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描写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顽童形象探讨丁卫真凯里学院摘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重要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自面世以来,《汤姆·索亚历险记》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汤姆的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
本文对书中主人公汤姆的形象进行深入地分析,揭示人物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含义。
关键词:《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形象;分析探究《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世界上著名的儿童读物,其作者马克·吐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顽童汤姆所经历的具有冒险和传奇精神的故事。
文章主要写于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追求自由、解放和冒险的生活意识融缩在一个小镇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场景描写和人物刻画,完美地向世人塑造了汤姆这一经典形象。
本文将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进一步解读汤姆的人物性格特征。
一、《汤姆·索亚历险记》创作背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由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学家马克·吐温创作的,是现实主义典型的代表作品,这本书主要以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社会为背景,当时的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扩张时期,尤其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来临,推动了美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工业文明的进步逐渐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美国人民的常态,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被认为是异端,在工业文明社会遭到抵制。
《汤姆·索亚历险记》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小说故事主要围绕美国一个安静的小镇圣彼得堡展开,书中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精神,传统的社会体制逐渐崩塌,普通人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都可以积累一定的社会财富和地位,建立起更加自由的社会阶级制度。
马克·吐温作为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其笔下的文字紧紧围绕当时的社会背景,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仿佛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生命,同时其小说中的各种场景描写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深刻的揭示了底层群众的贫困生活,将社会的黑暗面通过顽童的眼光一一呈现出来,天真中带着残忍,开创了美国文学小说创作的新里程,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批注《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批注包括多个章节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分析。
以下为批注示例:1. 第一章:波莉姨妈识别汤姆是否去游泳•批注:通过描述波莉姨妈的情绪变化,展示了汤姆的调皮捣蛋和姨妈对他的关心。
同时,通过汤姆的巧妙掩饰,展现了他的机智和独立。
2. 第二章:汤姆与新来的同学争斗•批注:通过描写汤姆与新同学的冲突,展示了汤姆的争强好胜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汤姆的胜利,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实力。
3. 第三章:汤姆幻想自己生病中的悲伤来激动自己感情•批注:通过描写汤姆的自我幻想,展示了他的渴望被关注和自我怜惜。
同时,通过汤姆的悲伤情绪,展现了他的敏感和情感丰富。
4. 第四章:汤姆在主日学校•批注:通过描写汤姆在主日学校的表现,展示了他的顽皮和不敬神的行为。
同时,通过其他孩子的表现,对比出了汤姆的独特个性和独立思考。
5. 第五章:主日学校的各种人都在“显示自己”•批注:通过描写主日学校中各人的表现,展示了他们的虚荣心和自我展示欲望。
同时,通过汤姆的观察和评论,展现了他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第六章:汤姆凭票得到《圣经》后的评价及孩子的悔过心理•批注:通过描写汤姆得到《圣经》后的反应和孩子的悔过心理,展示了他的内心变化和自我反省。
同时,通过其他孩子的反应,对比出了汤姆的独特个性和独立思考。
7. 第八章:汤姆想象着自己去当海盗•批注:通过描写汤姆的想象,展示了他的渴望自由和冒险精神。
同时,通过他的想象和行为,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8. 第九章:汤姆把自己打扮成英雄形象•批注:通过描写汤姆的打扮,展示了他的渴望成为英雄和受人尊敬的心理。
同时,通过他的行为和思考,展现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展示欲望。
9. 第十章:汤姆与蓓姬在山洞中的历险•批注:通过描写汤姆与蓓姬在山洞中的历险,展示了汤姆的勇敢和机智,以及他与蓓姬之间的友情。
同时,通过他们在山洞中的经历,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生命的珍贵。
汤姆索亚人物形象分析汤姆索亚形象分析篇1一、文献综述《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小汤姆的形象在文学批评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路易斯鲁宾赞它作为一部成年人描写童年的作品“充满着诚挚和真实”,是“第一流的文学经典著作”。
我国有学者认为,汤姆索亚是这部小说的永恒魅力。
小说中汤姆的生活充满了浪漫和欢乐的色彩,他的烦恼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
汤姆不爱读书,不能背一节圣经,但是有研究者认为他是个“博学”的顽童。
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分析汤姆的形象,但无一例外都把他视为正面角色。
二、可爱的小男孩汤姆汤姆索亚在小说中一亮相就是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
他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
小孩子这个天性在小男孩汤姆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汤姆的第一个特点是“贪玩好斗”。
在课堂上或者教堂里他没有心思做“正事”,走神、玩小虫、说话,有时还搞搞恶作剧。
他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去游泳,还经常编造各种故事试图骗过波丽姨妈的盘问。
波丽姨妈对他严格管教,可他还是不改贪玩不爱学习的毛病,每天跟波丽姨妈斗智斗勇躲避她的管束。
他成天在外面游荡,招惹是非,打打斗斗,来打发那满是活力的躯体里消耗不掉的能量。
有时跟人打斗的理由着实荒唐可笑。
例如他自己衣衫寒碜,看到镇上新来的男孩穿得又整洁又体面,他越看越来气,最后跟人家扭打起来。
小汤姆的第二个特点是聪明机灵,鬼点子多。
波丽姨妈罚他刷墙,他不想干,就想方设法诱使别的孩子来代他干,他自己则躲在阴凉下享受别的孩子为讨到这刷墙的美差贿赂他的苹果。
他不会背一节《圣经》,可是为了获取心仪女孩的芳心,拿鱼钩子弹等东西换其他学生背诵《圣经》得来的小票,因为攒够一定数量的小票会被当众嘉奖,他因此在主日学校大出风头。
他捣蛋之后经常能想办法逃脱波丽姨妈的惩罚。
他偷吃果酱,波丽姨妈正要拿鞭子抽他,他夸张地大喊:“哎呦!姨妈!瞧你背后,那是什么?”就在波丽姨妈一转身的功夫,他已经跑掉了。
他在期末考试的盛大日子里伙同其他饱受校长欺压的学生,把一只猫从楼顶的天窗上放下来,抓掉了校长秃头上的假发,露出了油漆匠的儿子在他酩酊大醉时给他漆得金光灿灿的光头,让他当众出丑。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手法幽默是文学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讲作家对社会的真实感受以及自身的经历,用含蓄或直抒胸臆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正是一部这样的著作,作家运用幽默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小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陋,对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丑恶的一面进行鞭挞,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
一、《汤姆·索亚历险记》题材与人物形象的来源《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其说是一部冒险小说,不如说是马克·吐温的一部自传小说,小说中的所展现的故事经历和人物几乎都来源于马克·吐温40年代在汉尼拔的经历,书中所有的故事人物在马克·吐温的现实生活中几乎都有迹可循,如波利姨妈的形象就是马克·吐温的母亲形象的再现,玛丽的形象源于他的姐姐帕梅拉,席得得形象则是来源于他的弟弟,就连书中的印江·乔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醉汉。
主人翁汤姆·索亚则是来源于马克·吐温自身,从书中汤姆与贝奇的恋爱故事可以联想到马克·吐温与奥莉维亚·兰登的婚姻。
由此可见,马克·吐温在进行《汤姆·索亚历险记》创作时并不是凭空制造的,这种来源于现实的人物更能让幽默讽刺艺术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印象。
这样的小说内容也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论。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二、多种幽默诙谐的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夸张、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通过这种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再现了他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某些现象的厌恶与讽刺,揭露的宗教的虚假、教会人员的伪善,嘲讽了小市民阶级的庸俗。
如在第五章中对宗教习俗的描写,通过绵长又乏味的祷告词嘲讽了宗教的虚假,也使年幼主人公专心祷告的心被泯灭,转而去关注苍蝇,直到最后将苍蝇拍死,使原本以慈悲为怀的教堂,变成了杀死生灵之地,这是对宗教的赤裸裸的讽刺。
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介绍汤姆是个有着敢于追求,敢于冒险地热情思想和精神聪明机智又调皮捣蛋地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地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地生活. 小说塑造地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地形象,他地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地“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主人公汤姆,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地概括──“淘气地机灵鬼”“镇上孩子地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地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地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地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和镇上地人们都觉得他是真正地英雄!聪明勇敢!机智果断!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地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地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地金币.b5E2R。
、书中美句、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地大地.、顽皮地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船头飞溅起地浪花,吟唱著欢乐地歌儿.、秋天到了,树上金红地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地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地笑脸,躲在树枝间.、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地,是渴睡人地眼.、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故事内容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地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地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地发生.因为害怕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地“葬礼”上.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地姑娘贝琪·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地威胁......最终,他们走出了山洞,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地经历,之后,村人用石块堵住了山洞口.汤姆和蓓姬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第安·乔,当村人在洞中找到印第安·乔时,他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贝利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p1Ean。
《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形象
《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形象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着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主人公,他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积极乐观。
汤姆·索亚敢于冒险、正义、勇敢、足智多谋,是人们心中的小英雄。
汤姆有着敢于探险、追求自由、做错事后敢于承认错误、承认缺点的优秀性格特点。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
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
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小伙伴和镇上的人们都觉得他是真正的英雄!
山东烟台金山小学五年级:凌乱的记忆。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1.汤姆索亚人物形象分析:是一个典型的“顽童”形象①生性顽皮、有点叛逆,喜恶作剧、喜出风头。
②天真活泼、有勇有谋、乐观自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③有正义感、有侠义精神、有男子气概。
④向往自由,喜欢冒险。
人物形象的塑造意义:作者塑造这个人,创作这部小说是要唤起人们对当时现实生活中盛行的资产阶级庸俗、虚伪和贪婪的社会风气以及死板的教育制度的注意。
2.概括《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的事情。
3. “汤姆的良心发现了”中,汤姆的良心发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睡不好,说梦话;对常玩的验尸游戏厌恶和逃避;经常塞给“凶犯”一些慰问品。
5.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都具有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厌倦学校枯燥的生活)的儿童心理。
)6.主人公汤姆·索亚在教堂里见到的一幕闹剧告诉了你什么?(至少说两点)教会的虚伪,人们的无聊、空虚,对孩子身心的束缚,孩子对此在厌恶等等。
7. 《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记叙了汤姆冒险的经历。
在汤姆的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情节是什么?示例:①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②三个人一起到杰克逊岛去过无拘无束的“海盗生活”;③鬼屋寻宝。
(适当补充情节)8.汤姆是如何让孩子们心甘情愿替他刷墙的?汤姆装着对刷墙很感兴趣,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并且显出很不情愿让给别人的样子。
9.在“主日学校出风头”一章中汤姆出了什么样的风头?汤姆用交换来的黄票和蓝票,获得了学校奖励的一本《圣经》。
10.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汤姆和哈克在坟场看到的一幕。
印第安〃乔杀死有仇的鲁滨逊医生,嫁祸到神志不清的波特身上。
11、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让那些刷墙的人拿背圣经的票子从他那里换回买刷墙的东西12、汤姆·索亚与蓓姬在山洞中历险以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哈克贝利〃费恩寻找印第安乔的宝藏, 两人找到宝藏,两人平分13.你是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汤姆·索亚这个艺术形象的呢?他塑造汤姆〃索亚这个形象,用意有二:一是为了表现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二是为了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启发人们如何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外貌描写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许多引人注目的人物。
其中,汤姆·索亚是
一个瘦小的男孩,他眼中闪烁着灵气,阳光和自信。
他常常披着一头
亮丽的金色头发和一双机灵的小眼睛。
与汤姆一起长大的赫克·费恩
是一个健壮的男孩,有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和一头卷曲的黑色头发。
汤姆喜欢的贝基·撕耳朵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她有着秀丽的黑发和精
致的脸庞,还带着迷人的微笑。
汤姆的朋友乔·哈珀也是一个瘦小的
男孩,他留着一头黄色的短发和一双灰色的明亮眼睛。
在汤姆经历的
许多冒险中,他遇到了一些可怕的人物,例如长相丑陋的Injun Joe,他有着皱巴巴的脸和凶恶的眼神,以及一群惊险的海盗,他们牙齿黑黄,脸上布满了伤疤,更有一只胳膊被铁钩代替的头目。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人物描写1.汤姆索亚:活泼聪明,爱冒险,善于调皮捣蛋,经常和好朋友哈克一起展开各种冒险。
2.吉姆:汤姆的好朋友,性格稳重,是汤姆的得力助手。
3.贝克太太:汤姆索亚的阿姨,善良贤慧,对汤姆有很深的感情。
4.哈克贾斯汀·弗雷利:汤姆的好朋友,同样热衷于冒险,是汤姆的搭档。
5.玛丽·索亚:汤姆的堂妹,聪明可爱,经常和汤姆一起玩耍。
6.梅利莎·哈里斯:乡村姑娘,对汤姆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7.杰夫·索亚:汤姆的哥哥,责任心强,经常关心着汤姆的一举一动。
8.艾米丽·索亚:汤姆的姐姐,柔弱善良,和汤姆关系密切。
9.夏洛特·波特:乡村姑娘,对哈克有一份深情。
10.辛迪·卡雷尔:汤姆的同学,经常和汤姆一起上学。
11.比尔·哈博克:汤姆的同学,经常和汤姆一起游玩。
12.约瑟夫·哈珀:汤姆的同学,是个胆小鬼,经常被汤姆捉弄。
13.珍妮:汤姆的同学,是个乖巧贤惠的女孩。
14.比尔·图克:汤姆的同学,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
15.马克·吉姆:汤姆的同学,经常和吉姆一起行动。
16.莉莉·莱尔:汤姆的同学,是个漂亮又聪明的女生。
17.瑞贝卡:乡村女孩,喜欢朝贝茜头上插香插。
18.弗兰克:汤姆的同学,是个疯疯癫癫的男生。
19.鲍勃·斯坦利:乡村小贩,经常和汤姆等人打交道。
20.蒂姆·罗宾逊:乡村少年,和汤姆关系很好,一起玩耍冒险。
21.汤姆·索亚:故事的主人公,年纪轻轻但调皮顽劣,善于发现冒险和捣蛋。
22.哈克·费恩:半野生状态下长大的胡子尖尖的男孩,和汤姆一样喜欢冒险。
23.贝契·索亚:汤姆的叔叔,性格粗犷但善良,对汤姆有求必应。
24.阿米·哈里斯:汤姆的同伴,聪明机智但总是被汤姆带着做傻事。
25.简·哈柏斯:汤姆的同学,是一个懂得守规矩的好孩子,常常被汤姆捉弄。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描写
作者:孟凡圣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11期
美国批判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的小说巨匠,其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被收录于苏教版初语教材中。
此文因为细腻写实的笔法和对现实社会的无情批判而广为流传。
作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童真童趣反观现实社会的冷酷和黑暗。
讽刺了社会的刻板,也体现出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叛逆。
一、极具讽刺意味的人物描写
《汤姆·索亚历险记》对现实的批判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第一个就是对刻画出的人物进行的细腻描写和辛辣的讽刺;第二个就是间接地从主人公汤姆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并通过儿童的叛逆和恶作剧来表现作者内心对这个黑暗社会的不满。
首先,汤姆年幼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去世,于是被波莉姨妈收养。
波莉姨妈是这篇小说出场比较靠前的人物,她对汤姆管教严格,因此汤姆不太喜欢她。
小说对波莉姨妈自私的行为进行了讽刺,一个最为生动的例子就是那副让她感到骄傲的眼镜。
她戴眼镜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好看和装饰,波莉姨妈的虚荣之心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她看东西时,即使戴上两片炉子盖也照样看得一清二楚。
”就委婉幽默地说明姨妈的视力是非常好的,可她还戴眼镜,这种形象的讽刺入木三分。
其次是布道牧师。
牧师是西方国家的神职人员,在孩子出生和老人去世等重大的场合都会出现,是非常严肃的人物形象。
但经过马克·吐温的描写,这名牧师却成了刻板的形象。
文中这样描述:“一直升到最高音的一个字,强调了一下,然后就像从跳板上跳下来一样,突然降低。
”牧师在教堂带领大家做礼拜是非常正常的,这也是他的日常工作。
但是他却把这样的工作变成了机械的,无聊的,一遍一遍重复的毫无意义的行为,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这些神职人员不顾别人的感受,一味只顾完成自己工作的状态是普遍现象。
最后,校长是最能揭示当时人们虚伪无知的精神面貌的。
他在讲话的时候拿着一本《圣经》,就像他自己身份的象征一样来伪装自己的尊严。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那本解剖书,实际上里面却是淫秽的裸体女性的图片,可见校长内心是多么龌龊和虚伪。
最后那张图片被撕毁了,就像校长虚伪的面具被撕毁一样。
二、汤姆的叛逆才是纯真美好的人性
马克·吐温就出生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年代。
他的童年非常艰苦,父亲是一个贫穷的律师,家里一共有七个孩子,所以家里非常贫穷。
马克·吐温小时候就必须到各处打工挣钱养家。
在
他十一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了,他开始独立生活。
他从事过很多职业,淘金,矿工,投机商甚至游击队员,但都没有做太长时间。
这样的经历,反而为马克·吐温后来的创作积累下了大量的素材。
而也正是他童年的悲惨经历,让他在创作小说时能得心应手,将主人公汤姆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汤姆就是一个天真无邪但爱调皮捣蛋的小男孩。
他喜欢冒险,经常搞恶作剧,是马克·吐温以自己的童年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
通过对他的描写,讽刺了庸俗的社会风气和刻板的学校教育,使汤姆·索亚成为了美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
在家庭、学校、教堂都充满了虚荣和腐败时,主人公汤姆已经无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到一块灵魂的净土,所以他开始逃学,和伙伴们一起去探险。
到荒岛上做海盗,和喜欢的女孩在山洞遇险。
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敢,最后找到了宝藏,实现了心中的梦想,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小英雄。
三、取材真实,内容充满批判色彩
马克·吐温善于用真实的场景一针见血地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
汤姆·索亚一群孩子天真烂漫,为了摆脱虚伪的教义与呆板的生活以及枯燥的学习环境,做出各种各样的冒险行为。
作为聪明的孩子,汤姆·索亚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对现实环境充满怀疑态度的角色,也是作者真实见闻和亲身经历的形象代表。
汤姆·索亚的各种行为,无不体现了对那个时代的批判。
汤姆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敢,智慧和正义,正是作者所提倡的。
而汤姆和他的伙伴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童真童趣,也正是对污浊社会的荡涤。
他们虽然受着家庭和学校的束缚,但是敢于反抗,不惧艰辛,正是那些敢于与现实作斗争的人们的缩影。
虽然他们并不是普通人心中的好孩子,没有认认真真地在学校上课,但却用他们的方式,揭露出知识分子的肮脏和宗教的虚伪。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把人物形象放到作品的曲折情节中和文化背景下分析,才能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用他的方式批判了这个社会,让这群天真孩子的身影荡涤着社会的丑恶。
研究学习这篇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不仅仅能充分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能领会作家的写作手法;同时让我们了解了美国的社会人文、历史进程,对了解西方社会现实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泗洪县金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