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复习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
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透镜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2.理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特性。
二、教学内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2.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3.透镜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学板书工具;3.带有透镜的物体和屏幕。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一张凸透镜的图示,让学生回忆并复习凸透镜的基本概念;2.激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及示范(25分钟)1.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讲解透镜成像的步骤和方法;2.结合物体、透镜和屏幕的实物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情况。
讨论总结(15分钟)1.针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规律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应用(20分钟)1.结合生活实例和科技应用,讲解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2.分析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折射和成像特性,并结合实例解释其应用原理。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或者自编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批改。
总结回顾(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励学生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的成绩;2.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透镜应用原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复习课》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的复习课,教材章节为《光的折射》。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2.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3. 掌握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反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以及反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光具座、激光笔、玻璃板、镜子等。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光具座上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发学生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回顾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片,讲解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3. 例题讲解: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镜中的反射等,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原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原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其他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现象,分享讨论成果,拓宽视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原理及应用,具体如下: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光的反射:光线撞击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的折射现象,并画出示意图。
2. 一束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答案:根据折射定律,求得折射角(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使学生对光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章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要求熟记基础知识。
方法指导:判断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光束是会聚光束还是发散光束,而是看光束在原来的基础上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
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即物体在焦点以外移动
时,像也随之沿同方向移动;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倒立,且物与像分居透镜两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必正
立,且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如图所示,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画出图甲、乙中入射光线经过薄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丙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知识板块二凸透镜的应用和成像规律
2.下列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 C )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归纳总结:
1.近视眼和远视眼最显著的区别: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远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近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1)近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强,所以要用发散透镜(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弱,所以要用会聚透镜(凸透镜)来矫正。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教师点评。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4.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BD )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C )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知识板块三眼睛及视力矫正
5.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若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眼睛折射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这个人的眼睛属于远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这个人应该配戴由凸透镜(选填
“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案二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