顾着那一段段惨痛屈辱的历史,
6 6
我想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受。那就让我们从歌声中牢记
昨天那段历史,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
而努力学习吧!
《长城谣》反思
本周我继续攻克唱歌课,讲《长城谣》,在上课前,我依旧认真备
课,搜集了许多版本,选取了最简单的版本,有下载了相关公益广告
的视频,搜集了很多相关图片,认真做了PPT课件,决心一定要上好
歌唱课。在几天的课上下来,我发现在课上应该多鼓励学生,多些耐
心,慢慢来,不能太死板,过于着急。本来音乐课就是活泼、放松心
情,调节学生日常学习压力的。应该多让学生找到乐趣,打心底里喜
欢上音乐这门学科。在接下来的课中,我先用长城的照片吸引住学生
的注意力,产生兴趣后播放音乐,学生被气氛带动也就张开了嘴,唱
了起来。对于学生的跟唱我多进行了鼓励和表扬,学生也乐于接受。
在播放短片后,学生根据对歌词的理解进而对歌曲有了深层认识,了
解后就能够带着感情演唱,一节课下来轻松了不少。《长城谣》本来
的旋律本来就比较舒缓,每个班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学会并唱出感情。
作为奖励,我特意留出时间来为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歌曲、视频。经
过一段时间地锻炼,我已经逐渐可以驾驭歌唱这类课程的教学了。事
实证明,只要努力,找到方法,任何困难问题都不是问题,教学是如
此,人生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