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离子晶体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52.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化学知识点: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沿着空间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固体物质,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
晶体结构与其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晶体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晶体的性质和特征。
一、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晶体中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可以将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等不同类型。
其中,离子晶体是最常见的晶体之一,其基本结构单元是正负离子,这些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分子晶体则是由分子通过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形成的,而原子晶体则是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的。
在晶体结构中,晶胞是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它是一个重复单位,可以代表整个晶体结构。
晶胞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并且具有对称性。
晶胞中的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晶体的性质1、晶体的导电性晶体的导电性是指晶体在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导电的能力。
离子晶体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为离子晶体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由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其导电性相对较差。
2、晶体的热稳定性晶体的热稳定性是指晶体在温度变化时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物理性质的能力。
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为离子键的键能较大,而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由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其热稳定性相对较差。
3、晶体的还原性晶体的还原性是指晶体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
离子晶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为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容易失去电子。
而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由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其还原性相对较差。
此外,晶体的光学性质、磁性、机械性质等也是晶体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晶体结构对应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理解和掌握晶体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晶体结构和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5.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要点精讲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
中学中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二.四种晶体的比较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4)分子晶体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5)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三.几种典型的晶体模型。
一、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电负性较小的金属元素原子和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元素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相互作用,在空间呈现有规律的排列所形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以紧密堆积的方式排列,阴阳离子尽可能接近,向空间无限延伸,形成晶体。
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指一个离子周围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都很大,故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要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使物质熔化或沸腾,就需要很高的能量。
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难挥发、硬度大,易脆等物理性质。
离子晶体在固态时不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由于电离而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导电。
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离子晶体的性质还取决于该晶体的结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离子晶体的结构:1、NaCl型晶体结构(面心立方)每个Na+周围最邻近的Cl-有6个,每个Cl-周围最邻近的Na+有6个,则Na+、Cl-的配位数都是6。
因此整个晶体中, Na+、Cl-比例为1:1,化学式为NaCl,属于AB型离子晶体。
同时,在Na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最邻近的Cl-有12个,每个Na+周围最邻近的Na+也有12个。
2、CsCl型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每个Cs+周围最邻近的Cl-有8个,每个Cl-周围最邻近的Na+有8个,则Cs+、Cl-的配位数都是8。
因此整个晶体中, Cs+、Cl-比例为1:1,化学式为CsCl也属于AB型离子晶体。
在NaCl晶体中,每个Cl-周围最邻近的Cl-有8个,每个Cs+周围最邻近的Cs+也有8个。
3、CaF2型晶体结构:每个Ca 2+周围最邻近的F-有8个,表明Ca 2+的配位数为8。
每个F-周围最邻近的Ca 2 +有4个,表明F-的配位数是4。
常见离子知识点总结1. 离子的形成离子是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原子会失去或者获得电子从而形成带电的离子。
这种过程通常发生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或者在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化合物中。
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金属通常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则会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2. 离子的符号离子的符号是通过原子或者分子的符号上方加上代表带电荷的符号来表示。
对于正离子,带电符号是一个加号 +,对于负离子,带电符号是一个减号 -。
比如钠离子可以被表示为Na+,氯离子可以被表示为Cl-。
3. 离子的结合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是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
在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进行吸引,形成非常坚固的晶格结构。
4. 离子的性质离子在水中通常会形成水合物。
水合离子是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形成的物质。
这种现象使得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并且影响了离子在水中的化学性质。
另外,离子在电场中会发生迁移,这种现象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常被观察到。
如果将足够多的离子聚集在一起,它们会导致电荷累积并且形成电场。
这种电场可以导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离子晶体或者其他离子化合物。
5. 离子的应用离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上,离子被用来进行放射性治疗和医学成像。
在工业上,离子被用来进行表面处理、电镀、电解和其他化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离子也被用来进行水处理、空气清洁和其他环境应用。
总结来说,离子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研究物质性质和应用化学知识的基础。
离子不仅在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离子的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化学晶体高中化学中晶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等方面。
一、晶体定义晶体是一种内部质点(如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间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固体物质,这种有序排列形成了晶格结构。
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外形,且在不同的方向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即各向异性。
1.晶体类型根据构成粒子的不同,晶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紧密结合形成的晶体,如食盐(NaCl)。
3.原子晶体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例如金刚石(C)、石墨(混合型晶体,既有共价键又有范德华力)。
4.分子晶体由独立的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如冰(H ₂O)、碘(I₂)等。
5.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与“海洋”中的自由电子共同组成,金属离子之间以金属键相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如铜、铁等。
二、晶体特性1.结构特点晶体拥有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案,这是判断物质是否为晶体的重要依据。
2.物理性质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光学性质等均与其内部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离子晶体通常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而分子晶体则往往熔点低、硬度小,但某些情况下溶于水后会因形成自由离子而导电;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3.实际应用晶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工业、建筑材料、药物制造、超导材料等领域。
三、案例分析如前所述,石墨是典型的混合型晶体,其层状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导电性,同时也解释了石墨为何容易剥离成薄片(如石墨烯)。
而金刚石由于其紧密的四面体共价键网络结构,赋予了它极高的硬度和良好的热传导性。
高中化学| 粒子间作用力与晶体17条重要知识,纯干货,要收藏!粒子间作用力1.共价分子之间都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它是能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其实质是一种静电作用。
2.范德华力:一种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
(1)大小:一般是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1/10或1/100左右,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如干冰易液化,碘易升华的原因。
(2)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分子的空间构型及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是否均匀等,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如卤族元素单质范德华力:F2<Cl2<Br2<I2。
(3)范德华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熔沸点: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除H2O、HF、NH3)。
例如:烷烃(C n H2n+2)的熔沸点随着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也是由于烷烃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增加所造成的。
溶解度:溶剂与溶质分子间力越大,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例如:273 K,101 kPa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0.049 cm3·L-1)比氮气的溶解量(0.024 cm3·L-1)大,就是因为O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N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所导致的。
3.氢键(1)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X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它们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X,使H几乎成了“裸露的质子”,这样相对显正电性的H与另一分子相对显负电性的X中的孤电子对接近并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2)氢键的存在:在X—H…Y这样的表示式中,X、Y代表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小的非金属原子,如F、O、N,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
(3)氢键的大小:是化学键的1/10或1/100左右,比范德华力强。
(4)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①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当分子间存在氢键时,熔沸点较高。
如下图所示:而分子内存在氢键时,对熔沸点无影响。
高中化学晶体知识点总结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固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明显的面、棱、角。
晶体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晶体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晶体的结构晶体的结构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决定的。
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三种类型。
1.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而成的晶体。
离子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简单离子晶体和复合离子晶体两种类型。
简单离子晶体的结构比较简单,如氯化钠晶体。
氯化钠晶体的结构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而成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一个立方晶系的晶体。
复合离子晶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如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的结构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而成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一个六方晶系的晶体。
2.共价晶体共价晶体是由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形成的晶体。
共价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分子共价晶体和网络共价晶体两种类型。
分子共价晶体的结构比较简单,如冰晶体。
冰晶体的结构是由水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六方晶系的晶体。
网络共价晶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如金刚石晶体。
金刚石晶体的结构是由碳原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立方晶系的晶体。
3.分子晶体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晶体。
分子晶体的结构比较简单,如葡萄糖晶体。
葡萄糖晶体的结构是由葡萄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葡萄糖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六方晶系的晶体。
二、晶体的性质晶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等。
1.光学性质晶体具有双折射现象,即光线在晶体中传播时会分成两束光线,这两束光线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彼此。
双折射现象是由于晶体的结构不对称所引起的。
2.电学性质晶体具有电学性质,即晶体可以产生电场和电荷。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键和晶体结构1.化学键: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作化学键。
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建(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成键元素:活泼金属(或NH4+)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酸根,OH-)(3)静电作用:指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平衡。
3.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
(2)成键元素:一般来说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3)共价键分类:①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如在某些非金属单质(H2、Cl2、O2、P4…)共价化合物(H2O2、多碳化合物)、离子化合物(Na2O2、CaC2)中存在。
②极性键: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
如在共价化合物(HCl、H2O、CO2、NH3、H2SO4、SiO2)某些离子化合物(NaOH、Na2SO4、NH4Cl)中存在。
4.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对称的。
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2)判断依据: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因素决定。
双原子分子极性键→极性分子,如:HCl、NO、CO。
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H2、Cl2、N2、O2。
多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P4、S8。
有极性键几何结构对称→非极性分子,如:CO2、CS2、CH4、Cl4。
几何结构不对称→极性分子,如H2O2、NH3、H2O。
5.分之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作分子间作用力。
又称范德华力。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②一般的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2)氢键某些物质的分子间H核与非金属强的原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离子晶体的名词解释离子晶体是一种固态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有序排列形成晶格结构。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在形成晶体结构时通过静电力互相聚集在一起。
离子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离子与晶格离子晶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晶格。
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力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
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以保持整体电中性。
离子晶体的晶格结构对其性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2. 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离子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这是因为在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很高的能量才能破坏这种结构。
因此,离子晶体往往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
此外,离子晶体还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对光的吸收和发射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离子晶体通常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例如双折射和荧光。
3. 离子晶体的导电性由于离子晶体中带电离子的存在,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当离子晶体受到外界电场的作用时,带电离子会迅速在晶体内部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特性使离子晶体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质和导电材料等领域。
4. 离子晶体的应用离子晶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是在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技术。
例如,液晶显示屏就是一种以离子晶体为基础的显示技术。
液晶分子具有可控的旋转和排列方式,通过控制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此外,离子晶体还常用于人工合成宝石的制备。
通过控制离子的成分和结构,制造出具有与天然宝石相似甚至更好的光学性能的合成宝石。
另外,离子晶体还在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某些离子晶体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总之,离子晶体作为一种固态物质,在物理性质、导电性以及应用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材料,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学法指导]在学习中要加强对化学键中的非极性键、极性键、离子键、晶体类型及结构的认识与理解;在掌握粒子半径递变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并在认识晶体的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和抽象性。
同时,关于晶体空间结构的问题,很容易与数学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综合题的命题中具有广阔的空间,因此,一定要把握基础、领会实质,建立同类题的解题策略和相应的思维模式。
[要点分析]一、晶体固体可以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分布非常广泛,自然界的固体物质中,绝大多数是晶体。
气体、液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从而使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而且具有固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外形。
NaCl晶体结构食盐晶体金刚石晶体金刚石晶体模型钻石C60分子二、晶体结构1.几种晶体的结构、性质比较2.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1)NaCl晶体(如图1):每个Na+周围有6个Cl-,每个Cl-周围有6个Na+,离子个数比为1:1。
(2)CsCl晶体(如图2):每个Cl-周围有8个Cs+,每个Cs+周围有8个Cl-;距离Cs+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6个,距离每个Cl-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也有6个,Cs+和Cl-的离子个数比为1:1。
(3)金刚石(如图3):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四个碳原子包围,以共价键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并向空间发展,键角都是109°28',最小的碳环上有六个碳原子。
(4)石墨(如图4、5):层状结构,每一层内,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的网状结构,每个正六边形平均拥有两个碳原子。
片层间存在范德华力,是混合型晶体。
熔点比金刚石高。
(5)干冰(如图6):分子晶体。
(6)SiO2:原子晶体,空间网状结构,Si原子构成正四面体,O原子位于Si-Si键中间。
总结:四大晶体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概念离子间离子键原子间共价键分子间分子力金属离子和e金属键晶体质点阴、阳离子原子分子金属离子原子和e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力金属键物理性质熔沸点较高很高很低一般高少数低硬度较硬很硬硬度小多数硬少数软溶解性易溶于水难溶任何溶剂相似相溶难溶导电性溶、熔可硅、石墨可部分水溶液可固、熔可实例盐MOH MO C Si SiO2SiC HX XO n HXO n金属或合金1.各种晶体中的化学键⑴离子晶体: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⑵分子晶体:一定没有离子键,可能有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也可能根本没有化学键。
⑶原子晶体:一定没有离子键,可能有极性键、非极性键。
⑷金属晶体:只有金属键2、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1)晶体内微粒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只有分子晶体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
(2)不同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熔点:上千度~几千度〉近千度~几百度〉多数零下最多几百度(3)相同条件下一般地说熔沸点: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4)同种晶体离子晶体:比较离子键强弱,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多,熔沸点越高MgO〉MgCl2>NaCl〉KCl>KBr原子晶体:比较共价键强弱(看键能和键长)金刚石(C)> 水晶(SiO2) > SiC > Si分子晶体:比较分子间力(和分子内的共价键的强弱无关)1)组成和结构相似时,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F2〈Cl2〈Br2〈I2;HCl〈HBr 〈HI;CF4〈CCl4 < CBr4 < CI4;N2〈O2 ;同系物熔沸点的比较2)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金属晶体:比较金属键,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熔沸点同族从上到下减小,同周期从左到右增大.Li>Na>K〉Rb>Cs ; Na〈Mg〈Al3、晶体类型的判断◆从物质的分类上判断:●离子晶体:强碱、大多数盐类、活泼金属氧化物;●分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除外)及氧化物(SiO2除外),所有的酸及非金属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等。
离子晶体知识点总结
一、离子晶体
1.概念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1)构成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2)作用力:离子键。
2.决定晶体结构的因素
3.离子晶体的性质
熔、沸点熔、沸点较高,难挥发
硬度硬度较大,难以压缩
溶解性一般在水中易溶,在非极性溶剂中难溶
导电性固态时不导电,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4.常见的离子晶体
晶体晶胞
详
NaCl ①Na 晶中
Na 的位为6,Cl 的位为②
Na (C -
距且近
Na (C -12个③个
CsCl
CaF2
1.离子晶体中的“不一定”
(1)离子晶体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NH4NO3晶体。
(2)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的熔点(2 800 ℃)高于SiO2的熔点(1 600 ℃)。
(3)离子晶体中除含离子键外不一定不含其他化学键,如
CH3COONH4中除含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配位键。
(4)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AlCl3是分子晶体。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
(6)离子晶体中不一定不含分子,如CuSO4·5H2O晶体。
2.四种晶体结构和性质的比较
导电性
不良导体
(熔化后或
溶于水时导
电
)
不良导体
(个别为半
导体)
不良导体
(部分溶于
水发生电离
后导电)
良导体溶解性多数易溶一般不溶相似相溶
一般不溶于
水,少数与
水反应机械
加工性
不良不良不良优良延展性差差差优良
二、晶格能
1.概念
气态离子形成1 mol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为kJ/mol。
2.影响因素
3.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而且熔点越高,硬度越
大。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