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格式:docx
- 大小:40.17 KB
- 文档页数:4
公路桥梁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结果汇总表目标与考核(30理机构和人员(35分)安安全责任体系(40资质分)Array管理费用管理、全管理科技创新与信息化(30教育培训(90分)业人员培训运营管理(170分)关方防管理险评估风险管理(60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和患治理安全行急演练应、事改进(30分)查处理1.“★”为一级必备条件;“★★”为一、二级必备条件;“★★★”为一、二、三级必备条件,即所有一级企业必须满足一、二、三星要求,二级企业需满足二、三星要求,三级企业需满足三星要求。
2.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带有标注“AR”(Additional requirements的意思)的项目执行限制扣分要求,申请一级的企业该项目扣分分值不得超过该项分值的10%,申请二级的企业该项目扣分分值不得超过该项分值的25%,申请三级的企业该项目扣分分值不得超过该项分值的40%,所有“★”项,二、三企业按照“AR”项要求执行,所有“★★”项,三级企业按照“AR”项要求执行,所有评分项目中存在一项超过上述扣分要求的为达标建设不合格。
3.所有指标中要求的内容,如评审企业不涉及此项工作或当地主管机关未要求开展的,视为不涉及项处理,所得总分按照千分制比例进行换算。
如:某企业不涉及项分数为100分, 对照千分表去除不涉及项得分为720分,则最终评价得分为720÷900×1000=800分。
4.所有涉及抽查、询问人员的指标,如细则中无具体说明,抽查数量为总数的10%,最低抽查数量为5,最高抽查数量为15,抽查的人员及车辆应具有代表性,每种类别车辆或人员必须要有抽样。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交通事故频发,给我们的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我国交通部门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文将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定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高速公路安全水平的量化指标。
它包括交通事故率、车辆密度、车速、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多个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交通安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综合多个维度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总体情况:包括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总车辆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数等。
2. 交通量和流量:包括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交通流量、车辆密度等。
3. 道路设施:包括高速公路的道路等级、路面状况、标志标线等。
4. 驾驶人员:包括驾驶人员的素质、驾驶行为等。
5. 车辆状况:包括车辆的技术状况、运输能力等。
6. 环境因素:包括天气、气候、路段陡峭等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为了更准确地反映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必须合理。
常见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综合指数法:将各项指标综合权重后生成总得分。
2. 层次分析法:将指标按重要性排序,根据重要性给出相应的权重,生成总得分。
3. 标准值法:以事故率等参考标准为基础,进行评价。
四、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掌握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对于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性也再次得到提醒,促使高速公路服务提供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
总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情况,为我们的交通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是保障公路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任务。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交通状况的稳定性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探讨不同要素对交通稳定性的影响。
首先,交通运行效率是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
车辆的行驶速度直接影响着交通流量的流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如果车辆行驶速度过低,会导致交通堵塞和拥堵,降低车辆的通行能力。
因此,高速公路的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车道通行能力等指标。
其次,交通安全是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道路事故的发生会导致交通瘫痪,对交通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事故严重程度等指标。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评价,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地点,并采取措施加强交通安全。
再次,道路设施的状况是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的重要要素之一。
道路的质量、舒适程度和通行能力直接影响交通的稳定性。
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道路的平整度、坡度、路面状况等指标。
通过对道路设施的评价,可以了解道路的状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改进,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舒适度。
最后,交通信息的传递与更新也是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交通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交通信息的准确度、及时性等指标。
通过评价交通信息的传递与更新情况,可以了解交通状况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交通拥堵等问题。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保障公路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行效率、交通安全、道路设施状况和交通信息的传递与更新是高速公路交通稳定性评价的关键要素。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与一般开放路段不同,公路隧道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是交通运行
的瓶颈路段。
当驾驶员在隧道运行影响范围内行驶时,由于隧道信息
诱导、照明通风、路面性能、交通环境、噪声和速度等条件的局限,
行车舒适度有所下降,运行风险有所增大,特别是长隧道,一旦发生
交通事故,通常具有易引发二次事故,救援处理难,经济损失和社会
影响大的特点。
因此,对隧道运行安全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对切实
提高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司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1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承德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
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随着“两环十射”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
完善,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等高速相继通车。
基于承德地
区以山岭重丘为主的地形地貌特点,隧道以能克服高差、降低坡度、
提高线形标准、缩短里程、节地环保等优势被广泛采用,高速公路隧
道已成为承德山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表1所示,承德地区
高速公路隧道通车里程已达87476m,占通车总里程的12%。
其中特长
隧道2座,总长6245m;长隧道35座,总长60404m;中隧道14座,
总长9468m;短隧道40座,总长11358m。
2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非常多,既有内部
因素(如隧道线形、路面抗滑性能等),又有外部因素(如气候条件、平均日交通量等),因此在建立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
意遵循以下原则。
2.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影响因素中,有
些可以定量化,有些只能定性描述,但这些定性因素也对评价结果起
重要作用,因此指标体系应尽量考虑选择定量指标,对难以量化的重
要指标进行定性描述。
2.2系统与层次相结合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包括道路
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确定指标时需运用系统的观点,将总体目标分解综合,形成能够全面
完整反映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的要素系统,并充分体现系统的层次性及
子系统的相关性,做到系统与层次相结合。
2.3科学与可行相结合在保证评价指标立足于运营管理现状,并能科
学客观地反映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特点的前提下,力求评价指
标通俗易懂,易于获取,对指标的表述应简洁准确;在不影响指标系
统性的前提下,避免指标间相互交叉和信息重叠,尽量提高指标的可
行性。
3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以上原则,结合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实际,并在借鉴
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三层山区高速公路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安全性。
第二层为对
象层,包括四个要素,分别为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
条件四类指标。
第三层为因素层,包含16个指标(图1)。
3.1第一因素集——道路条件描述道路线形、路面状况以及标志标线
等附属设施对隧道交通运行环境的影响。
选取的道路条件指标有:线
型连续性、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排水性能、交通标志标线。
3.2第二因素集——交通条件从交通流特性方面描述高速公路隧道交
通运行状况。
选取的交通条件指标有:隧道长度及最大纵坡、年均日
交通量、重车危险品车比例、平均车速。
3.3第三因素集——环境条件描述隧道运行半封闭管状环境下隧道内
部实际运行状况。
选取的环境条件指标有:分段照明亮度、应急救援
设施完好率、通风设施完好率、视频监控系统完好率。
3.4第四因素集——气候条件雨、雪、雾、冰等气候条件对隧道运行
安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隧道出入口及过渡段。
选取的气候条件指标有:能见度、风速、水膜厚度、结冰面积率。
4部分评价指标说明
4.1线形安全性在由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动态道路交通系统中,有80%以上的道路、交通和环境信息是通过驾驶人视觉获取的,驾驶员对道
路线形条件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占50%以上。
隧道管理范围内的道路平纵横线型条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驾驶人行车视距、视野和车辆
行驶的安全舒适性。
4.2路面抗滑性能是指车辆轮胎受到制动时沿路面滑移所产生的抗滑力,一般以横向力系数SFC来表示。
相关统计数据证明,事故数量与SFC存在关系,当路面SFC较低时,事故数偏高。
目前承德地区隧道路面形式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为提高路面抗滑性通常采用横向刻槽。
隧道投入运行后,路面及横向刻槽逐渐被磨光或污染,路面抗滑性能
不断降低,甚至形成反光镜面。
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对京承高速部
分隧道路面进行了精铣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3路面排水性能取决于隧道防排水设施的完备程度,主要包括洞口
处截水沟,检修道纵向集水凹槽,隧道内明沟及暗沟等。
隧道处于相
对封闭的环境中,若路面排水设置不善,会使路面处于长期潮湿甚至
积水的状况下,轮胎与路面间形成水膜,造成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消失,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4.4交通标志标线标志标线是驾驶人重要的视觉信息来源,当前方道
路交通条件与驾驶员的驾驶期望存在差异时,可以通过标志、标线、
护栏给予提前预告、诱导和适时告知,将驾驶风险降低或消除。
4.5分段照明亮度根据驾驶人视觉认知安全舒适性要求,可将隧道照
明段划分为接近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和出口段。
各区段照明
状况评价内容及方法应按现行《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结合现
场实际情况进行评定。
4.6噪声等级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路面属于刚性材料,会反射隧道
噪声并产生混响,隧道越长,噪声越大。
统计数据表明,噪声超过
50dB,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造成人精神不集中。
而高速
公路隧道内产生的噪声可达95dB,对驾驶人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不良影响,增大驾驶工作负荷,干扰驾驶员听力,甚至引发驾驶员听觉障碍
而导致交通事故。
4.7应急救援设施完好率公路隧道应急设施主要包括隧道逃生设施和
隧道消防设施。
逃生设施指隧道内发生紧急事件时供受困人员车辆逃
离事故现场的设施。
主要包括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横
洞指示标志、疏散标志及防火门。
隧道消防设施指隧道发生火灾时,
进行探测、报警及灭火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紧急电话、手
动报警按钮、灭火器。
4.8通风设施完好率目前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长隧道主要采用射流风机
纵向通风,配合CO/VI检测器及风速、风况检测器。
隧道通风设施既
可以保证安全的行车视距和驾驶的舒适性,也可以在出现紧急状况时,最大限度地抑制或减缓隧道内烟雾和有毒气体的扩散速度,延长受困
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同时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
5结语
隧道运行安全作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节点,其关键性
不言而喻。
近年来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运行
管理工作开展相对滞后,本文初步探讨了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抛砖引玉,对未来承德山区高速公路
隧道运行管理工作,特别是长隧道与隧道群运行管理安全检查及安全
性评价提供有益帮助和借鉴。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