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症列表
- 格式:doc
- 大小:33.59 KB
- 文档页数:5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为了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需要对职业病危害性因素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分类。
以下是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职业病危害性因素分类清单。
一、化学因素1.1 生产性粉尘- 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石英尘等- 金属性粉尘:例如铁尘、铝尘等- 人工合成材料粉尘:例如聚乙烯尘、聚丙烯尘等1.2 生产性毒物- 金属及化合物:例如铅、汞、砷等- 有机溶剂: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刺激性气体:例如氯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例如一氧化碳、氮气等二、物理因素2.1 异常气压- 高气压:例如深海作业、压缩空气作业等- 低气压:例如高山作业、航空作业等2.2 异常温度- 高温作业:例如冶金、锻造等- 低温作业:例如冷冻、冷藏等2.3 噪声- 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例如锻造、空压机等- 流动噪声:例如交通、城市建设等2.4 振动- 机械振动:例如锻造、钻孔等- 交通振动:例如道路、铁路等2.5 辐射- 电离辐射:例如核能、医疗放射等- 非电离辐射:例如紫外线、激光等三、生物因素3.1 病原体- 细菌:例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 病毒:例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寄生虫:例如疟原虫、血吸虫等3.2 植物性粉尘- 花粉:例如棉絮、木屑等- 真菌:例如蘑菇、霉菌等3.3 动物性因素- 昆虫:例如蜜蜂、蚂蚁等- 微生物:例如尘螨、真菌等四、心理因素4.1 工作压力- 工作量过大、时间紧迫- 竞争激烈、晋升压力4.2 人际关系- 同事间矛盾、冲突- 上下级沟通不畅4.3 工作环境- 狭小、封闭的空间- 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五、其他因素5.1 机械伤害- 旋转机械、传动装置等- 跌落、碰撞等5.2 电气伤害- 触电、漏电等- 电磁辐射5.3 火灾、爆炸- 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 火源、高温物体等5.4 交通安全- 道路运输- 铁路、航空运输通过以上分类,企业可以更加系统地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性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症列表
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证列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正确的名词为职业禁忌证,职业禁忌症为错误的写法。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职业禁忌症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证1.贫血: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铅中毒会导致贫血。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四乙基铅等铅化合物。
2.卟啉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除了贫血,铅中毒还会导致卟啉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四乙基铅等铅化合物。
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和各种精神疾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各种精神病和慢性口腔炎、肾脏疾病汞中毒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除了各种精神病,汞中毒还会导致慢性口腔炎和肾脏疾病。
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各种精神病和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除了导致各种精神病,锰中毒还会导致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
活动性肺结核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间质性肺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除了导致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间质性肺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支气管哮喘、慢性间质性肺病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慢性皮炎和慢性肾炎也是职业禁忌证。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慢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间质性肺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8.氧化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肝炎也是职业禁忌证。
9.砷:周围神经病和严重慢性皮肤病除了贫血,砷中毒还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和严重慢性皮肤病。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砷。
10.胂/砷化氢: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牙周炎和牙本质病变也是职业禁忌证。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下颌骨疾病和慢性肝炎、肾炎除了导致下颌骨疾病,磷中毒还会导致慢性肝炎和肾炎。
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12.磷化氢:慢性间质性肺病、心肌病和慢性肝炎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磷化氢。
职业危害告知书一、职业危害因素1、噪声危害因素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引起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听力损失在25dB为耳聋标准,26-40dB为轻度耳聋,41-55dB为中度耳聋,56-70dB为重度耳聋,71dB以上为极度耳聋。
2、电焊烟尘危害因素吸入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发病工龄为15-25年。
3、油漆作业危害因素油漆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等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气体。
可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有害健康,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瞌睡、眩晕、头痛、心痛、心跳加快、震颤、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经口还会引起恶心、肠胃刺激和痉挛等;长期接触会引起贫血、易出血、易感染;严重时会引起白血病和造血器官癌症。
4、电焊弧光危害因素对视觉器官的影响:强烈的电焊弧光对眼睛,会产生急、慢性损伤,会引起眼睛畏光、流泪、疼痛、晶体改变等症状,致使视力减退,重者可导致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或白内障。
对皮肤组织的影响:强烈的电焊弧光对皮肤会产生急、慢性损伤,出现皮肤烧伤感、红肿、发痒、脱皮,形成皮肤红斑病,严重可诱发皮肤癌变。
5、高温作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使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还可能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6、粉尘作业危害因素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
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7、高空作业危害因素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促使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而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暂时性血压增高。
当从高处回到地面上后,紧张心情得到缓解,脉搏、血压才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在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帮助雇主和员工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噪音,高噪音环境可能损害听力,引起耳鸣等问题。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等问题。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2.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品,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尘埃,如粉尘、石棉等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3. 生物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
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可能引起皮肤病、过敏等问题。
4. 心理因素: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 其他因素:高温、低温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工作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
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的第一步。
雇主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等,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职业危险因子和职业禁忌症清单职业危险因子清单
1. 物理因素
- 噪音:高强度噪音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和其他健康问题。
-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引发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损害。
- 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2. 化学因素
- 有害化学物质: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或其他健康危害。
- 致敏物质:某些物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免疫系统疾病。
3. 生物因素
- 传染病病原体:接触传染病病原体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或传播。
4. 人体因素
- 肢体劳损:重复性运动或姿势可能导致肌肉、骨骼和关节损伤。
- 心理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禁忌症清单
1. 肺部疾病:如职业性气管炎、职业性哮喘等。
2. 皮肤疾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肤炎等。
3. 神经系统疾病:如职业性中毒性神经病、职业性肢体神经病等。
4. 肝脏疾病:如职业性肝病、职业性肝纤维化等。
5. 肾脏疾病:如职业性肾炎、职业性肾小球疾病等。
6. 癌症:某些工作环境和职业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以上清单仅提供基本指导,并不涵盖所有可能的职业危险因子
和职业禁忌症。
雇主和雇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进行职业危险评
估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请注意,本清单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法律规定和专业
咨询。
粉尘:1~52种,其中纳入职业病17种。
第52种为开放性条款,即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它粉尘;
化学因素:1~375种,其中纳入职业病60种,第375种为开放;
物理因素:1~15种,其中纳入职业病12种,第15种为开放;
放射性因素:1~6种,其中纳入职业病11种,第8种为开放;
生物因素:1~6种,其中纳入职业病5种,第6种为开放;
其他因素: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与刮研作业3种,均纳入职业病。
合计454种,5个开放性条款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与职业禁忌症以及职业病目录对应表
一、粉尘
二、化学因素
三、物理因素
四、放射性因素
五、生物因素
六、其他因素。
1、粉尘(电焊烟尘、催化剂粉尘、药剂粉尘、煤尘、焦炭粉尘)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煤工尘肺、矽肺、电焊工尘肺、其他尘肺职业禁忌证:(1)活动性肺结核(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2、苯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禁忌证:造血系统疾病3、汽油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2)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慢性皮肤疾患(2)多发性周围神经病4、柴油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2)严重的皮肤疾病5、原油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明显的肝、肾器质性疾病(2)明显的皮肤疾病及皮肤过敏6、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职业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7、一氧化碳、硫化氢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8、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职业禁忌证:(1)支气管哮喘(2)慢性间质性肺病9、液化石油气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疾病(2)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4)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10、甲醇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视网膜及视神经病(2)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11、酸雾或酸酐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牙酸蚀病(2)职业性接触性皮炎(3)职业性哮喘职业禁忌证:慢性阻塞性肺病12、氢氧化钠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2)明显的慢性皮肤疾病(3)活动性角膜疾病或明显的角膜遗留病变13、氧化锌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4、四氯化碳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职业禁忌证:慢性肝病15、丙酮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2)严重的肝、肾疾病16、正己烷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职业禁忌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7、氰及腈类化合物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18、噪声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职业禁忌证:(1)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2)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3)噪声易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dB)19、高温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未控制的高血压(2)慢性肾炎(3)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未控制的糖尿病(5)全身疤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6)癫痫20、紫外辐射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电光性皮炎(2)职业性白内障职业性禁忌证:活动性角膜疾病21、微波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职业禁忌证: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2、振动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职业性禁忌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3、视屏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腕管综合征(2)颈肩腕综合征24、电工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癫痫(2)晕厥(近一年内有晕厥发作史)(3)2级及以上期高血压(未控制)(4)红绿色盲(5)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心律失常(6)四肢关节运动功能障碍25、高处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未控制的高血压(2)恐高症(3)癫痫(4)晕厥、眩晕症(5)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心律失常(6)四肢骨关节及运动功能障碍2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 远视力(对数视力表):大型机动车驾驶员:两裸眼<4.0,并<5.0(矫正;)小型机动车驾驶员两裸眼<4.0,并<4.9(矫正;)(2)听力:双耳语频平均听阈>30dB(纯音气导)(3)血压:大型机动车驾驶员:收缩压≥18.7KPa(≥140mmHg)和舒张压≥12KPa(≥90mmHg);小型机动车驾驶员:2级及以上高血压(未控制);(4)红绿色盲(5)器质性心脏病(6)癫痫(7)震颤麻痹(8)癔病(9)吸食、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者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电焊烟尘、催化剂粉尘、药剂粉尘、煤尘、焦炭粉尘)、苯、汽油、柴油、原油、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氮氧化物、氨氮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液化气、甲醇、硫酸、酸雾或酸酐、氢氧化钠、氧化锌、四氯化碳、丙酮、正己烷、轻烃、丙烯腈、甲基二乙醇胺、噪声、高温、紫外辐射、振动、微波、特殊工种(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视屏作业、高处作业)1、粉尘:生产中接触粉尘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大量吸入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肺组织纤维化,最终发展为尘肺病,严重危害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症列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证列表正确的名词为职业禁忌证,职业禁忌症为错误的写法。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目录第一章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第二章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第三章职业危害告知制度第四章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第五章职业危害防治防护设施管理制度第六章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第七章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第八章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第九章职业危害申报制度第十章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第十一章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第十二章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第十三章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和《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21]121号)等文件精神。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本企业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我矿职业危害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职业危害责任制度:一、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
所属各科室、队的主要负责人在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与安排下,各负其责,做好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在每年的12 月31日前向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