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及铵盐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1.09 KB
- 文档页数:8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氮及其化合物(2)核心知识点一: 一、氨【注意】由于氨气易液化,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2. 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与水可形成喷泉。
②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能形成喷泉。
气体HCl NH3CO2、Cl2、SO2、H2SNO2NO、O2、(4∶3)NO2、O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水(4)常见喷泉实验装置①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②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③装置下部锥形瓶内物质相互反应或挥发产生大量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压入到烧瓶而形成喷泉。
3. 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①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H2O、NH3、NH+4、OH-、H+。
②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
③氨气溶于水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蓝。
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NH3·H2O NH+4+OH-【注意】①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②氨水呈碱性,NH 3·H 2O 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 3进行计算。
(2)氨气的还原性性质 方程式催化氧化 4NH 3+5O 24NO +6H 2O 被CuO 氧化 2NH 3+3CuO3Cu +N 2+3H 2O被氯气氧化 2NH 3+3Cl 2===N 2+6HCl 或8NH 3+3Cl 2===N 2+6NH 4Cl 被氮氧化物氧化6NO +4NH 3===5N 2+6H 2O 6NO 2+8NH 3===7N 2+12H 2O(3)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氨和铵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2)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
(3)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
(1)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
可以做致冷剂。
3.小结作业完成课后同步练习
四、板书设计
一、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
(2)氨与氧气反应: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3)氨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
3、氨的用途:制冷剂、制尿素、制硝酸、制纯碱等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热不稳定性:
(NH4)2CO32NH3↑+CO2↑+H2O NH4Cl NH3↑+HCl↑
(2)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固 + 固气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验满:①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