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贺新郎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重.诉/霜重.寰.宇/丫鬟.从兹./滋.味B、前番./番.禺眉梢./俊俏.滔.滔/稻.谷C、横.塘/横.祸凄.然/萋.萋绝壁./玉璧.D、恨缕./褴褛.比翼./希冀.今宵./霄.汉解析:A项,依次读chóng/zhòng,huán/huan,zī;B项,依次读fān/Pān,shāo/qiào,tāo/dào;C项,依次读héng/hèng,qī,bì;D项,依次读lǚ,yì/jì,xiāo。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更那堪..凄然相向那堪:哪里能够。
B、热泪欲零.还住零:(泪水)下落。
C、凭.割断愁丝恨缕凭:请,请求。
D、重比翼,和云翥.翥:鸟向上飞。
解析:A项,那堪:哪能忍受。
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对于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专家表示,不是每一家都是赢家,目前这个领域泥沙俱下,谁走得更好,还需。
(2)10日一早,长江下游暴雨倾盆,江苏气象部门启动各地的23个暴雨蓝色预警,防汛、应急、海事、交通、路政、城建、农林、民政等部门.(3)电视剧《琅琊榜》根据海晏同名小说改编,囊括了“凄美爱恋”“手足情深”“国仇家恨”等精彩看点,众小说迷们。
A、严阵以待拭目以待翘首以待B、拭目以待翘首以待严阵以待C、翘首以待严阵以待拭目以待D、拭目以待严阵以待翘首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
三个成语都有“等待”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
“严阵以待”侧重“迎接"“迎击”,“拭目以待”侧重“动向、结果",“翘首以待"侧重“急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美双方决定把自卫队和美军的合作扩大到全球规模,提出了从平时到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无缝”合作.B、在“拼低价”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下,底薪只有数百元的导游接团时往往需要垫付人均数百元的“人头费”,他们往往千方百计通过诱导购物以获得高额返点来盈利和“填坑”.C、《速度与激情7》在创造了15天破20亿的票房奇迹后,《左耳》也迎来了两天近两亿的好消息,这个票房表现显得异常珍贵。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贺新郎》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清]陈维崧掷帽悲歌发。
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
其上有、秦时明月。
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
家何在?在天末。
凭高对景心俱折。
关情处、燕昭乐毅①,一时人物。
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
都只被、江山磨灭。
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②。
长杨赋③,竟何益?[注]①战国时期,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余城。
②《南史·曹景宗传》载:“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拓弓弦作霹雳,平泽中逐獐,渴饮其血,饿食其肉。
”③《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掷帽悲歌发”,突兀峭拔,直抒胸臆,总领全词,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
B.“孤秋独眺”,既点明时令,透出悲秋之叹,“孤”与“独”更强化了心境的凄凉。
C.作者以“恨吴盐、只点愁人发”句,用比喻手法含蓄地交代了自己悲愤的根本原因。
D.上阕写秋夜独眺,抒仕进无望、思乡怀家之悲;下阕写登高览景,借典抒“心俱折”之痛。
2.本词多用典故,意蕴深沉,情感丰富。
试结合下阕相关词句分析作者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①。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①〔牛山滴〕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落泪。
②〔南朝狂客〕指孟嘉。
东晋时,孟嘉为桓温参军,曾在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开篇写景,“湛湛长空黑”“斜风细雨”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内心愁情之浓重。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
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韩五:指韩世忠,他是抗金名将,排行第五,嗜酒豪纵,人呼“泼韩五”。
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史记·留侯世家》载,圮下老人传授张良兵书,曰:“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③骊山母:《集仙传》载,唐将军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不解其义,后在骊山下遇到一老母,为他讲解。
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中守睢阳的名将,后战死。
⑤题柱:《华阳国志》载,司马相如初次入长安,离开成都时,途径升仙桥,在送客观门柱上题词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即是形象的比喻,国脉存续,宛若游丝,说明国势危急,千钧一发。
B.本词议论较多,如上片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大敌当前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的观点。
C.用“舞”字形容敌方攻城用的冲车云梯,写出了敌军攻势凶猛张狂之情态。
D.末两句句短气促,感情喷涌,是对读书人国难当头依旧无聊题字的愤慨。
15.本词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请选择一处,分析用典的作用。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已。
(《论语·学而》)衣》)江花月夜》)白《将进酒》)城子》)传》)史伶官传序》)行并序》)瑟》)14.D15.示例:上片引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名人传授、神仙指点,依然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辛弃疾①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②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我衰矣③。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④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⑤。
【注】①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被再次弹劾罢职,时年55岁,此词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建“停云堂”感怀而作。
②授例:依照前例。
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
③“甚矣我衰矣”语出《论语·述而》,是孔子感慨自己“道不行”之语。
④公:诗人自称。
⑤二三子:《论语》中屡见,往往指孔门弟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由“甚矣我衰矣”起意,词人感慨自己此时谪居一隅,虽壮志依旧,却已“白发空垂”,英雄迟暮。
B.下阕借饮酒抒怀,想象《停云》诗成时的情状,借渊明自省,感叹世上已无人能如渊明“识浊醪妙理”。
C.结尾“知我者,二三子”照应“只今余几?”更显词人知音难觅、知交零落的情状,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词人采用诸子散文的语汇入词,并且灵活巧妙地运用散文化的句法,使全词语言变化多端,雅俗纷陈。
2.整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B 2.①表现了词人的乐观开朗。
与青山为友,人间万事都付之一笑,含笑面对人生,含笑化解苦闷,可谓乐观开朗。
②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不羁。
哪怕谪居失意,但仍有“回首叫云飞风起”的豪气,感慨“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可谓豪迈不羁。
③表现了词人的清高自诩。
作者倾慕陶渊明的人生态度,耻于与“江左沉酣求名”者为伍,可谓清高自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贺新郎阅读答案-刘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贺新郎阅读答案-刘过贺新郎①刘过老去相如倦。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宋・刘过弹铗西来路①。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③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铗,剑。
《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
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
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E.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15.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6分)答案:14.DE(D“孤独中不乏豪迈”与词人的心境不符,应该是“萧瑟中暗含着悲愤”。
E“委婉指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错,此句表意很直接,既不“委婉”,也没揭示原因。
)(5分。
《贺新郎》理解性默写1、《贺新郎》中,“”一句用极形象地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有千钧一发之危机。
2、《贺新郎》中,“,?”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3、《贺新郎》中,“,?”两句表明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在嫉贤妒能,应任人唯贤。
4.《贺新郎》中,“,。
,”四句说明韩世忠虽然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5.《贺新郎》中,“。
,”三句作者抚今追昔,昔日从军报国的夙愿已成远梦,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出来。
6.《贺新郎》中,“,”两句,用“北风”暗喻,将边境北面来的蒙古军攻势的凶猛和黑云压城的危势生动地描绘出来。
7.《贺新郎》中,“,,?”三句用反语和两个典故,表达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用久守,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8.《贺新郎》中,“,”两句,作者向爱国志士大声疾呼,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极富鼓舞力量。
9.《贺新郎》中,“。
,?”三句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志士的热忱,尽情喧唱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10.《贺新郎》中,描写当年韩世忠,既没名师指点,也无仙人传法的诗句是:。
,。
11.《贺新郎》中,“”一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了过去的梦了。
12.《贺新郎》中,“,”两句描写当年韩世忠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情形。
《贺新郎》默写答案1、《贺新郎》中,“国脉微如缕”一句用极形象地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有千钧一发之危机。
2、《贺新郎》中,“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3、《贺新郎》中,“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两句表明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在嫉贤妒能,应任人唯贤。
贺新郎(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积累与运用][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
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
没有中华文化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
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C.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4.下面对毛泽东《贺新郎》一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离别写起,上阕及下阕开头数句均以婉约为主,写离别的绵长情意,如泣如诉,“眼角眉梢都似恨”,大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况味,因而整首词的基调是哀婉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想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更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
B.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的无限感慨。
C.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豪情壮志的回忆。
D.“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
15.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6 分)
14. (3分)C(“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错,此句表意很直接)
15.(6分)①借景抒情。
词人借风雨、秋雁等萧瑟秋景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②用典抒情。
借冯谖弹铗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借荆轲、高渐离击筑悲歌比况自已和朋友情投意合、豪放不羁。
③直抒胸臆。
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
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