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太白山旅游景区提升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4
探析如何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作者:郭双林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16期摘要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分析了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建设原则,探讨了核心景区的打造策略,希望能为景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建设;策略大秦岭作为重要生态旅游资源,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众多,有着巨大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无论是出彩的山水地貌还是宝贵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中药材、绵延千里的原始深林资源,抑或是保存良好的历史名山、文化遗产、宗教文物与神话传说等,都为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要立足于大秦岭地区的出色旅游资源,在生态环保理念指导下打造全新的人文生态旅游产业,构建核心景区,实现经济效益、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下面对如何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策略进行探讨。
1 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建设原则1.1 指导理念[1]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打造要立足区域内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品优等典型优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旅游发展、生态保护两大目标,加强区域内各大特色景点的建设,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覆盖范畴并提升服务品质,真正建立起贯穿大秦岭区域的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链与全区域旅游发展体系,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精品文化品牌,实现区域内旅游业、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
1.2 发展规划[2]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景区的建设与打造要坚持全区域规划布局,党政工作两手抓。
要以核心景区为支撑,带动区域周边各个旅游产业带发展,积极挖掘美丽乡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遗址、历史名山等资源的资源潜力,将全局发展理念延伸到所有区域,将大秦岭内所有旅游资源作为整体进行整合并规划,配合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及研学基地、养老基地、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长廊、旅游绿道等旅游业态建设,打造大秦岭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民旅游的新格局。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规划特色路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初期,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融资,这些前期投入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景区内修建停车场,公共厕所,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和消防安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景区还应最大限度的提供人文关怀服务,提高人文关怀理念的接受度,在景区中积极提供关爱老人,弱者和残疾游客,建立急救诊所,健康保护游客旅游等关怀服务。
在景区事故多发区,粘贴温馨提示的标识标牌,给游客做好温馨提示,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景区卫生间改建的细节为例,游客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清洁和秩序,而是为了人性化的关怀,现今很多景点都有第三厕所,哺乳室等等,为了解决厕所排队不均的问题,我们增加了女厕所的数量,旨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这些细节,在我们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调研过程中并未发现这些细节的设置,可以得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停留在第一阶段。
根据太白山的特色,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特色旅游路线,在路线的规划上很大程度要考虑回归的原则,把自然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让旅客有更好的旅游体检,身临其境的体验大自然的风光美景。
1.1整合交通道路设施景区都应格外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景区的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地的一项重要工程,是风景名胜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目前可用于道路、卫生间等传统基础设施;电子导航、电子导游、二维码讲解等智能基础设施。
景观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在景区事故多发区,粘贴温馨提示的标识标牌等,为残疾和弱势游客提供服务,建立急救诊所,保护游客的健康。
1.2打造合理特色线路太白山山体很高,山势陡峭,道路建设成本高,对环境和资源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严厉禁止随意修建道路和攀岩小径,应加强人行步道、小道的建设力度。
开发徒步小径,连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道路,如国道、高速公路、区级市政道路、森林道路、农村道路、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道路、巡逻道路、旅游道路等等。
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西安秦岭,这片广袤而神秘的自然之地,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制定本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系统,涵盖了高山、森林、溪流、峡谷等多种自然景观。
然而,过去的无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给秦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
因此,本次规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规划目标1、生态保护优先确保秦岭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旅游品质提升提供丰富多样、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3、社区参与发展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社区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教育与科研打造生态教育和科研基地,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
三、资源评估1、自然资源秦岭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珍稀的植物物种;多样的动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等;还有壮观的山水景观,如太白山、翠华山等。
2、人文资源秦岭地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如古栈道、寺庙、古村落等,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长期互动。
四、功能分区1、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游客进入,仅允许科研人员在特定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以保护最脆弱的生态区域。
2、缓冲区限制游客数量和活动范围,开展生态监测和科普教育活动。
3、游憩区设置完善的旅游设施,提供观光、休闲、户外运动等旅游项目。
4、服务配套区集中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购物等,为游客提供便利。
五、旅游产品规划1、生态观光游设计多条观光线路,让游客欣赏秦岭的自然风光,如森林、溪流、山峰等。
2、科普教育游建立科普馆、生态观测站等,开展生态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研究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摘要: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处自然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本文通过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生态旅游对于太白山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最后提出了加强保护、科学规划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以促进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挑战与机遇,可持续发展一、引言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是中国西北地区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白山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损和旅游开发压力增大的问题。
因此,研究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对于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太白山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太白山是一个以山地景观为主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太白山还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秀丽的山峰、雄伟的峡谷、清澈的水体等,各具特色。
这些资源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生态旅游对太白山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生态旅游的推广和实践,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有效保护太白山的生态环境。
2. 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3. 传承文化遗产:太白山地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生态旅游可以帮助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游客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增加文化交流和理解。
关于太白山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王恭
【期刊名称】《陕西综合经济》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一、成效与问题。
l、成效:首先是把一个“紧锁深闺”的太白山推向世人,使人们对太白山的认识日渐深刻。
第二,太白山深刻的文化底蕴不断被揭示,特别是她的历史渊源、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构造、自然美学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向社会的展示,使太白山的旅游地位被社会所认可。
第三,开发所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给眉县地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太白山开发规划几经修改已日趋完善,逐步走上了依法开发的轨道。
【总页数】1页(P13)
【作者】王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34
【相关文献】
1.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任琳;胡崇德
2.对太白山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讨 [J], 方东汉
3.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域共管体系的思考——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谢屹;李伟;温亚利;胡崇德
4.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J], 党维华
5.太白山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J], 李崇实;何强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1. 引言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境内,面积约为XXXX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太白山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制定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
2. 规划目标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目标是保护太白山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其原生态风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并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体验。
具体目标包括:•保护和恢复太白山的自然景观,维护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和增加太白山的物种多样性,促进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旅游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3. 规划内容3.1 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太白山的生态环境,规划中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太白山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水源地的开发和利用;•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强对太白山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太白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测,制定保护计划,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3.2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中还将促进太白山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开发建设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如景区观光路线、生态步道等,提供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旅游体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开展生态旅游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旅游管理和监测,保证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
3.3 管理和保护措施为了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规划中将加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加强巡护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工作;•完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保护区的法律监督和保障。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交通闭塞,路线不合理1.1 路况较差,缺乏规划太白山内有许多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但景区内的旅游路线很不合理。
太白山国家公园有长40km的旅游主干道和15km的人行步道,由于公园形成的影响,这些旅游线路不能形成旅游环线,只能形成一个往返的路线。
在红河谷森林公园、黑河森林公园等等存在类似的问题,很多旅游线路条件差,标识系统严重不够等现象都对太白山的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旅游线路的不合理造成了重复游览,也使得一些风景如画的景区环境容量大增,部分地方景区环境容量超载,当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并且,虽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都进行过总体规划和旅游区划,但整个太白山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并不统一,重复建设和粗放管理破坏了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标识系统不清楚。
可能会给游客带来困扰。
1.2基础设施不完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大,地形复杂,旅游线路建设难度大。
很多风景名胜区没有车道,游客只能走人行道。
原始道路虽然保留了古老典雅的风格,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常遭受暴雨、滑坡等自然灾害,已然变得十分危险,在游客较多的旅游旺季,游客的安全难以保证;山中住宿条件落后,住宿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景区内没有统一的电瓶车,严重阻碍了游客的旅游流动性。
2专业管理及服务人员匮乏1.缺乏创新观念保护区内经营管理人员多,旅游管理人员少,缺乏战略定位、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发展,缺乏区域生态旅游营销策略与服务水平研究等服务。
太白山保护区缺乏品牌建设和创新,这也削弱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的认知度,功能性质量欠佳现在很多景点都不够重视景点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服务。
具体表现为:景点的服务人员不能微笑服务,对游客缺乏忍耐力和不足,缺乏应有的礼仪常识;服务人员在岗时,不能适应自己的角色;服务人员偷工减料、随意降低服务技术标准,这一点在旅游淡季尤为明显。
3,服务管理缺乏科学的体系没有全面管理理念与行动目前许多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都不规范管理效率低下,缺乏符合景区自身情况的科学服务管理体系指导严重阻碍了景区全面升级、管理的步伐。
山岳型景区占我国景区的绝大部分,也是开发较早的一类景区。
我们这里提到的这类景区,拥有的自然资源并不像黄山、九寨沟那样是独一无二的,却因历史资源的不同,而独具特色。
但多种原因综合,资源并没有发挥想象中的价值,景区的发展平平——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满意度不高,面临着较大的提升压力。
不同景区有不同的发展症结,但归纳起来,也可从中发现一些共性:(1)观光主题缺失,赖以生存的观光旅游形不成核心吸引力;(2)旅游设施功能性不足、特色性不够,游客满意度不高;(3)核心游线空白,游客通过游览无法体验景区的精华。
以下,我们以绿维创景做过的几个项目为例,探讨山岳型景区的提升之路。
一、项目背景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白山作为中华龙脉——秦岭的主峰,处在大西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格局中,地理、文化区位、资源价值独特且具垄断性,交通畅达便利,休闲市场近在咫尺,且具备休闲开发空间。
我们认为,本项目拥有世界级的山水资源,区位绝佳,市场基础雄厚,有条件也应该打造世界级的山水目的地。
但目前其开发现状与武陵源、黄山、峨眉山等类似山水旅游景区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在核心吸引物、内部交通条件、产品开发、服务配套设施、综合消费方面都不尽完善,每年的游客量还不到30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承接了此景区的提升策划及概念性节点设计,核心任务在于整合太白山优质资源,深度挖掘太白山独特价值,开创太白山大旅游时代,构建太白山世界级山水旅游目的地。
二、解决思路
经过研究,项目组提出了“从观光主导走向综合开发”的全新开发模式——效益增长综合化,注重游客质量;产品结构复合化,摆脱门票经济,减缓生态压力、“从小格局到大格局,小客流到大客流,小消费到大消费,小收益到大收益”的全新战略——山上、山下共同开发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充分重视山上观光板块与山下度假板块的功能互补和经营联动。
据此,我们将此工作视为以“品牌形象演进”为首要,以“旅游布局调整”、“产品品质提升”和“游线体系优化”为核心;以“旅游要素整合”、“营销推广创新”和“支撑体系强化”为配套的系统工程,全方面着手实现太白山景区的提升:
品牌形象演进——提炼文化精髓,整合资源优势,构建“秦岭之心?大美仙境”的品牌形象,彰显太白山作为世界级山水旅游区的独特文化色彩;
旅游布局调整——通过撤、并、改、扩等方式科学对待现有景点,合理增加新景点,充分发挥山上旅游整合在调整总体旅游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使旅游布局更加有序;
布局图
产品品质提升——以主题作为引领,在丰富景点内部项目数量的基础上,强化其特色性,丰富其化内涵与游览空间,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品质;
要素、营销及体系的提升
景区大门效果图
瀑布酒店效果图
游线体系优化——以“主线更精、辅线更广”为原则,针对大众观光游客重点整合核心观光游线线;针对休闲游客以及多日或多次观光游客,在核心观光线路以外,设计多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辅助游线,形成“主次分明、特色互补”的线路体系;
游线图
旅游要素整合——选取入口区作为观光游览结构之中的核心集散节点,将太白山游览的餐饮与休闲都集中于此,促使人流在景区内周转,形成观光游线之中的核心区域;
营销推广创新——围绕全新主题,瞄准重点市场,加大营销投入,通过微博营销、节庆营销、软文营销、事件营销、联合营销等创新手段,使太白山的形象深入人心;
支撑体系强化——通过机制创新,以太白山旅游规划编制为前提强化政府主导,以建立健全太白山旅游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信息工程,以高薪引进、联合办学和系统技能培训为手段促进人才培养,以环保优先原则坚持、合力兴旅氛围营造、旅游安全体系建设为措施提升旅游环境,以争取国家旅游配套金融支持与引进社会资本为途径突破资金瓶颈,从而实现对旅游保障体系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