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6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二、备课地点。
[详细地点]三、参与人员。
二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
四、备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 单元整体分析。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
例如,在本学期的[单元名称]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单元核心概念,如长度单位]。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短有了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度量知识奠定基础。
- 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如在介绍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时,先展示了学生用的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从而直观地认识1厘米的长度。
2. 重点难点剖析。
- 重点:- 对于[单元名称]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建立起[单元核心概念]的正确表象,能够准确地度量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
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要让学生切实理解1厘米和1米到底有多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准确的估量。
- 在计算教学方面,如[具体计算内容,如100以内的加减法],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 难点:- 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米 = 100厘米,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需要通过多种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强化记忆。
- 在计算教学中,退位减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例如,计算32 - 19时,学生可能会忘记退位或者退位后计算错误。
(二)学情分析。
1. 已有知识基础。
-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数感。
在生活中,学生也对物体的长短、大小等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是模糊的,没有形成精确的度量概念。
2. 学习能力和习惯。
-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
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在15 - 20分钟左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年⼆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备课组活动计划学科数学组别⼆年级组2014— 2015学年度第⼆学期备课组2014-2015第⼆学期⼯作计划⼀、指导思想本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作计划、教导处⼯作计划、教科研⼯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树⽴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以课堂教学改⾰、提⾼课堂教学效率为⽬标。
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标研究,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本情况分析学⽣情况:⼆年级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计算不过关、⾛进⽣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法等问题。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头叙述的能⼒、动⼿操作的能⼒。
教师情况:我们组共有5名数学教师,虽然我们组教师⽐较年轻,但是都是认真负责的,有⼀定的教学经验。
我们是⼀个团结、积极、奋进的团体。
三、⼯作⽬标1.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组内教师的综合能⼒,教育教学的掌控能⼒。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益相结合,与课堂⾼效相结合。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标,提⾼课堂教学效率。
我组将以“群策群⼒⼀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个⼈粗备、资源共享,个⼈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
在步调⼀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求各具特⾊、突现个性。
4.提⾼教学质量。
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争取有所提⾼。
四、主要⼯作及教研专题(⼀)做好常规性的⼯作、规范教师的业务⽔平。
1.备课:要求备课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标、重点难点、教学⽅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教学主题:二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参与人员:XXX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简单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认识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分数的加减法: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注意事项:注意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表:除法(一)参加人员:三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活动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教学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研究惯,让他们受到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以下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资源,让他们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练题插图呈现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了解信息,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一次体验成功,并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方法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认数>课前讨论苏瑜: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沈小岑: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唐明秋: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苏瑜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唐明秋:数位之间的关系。
(苏瑜:准备怎么突破)蒋娇: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
苏瑜: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
(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
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
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
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
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
利用计数器读数、写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苏瑜:(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页码;(3)介绍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如P20第四题、P30第四题(看一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基本信息。
活动主题:二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与备课。
活动时间:[具体时间]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参与人员:二年级数学教师。
二、活动目的。
1. 深入研读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
2. 通过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与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探讨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 整体框架。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领域。
-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 图形与几何方面有认识角、观察物体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统计与概率领域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综合与实践则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重点内容。
- 100以内加减法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 表内乘法是本学期的核心内容之一,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
- 在图形与几何中,角的初步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辨认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是教学的关键。
3. 难点分析。
-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对于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例如在计算过程中忘记进位或退位。
- 乘法口诀的记忆容易混淆,尤其是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 角的概念建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实物中的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是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1.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2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图形认识。
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理解。
2. 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上容易分心。
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今天我们来聊聊二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
哎呀,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想想那些小朋友,坐在教室里,眼睛闪闪发亮,像小星星一样,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开始讲课。
课本里的数字就像小精灵,等着被他们捉住。
我们备课的时候,就像在准备一场大秀,大家都在脑海里琢磨着,怎么样才能让这些数字变得更好玩、更有趣。
老师们齐聚一堂,讨论着如何把复杂的数学变得简单易懂,真是一场智慧的碰撞呀。
大家聊到了加减法。
哇,简直是孩子们的数学入门票!我们决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比如说,假设今天是周末,大家一起去买冰淇淋。
一个人买了两个,一个人买了三个,问问他们:“哎,你们一共买了几个冰淇淋?”哈哈,想想小朋友那一脸认真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计算,还能通过美味的冰淇淋联系生活,真是一举两得!然后,老师们讨论到乘法和除法,哦,这可有点棘手。
我们决定用“分享”的概念来引导他们。
比如说,一大盒糖果,想象一下,如果有四个小朋友,大家都想分到糖果,那该怎么分呢?一边讲着,老师们也忍不住想象那个甜蜜的场景。
孩子们一听,眼睛立刻亮了,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对他们来说,分糖果绝对比单纯的数学公式要有意思多了!说到形状和图形,大家的灵感又冒出来了!我们可以带小朋友们去户外,找找周围的方形、圆形,甚至是三角形的东西。
想象一下,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指着树,喊:“那是个圆形的树冠!”小朋友们的欢笑声,肯定会把整个操场都填满。
把抽象的图形带到现实中,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肯定杠杠的。
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小故事,真是热闹得像个大家庭。
有人讲起了自己小时候如何和朋友们玩数学游戏的经历,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人甚至模仿小朋友的声音,太搞笑了。
大家都说,这种快乐的氛围,肯定能感染到孩子们,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备课不仅仅是讨论,咱们还得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具。
比如说,可以用纸杯做数学游戏。
老师们兴奋地讨论着,纸杯堆起来像个小山一样,然后问:“谁能把这个山推倒,留下几个纸杯?”想象一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推杯子,哈哈,那场面真是太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