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4.67 KB
- 文档页数:23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
目前,书法领域“尚技”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书法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其产生与伪导师顺应“展厅时代”之势指导学生密切相关。
在书法教育领域,一些院校的书法专业把培养书法家当成主要任务,想成名成家就要“入展”“入会”,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子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极易从专业修炼之路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为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更是把“入展”“入会”作为唯一目标,对“尚技”之风推波助澜,成为培养“书法技术工人”的“流水线”作坊还有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书法教育,唯“高端”是瞻,贻害更甚这种以尚技、炫技为荣、为本的现象,背离了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人文之道,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
当下,书法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与伪导师相关,即盲目追逐市场和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书法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可厚非,体现了时代进步。
但是,当某些书法家的书法行为渐成逐利行为,将书坛视为名利场,便需要警惕了。
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伪导师不无关联有些伪导师以炫耀润格为尊,以靠书法获利为荣弟子们则上行下效,一些年轻书家、初有成绩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构想、铺设谋取利益的捷径,早早制定、公布自己的作品价位,并借助网络等平台兜售作品。
,币伪导师们通过“导师班”“高研班”等培训课程谋利之手法,也为年轻人所追捧这种逐利氛围对书法艺术健康的肌体从上至下的侵蚀作用,不能不令人忧虑!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绝密★启用前【新课标II】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
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
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
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
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
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
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
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
西方唱名法(doremifasola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
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
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
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
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
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
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
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
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
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试卷第1页,总9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5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是我的读书观。
研究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有那么多书,每本书、每句话,都要求“甚解”,可能吗?我认为陶渊明这句话对研究哲学的人来说,后面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更重要。
我们常把汉人对经典的注释叫“章句之学”,每章、每句都要详加解释,《汉书·儒林传》谓“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儒师秦延君释“尧典”二字,十余万言;释“曰若稽古”四字,三万言。
至魏晋风气一变,注经典多言简意赅,倡“得意忘言”,例郭象注《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谓“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并批评那种一字一句注解的章句之学为“生说”(生硬的解释),他说:“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
自不害其宏旨,皆可略之耳。
”我想,这就是“会意”。
读哲学书,重要的在“会意”,不在“曲与生说”。
“会意”才能对古人的思想心领神会,才能有所创新。
据日本人林泰辅说,《论语》的注解有三千余种,元朝的杜道坚说《道德经》的注也有三千余种。
不管有多少种《论语》《道德经》的注解,我们能说哪一种对《论语》或《道德经》“甚解”了呢?没有吧?!杨伯峻先生在注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一句时说:“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
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
”我认为,杨先生的这种态度是对的,他只是“姑且”给一种解释,并没有说他的解释就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在我的一篇文章中,为了说明我对“真、善、美”的看法,我就给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新解,认为这几句话是孔子说他自己追求“真”“美”“善”的过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zhēnɡ)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fù),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
B.民营企业通过机械设备向四川灾.(zāi)区运送捐赠的救灾物资工作灼有成效,但也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工作突出的给.(jǐ)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C.他们终日以慢下来享受生活为由窝在躺椅上,把原本跌宕起伏的生活过得像一滩淤塞.(sè)的死水,他们就像被圈.(juàn)养惯了的绵羊,不思进取,整天浑浑噩噩地混吃等死。
D.体验农村生活、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炽.(zhì)热爱心……大学生们尝到了“象牙塔”里不曾感受过的辛酸苦楚.(chǔ),但他们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为自己的人生刷上了更斑斓的色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苏州拙政园,以山水为中心,厅榭精美,山水萦绕,花木葱郁。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当时御史王献臣因受朝中特务机关诬陷解官还乡,在此置地建宅,费时十六年始建成这座花园。
[乙]此后,明崇祯四年,侍郎王心一又于花园东侧购地,建成私家园林“归园田居”。
此两园随时势变迁多次易主,迁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国有,合为一园,即今之拙政园。
全园一分为三:即东园、中园和西园。
[丙]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精美华丽,西花园奇园美宅。
整体布局严谨..,局部风格各异。
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所有建筑,形神兼备....,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体现幽雅淡薄、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其景致之秀美,冠绝全国。
让你目不交睫....,徜徉其间,渐入佳境。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参考答案1.C (A项“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理解有误,材料二已点出“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细致不足”的原因在于文体特性的限制,即“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而非“无暇”。
B项“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错误,材料二的表述为“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不用力”与“随意”是两码事。
D项“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理解错误,材料三“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一句明确了科幻小说的文学属性,“文学思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情节模式上;材料二提到“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文学性形成的机制”要求我们要有变革意识,反对“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
)2.C (“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有误,曲解文意。
文中只是指出了科幻小说带给读者的特殊阅读体验,并未将其与传统小说进行比较,更无优劣之说。
)3.A(材料二的观点是科幻小说作为“新的文学样式”在对“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上“自有其文学魅力”,其文学性超出了传统的文学性的范畴。
B项说的是科技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C项强调的是作者的天才意测,D项对古典科学的依赖。
)4.①从论证方式而言,立论驳论相结合,先批驳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的理由,后再提出观点加以论述。
②从论证方法而言,使用了比喻(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
以“杂草”的判定依据来类比文学性形成的机制,说明文学性的标准不可固化,应与时俱进;比较科幻小说与一般传统小说在情节描绘和文学性上的不同,科幻突出科幻小说的特性。
③从论证结构而言,采用了层进式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5.不合理。
①科幻小说自身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这主要体现在对新世界的探索和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
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围剿.侥.幸角.色矫.枉过正B.拂拭.嗜.好卜筮.恃.才傲物C.绚.烂殉.职徇.私瘦骨嶙峋.D.宾.客嫔.妃濒.危五彩缤.纷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B.“飞人”刘翔在大阪田径世锦赛上力挫众多高手,勇夺桂冠,赛后国内媒体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对刘翔给予了高度赞扬。
C.西部开发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削足适履....,一味照抄沿海地区经验。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近日来持续高温,使得各空调卖场的销售异常火爆,不仅空调专卖店生意红火,连大商场的空调也很热销,销售常常供不应求。
B.这场年度性的海外国际化人才专场招聘会,希望为众多优秀的海外中国毕业生创造良好渠道回国发展个人职业生涯。
C.第三届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是由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和明圆文化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大型综合性艺术作品展,展出的是中青年艺术家的最新成果。
D.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相信并希望,欧盟在西藏问题上会继续支持和理解中方的立场,做出毫不含糊的表态。
4. 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句子,正确的语序是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而这一切又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③经济发展了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
目前,书法领域“尚技”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书法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其产生与伪导师顺应“展厅时代”之势指导学生密切相关。
在书法教育领域,一些院校的书法专业把培养书法家当成主要任务,想成名成家就要“入展”“入会”,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子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极易从专业修炼之路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为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更是把“入展”“入会”作为唯一目标,对“尚技”之风推波助澜,成为培养“书法技术工人”的“流水线”作坊还有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书法教育,唯“高端”是瞻,贻害更甚这种以尚技、炫技为荣、为本的现象,背离了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人文之道,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
当下,书法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与伪导师相关,即盲目追逐市场和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书法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可厚非,体现了时代进步。
但是,当某些书法家的书法行为渐成逐利行为,将书坛视为名利场,便需要警惕了。
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伪导师不无关联有些伪导师以炫耀润格为尊,以靠书法获利为荣弟子们则上行下效,一些年轻书家、初有成绩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构想、铺设谋取利益的捷径,早早制定、公布自己的作品价位,并借助网络等平台兜售作品。
,币伪导师们通过“导师班”“高研班”等培训课程谋利之手法,也为年轻人所追捧这种逐利氛围对书法艺术健康的肌体从上至下的侵蚀作用,不能不令人忧虑!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
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
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
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
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
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
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
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
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
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花卉.财会.污秽.不容置喙.B.游弋.飘逸.肄.业毁誉.参半C.虔.诚掮.客颧.骨黔.驴之技D.狭.隘辖.制狡黠.瑕.不掩瑜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去年,北京大学一批曾接受过社会无偿资助的学生成立了学生义务劳动服务队,队员表示,社会予以他们帮助,他们理应用义务劳动来。
②公民见义勇为,是对政府职责“缺失”的实时、现场“补救”,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公民见义勇为的付出,包括医疗费、误工损失等。
③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不但不会降低效率,有助于提高效率。
当然,如果采取平均主义的办法,是可能影响效率的。
A.回报赔偿而且B.回报补偿反而C.报答补偿反而D.报答赔偿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丹日前来到拥有“江南第一文庙”之誉的湖南浏阳文庙讲学,成了众矢之的....,受到热力追捧,足有三千余人聆听了于丹的精彩演讲。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土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人生的海上变幻莫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浪翻天,我们只有勇敢地披荆斩棘....,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航道”!D.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状况,他们常用的思维方式或是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B.截至年底,这个城市市区二手楼成交价最高可达7000元一9000元/平方米,就连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5000元/平方米。
C.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D.以“闪电”般的速度走马上任的中国新女足主教练法国人伊丽莎白,既有足球理论,又有丰富的指挥大赛的经验。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尝为献县令,良吏也。
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
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
可引客权坐别室。
”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
”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
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宁独老僧!”叉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
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
彼皆阳不识公耳。
”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
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
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
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
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
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
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
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竞不访而归。
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
’竞泊然逝矣。
”姚安公②日: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③慊:不满,不高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狱:案件B.彼皆阳.不识公耳阳:同“佯”,假装C.本不应预.世间事预:干预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竟:竟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守且.至且.夫访之为害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C.则甲直而.乙曲竟不访而.归D.再寄耳目于.他人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7.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小民各私其身家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
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
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并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9.断句和翻译。
(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姚安公日: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已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3分)②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
惟公俯察焉。
(3分)L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虞美人·寄公度舒宣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李白《行路难》)(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韵:建筑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建筑主要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则属于时间艺术,二者之间区别明显。
然而,将建筑与音乐相联作比,完全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
在西方,文学家歌德、哲学家谢林、音乐大师贝多芬等人,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
中国建筑又何尝不是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
北京天坛祈年殿的藻井天花,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如意斗拱,显示出建筑构图上的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西安大雁塔的层层叠叠,广东开平风采堂的立面构图,展示了建筑的渐变的节奏和韵律美;北京故宫建筑群的三重空间组合,起伏跌宕、层层推进,给人一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感受,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表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寺庙,还是园林、民居,注重的并非单体的高大,而是群体的宏伟;追求的不是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是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自我的旨趣和品格。
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或暗,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建筑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最根本的在于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
一言以蔽之,“韵”。
“因为建筑艺术是把人们置于时间的推移序列过程中去领略多变而流动的造型,人们通过空间的时间化来认识建筑的审美特征,似乎可以感受到时间序列的和谐与韵律。
”美国的建筑评论家哈姆林曾说,“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法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
建筑艺术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如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内外部空间结构的处理、门窗柱子的式样与安排等,来表现自己的节奏和韵律的。
因此,建筑空间之“韵”,大体上可分为建筑外部空间之韵和内部空间之韵。
就前者而言,黑格尔曾以古希腊的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三种柱式的美为例说明,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便会形成庄重、秀美和富丽等性格区别。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在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梁思成先生曾形象生动地比喻说,一柱一窗的连续重复,好像2/4拍子的乐曲,而一柱二窗的连续重复排列,就好比3/4拍子的“蓬恰恰,蓬恰恰”的华尔兹圆舞曲了。
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的组合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灵魂,那么,空间组合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往往成为激发人们建筑审美情思的最主要因素所在。
王振复先生曾论述道:“优秀的建筑,由于成功地处理了建筑个体的各部分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群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的比例尺度,像一部成熟的乐曲,既千变万化、波澜起伏,又浑然一体、主题鲜明。
这里有主旋律与副旋律、高潮与铺垫、独奏与合奏、领唱与和声。
既有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进行曲,又有缠绵悱恻、情切切的恋歌和清晰愉快的田园小唱。
”建筑的节奏和韵律还表现为建筑内部空间之韵。
一座建筑的内部由许多室内空间组合而成,空间的形状、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万千而又整体和谐。
人们在建筑审美时,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步移景异。
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从而充分显露出建筑艺术的空间理性的时间化特征。
也就是说,人们只有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中,才能真正感受和体悟建筑艺术之神、之韵。
如中国古代的院落式民居,其空间序列清晰有致,有前序、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真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 12.根据文意r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A.虽然建筑与音乐二者之间区别明显,但西方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大师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
B.建筑艺术的“韵”,是借助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内外部空间结构的处理等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
c.人们将建筑与音乐相联相比,主要是因为建筑艺术具有可以领略得到的韵味和节奏感,这一点与音乐是相似的。
D.建筑艺术之韵有外部空间之韵和内部空间之韵之分,前者体现建筑艺术之韵的变化,后者则体现出建筑艺术之韵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