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太白山旅游景区提升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4
探析如何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作者:郭双林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16期摘要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分析了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建设原则,探讨了核心景区的打造策略,希望能为景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建设;策略大秦岭作为重要生态旅游资源,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众多,有着巨大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无论是出彩的山水地貌还是宝贵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中药材、绵延千里的原始深林资源,抑或是保存良好的历史名山、文化遗产、宗教文物与神话传说等,都为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要立足于大秦岭地区的出色旅游资源,在生态环保理念指导下打造全新的人文生态旅游产业,构建核心景区,实现经济效益、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下面对如何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策略进行探讨。
1 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建设原则1.1 指导理念[1]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打造要立足区域内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品优等典型优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旅游发展、生态保护两大目标,加强区域内各大特色景点的建设,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覆盖范畴并提升服务品质,真正建立起贯穿大秦岭区域的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链与全区域旅游发展体系,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精品文化品牌,实现区域内旅游业、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
1.2 发展规划[2]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建设与打造要坚持全区域规划布局,党政工作两手抓。
要以核心景区为支撑,带动区域周边各个旅游产业带发展,积极挖掘美丽乡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遗址、历史名山等资源的资源潜力,将全局发展理念延伸到所有区域,将大秦岭内所有旅游资源作为整体进行整合并规划,配合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及研学基地、养老基地、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长廊、旅游绿道等旅游业态建设,打造大秦岭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民旅游的新格局。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规划特色路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初期,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融资,这些前期投入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景区内修建停车场,公共厕所,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和消防安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景区还应最大限度的提供人文关怀服务,提高人文关怀理念的接受度,在景区中积极提供关爱老人,弱者和残疾游客,建立急救诊所,健康保护游客旅游等关怀服务。
在景区事故多发区,粘贴温馨提示的标识标牌,给游客做好温馨提示,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景区卫生间改建的细节为例,游客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清洁和秩序,而是为了人性化的关怀,现今很多景点都有第三厕所,哺乳室等等,为了解决厕所排队不均的问题,我们增加了女厕所的数量,旨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这些细节,在我们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调研过程中并未发现这些细节的设置,可以得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停留在第一阶段。
根据太白山的特色,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特色旅游路线,在路线的规划上很大程度要考虑回归的原则,把自然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让旅客有更好的旅游体检,身临其境的体验大自然的风光美景。
1.1整合交通道路设施景区都应格外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区的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地的一项重要工程,是风景名胜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目前可用于道路、卫生间等传统基础设施;电子导航、电子导游、二维码讲解等智能基础设施。
景观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在景区事故多发区,粘贴温馨提示的标识标牌等,为残疾和弱势游客提供服务,建立急救诊所,保护游客的健康。
1.2打造合理特色线路太白山山体很高,山势陡峭,道路建设成本高,对环境和资源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严厉禁止随意修建道路和攀岩小径,应加强人行步道、小道的建设力度。
开发徒步小径,连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道路,如国道、高速公路、区级市政道路、森林道路、农村道路、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道路、巡逻道路、旅游道路等等。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西安秦岭,这片广袤而神秘的自然之地,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制定本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涵盖了高山、森林、溪流、峡谷等多种自然景观。
然而,过去的无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给秦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
因此,本次规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规划目标1、生态保护优先确保秦岭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旅游品质提升提供丰富多样、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3、社区参与发展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社区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教育与科研打造生态教育和科研基地,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
三、资源评估1、自然资源秦岭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珍稀的植物物种;多样的动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等;还有壮观的山水景观,如太白山、翠华山等。
2、人文资源秦岭地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如古栈道、寺庙、古村落等,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长期互动。
四、功能分区1、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游客进入,仅允许科研人员在特定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以保护最脆弱的生态区域。
2、缓冲区限制游客数量和活动范围,开展生态监测和科普教育活动。
3、游憩区设置完善的旅游设施,提供观光、休闲、户外运动等旅游项目。
4、服务配套区集中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购物等,为游客提供便利。
五、旅游产品规划1、生态观光游设计多条观光线路,让游客欣赏秦岭的自然风光,如森林、溪流、山峰等。
2、科普教育游建立科普馆、生态观测站等,开展生态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研究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摘要: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处自然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本文通过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生态旅游对于太白山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最后提出了加强保护、科学规划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以促进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挑战与机遇,可持续发展一、引言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是中国西北地区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白山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损和旅游开发压力增大的问题。
因此,研究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对于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太白山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太白山是一个以山地景观为主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太白山还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秀丽的山峰、雄伟的峡谷、清澈的水体等,各具特色。
这些资源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生态旅游对太白山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生态旅游的推广和实践,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有效保护太白山的生态环境。
2. 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3. 传承文化遗产:太白山地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生态旅游可以帮助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游客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增加文化交流和理解。
关于太白山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王恭
【期刊名称】《陕西综合经济》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一、成效与问题。
l、成效:首先是把一个“紧锁深闺”的太白山推向世人,使人们对太白山的认识日渐深刻。
第二,太白山深刻的文化底蕴不断被揭示,特别是她的历史渊源、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构造、自然美学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向社会的展示,使太白山的旅游地位被社会所认可。
第三,开发所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给眉县地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太白山开发规划几经修改已日趋完善,逐步走上了依法开发的轨道。
【总页数】1页(P13)
【作者】王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34
【相关文献】
1.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任琳;胡崇德
2.对太白山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讨 [J], 方东汉
3.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域共管体系的思考——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谢屹;李伟;温亚利;胡崇德
4.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J], 党维华
5.太白山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J], 李崇实;何强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1. 引言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境内,面积约为XXXX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太白山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制定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
2. 规划目标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目标是保护太白山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其原生态风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并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体验。
具体目标包括:•保护和恢复太白山的自然景观,维护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和增加太白山的物种多样性,促进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旅游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3. 规划内容3.1 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太白山的生态环境,规划中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太白山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水源地的开发和利用;•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强对太白山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太白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测,制定保护计划,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3.2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中还将促进太白山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开发建设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如景区观光路线、生态步道等,提供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旅游体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开展生态旅游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旅游管理和监测,保证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
3.3 管理和保护措施为了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规划中将加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加强巡护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工作;•完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保护区的法律监督和保障。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交通闭塞,路线不合理1.1 路况较差,缺乏规划太白山内有许多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但景区内的旅游路线很不合理。
太白山国家公园有长40km的旅游主干道和15km的人行步道,由于公园形成的影响,这些旅游线路不能形成旅游环线,只能形成一个往返的路线。
在红河谷森林公园、黑河森林公园等等存在类似的问题,很多旅游线路条件差,标识系统严重不够等现象都对太白山的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旅游线路的不合理造成了重复游览,也使得一些风景如画的景区环境容量大增,部分地方景区环境容量超载,当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并且,虽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都进行过总体规划和旅游区划,但整个太白山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并不统一,重复建设和粗放管理破坏了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标识系统不清楚。
可能会给游客带来困扰。
1.2基础设施不完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大,地形复杂,旅游线路建设难度大。
很多风景名胜区没有车道,游客只能走人行道。
原始道路虽然保留了古老典雅的风格,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常遭受暴雨、滑坡等自然灾害,已然变得十分危险,在游客较多的旅游旺季,游客的安全难以保证;山中住宿条件落后,住宿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景区内没有统一的电瓶车,严重阻碍了游客的旅游流动性。
2专业管理及服务人员匮乏1.缺乏创新观念保护区内经营管理人员多,旅游管理人员少,缺乏战略定位、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发展,缺乏区域生态旅游营销策略与服务水平研究等服务。
太白山保护区缺乏品牌建设和创新,这也削弱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的认知度,功能性质量欠佳现在很多景点都不够重视景点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服务。
具体表现为:景点的服务人员不能微笑服务,对游客缺乏忍耐力和不足,缺乏应有的礼仪常识;服务人员在岗时,不能适应自己的角色;服务人员偷工减料、随意降低服务技术标准,这一点在旅游淡季尤为明显。
3,服务管理缺乏科学的体系没有全面管理理念与行动目前许多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都不规范管理效率低下,缺乏符合景区自身情况的科学服务管理体系指导严重阻碍了景区全面升级、管理的步伐。
太白山景区旅游营销策划方案1. 项目背景与目标太白山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太白山以其壮丽的山势、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次旅游营销策划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太白山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并增加旅游收入。
2. 目标受众太白山景区的目标受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群体:- 国内外游客:希望体验太白山的自然风光、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的游客。
- 历史文化爱好者:对太白山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感兴趣的游客。
- 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对太白山周边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 大学生: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大学生组织户外拓展、社会实践等活动。
3. 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太白山景区的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以及太白山景区的主要竞争优势和潜在的挑战。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旅游营销策略。
4. 品牌推广与宣传- 建立品牌形象:开展品牌定位研究,确定太白山景区的核心价值和形象。
- 设计标识与标志:设计太白山景区的 logo、口号和形象色彩,统一品牌标识。
- 多渠道宣传: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 合作伙伴关系:与旅行社、线上旅游平台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太白山景区。
5. 旅游产品开发- 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 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互动性强、体验感强的旅游产品,例如户外拓展、太白山文化体验等。
- 特色产品推广:利用太白山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太白山文化节、夜间登山等。
- 泛娱乐化产品:结合太白山的自然、文化资源与娱乐元素,推出泛娱乐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6. 旅游资源保护与环境友好-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态度和能力,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对太白山景区环境的监管与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 建设便利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设施与服务,例如修建更多的观景台、休息区、餐饮场所等。
秦岭活动策划方案秦岭作为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探索。
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发展、挖掘秦岭的潜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秦岭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标分析1.1 秦岭活动目标秦岭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秦岭旅游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秦岭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提升秦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2 市场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当前的旅游市场对于秦岭的需求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需要通过秦岭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秦岭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1.3 目标群体分析根据目标市场,可以划分出以下几类目标群体:- 自然爱好者:喜欢大自然,追求野外探险和户外活动的群体。
- 文化追求者: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愿意去秦岭感受文化底蕴的群体。
- 休闲度假者:追求舒适放松的度假体验,喜欢享受自然风光的群体。
二、活动策划内容2.1 活动主题确定根据秦岭的自然和文化特点,确定一个独特的活动主题,如“秦岭之行,探寻千年文明”,重点突出秦岭的历史文化。
2.2 活动形式设计结合秦岭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 徒步探险:组织徒步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秦岭的山水之美。
- 自然保护教育:开展自然保护教育活动,让游客了解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
- 文化体验:组织参观秦岭的古迹和博物馆,让游客了解秦岭的历史文化。
- 传统手工艺体验:组织游客学习秦岭传统手工艺,如陶艺、剪纸等。
2.3 活动行程安排根据活动形式和目标群体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活动行程安排。
例如:第一天:到达秦岭,检查入住酒店,进行简单的活动介绍和安全培训。
第二天:徒步登山,欣赏秦岭的美景。
第三天:参观秦岭的古迹和博物馆,了解秦岭的历史文化。
第四天:体验秦岭的传统手工艺,学习陶艺、剪纸等技能。
第五天:整理行李,返回原地。
三、活动组织与资源整合3.1 活动组织架构根据活动规模,确定活动组织架构,包括活动总负责人、策划负责人、活动执行人员等。
2014年3月防 护 林 科 技M a r .,2014第3期(总126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3(S u m N o .126)文章编号:1005-5215(2014)03-0046-02收稿日期:2013-11-21作者简介:陈永兵(197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和管理工作.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管理对策陈永兵(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通过对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探讨,分析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S 759.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4.03.020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部,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区管理局多年来在致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在探索科学发展生态旅游的途径㊂1 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1.1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拔3767.2m ,由东㊁西太白山及其间的主脊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的组合体构成㊂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这一区域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㊂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5年,管辖范围为107ʎ22ᶄ25ᵡ 107ʎ51ᶄ30ᵡE 和33ʎ49ᶄ30ᵡ 34ʎ05ᶄ35ᵡN 之间,东西长45k m ,南北宽34.5k m ,面积56325h m 2㊂周边与太白山㊁黑河㊁红河谷㊁青峰峡等森林公园相毗邻,和法门寺㊁楼观台等宗教圣地相呼应,距西安110k m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㊂1.2 明晰的森林垂直带谱保护区内相对高差2707.20m ,山地植被垂直分带非常显著,是研究我国中部植被垂直带谱的典范,自下而上依次分为4个植被带谱7个亚林带㊂气候㊁土壤㊁动物也均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景观带谱㊂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游览,可以说 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㊂ 这在国内诸名山中实为罕见㊂1.3 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天然博物馆第四纪冰川遗迹众多,石海㊁石河㊁冰斗湖等不仅壮观,更具科研价值㊂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直接承袭了秦岭地区第四纪冰期的演替,是连接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作用与西部现代冰川现象的纽带,太白山又被称为 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㊂1.4 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代表保护区是秦岭生物多样性的宝库㊂有种子植物1899种,苔藓植物253种,蕨类植物120种,其中太白山特有种子植物4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种㊂有兽类64种,鸟类192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14种,鱼类6种,昆虫1435种㊂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㊁金丝猴㊁羚牛㊁豹㊁林麝 五大名旦 一应俱全;二级保护动物29种㊂本保护区为大熊猫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有着极为重要的科研价值㊂1.5 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上周㊁秦㊁汉㊁唐等13个朝代曾建都西安,同时受宗教圣地法门寺㊁楼观台的佛㊁道文化的影响,太白山自古就以其神秘而备受人们崇拜㊂太白山还被誉为道教第七十二小洞天的 玄德洞天 ,太白山的宗教活动至今仍然长盛不衰㊂太白山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的主题,李白㊁白居易㊁韩愈㊁苏东坡等曾多次游览;鬼谷子㊁孙思邈等传奇人物也在太白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说㊂2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现状2.1 保护区生态旅游初级阶段(1982 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来太白山的人逐年增多,85%以上为朝山的善男信女,游客多来自南方;主要登山线路为蒿坪寺 斗母宫 大爷海一线,徒步登顶需要2~3d 时间;山上缺少旅游接待设施,吃住在沿途的庙宇,甚至出现在庙宇院子露宿的现象㊂随着旅游人员的逐年增多,开始进行入区登记和出售门票,庙会期间在山上派驻人员,修建骆驼树旅游检查接待站等旅游服务设施㊂存在着敬畏之心的这种朝山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态旅游氛围㊂到20世纪80年代末周边旅游开发已经崭露头角,而且大有崛起之势㊂2.2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阶段(1992 2002年) 1991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成立,1992年7月正式开放,这给太白山保护区旅游带来了挑战㊂游客登山从原来黑虎关 文公庙一线突转到汤峪 文公庙这条线路㊂1993年保护区编制‘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规划“㊂1994年5月,原林业部批复划定了生态旅游小区,范围包括3511高程 文公庙一线,黑虎观 文公庙一线,沿登山路线宽500 m;铁甲树 三清池一线沿登山路线宽300m的旅游带和第四纪冰川遗迹保护场㊁蒿坪试验区,总面积2638h m2㊂下半年编制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㊂1995年,保护区被确定为省级旅游景点㊂1997 2001年编制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计划“,并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㊂1998年成立了旅游公司,2002年改制为生态旅游科,开展以观光游览㊁科学考察㊁教学实习接待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㊂2.3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阶段(2003 2013年)保护区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不断完善生态旅游设施:建设蒿坪㊁小文公㊁铁甲树游客服务中心3处,蒿坪教学实习基地1处,建设蒿坪㊁红河谷休闲度假山庄2处;修建区内生态旅游道路10k m,整修旅游便道50k m,架设便桥16座,修建公路4k m㊂随着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门票价格逐步提升, 2010年生态旅游纯收入达到48.5万元㊂近年来仅高山区就接待2.3万左右的生态旅游游客,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㊂实施了 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精品小道项目 和 太白山保护区游客参与式巡护项目 ;对周边社区的农家乐经营户和向导背工进行培训,并开展了生态旅游监测和评价研究㊂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 F)协助下,2010年5月,太白山保护区管理局主办,周边森林公园和有关自然保护区等7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太白山生态旅游联盟,促进了整个太白山区域生态旅游发展㊂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太白山保护区在户外运动圈知名度不断升温,导致旅游人员的组成也在发生变化, 驴友 占的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现在已经占到旅游人数的1/3左右,尤其是五一和国庆长假期间,比例超过50%㊂3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突出问题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虽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成为制约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㊂3.1生态旅游管理水平较低保护区林业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较多,旅游管理人才欠缺,导致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战略定位㊁规划设计㊁营销策略㊁服务水平等方面发展不足,也造成市场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认知度较低,缺乏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品牌发展和创新的战略观念㊂3.2生态旅游小区内缺乏合理的二次规划旅游小区是在3条传统的登山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划定,纵向跨越了实验区㊁缓冲区和核心区,相对高差达2700m,战线长120k m,面积2638h m2㊂在旅游小区全面开花地开展生态旅游,管理成本高,难度很大,保护区管理部门缺乏对旅游小区合理的二次规划㊂比如,基础设施缺乏整体感,和环境不协调,功能单一,有的甚至违背地形㊁水文等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规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㊂3.3对 驴友 户外运动的规范和引导不够近年来,每年有数千 驴友 进入保护区,由于户外运动知识的欠缺,经常发生人员死亡㊁受伤等事件㊂为此,保护区管理部门不但要经常开展户外救援,而且也产生了一些负面舆论影响㊂面对这种旅游模式,保护区在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办法㊂3.4生态旅游对区内资源安全的隐患增加进入太白山保护区旅游的人员构成复杂,有游客㊁香客和驴友等等,有些游客不遵守管理规定,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甚至闯入大熊猫等珍贵野生动物栖息地,对区内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如野外用火㊁乱采乱挖㊁污染水源㊁毁坏设施㊁强行闯关等等现象时有发生㊂4太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太白山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不可回避㊂主要因为太白山保护区不同于国内一些普通保护区㊂首先,太白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朝拜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其次,近些年来周边森林公园打着大太白山的旗号,积极地开展旅游,已将太白山保护区卷进大旅游的漩涡当中;第三,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生态旅游小区的规划,这也是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工作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㊂(下转第65页)74第3期陈永兵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管理对策部㊁杜尔伯特北部以及嫩江下游㊁松花江干流沿岸地带㊂这一地带的湿地面积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9%(未计盐沼)㊂(2)湿地类型多样,沼泽湿地以芦苇沼泽为主㊂全区湿地可以分为6个湿地型和20个湿地体㊂芦苇沼泽总面积11.7万h m2,占沼泽湿地总面积16.89万h m2的69.3%,其次为各类苔草沼泽㊂(3)湖泊和库塘湿地面积大,但湖泊萎缩和主城区湖泊污染严重㊂全区湖泊和库塘湿地总面积达15.3万h m2,其中,连环湖面积5.56万h m2,矿化度1.79g L-1,是东北最大的微咸水湖㊂受湖泊的水源补给条件和常年降水偏少的影响,15年来,湖泊面积缩小了36.8%,变化率大㊂主城区的20个水体中,除个别水库外,其余湖泊均由于石油开采和接纳工业废水㊁生活污水而受到严重污染,为劣Ⅴ类水体㊂(4)湿地生物资源丰富㊂天然植物分布有509种,隶属于70科,经济植物有183种;野生动物中的鸟类有273种㊂隶属于17目48科㊂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㊂(5)国际重要湿地 扎龙保护区57%的面积和67%的核心区面积分布在本市境内,管理体制有待理顺㊂龙凤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大庆市区内的大面积沼泽湿地,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㊂参考文献:[1]付金水.中国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群[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2(9):46,51-54[2]徐长君,张国发.大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J].中国农学通报,2009(11):215-219[3]杨丹,张思冲,宫晓蕾,等.大庆湿地的主要类型及其污染物降解功能价值估算[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3):16-18(上接第47页)4.1加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能力和品牌建设通过招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㊁举办培训班㊁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㊂借助太白山的知名度,打造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品牌㊂对重点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和宣传,结合宗教庙宇分布密集㊁宗教文化气氛较浓的特点,开发宗教旅游,开展森林体验㊁科考实习㊁户外拓展等多种生态旅游方式,形成具有太白山保护区特色的生态旅游模式,创立自己的生态旅游品牌㊂利用周边社区共管示范基地的优势,开发农家乐和向导背工等生态旅游服务,开发有地域特色的土蜂养殖,中药材和猕猴桃种植等产业,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形成多元化生态旅游经济实体,创造良好品牌,积累无形资产㊂4.2对太白山生态旅游小区进行合理的二次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生态旅游小区进行合理的二次规划㊂首先,太白生态旅游小区可以继续细分为三个小的景观区:一是3511 大爷海 三清池一线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冰川遗迹景观区;二是铁甲树 三清池(药王殿)一线海拔2000m以下的南太白山河谷景观区;三是黑虎关 文公庙一线中海拔2600m以下的典型生态文化景观区㊂其次,实行梯次性开发,这既符合产品开发的规律,也可以缩小成本㊂第三,从现有的交通㊁通讯㊁宾馆㊁庙宇㊁农家乐等旅游基础设施㊁景观资源和宗教文化优势来说,应当先着重发展蒿坪 平安寺(海拔2600 m)典型生态文化景观区,制订详细旅游设计方案㊂旅游设计方案要参照当地自然历史条件㊁景观资源㊁野生动物活动情况㊁宗教民俗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㊂路线设计可以将蒿坪寺㊁韩信点兵场瀑布㊁古枫幽境㊁桃川曲流㊁红河丹崖㊁斜峪雄关㊁斗母奇峰㊁平安云海等著名的景点尽量包含在内㊂4.3加强对 驴友 户外运动的规范和引导对于户外运动应当积极同有关管理部门联系,采取新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实行许可认证制度,允许经过登记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等组织在保护区监管的前提下在区内开展户外运动;保护区可以设立自己的户外旅游登山团体,吸引户外 驴友 加入,发展户外拓展㊁登山㊁参与式巡护等高端旅游,规范引导这种户外运动式的旅游活动朝着健康的途径发展;同时加强旅游安全的组织疏导,制定防范工作预案;成立自己的户外救援队伍和社会专业户外救援队伍开展合作,设立救援基金,提升户外救援的整体水平㊂4.4进行生态旅游环境治理坚定生态旅游和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做好宣传工作㊂利用刊物㊁网站㊁游客服务中心等各种窗口广泛宣传,利用太白山杨凌科研宣教基地的设施设备,让更多的人了解太白山保护区㊂同时拓宽宣传渠道,针对户外游客个性化宣传㊂加强同森林公安机关和相关兄弟单位的联防合作,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的非法旅游和破坏自然资源环境的不法行为㊂参考文献:[1]王西峰,杨振,麻应太,等.牛背梁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J].陕西林业科技,2013(1):81-84[2]葛安新,王雅婷.陕西镇平县旅游业发展策划[J].陕西林业科技,2009(4):96-9856第3期王彬大庆湿地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太白旅游景点营销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太白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脉中,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区之一。
太白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宣传力量,在国内外游客中影响力较小。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太白旅游景点的营销策划方案,旨在提升太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二、目标客户分析1. 目标客群一:历史文化爱好者。
他们对太白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兴趣,愿意探索太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背景。
2. 目标客群二:自然风景爱好者。
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欣赏太白山脉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3. 目标客群三:休闲度假者。
他们希望能在假日里找到一个宜人的环境,放松心情,享受悠闲的假期。
三、核心竞争优势1.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太白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遗迹,如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太白山,以及各种历史文物和瑰宝。
2. 独特的自然景观。
太白山脉地理条件优越,山川河谷、林木草原、瀑布泉水等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给游客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3. 便捷的交通条件。
太白公路、铁路和机场四通八达,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方便快捷地抵达太白旅游景点。
四、营销策略1. 品牌建设(1)命名与标志设计。
提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并设计一个富有特色的标志,以便于游客记忆和识别。
(2)宣传口号。
建立一个简洁有力的宣传口号,能够准确地传达太白的独特之处和价值,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
2. 线上推广(1)构建官方网站。
建立一个内容丰富、页面美观、导航方便的官方网站,提供全面的太白旅游信息,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指南、住宿推荐和旅游攻略等。
(2)社交媒体宣传。
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发布有吸引力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讯,引发网友的兴趣,提升知名度。
(3)建立旅游APP。
开发一个专属的旅游APP,提供在线导览、订票、预定等功能,方便游客随时获取信息和参观太白景点。
太白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太白是一个极具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的地方,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
为了进一步挖掘太白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制定了太白策划方案。
二、项目目标1.提升太白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太白旅游;3.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三、项目内容1. 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在太白当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游客接待中心,提供游客咨询、导览、购票等服务。
游客接待中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 设计时尚,展现太白的历史文化; - 配备专业的接待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 提供详细的旅游资讯和导览地图; - 提供导览设备和语音导览服务。
2. 旅游线路规划根据太白的旅游资源,制定多条旅游线路,涵盖不同的景点和主题。
每条线路都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 深入游览太白的著名景点,如太白山、太白湖等; - 结合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 - 合理安排行程,确保游客能够充分体验太白的魅力; - 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项目,如徒步、滑雪、划船等。
3. 文化活动策划组织一系列具有太白特色的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体验机会。
文化活动可以包括: - 传统文化展示,如民俗表演、民间工艺展示等; - 艺术展览,邀请当地艺术家举办绘画、摄影等展览; - 主题演讲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分享太白的历史和文化。
4. 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太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在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太白的旅游资讯和线路推荐; - 制作宣传册和旅游指南,分发给游客和旅行社; - 邀请旅行达人和旅游专家前往太白体验并分享经验; - 指导当地旅游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和形象。
四、项目推进计划第一阶段:前期筹备•成立项目组织机构,确定项目经理并组建专业团队;•编制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预算;•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游客群体和市场竞争情况;•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旅游从业者沟通合作事宜。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开展游客接待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策划和制定旅游线路,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导览培训;•策划并组织文化活动,包括活动策划、艺术家邀请、场地准备等;•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发布推广内容。
宝鸡发展康养旅游的思路与建议宝鸡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康养旅游的地方。
在宝鸡发展康养旅游的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建议与思路。
一、打造特色康养旅游产品宝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华山、太白山、秦岭等,可以结合这些资源开发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
可以建设以温泉为主题的康养度假村,提供温泉浸泡、泥浴、按摩等服务,让游客享受到放松身心的乐趣。
宝鸡还可以开发以山地骑行、徒步旅行等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二、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为了满足康养旅游的需求,宝鸡需要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可以完善酒店、度假村的设施,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
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三、加强宣传和推广宝鸡发展康养旅游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如旅游展览、摄影比赛等,来展示宝鸡的康养旅游资源和特色。
可以举办一些康养论坛和交流活动,吸引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提升宝鸡在康养旅游领域的声誉。
四、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康养旅游,宝鸡需要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
可以与旅行社、酒店、民宿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康养旅游服务。
可以与保健品、药品、养生食品等产业合作,推出符合康养旅游需求的产品。
五、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宝鸡发展康养旅游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康养旅游业。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康养旅游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宝鸡有着丰富的康养旅游资源,发展康养旅游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发展的产业。
通过打造特色康养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以及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宝鸡可以进一步发展康养旅游,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康养旅游体验。
景区提升策划引言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许多景区面临着提升和改善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提供一些景区提升策划的建议,以帮助景区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并提升其竞争力。
1. 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景区的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建议:•培训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使员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完善设施:对景区内的设施进行改善和升级,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舒适和便利的体验。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例如导游服务、餐饮服务、娱乐设施等。
2. 加强景区宣传与营销有效的宣传和营销对于吸引游客和提升景区知名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制定宣传计划:确定宣传目标和策略,包括使用各种传媒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在线宣传。
•合作推广: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推广,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举办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节日庆典、主题展览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
3. 优化景区管理良好的景区管理对于提升游客体验和景区形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加强安全设施和监控系统的建设,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改善导览系统:优化景区导览系统,提供准确、实用的导览信息,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和风景。
•完善票务系统:引入先进的电子票务系统,提供在线购票服务,方便游客预订和购买门票。
4. 加强景区环境保护景区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景区员工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引入清洁能源: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景区对环境的影响。
太白山的旅游景观及游客意愿的分析太白山简介: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
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
太白山的旅游景观:太白山以其高、寒、险、奇、秀富饶和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于华夏。
“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唐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比喻。
太白山由于地质地貌、山岳冰川、源泉秀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奇花异草、人文历史构成了完美的景观体系,是最佳的生态旅游景区主要河流以上的地区,寒冻风化异常强烈,现代冰缘地貌发育,石海、石河、石流坡遍布,石环、石圈、冰冻岩柱等也大量分布。
第四纪冰川地貌,在主脊及两侧保存较好,尤以拔仙台周围地区最为完整,冰斗、冰蚀湖、槽谷,羊背石、冰碛垄等,冰碛形态极为清晰。
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2年7月,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
从此太白山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娉婷少女才向人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讲述她传奇的故事。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县境内,公园面积2949公顷,包括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
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主要景点介绍:(1)拔仙绝顶--又名八仙台,海拔3767.2米,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为太白山绝顶,恰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
(2)千年冰洞--在大爷海东侧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
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
许多游人到此,必攀崖进洞,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
(3)冰川奇石--在海拔3300米以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环、石玫瑰、冻融、岩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山岳型景区占我国景区的绝大部分,也是开发较早的一类景区。
我们这里提到的这类景区,拥有的自然资源并不像黄山、九寨沟那样是独一无二的,却因历史资源的不同,而独具特色。
但多种原因综合,资源并没有发挥想象中的价值,景区的发展平平——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满意度不高,面临着较大的提升压力。
不同景区有不同的发展症结,但归纳起来,也可从中发现一些共性:(1)观光主题缺失,赖以生存的观光旅游形不成核心吸引力;(2)旅游设施功能性不足、特色性不够,游客满意度不高;(3)核心游线空白,游客通过游览无法体验景区的精华。
以下,我们以绿维创景做过的几个项目为例,探讨山岳型景区的提升之路。
一、项目背景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白山作为中华龙脉——秦岭的主峰,处在大西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格局中,地理、文化区位、资源价值独特且具垄断性,交通畅达便利,休闲市场近在咫尺,且具备休闲开发空间。
我们认为,本项目拥有世界级的山水资源,区位绝佳,市场基础雄厚,有条件也应该打造世界级的山水目的地。
但目前其开发现状与武陵源、黄山、峨眉山等类似山水旅游景区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在核心吸引物、内部交通条件、产品开发、服务配套设施、综合消费方面都不尽完善,每年的游客量还不到30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承接了此景区的提升策划及概念性节点设计,核心任务在于整合太白山优质资源,深度挖掘太白山独特价值,开创太白山大旅游时代,构建太白山世界级山水旅游目的地。
二、解决思路
经过研究,项目组提出了“从观光主导走向综合开发”的全新开发模式——效益增长综合化,注重游客质量;产品结构复合化,摆脱门票经济,减缓生态压力、“从小格局到大格局,小客流到大客流,小消费到大消费,小收益到大收益”的全新战略——山上、山下共同开发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充分重视山上观光板块与山下度假板块的功能互补和经营联动。
据此,我们将此工作视为以“品牌形象演进”为首要,以“旅游布局调整”、“产品品质提升”和“游线体系优化”为核心;以“旅游要素整合”、“营销推广创新”和“支撑体系强化”为配套的系统工程,全方面着手实现太白山景区的提升:
品牌形象演进——提炼文化精髓,整合资源优势,构建“秦岭之心?大美仙境”的品牌形象,彰显太白山作为世界级山水旅游区的独特文化色彩;
旅游布局调整——通过撤、并、改、扩等方式科学对待现有景点,合理增加新景点,充分发挥山上旅游整合在调整总体旅游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使旅游布局更加有序;
布局图
产品品质提升——以主题作为引领,在丰富景点内部项目数量的基础上,强化其特色性,丰富其化内涵与游览空间,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品质;
要素、营销及体系的提升
景区大门效果图
瀑布酒店效果图
游线体系优化——以“主线更精、辅线更广”为原则,针对大众观光游客重点整合核心观光游线线;针对休闲游客以及多日或多次观光游客,在核心观光线路以外,设计多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辅助游线,形成“主次分明、特色互补”的线路体系;
游线图
旅游要素整合——选取入口区作为观光游览结构之中的核心集散节点,将太白山游览的餐饮与休闲都集中于此,促使人流在景区内周转,形成观光游线之中的核心区域;
营销推广创新——围绕全新主题,瞄准重点市场,加大营销投入,通过微博营销、节庆营销、软文营销、事件营销、联合营销等创新手段,使太白山的形象深入人心;
支撑体系强化——通过机制创新,以太白山旅游规划编制为前提强化政府主导,以建立健全太白山旅游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信息工程,以高薪引进、联合办学和系统技能培训为手段促进人才培养,以环保优先原则坚持、合力兴旅氛围营造、旅游安全体系建设为措施提升旅游环境,以争取国家旅游配套金融支持与引进社会资本为途径突破资金瓶颈,从而实现对旅游保障体系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