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词改写作文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古诗词基础知识•改写技巧指导•实例分析与讨论目•创作实践与指导•课程总结与反思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1 2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古诗词改写作文的意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02古诗词基础知识韵律格律意象意境古诗词的常用修辞手法比兴对仗夸张03改写技巧指导理解原诗,把握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的诗句进行改写。
根据改写目的和受众,挑选与之相契合的诗句。
避免选择过于晦涩难懂或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诗句。
挑选合适的诗句进行改写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改写后的诗句更具感染力。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改写诗句的表现力。
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现代汉语,保持原诗的意义和韵味。
运用现代汉语进行表达04实例分析与讨论《静夜思》改写实例原诗改写实例改写技巧原诗《春晓》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名诗,内容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要点一要点二改写实例将《春晓》改写成一篇生动的散文,例如“春天的早晨总是让人沉醉,不知不觉中睡过了头。
四处传来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在庆祝新的一天的到来。
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在风雨中凋零。
”改写技巧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细节描写和感官体验,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要点三《春晓》改写实例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作品展示选取几篇学生改写的古诗词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点评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改写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05创作实践与指导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改写确定改写目标选择一首学生熟悉且易于理解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作为改写对象。
同学们,我们中国可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古诗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
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就是“古诗改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
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因此,在改写的时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所表达的内涵凸显出来。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八、教学评价设计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附:范文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下不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划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讲好了价,他踏上小船。
本来预期的情景不是这样的,本来也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如风。
江枫如水,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中另外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1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
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
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
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惟有他,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拒绝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他在赌气。
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
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绝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点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在工作。
关于古诗改写指导ppt古诗改写指导ppt篇一:改写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改写的方法和技巧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训练方法。
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换表现形式,如改换体裁,改换人称,改换叙述方法等。
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
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
一、改写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A.改变人称,即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B.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C.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诗改为短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D.结构的改写。
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1)改写的基本要求①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
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确定其取舍、详略和结构安排。
②要处理好原文和改写文的关系,既要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借助联想又不凭空乱想。
③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精彩之处,又应符合新体裁、新写法的要求。
(2)改写的一般方法和步骤①明确改写要求。
要想把改写文章写好,必须认真审清改写的要求,明确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②读懂原文。
虽然改写是一种再创作,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增删大量的内容,那样改弦更辙,也是不符合改写要求的。
③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以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为例,主要应做到三点:A.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
B.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工作。
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为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
C.改写要有扩写的基本功。
④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
以转换人称的改写为例,应做到以下三点:A.要弄清原文中“你”、“我”、“他”等代词所指的对象。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陶冶、文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接触机会逐渐减少。
因此,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途径之一,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创设情境: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可以播放与诗意相符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宁静的氛围。
2. 融入现实生活:将古诗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学习《登鹳雀楼》时,可以请学生寻找身边高楼大厦的形象,帮助他们理解古人对于巍峨壮美的描绘。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设置小组诵读比赛,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语感。
二、课外拓展课外拓展是让学生在课外更全面地接触和学习古诗词的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
1. 创设浸润式环境:在校园中创设古诗词氛围,如设置古诗词展览、墙报、文化走廊等,让学生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接触到古诗词的美。
2. 组织诗歌朗诵会:定期组织学校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
可以设置“古诗词经典诵读”、“古诗词创作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古代文化遗址等,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三、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对于小学生学习古诗词非常重要。
怎样改写古诗范文怎样改写古诗一、改写的三条原则(1)诗词的原意不能变。
十分清楚地理解原诗的内容,包括原诗的作者、写作背景、诗意。
(2)根据诗词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
(3)故事的情节要完整,有曲折,吸引读者。
二、分类说明写景类的古诗词要侧重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
写景时,字里行间要有真情,抒发真情实感。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一篇好的习作要避免有景没情,做到情为景生,景为情注,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叙事类的古诗词改写要把事情叙述完整,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也就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改写。
从内容的要求上看,要写具体生动,叙事完整,尊重诗歌原意。
情节要生动,适当展开想象,有创新。
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瑰宝,诗歌的美在于简洁、精炼、言简意赅。
大家一定会背许多经典的诗歌,你也一定有自己钟爱的诗歌。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改编成现代文,用你自己的语言,再现出诗歌的诗情画意。
2.思考(1)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是什么?(2)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原诗的大意吗?(3)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是哪一句还是哪几句?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再现原诗的情境和意境吗?《赠汪伦》改写傍晚时分,住在汪伦家的李白突然收到母亲的来信,信中写道:“白儿:你父亲病重,希望早日见到你。
见信后速回!”李白看过母亲的来信后,心急如焚,心想:想不到家里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得赶快返回家乡。
不过天色已晚,只能明天动身了。
于是,他马上收拾行李,心里想:作为好朋友,回家这件事应该和汪伦说一下,但是汪伦知道后肯定舍不得我走,还会为我的父亲担心。
怎么办呢?不如来个不辞而别,对,就这么办!第二天一大早,李白写好了辞别信,放在桌子上,悄悄地离开了汪伦家。
李白来到桃花潭边,只见杨柳依依,早春的桃花已探出了脑袋,粉的像霞,红的似火,给大地增添了几分春色;潭面上冷冷清清,飘着一叶小舟,船夫已站在船头整装待发了。
初中古诗改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登鹳雀楼》原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能够熟练地背诵原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能够进行古诗改写。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古诗的创新性改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原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登鹳雀楼》,解释生词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登鹳雀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改写练习教师提出改写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对《登鹳雀楼》进行创新性改写。
可以改变诗中的某个景象,或者增加自己的想象内容,使古诗焕发新的生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改写成果,互相评价和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6. 展示与评价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改写后的古诗。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同时也能够进行古诗的创新性改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色和独特见解。
通过对比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方法8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重要的一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呢?以下是几点方法供参考。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独特,往往充满了修辞手法和意境,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和体会。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解析诗句的意义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去品味和理解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注重古诗词的欣赏和朗诵。
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名家朗诵古诗词、品味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音韵感。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开展古诗词的创作和欣赏活动。
古诗词虽然充满了传统的韵味和情感,但并非死板的模式,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创作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创作比赛或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创作,并提供指导和辅导。
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选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注重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古诗词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但其本质是人类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来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人生价值和情感体验,让古诗词与现代生活产生关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古诗词的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情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小记《古诗词三首》习作练笔──习作中的改写把古诗改写成散文,能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感受能力,深化对古诗的理解。
把古诗改写成一篇散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更是能培养学生的习作技能。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并不陌生,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
为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除了让学生体会其诗意和内容外,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有趣。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极力去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用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手法,改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出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为了拓宽学生的习作素材,我还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题目1、你还有更好的改编材料吗?你也可以把你更喜欢的一首古诗改编成一个故事。
2、辛弃疾长期在外做官,在他的身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你能想象到吗?请你写一个辛弃疾的故事。
让学生在多个题目中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使学生畅所欲言,写出了不少有创意、新颖的作品。
学生习作:舟过安仁一天,天气好极了,诗人杨万里在回湖南的途中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那天诗人杨万里坐船回湖南。
突然,看见了两小童坐在船上,没有划船,竹蒿也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这两个小孩真奇怪呀?过了一会儿,诗人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诗人嘎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诗句改写训练》教学案(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句改写训练》教学案(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诗句改写训练》教学案(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全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之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此次教学案设计的《诗句改写训练》则是围绕传统诗歌进行改写,提高学生的诗歌造诣,同时达到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更是对高中生涯综合素质的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熟悉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规律,提高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意识;2.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诗歌文化的厚重性和博大精深性,增长其文学素养和审美常识;3.训练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强化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掌握;4.鼓励学生思维开放、锻炼其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增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人文底蕴。
三、教学内容1.传统诗歌的形式和规律、诗句改写的基本方法2.经典古诗改写,如《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3.现代诗歌改写,如《游乐园之初冬》、《秋夜吟》等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在讲概念之前,老师可以放上几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如《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辅助照片或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感。
2.讲解概念传统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学内涵。
在传统诗歌中,每一句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蕴,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改写,发挥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达到锻炼文学表达能力和语言掌握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时,不仅仅要讲解基本概念,同时也会提供相关的范例,方便学生理解。
3.分析例句在进行分析例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092I!作#$I利用好古诗词,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莫结结古诗词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素材,并起到升华作文的作用7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语言枯涩、内容乏味现象,虽有一定的古诗词积淀,但也常存在运用不得当等问题。
这便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古诗词应用的引导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古诗词,逐渐提升其写作水平y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形丰的文学内涵以的文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可以提升作文的,其要有:一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凝,语更具染,有诗的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形象,引起 y二引经可以为作的提有的,升华题,使文更具现力,并可以古人的c可作文的美感,在古诗词的中作的想象力c四是可以提高作文现学生的文学积淀运用/在运用中也可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⑴c一、提炼古诗词元素,增强写作美感古诗词虽小、语言凝,但的U 等为丰富,,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运用古诗词,学会提古诗词元素,起到的,古诗词的学艺术作文的7—可以引用古诗词作为文题7可以引用古诗词作为文7以不,作为作文/表明珍惜间、学习的重要性y夕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回归生活,多对生活行察受,以便学生的作y 例,在教学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单元的十年后的家乡”习作,可引导学生用一些描述景的古诗词来表现自己象中的家乡在十年后的样子,千里莺啼绿映红”“天街小雨润酥”等y运用“稻花香里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表达对家乡丰收景象的象,给一种如诗、岁月静好、谐欢乐的y或运用“儿童相见不相,笑问客从何处来象自己在外打拼二十年回乡家乡孩童相见不相的场景等y二、做好古诗词分类,积累作文素材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侧重,即以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写作中够运用自为教学重y同时引导学生够对古诗词行类,送别诗、田园诗、诗、诗等等,以便为后的写作积更多的素材,正运用到写作中y例,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统编版第一单元习作一刻,,便可引导学生自己的写作运用古诗中的相诗来丰富文节,加深对作一瞬间描述的印象y如可运用“草满池水满陂”来描述自己生活或的乡景象运用也学种来间表自己过的自己有打的经也可运用作声行描述,将自己童年有的回来,运用古诗自己的真受,也文章一定文性y三、研读古诗词句式,掌握写作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用的,语言简,使得作的表更加形象生,一种的受,也极容在上产生y例如,有其一)中的“问得,为有活水来”一,便运用了问的,出的,间表、学习受的重要性y—用的,将一子,一种y,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学生运用古诗词来丰富作文写作的,提升学生的语言写作表以文学素,用古升华自己要表的y如在写作中现自己非常,可引用水水更,更,其用问的出:I写作指$I!"#$%&'(下/202I/04093绪连绵不断,令读者真切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之浓5在教学“笔尖流出的故事”习作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故事改写,如对于《己亥杂诗》可结合诗人龚自珍的生活背景及离京路上的所见所感将其辞官、离开亲朋好友的愁绪用形象丰富的语言描述岀来,并形成一篇写作5时,引导学生将诗人所的对好事的自己的生活结合,学习9作春泥更护花”的乐观神来面对生活5四、结合古诗词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写作象连的,语言上的离不开想象&作者在进行作的时候也用自身的象开&写出一篇象的来,丰富的象可更有&学生的,所以,在写作教学的,教师学生的象&学生在写作时自的象,更多的&更感5古诗词语言浓、、,导其在9留白”,时人一的感,读者的象,将进行叫,对于学的作教学,教师对学生想象的&结合古诗词的引用学生的作&引导其结合生活上自的法进行作,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不断语言概括述&逐渐促进其写作水平的升5例如,在教学以“我对您说”主题的习作时,若学生母亲为写作对象时,便可引用《游子吟》相关的诗句来对父母之爱的真切感悟5如引入9隹言寸草心&报三春晖”来现父母爱的报及亲的可贵&学生在写作切感受到父母的伟&父母日生活爱的现私付出,让学生懂感恩&更加敬及孝顺自己的父母5五、借助古典诗词,凝炼写作语言写作,属于语言的一方式,而不能准确的用语言进行&那么就法传达自己说的,也就法写出好的,所&只有丰富学生的语汇,才让学生通一定的语言自己的感&古典诗词的语言&又让人感受到了感,这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5而古诗词自身就是语言中的代5且通千的传承&了不的时代,也就形成了各不同的语言风格,在艺术上区别很,比如婉约及豪放5所,引导学生学习及深入读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词汇,写作时进行有效的用,这样也就使得学生的语言更具有文学性,更诗5比如孟浩然在异乡&却想念家人的&就用9人”这句现出来了5比如游在的白用9”来表达自己的乡之5继丢了官职后,用“月落乌啼满天”来表自己的独及心的&用“月”之愁,写的好,如9&上流”,若学生可将这典的句子运用于&将到非常大的作用,不但丰富了的,更上花5代的古诗词,用句一准「吟安一,断”就古人用准的现&也语言的典5如《》有“春风又”一句,9”字用的,不现了春一&人一生的感&感&通这&我到之春的5&更好&路上见了人诗,通&用9”更现夜的&,也就有了9”这句&可见&古人在诗词用上&用心&在令人敬5古代的诗词,在用字上,用确,在写作上学生了的,,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到语言的&深入了这法&用于写作&就形成一语言,行云流水的文字,丰富且极有内涵文章,学生便写出来了5参考文献:[1]钟杜燕•让诗意渗入文字——刍议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作文5学中的应用[%].广东5育(综合版),2020(2):37-38.[']罗妍•浅谈古诗词在小学髙年段作文5学中的运用[%]•新5育时代电子杂志(5师版),2019(1):27.莫结结,广东省怀集县实验小学教师°。
改写古诗词,看我的作者:***来源:《课外生活(小学4-6年级)》2020年第06期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诗词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
【初步感知】古诗词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编的一种作文训练。
也就是说,思想主旨不需要大改动,表现形式却有较大的变化。
改写古诗词是一个全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
想要写得好,可不容易呢。
【指点迷津】改写古诗词其实是有窍门的,今天就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为例,看我们怎么来改写古诗词吧。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如秋思落谁家。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诗人用“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桂花”等景物渲染出了中秋月夜的凄冷、幽静,描绘出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
所以在改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写出凄冷、幽静的环境特点。
本是家人欢聚的中秋时节,诗人却独自漂泊异乡。
因此,特定的望月环境更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引起读者共鸣。
★把握古诗词酌原意改写古诗词不能改变它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把古诗词所包含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古诗词更丰满。
《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在空明清冷的月夜怀想远方的亲人,但他并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用“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委婉的说法将自己的情思表现得含蓄、深沉。
★展开合理酌想象《十五夜望月》写于诗人旅居他乡,又恰逢中秋团圆佳节之时。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不言而喻。
清冷的月夜景象,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他还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
只要我们的想象是合理的,并且贴近当时的情境,就能让改写的文章更生动、传神。
★注意酌要点(1)不要简单地翻译诗句;(2)行文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4)學会人称的转换,可以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者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5)必要时适当补充背景材料,如时代背景、季节特征、地理环境、人物身份等,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丰富改写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改写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而古诗文创新教学的意义就是通过“再创造”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故诗文进行改写,就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改写?我在教学案例中去探寻古诗词改写的方法。
改译一:《游山西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古诗词语言精练,通过古诗词改写可以训练学生写作表达的精确性和语言的精炼度。
但古诗文改写不是简简单单的翻译,这篇学生的改译习作,实际上就是古诗的译文,这样的改写显然缺少了诗的灵动和韵味。
改译二:
陆游一直闷闷不乐。
为无法挽救国家危亡而感到惋惜。
也为贬官为民和朝廷的软弱感到难过。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陆游出去转转,来到了山西村。
农夫热情的把陆游领入院中。
一入小院,就看见院中摆上几桌酒席,桌旁酒坛里的腊酒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一问才知道,今年大丰收了。
每年到此时,村里男女老少就齐聚一堂,庆贺丰收,招待来客。
酒足饭饱,耳酣脸热之际,他暗想:如果国家灭亡,这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不知是否还会到来?和乡亲们欢庆完丰收,我又踏上了散步的旅途。
一路上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当陆游认为无路可走时,前方又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山庄。
这让他心头为之一振,随即豁然开朗。
是啊!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一路坎坷走来,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就能收获成功。
这篇学生的改译习作,从改译文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用功与用心。
他在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原有文本再写一遍,这个写不脱离文本太多,将自己的生活“嵌入”到经典古诗文的“框架”当中,化为己用,还带有自己的认知。
所以,古诗文创新教学的一个方法是“改译”而不是单单的翻译诗文。
“翻译”和“改译”到底有何区别?“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或文字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
“改译”是将一种语言或文字的大致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可以删减或增补。
“翻译”和“改译”虽一字之差,改译是再创造,而翻译不是。
古诗词的再创造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要对古诗文有充分的理解,也要掌握改写古诗词的文本创作特点。
所以改写古诗文,首先得让学生反复读,读懂古诗的每个字,每
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出诗中的情趣、意境,读出作者的情感,然后整体地思考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一处景,还是一件事?引导学生把这些景和这些事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
其次,找古诗文中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把这些人、事、景提炼出来,引导学生把这些人、这些景和这些事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
根据画面具体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改写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我们从古诗词中找到的人有叙家常的老夫妇、豆田除草的大儿子、编织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略含醉意的作者。
事有老夫妇叙家常、豆田除草、编织鸡笼、剥莲蓬,景有茅檐低小、溪边的小草,溪头草丛。
将这些人、事、景进行梳理,就形成了具体可感的一个个小画面,为具体地描述古诗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理出古诗词的人、事、景后,要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改写文中的人物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详细刻画,使其形象丰满;对诗词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好必要的充实和渲染。
然后用通顺、连贯语言写下来。
例如改写陶渊明的《饮酒》,我们可以将诗人在南山采菊时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具体地描述出来,再衬以一些秋景的描写,这样就能较好地表达出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情节,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古诗的内容进行大胆创新,让学生体验创新历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古诗词的改写就是激发出学生在学懂会背的基础上的写作
欲望,把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自己的观点融入到改写的文本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