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技巧:让你“绝处逢生”的“奇点数”
- 格式:docx
- 大小:848.42 KB
- 文档页数:1
数学运算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在行测考试中,数学运算试题题量虽然比较少,但是单题的分值较高,是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行测数学运算部分的解题技巧比较多,奇偶特性就是其中之一。
奇偶特性,这种解题技巧不但可以应用在数字推理部分,在行测数学运算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以达到“秒杀”的效果。
要熟练应用数字的奇偶特性,必须先熟悉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奇数和偶数有什么特征等等,明白了解了这些,那么奇偶特性应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其实,奇数和偶数很简单,一个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关键就看它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就是奇数,至于奇偶性质,我们就要看看下面的讲解了。
一、奇偶特性的基本性质(1)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2)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3)两个连续整数之和(或差)必为奇数、两个连续整数之积必为偶数;(4)若几个整数的和(或差)为奇(或偶)数,则这几个整数的差(或和)为奇(或偶)数;(5)奇数个奇数与任意个偶数相加减时,得到的结果(和或差)必为奇数,偶数个奇数与任意个偶数相加减时,得到的结果(和或差)必为偶数;(6)任意个奇数之积仍为奇数;任意个偶数与任意个奇数之积为偶数。
二、数字奇偶性的“秒杀”应用我们说奇偶特性能快速提高解题速度,达到“秒杀”的效果,其实这还是需要与选项结合一起分析的,否则还会需要一定的计算量。
好了,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例题。
******************************************************************************* **【例1】五个一位正整数之和为30,其中两个数为1和8,而这五个数和乘积为2520,则其余三个数为()。
A.6、6、9 B.4、6、9 C.5、7、9 D.5、8、8【分析】这个试题其实就是从五个数值的乘积来分析出这五个具体的数值。
公务员考试行测绝处逢生之法:5种万能解题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有别于其它考试的一种考试模式。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选择题垄断了所有题型。
选择题对考生来说似乎是手到擒来,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每次的公务员考试中,均有大量的考生反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无法完成所有试题的正确解答,甚至于有些试题题干都没有时间去看,便稀里糊涂的选出了答案。
那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的如考生所说的那么难吗?经过走访,笔者了解到,一大部分的考生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并不难,只是时间紧题量大,考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完所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曾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取得高分的考生的一些万能解题技巧汇总如下:一、排除法如果考生细心的话,便能够发现排除法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
在这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类选择题也不例外。
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
在这部分题中,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
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
其实部分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二、去同存异法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
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
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三、印象认定法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
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项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
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
四、比较法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行测秒杀42个规律行测高分技巧行测秒杀规律:有语气的中庸原则答案定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具体的选项。
若选项中出现具体的数字或绝对化的词语或太明确,则定是错误选项;关键词的中庸原则答案一定在含有最多个相同或者相反关键词的选项中等。
1秒杀行测的42个规律规律一:语气的中庸原则答案定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具体的选项规律二:关键词的中庸原则答案一定在含有最多个相同或者相反关键词的选项中规律三:选项长短的中庸原则原则一如果题干要选正确的规律四:答案一定是体现民族自豪感的选项规律五:答案常是年份最接近的选项规律六:答案就在题干最后两句话的关键词上即后面原则关键词原则规律七:片段阅读排除有绝对化语气词语的选项规律八:片段阅读排除有含糊语气词语的选项规律九:片段阅读排序题目先看选项的两端再看选项中间重复数字最多的是答案规律十:选词填空答案要从这个空白处的后面和下一个空白处的前面去找只有一个空白处的从该空白处后面到结尾去找规律十一:选词填空排除具有极端语气的词语语气必须中庸规律十二:选项有升降变化的直接排除最大项和最小项规律十三:单调升的选项答案通常是最小项或者第二小项规律十四:单调降的选项答案一定不是最大项规律十五:选项越整越为答案规律十六:答案一定在结构类似的选项中规律十七:若选项中出现具体的数字或绝对化的词语或太明确,则定是错误选项。
规律十八:定义判断答案从新定义的前面部分即修辞语中判断选项和题干的关键词对比去看规律十九:定义判断题干要求选择属于的答案往往是选项长度不长不短的那个规律二十: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的答案往往是选项长度最长或者最短的那个规律二十一:带数字的选项往往错误规律二十三:选项中有分句和整句答案往往是整句规律二十四:选项中有书名号括号引号的通常要排除规律二十五:图形分类从选项中序号两端看重复最多的为正确答案规律二十六:图形推理要从图形中看到数字规律二十七:类比推理选项结构与题干不符的要排除规律二十八:类比推理根据电脑统计类比推理答案多是B和C规律二十九:逻辑判断选项如果是A,B的形式,那么正确答案一定是A否B否规律三十:逻辑判断选项如果含有带不字的词语通常就是答案规律三十一:逻辑判断题干要求选选反驳削弱结论或加强或者支持结论的选项中含有绝对化词语的一般就是答案规律三十二:逻辑判断答案在关键词相同或者相近的选项中规律三十三:逻辑判断选项中若有分句和整句的形式答案一定是分句规律三十四:选项全部由文字组成的答案往往是C规律三十五:选项是几个国家名的中国一定不是答案规律三十六:题干含有约字的选项一定不是整数规律三十七:答案在选项前部分相同的选项中规律三十八:主要由数字构成的选项中B选项当选概率最大规律三十九:原则二如果题干要选择错误的那么答案在长度最不中庸的选项中即长度最长或者最短的选项是答案规律四十:答案在长度最中庸的选项中即长度不长不短的选项是答案规律四十一:选项里有整数也有小数,小数多半是答案规律四十二: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又出现负数,负数多半是答案2行测高分技巧要有全面战略眼光,不要恋战行测考试中120分钟要做至少120题,平均1 题的思考和答题时间还不到1分钟,其中还包括通常比较耗时的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
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
抽根烟,下面开始聊聊。
一、解题前的准备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方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
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计算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整体上来说难度不大,一般情况下用普通方法就可以得到答案。
公务员行测考试小技巧公务员行测考试小技巧第一招·不会做的题别空着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临场经验也能捞到不少分数。
尤其是在公务员考试中,有时一个小数点后的数字都能决定你是否能进面试。
比如,没时间看和不会的题绝对不能空着。
如果是双选或者多选,就要把选项的数儿凑够了。
第二招·先做自己擅长的题型介绍一种全新的做题顺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的答题顺序:首先,做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仅次于常识判断难度的题目,而且可以说,除非是常识性的类比推理,一般智商的人,都可以很快做出并且做对。
这个部分是耗费时间最少的。
其次,做语文那部分。
也许你会惊讶,这部分是不是要因人而异啊?事实上,无论你语文好或者差,这部分你都逃不掉,而且,中文字谁都看得懂,做对做错一时间都是不知道的,只管往下做,不要去计较对错。
备考方法1.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日常积累比临时突击要重要的多。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题是无济于事的。
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要熟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考试解题方法。
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所以要通过这个考试,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积累,高分低能的考生肯定是无法通过这样的考试的;而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
例如,推理题经常给出一系列日常行为事件,要求考生按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这就需要考生有实践的积累。
2.心态的锻炼对考试成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考生在平时应该多进行锻炼,平时遇到突发事件不要回避,多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考试采用面试方式的越来越少,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演讲和辩论,这对锻炼考生随机应变和自圆其说的能力是极为有帮助的。
国考行测十大技巧口诀口诀一:练宏观细节化行测备考讲求宏观考虑,但也需要关注细节。
练习过程中,既要掌握问题的大体思路,也要注重细节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解答行测题。
口诀二:巧用排除法行测中,选项往往有相似之处,灵活运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缩小范围,提高猜对的几率。
当我们对选项中的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进行排除后,就能更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口诀三:题干再三审行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通常比较多,要仔细审题。
多读题,仔细捕捉到题目的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口诀四:临场尽量有备考场上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在考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仅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复习,还要多做模拟题和真题,增加自己的解题速度和抗压能力。
口诀五:题型讲究技巧行测中的题型很多,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比如阅读理解题要注重抓主题句、题干配对题要重视选项的关键词等。
口诀六:数量胜过质量行测备考中,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练习时,要注重数量胜过质量。
做足够多的题目可以增加自己的熟练度,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口诀七:理性分配时间在考试中,时间是宝贵的。
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其中一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如果遇到难题,可以跳过先做易题,待时间充足时再回过来解答。
口诀八:错题有研究做错题是学习的宝贵经验,要把错题归类整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
然后,查漏补缺,加以改正,以免重蹈覆辙。
口诀九:善用试选法行测中,有一些题目可以通过试选法来解答。
试选法是先根据直觉选择一个答案,然后将该答案代入题干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口诀十:综合提高效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行测水平,比如加强词汇量的积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增加做题的时间效率等。
只有多方面综合提高,才能在行测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国考行测的十大技巧口诀,希望对大家备考国考行测有所帮助。
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努力,多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公考行测秒杀技巧
公考行测秒杀技巧是指在考试中快速做出一定难度的行测题目
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技巧:
1. 熟悉题目:要快速准确地行测题目,首先要对题目有所了解。
了解题目的类型、难度、考察的知识点等,这样可以在解题时更加从容。
2. 把握难度:要秒杀行测题目,需要有足够的把握。
可以通过刷
题来了解各类题目的难度,找到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来进行练习。
3. 熟悉题型:熟悉各种题型是秒杀行测题目的关键。
行测题目一般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每种题型都有
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4. 利用排除法:对于较为难的题目,可以利用排除法来快速解题。
从排除错误选项开始,逐步缩小包围圈,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5. 利用特殊值:在一些特殊条件下,某些题目的解题难度会大大
降低。
例如,如果在一些数字范围内,可以利用代数方法快速求解;在
特殊的图形条件下,可以使用几何知识快速判断等。
6. 快速浏览选项:在做题之前,可以先快速浏览一下选项,看看
能否找到一些规律和相似之处。
如果发现某个选项不对劲,可以立即
排除。
7. 集中注意力:在考试时要注意集中注意力,不要在细节上分心。
可以通过练习冥想和深呼吸等方式来集中注意力。
秒杀行测题目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技巧,要注意不要追求速度而忽
略质量。
在练习时要先制定好计划,逐步提升难度和数量,从而逐渐掌握秒杀行测的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五种基本题型数量关系题资料分析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常识判断题判断推理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最优做题顺序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要求120分钟做答135题试卷.一般来说,平均只有不到75%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答完80%以上的题目.并且行政能力试卷的试卷说明也明确指出:考卷中存在较难的题目,考生遇到暂时不会的题目要跳过,否则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因此,在几乎难以完成试卷所有题目的情况下、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行政能力考试中,对不同部分题目的做题顺序安排,统筹做不同类型题目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大小,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一、确定最优做题顺序要考虑的原则首先,在假定题目无法100%做完的情况下,必须优先做完自己平时训练时候正确率最高,相对最擅长的部分.其次,在时间紧迫,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必须优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快速做完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为以后相对的难的题目赢得时间.再次,考虑评分的权重,行政能力测试135道题目100分.一个比较合理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每个部分题目难度的差异赋予不同权重.高难度的类型的题目赋予的分值高,难度较低的赋予较低的分值.一个大家比较认同的评分权重供大家参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30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共计24分;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数字推理每个题目分,数学运算每个题目分,共计15分;判断推理部分,总共4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分,演绎推理每个题目1分,共计31分;常识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共计10分;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从这个角度上讲,资料分析和演绎理解题目是含金量较高的题目,而常识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是含金量较低的题目.二、确定最优做题顺序的程序1.一般来说,整个行政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常识和类比推理部分是公认难度较低的部分.因此,此部分一般应该优先考虑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2.做题的第二阶段,优先考虑难度中等、既包含简单数学计算的又含有大量严于阅读的题目,即同时参考分值的权重安排一下做题顺序:逻辑推理、定义判断、资料分析.3.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模式不同,有的对数字逻辑特别敏感,有的则有很强语言能力天赋.因此,考生要根据平时的训练,找出自己究竟擅长数量关系部分,还是擅长演与理解部分.对于擅长语言的考生,言语表达必须放在数量关系与图形推理前面完成.对于擅长数学、逻辑能力强的考生,则必须把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放在言语理解前面.4.每个考生可以根据平时对每一部分做题的正确率和花费时间的多少重新校正以上的做题顺序,并充分照顾到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否则,在紧张慌乱的考场中,不按试卷试题排列顺序做题切违反了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很容易因为意外的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结果.行政职业能力定义判断答题基本规律一、定义判断的要素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组成定义项的概念是定义联项.例如:“意外事件是指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其中“意外事件”就是被定义项, “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外的偶然因素而发生的事故”就是定义项,“是指”就是定义联项.二、定义的特征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务或事物.例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的一切商品.三、定义判断的逻辑方法在对定义判断进行解析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定义的逻辑方法:一“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可用公式表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具体解释如下:第一,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范围更大、外延更广的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第二,被定义项的种差,即指被定义项的这个种概念与同属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其他对象的本质区别.第三,把被定义项同属加种差构成的定义项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定义.例如: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解析:这是给“人”下的定义.其中,“人”的属概念是“动物”,确定人是动物这类事物中的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种差,是将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的本质差别;“是”是定义联项,它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属+种差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定义.二四要素分析法定义中通常包含四项要素,即主体、对象、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这四项要素可能全部出现在题干的定义当中,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项.但是,根据对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情况的分析来看,一般出题人不会把这四个要素同时作为考查点,只是会选择其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1.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如果选项不能满足定义中对主体条件的要求,即可排除.2.对象,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即某些定义必须针对某些特定的对象,如某些单位和个人.3.主观要素,即行为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观上具有什么样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4.客观要素,指客观上实施了什么行为,采取了怎样的行为方式,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造成了一种怎样的结果.三定语中心词分析法在题干中没有明显的主体、对象、主观要素或客观要素的情况下,而且题干中有一连串的定语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定语中心词分析法.中心词表示的是行为或事件的一个大类,也就是逻辑上的“属”,定语是对中心词的的限制或修饰,使这个大类进一步缩小、精确化,在逻辑学上我们称之为“种差”.题目既有可能同时将定语和中心词作为考查点,也有可能中心词并无特殊之处,题目的考核点重在对定语中所设定的条件.以上方法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其实质是相同的,仅仅是一种参考和借鉴.六种技巧解决你做不出来的行测题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例: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A、22人B、28人C、30人D、36人05中央A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A、85米米米米05中央A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 90,100,105.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1,7,8.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800.所以选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行测绝处逢生之法:5种万能解题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有别于其它考试的一种考试模式.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选择题垄断了所有题型.选择题对考生来说似乎是手到擒来,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每次的公务员考试中,均有大量的考生反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无法完成所有试题的正确解答,甚至于有些试题题干都没有时间去看,便稀里糊涂的选出了答案.那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的如考生所说的那么难吗经过走访,笔者了解到,一大部分的考生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并不难,只是时间紧题量大,考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完所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曾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取得高分的考生的一些万能解题技巧汇总如下:一、排除法如果考生细心的话,便能够发现排除法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在这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类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在这部分题中,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其实部分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二、去同存异法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三、印象认定法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项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四、比较法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在解答多项选择题时,就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后,漏选或误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五、猜测法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猜测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影响考生的注意力和考试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以上五种万能解题技巧,当考生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正确解答题目时,以免考生在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这时便时使用的最佳时机.当然,何种解题技巧适用于那种题目,则需要考生灵活的处理.。
行测必杀技:掌握数字推理规律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字推理考查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灵活,这需要广大考生考前进行专业学习和认真备考才能做到从容不迫。
但是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数字推理规律繁多,复习起来不得要点。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数字推理特点及规律,希望能为广大的考生拨开云雾,旗开得胜。
一、解题前的准备1.增强数字敏感性,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数字推理其实考查的就是对数字或者数列的一种敏感性,敏感性强会对题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解决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很多,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如何增强这种敏感性呢?就需要大家熟记常见数字的运算关系,比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等。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如下:(1)平方关系:12-212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202= 400(2)立方关系: 13-11323=8,33=27,43=64,53=125,63=216,73=343,83=512,93=729,103=1000,113=1331(3)质数关系:20以内的质数要熟知。
2,3,5,7,11,13,17,19(4)多次方关系:2(1-10)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29=512,210=102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基本上每次考试必定会出现,所以大家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当然,多次方之间的转化也要烂熟于心。
比如,64是82,也是43,还是26,只有这样的转化关系清楚,遇到题目才会举一反三。
二、解题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判断题目类型,观察数列的整体特征,如有以下特征可判定为相应的数列形式。
1.数列单调变化,各项数字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作为基础数列,有很多题都是由等差数列衍生而来的,两项做差后得到的有可能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质数列、和数列等,所以要由考生灵活掌握,在熟悉基础数列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快地解题。
行测考试:这几招猜题技巧你要知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很多考生每到考试跟前总是痛感自己复习不到位,准备不够充分,陷入绝望之中,想探索一些考场技巧,让自己“有力回天”,在此北京华图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猜答案的技巧,帮助大家实现逆袭。
一、数字推理全奇必是奇: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奇数,答案必是奇数;全偶必是偶:数列给出的项如果全是偶数,答案必是偶数。
奇偶奇偶间隔走:数列给出的项如果是奇数和偶数间隔,答案必须符合此规律。
从怪原则:选项中有0、1等多数为正确选项。
题目中全部都是整数,选项中出现分数或小数多为正确答案;同理题干全部都是小数或分数,选项中出现整数多为正确答案。
看出整体有单调性,如果题目为单调递增,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大于题干中最后一个数字的,那么一般是正确答案。
分数数列中,分母多为质数,分数多需要分子,分母拆分找规律。
二、数学运算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三、图形推理:1. 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 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 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 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四、逻辑填空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行测技巧:让你“绝处逢生”的“奇点数”
考生在备战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面对图形推理的题目很多时候表现出不知所措,甚至是无可奈何,感觉走到了绝境,生无可恋。
其实,偶遇此绝境时各位考生不妨试试数奇点,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呢!华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解。
所谓“奇点”,是指当从一个点引出的线条数是奇数是,这个点就称为是奇点。
当一个图形中的奇点个数等于零或者二的时候,该图形为一笔画。
每个图形中所包含的奇点个数一定是偶数个。
每个多笔画图形的最少笔画数等于图形中的奇点个数除以2。
为什么会有在感觉“山穷水尽”时可以尝试一下数奇点这个说法呢?主要依据的是近几年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考情。
华公教育专家分析后发现,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还是其他各省的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图形推理部分关于奇点数规律的题目考查频率较高,比如2015年至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连续3年都考到了与奇点数相关的知识点——一笔画;2016年和2017年的河南省公务员行测考试中也连续考查了奇点数。
此外,通常考生在上过相关基础课程之后基本上可以掌握图形推理的一些常规做题思路,比如通过观察所给图形元素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如果发现完全相同,优先考虑位置关系;如果发现不全相同,但很相似,优先考虑组合叠加;如果发现完全不同,优先考虑数量关系;实在不行就求同存异——找共性。
可是,在日常的做题中或真正的考场上各位考生还是会感觉有些时候这些思路不足以找出所给图形的规律。
尤其是在考场上,考生在尝试完所能想到的规律,但又找不出答案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数奇点的个数,或许真的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提倡大家在考试的时候每到题目上来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去数奇点的个数。
在考场上的正确做题思路还是应该先宏观观察所给图形的元素特征,按照常规思路去找规律,只是在感觉实在找不出即将放弃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数奇点。
如此分析过后,各位考生不妨重新做真题去验证一下:是不是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数奇点真的可以带来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