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孕妇与短P-R间期的心电图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7.01 KB
- 文档页数:1
孕妇心电图中短P-R间期现象的临床意义
车莉莉;汤德欣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7(007)007
【摘 要】目的 了解正常孕妇妊娠期间短P-R的临床意义.方法 由专业人员采集各
期孕妇和女性健康体检者各500人次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结果
短P-R间期在孕妇组较健康体检组明显增高(p<0.01),且有随妊娠进程有增多趋势,
分娩后短P-R间期多自行恢复. 结论本研究表明,孕妇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
明升高,尤其以中、晚期为明显,考虑与妊娠期间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总页数】2页(P59-60)
【作 者】车莉莉;汤德欣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00;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广
东佛山,5282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80例孕妇心电图的P-R间期缩短分析 [J], 沈艳
2.晚期妊娠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探讨 [J], 李安培
3.晚期妊娠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分析 [J], 雷艳
4.妊娠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 [J],
5.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J], 桑晓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分析发表时间:2013-10-12T15:02:10.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沈小燕[导读] 有报道由于房室结发育短小,窦性激动通过房室结的时间短造成PR间期短。
沈小燕(武警兵指医院 830000)【关键词】妊娠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中图分类号】R54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20-02 妊娠期女性基础代谢率增加, 中晚期耗氧量增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内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性变化,从而影响心脏电生理不稳定,例如妊娠期中晚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短P-R间期发生率较非妊娠妇女明显增高。
本文主要对妊娠后妇女P-R间期缩短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电图检查的妊娠期妇女326作为观察组,年龄在18岁-38岁之间,排除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及心动过速发作史,同时选取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30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40岁。
要求体检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且无心脏疾病史。
1.2方法采用美国NAS-1000HF型心电图机, 描记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
纸速25mm/s,增益10mm/mv。
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电图,之后进行测量分析。
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为:正常窦性心律、心室率在60-100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正常,排除预激综合征及房室交界心律可能,对于检查出短P-R间期者于分娩2个月再次复查常规心电图。
2 结果观察组326例妊娠女性中,有42例短PR间期者,占本组发生率的12.80%,对照组301名妊娠女性中有5例发生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观察组中,早期妊娠组55名女性中有2例出现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3.639%,中期妊娠组121名女性中有14例出现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11.57%,晚期妊娠组150名女性中有30例出现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20.0%。
妊娠晚期与短P—R间期关系的初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改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观察160例中晚期正常妊娠妇女和140例早期正常妊娠妇女同步十二导心电图。
结果中晚期孕妇心电图与早期孕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妊娠中晚期心电图发生短P-R间期多见为生理性改变。
【关键词】妊娠;心电图;P-R间期中晚期正常妊娠妇女在行心电图检查中,P-R间期缩短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非妊娠健康妇女和早期正常妊娠妇女。
本文对此现象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
1一般资料1.1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孕周为28~40周的孕妇160例为观察组,年龄23~39岁,经妊娠早期保健检查及常规检查,均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心肺正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同期140例孕妇周6~10周的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2~42岁,经妊娠早期保健检查及常规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且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1.2方法采用日本FREEZE.Ken-1207.12导同步纪录电脑自动分析心电图纪录受检者安静状态下常规12导心电图,纸速25 mm/s,增益10 mm/mv。
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Ⅱ或Ⅵ导联,测量P-R问期,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窦性心律(心律60~100次/min,P-R间期<0.11 s),QRS波群正常且其起始部无6波,并排除房室交接区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等。
采用仪器自动分析加人工分析两种方法判断,所有心电图均由固定的心电图仪纪录。
2结果观察组短P-R间期者61例,占38.1%,对照组8例,占5.7%。
两组结果经方差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P-R间期的长短与心律快慢或房室传导途径异常等有关。
P-R间期代表来自心房的激动通过房室结、希氏束及浦肯野纤维系统扩布到心室肌并使之开始除极的时间。
成人P-R问期的正常范围为120~200 ms,其中低位右心房至希氏束的期间为50~1 30 ms,希氏束电位到心室波的起点的问期为35~55 ms。
妊娠期短P—R间期分析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发生短P-R间期的原因。
方法:计算100名孕妇妊娠早、中、晚期出现短P-R间期比例,同时选取100名非妊娠期同龄妇女作对照。
结果:妊娠妇女心电图发生短P-R间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且妊娠中晚期的比例最高。
结论:妊娠期出现短P-R间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数是生理性改变,产后会自行恢复正常。
标签:妊娠期;心电图;短P-R间期由于妊娠期妇女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因此会导致妇女在妊娠期出现心电图异常,此现象在临床上是很普遍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也较高。
医生如果能及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既往史及妊娠时间对短P-R间期的原因作出综合性判断并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就可以避免一些医患之间的误会,从而就可以减少医疗纠纷。
下面就分析妊娠妇女与非妊娠期妇女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并进一步讨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随机抽样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作产科检查且既往身体健康的妊娠期妇女100名,并分为三组。
妊娠早期(0~13周)30名,年龄在24~40岁;妊娠中期(13~28周)38名,年龄在22~41岁;妊娠晚期(28~41周)32名,年龄在23~40岁。
同时在住院部选取年龄在22~41岁且既往身体健康的100名非妊娠期妇女作对照组。
1.2 方法孕妇在安静的环境下平稳静习,取平卧位,使用日本福田12导联心电图机记录12导心电图(走纸速度25mm/s,增益10mm/mv)。
1.3 判断标准短P-R间期的阳性标准为,正常窦性心律,心率在60~100次/分,P-R间期小于0.12秒,QRS波形态正常,时间小于0.10秒,起始部无δ波,排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交界性心率、预激综合征。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以百分比表示分类变量,率的比较用χ2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0名妊娠期妇女中发生短P-R间期的8例,占全部妊娠期妇女的8%,非妊娠期妇女中发生短P-R间期的1例,占全部非妊娠期妇女的1%。
2000例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短P-R间期可能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620P2型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
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短P-R间期: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或等于0.11s,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性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症、窦性心动过速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
结果 2000例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短P-R间期145例,发生率7.3%。
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有短P-R间期者33例,发生率4.6%;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有短P-R间期者34例,发生率7.5%;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有短P-R间期者78例,发生率9.4%。
分娩后短P-R间期多自行恢复。
结论孕妇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娠进程有明显增多趋势,考虑与妊娠期间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应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予吸氧治疗。
【关键词】妊娠心电图短P-R间期妇女由妊娠至分娩期间机体处于生理、内分泌变化的特殊时期,作为一组特殊人群,在妊娠期间的心电图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临床体检中发现,孕妇的短P-R 间期现象在心电图中发生率较高,且随妊娠进程有增多趋势。
现将随机抽取3个月来在我院门诊和产科住院的孕妇2000例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正常孕妇各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短P-R间期现象的临床意义,统计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1月-3月在我院门诊和产科住院的孕妇2000例,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岁,均为妊娠8~41周的孕妇,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
心电图结果:P-R间期略缩短一、什么是P-R间期?P-R间期是指心电图中P波的起点至Q波起始点所表示的时间段。
在正常的心电图中,P-R间期通常在0.12秒至0.20秒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让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良好,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
二、P-R间期略缩短的原因P-R间期略缩短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房室结病变:如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内出现缺血、压力增加等。
2.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药物等。
3.低血钾症:血钾低可能导致心肌细胞膜的去极化过程受阻,影响传导信号,导致P-R间期缩短。
三、P-R间期略缩短的治疗方法P-R间期略缩短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通常需要治疗的是导致其出现的相关原因。
具体治疗方案因病因而异,以下列出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如果容易出现传导阻滞、房室结内缺血等情况,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控制心率。
2.补液矫正低血钾症:如果患者是由于低血钾症导致P-R间期缩短,可通过给予相应的钾盐补液来纠正。
3.手术治疗:如房室结阻滞或其他房室传导障碍造成的P-R间期缩短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等手术。
四、注意事项1.规律监测:如有P-R间期缩短的病人,应当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避免引起P-R间期缩短的因素:例如,尽量避免使用影响心脏传导的药物,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等。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对病情的治疗是控制P-R间期缩短的重要方面,必要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4.生活习惯调整: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调整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充足,避免过度饮酒等。
总之,针对不同的病因,积极寻求相应的治疗方法,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同时,也要及时就医,定期进行体检,保护好心脏健康。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电流在不同时刻、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
妊娠期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探讨发表时间:2014-04-09T14:35:51.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作者:黎美兰[导读] 妊娠期妇女身体处于生理、内分泌变化的特殊时期,P-R间期缩短是一种正常的电生理改变,P-R间期缩短以往认为是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综合征,此种心电图异常与阵发性心动过速有关,也有可能成为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黎美兰(广西融水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5453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与娠育龄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短P-非妊R间期现象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50例妊娠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与50例非妊娠育龄妇女做对照。
结果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现象明显升高。
结论妊娠期妇女常规心电图出现P-R间期缩短现象属于良性生理改变,无明显病理意义。
【关键词】心电图妊娠 P-R间期缩短【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74-02 妊娠期妇女身体处于生理、内分泌变化的特殊时期,P-R间期缩短是一种正常的电生理改变,P-R间期缩短以往认为是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综合征,此种心电图异常与阵发性心动过速有关,也有可能成为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早期发现P-R间期缩短尤为重要。
现就2012年1~7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妇女50例与非妊娠育龄妇女50例的共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0~40岁纯妊娠无任何疾病的妇女50人为观察组。
对照组选取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的20~40岁的无器质性心脑血管及其他疾病,且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的非妊娠育龄妇女50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采用北京世纪金科医疗器材12导联同步心电图工作站进行记录。
93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临 床 医 学妊娠中晚期可出现P-R间期缩短,其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但是其临床意义仍不清楚[1]。
为探讨妊娠一过性短P-R间期发生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我们对中晚期妊娠妇女P-R间期正常与P-R间期缩短者进行常规ECG及胎儿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产前常规建卡的中晚期妊娠出现的P-R间期缩短者84例为观察组,年龄20~44岁,平均(26.9±4.1)岁;同期中晚期妊娠P-R间期正常者84例为对照组,年龄19~42岁,平均(27.1±4.4)岁。
2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 >0.05。
2组经询问病史、查体均为发育正常,肝功能、血、尿常规、血糖、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检查正常。
1.2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常规EC G检查及胎儿心电图检查。
观察组于吸氧后再行ECG检查及胎儿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检查:受检者仰卧位,平静呼吸,由专业医师进行心电图操作,采用美国通用电气产MAC 5500十二导心电图机,进行同步十二导联检查法,三道同步描计,常规定标和25mm/s走纸速度描记后再行加大一倍增益和50mm/s走纸速度描记;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同步12导联中P波最早出现的导联作为起始点,以QRS波最早出现的导联为终点。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窦性心率(60~100次/min),P-R间期在0.12~0.20s之间,QRS波群时限为0.06~0.10s,无ST-T的改变及心律失常等。
短P-R间期判断标准:正常窦性心律时,频率在60~100次/min,P-R间期≤0.11s,QRS波时限及形态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ST-T的改变。
(2)胎儿心电图检查:从母体腹壁记录10~20s胎儿心电信息。
正常为:频率120~160次/min,FQRS波时限为0.02~0.05s,振幅10~30μV,无ST偏移,无心律不齐和早搏。
正常孕妇与短
P-R间期的心电图分析
发表时间:
2013-12-10T15:45:26.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 作者: 张未华
[导读] 在妊娠期间的心电图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孕妇短P—R间期现象在心电图中发生率较高,并随妊娠进程有增多趋势。
张未华
(福建省汀州医院 366300)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153-01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其常见心电图上PR间期的变化。方法 选择妊娠早中晚期及周围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常规12导联的心
电图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PR间期在多个导联上发生缩短,以妊娠晚期明显。结论 说明孕妇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
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临床上不能视为异常。
【关键词】 孕妇 短P—R间期综合征
妊娠期机体于生理`内分泌`循环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体表心电图检查是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在妊娠期间的心电图表现是多种多样
的。孕妇短
P—R间期现象在心电图中发生率较高,并随妊娠进程有增多趋势。正常孕妇在分娩前的心电图检查短P—R间期综合征的发生
率高于同龄非孕期妇女。现就我院
55例短P—R间期综合征孕妇进行分析。以了解孕妇与短P—R间期综合征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28W至40W的孕妇300例(A组)年龄25—41岁,对照组(B组)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健康
体检女性
300例,年龄20-40岁。两组年龄心率差异均无心血管疾病与其他慢性病,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1.2诊断原理:采用本院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心电图机,搭配常规12导联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A组300例中短P—R间期综合征者55例,发生率为5.5%。
B组300例中短P—R间期综合征者为4例,发生率为1%。
两组P---R间期缩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55例分娩后3—4个月复查心电图,其P—R间期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P—R间期代表心房的激动通过房室结`希式束`束支及蒲肯野纤维系统扩布到心室肌,并使其开始除级的时间。成年人P—R间期正常范
围为
120—200MS,且受心率快慢影响。[2]一般情况下P—R间期为120MS才能达到从心房到心室肌除级最短时间。P—R间期由于激动在
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较为恒定,极少缩短。因此
P—R间期的长短主要激动在穿越房室结的快慢有关。P—R间期的缩短是由于某种原因
激动以较快的速度穿越或部份绕过房室结到达心室所致。
[3]
本文通过对妊娠妇女产检中心电图提示其P—R间期缩短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造成孕妇P—R间期缩短的原因可能为1.妊娠期
心排出量增加,心排出量自妊娠
10周逐渐增加至妊娠32W达到高峰。2.妊娠期耗氧量增加,机体对缺氧较为敏感。[1]怀孕期孕激素浓度升
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进经占优势,使房室结传导加快,致使
P—R间期<120MS。而分娩后上述因素解除,其P—R间期传导时间
绝大多数也恢复正常。说明孕妇的
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心电图的结论不能视为异常。
参 考 文 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165.
[2]冷俊红,汪吉红.100例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实用心电学志.2002.11:72.
[3]于俊英,王秀芹,吕祖玲.860例正常孕妇心电图初步分析.心电学杂志,2005.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