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家蚕无菌饲养法
- 格式:pdf
- 大小:75.32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室家蚕无菌饲养法
张传溪;陈瑞英
【期刊名称】《昆虫知识》
【年(卷),期】1996(033)002
【总页数】2页(P114-115)
【作者】张传溪;陈瑞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3
【相关文献】
1.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基因家蚕安全检测取得重要进展 [J],
2.“973”计划家蚕项目中期汇报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3.家蚕全龄一次给饵无菌饲养法 [J], 松原藤好;袁丽华
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种质资源保育中心落户四川 [J], 陈伟
5.家蚕育种技术预测研讨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抵抗力弱,对温、湿度、气流、光线和其他环境条件要求严格。
饲养时必须掌握其生理特征和发育规律,注意保种、收蚁、消毒、防病、直接调温、结桑、扩座、除沙和防鼠、防毒等,要一丝不苟,日夜操劳,才能保证足够头数和蚕体健壮。
同时,小蚕共育省工、省叶、省燃料、成本明显降低。
一、1龄蚕饲养根据小蚕生长发育快的特性,养小蚕就要给予营养丰富的熟桑叶,以满足它迅速生长的需要,而且小蚕移动距离小。
因此,在饲养技术上,养一龄小蚕时要把桑叶切小,给桑要匀,便于小蚕就食,发育整齐,并随时扩大蚕座,使蚕不打堆,避免食桑不足。
为了保持叶质新鲜,使小蚕得到充分饱食,根据其生理特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蚕,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小蚕饲养的适宜温度是23-27℃,可在炕上搭架饲育,1-2龄的塑料薄膜上盖下垫,3龄只盖不垫,每天给桑4-5回,给桑量早期少量,盛食时多些,残桑多时少给,残桑少时多给,给桑前半小时揭开薄膜通气换气,便于残叶干燥,然后再给桑,随时覆盖,用此方法蚕儿发育齐而快,必须及时扩座匀座,防止蚕与蚕挤在一起,食桑不足。
二、1-4龄蚕饲养1-4龄是养蚕高产的基础,从第三眠后到第四眠为止,叫4龄,即进入所谓的大蚕蛹,俗称“出火”,意思是不要再加温。
实际上,4龄蚕仍需保持一定的温度,如处于低温,茧的重量会减轻。
反之,如长期处于高温,则簇中不结茧会显著增加,为此,饲养4龄蚕时,温度尽可能地保持在24℃左右。
桑叶要求成熟,片叶饲喂,每日结桑量不能太多,即应该采取多次少量饲喂法,但要保证叶质新鲜、饲养效果好,与小蚕期不同的是,4龄期要求有较好的通气条件。
三、5龄蚕饲养5龄期是高产的关键。
5龄期的用桑量占全龄总用桑量30%以上。
因此,在吃饱的前提F要注意节约用叶。
一般,5龄初期食桑少,要适当控制用桑,避免浪费。
盛食期应结足桑叶,并吃净叶肉无残桑为限。
减食期以确保蚕儿吃饱,并稍有残叶为准。
5龄蚕的减食,老熟,往往骤然到来。
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生态养蚕技术,蚕房无臭味病少健壮蚕粪变有机肥养蚕是一项高密度的集中养殖模式,因此发生病害较多导致大量滥用药物,但也没有有效解决蚕病多、养殖环境糟糕、蚕粪无法处理等情况。
下面介绍的这项技术通过微生物技术的运用,不仅很容易解决上述问题,且成本低、操作简单、养殖户容易接受与推广,只要一次运用,就马上长期运用,值得推广。
微生物技术养蚕现场一、购买菌种并激活网络搜索购买产品“EM活菌自产剂”这个产品,500克/包,市场售价约20元,与1公斤红糖、8.5公斤温水混合是塑料容器中密封,72小时成为10公斤高浓度的EM活菌液(市场商品EM菌每公斤约25元),密封保存,注意激活发酵过程中会产较大气体,盖子不要盖太紧,能够做到气体太大时自动放气。
激活的EM活菌液密封状态下可以保存一年,但建议3个月内用完较好。
EM活菌液后桑叶吃得很干净,桑叶茎秆都吃掉二、 EM活菌液喷桑叶喂蚕的操作方法用EM活菌液和冷开水(清洁水)配成稀释液,细雾喷湿桑叶,稍干后于当天喂蚕。
具体用法:⑴、2~4龄蚕:按1:50配成稀释液,,即1公斤EM活菌液+冷开水或清洁水50公斤;⑵、5龄蚕:按1:25配成稀释液,即1公斤EM活菌液+冷开水或清洁水25公斤。
注意:一定要专用喷壶,且水要清洁,不能有农药残留或油污。
细雾喷洒,边喷边翻动桑叶尽量均匀。
根据天气和桑叶的干湿度,可适当增、减水加入量。
阴雨天一定要等桑叶稍晾干后再喂。
遇炎热天气,4~5龄蚕,可将桑叶撒在蚕座上,然后喷雾桑叶,这样省工省时。
2~3龄每天不少于1次,4~5龄每天不少于2次,推荐长期在桑叶上加入EM活菌液。
另外,每2天用100倍的EM活菌液喷洒养殖环境,特别是蚕床下,能够让益生菌占领优势地位,消除蚕房臭味异味。
运用EM活菌液后蚕宝宝健壮、均匀、病少三、运用后产生的效果EM活菌液不仅可以通过以菌治菌的方式吞噬、抑制、杀有害病菌,起到生物杀菌消毒作用,并且没有药残危害;同时EM活菌液养蚕可以提高蚕宝宝的成活率、产丝量、产卵量等,养殖过程中生病少,长势快,效益可比常规养殖提高5-10%不等。
蚕的饲养技术与方法有哪些蚕是很常见的饲养动物,所以大多数的人都会想知道蚕应该如何饲养。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蚕的饲养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蚕的饲养技术1.收蚁的方法与技巧。
①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
除在催青期调节好发育起点胚子、严格执行催青胚标准、见点后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以外,还要注意领种和补催青工作。
蚕种进室后随即摊种并黑暗保护在温度24℃、干湿差1.5~2℃环境中,进室的第2天上半夜开始升温到25.5℃,第3天早晨感光收蚁。
倒卵面积按33厘米×50厘米分布均匀,以减少定座、均座的工作量。
②精选小蚕用叶。
收蚁和1龄第1天用叶选用适熟偏嫩桑叶,促使发育齐全。
2.培育小蚕有讲究。
①小蚕片叶立体育。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
它改变了几千年来平面饲养的习惯,采用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直立给桑,蚕儿攀缘取食,蚕粪自然落下。
据调查,采用该技术可节省桑叶33%,平均张种省叶2.3千克,增产蚕茧1.67千克,省工46.7%,蚕座面积节省75%。
②小蚕平面2回育。
该法用蛇皮布覆盖,要因时制宜,灵活掌握,1~2龄上盖下垫。
选用适熟叶,切桑分寸可偏大,掌握合理的投桑量。
超前扩座,及时除沙。
此时应针对覆盖易增加蚕座湿度,病菌微生物易繁殖的情况,要特别加强防疫卫生工作。
③3~4龄采用“漏空透气育”。
该技术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塑料折蔟波状折叠、枝孔适度和拉伸自如的特点,铺成漏空透气蚕座,辅之下垫上盖蛇皮布防干措施,达到3~4龄蚕一日给一回的目的。
由于叶在蔟上,蚕在蔟中,粪在蔟下,减少了食桑污染,蚕儿健壮无病。
该技术可省工40%,节省蚕座面积50%、节省桑叶20%。
小蚕立体育与该方法相配套可以组织1~4龄共育或集中饲养,使80%的蚕农把养蚕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后一周,实现“五龄一周养蚕”。
3.饲养大蚕新方法。
①将新梢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篙上养蚕可提高养殖效益。
养蚕技术一、蚕房蚕具消毒每次养蚕前15天彻底打扫蚕房、清除污物、烧毁旧草笼,并集中堆集发酵灭菌处理。
蚕具在清洁水中清洗,晒干后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1斤漂白粉兑水24斤水静放30分钟即成)对蚕房蚕具喷洒或浸渍消毒,也可用含甲醛2%的福尔马林石灰浆消毒(1斤福尔马林原液兑水17斤,再按100斤稀释液加鲜石灰粉1斤搅拌即可)。
消毒后立即关闭门窗,室内保持温度24—25℃,并密封24小时以上,还可趁湿用硫磺柏丫枝熏烟(注意防火)。
养蚕前7天内打开门窗换气备用,蚕病严重的地方必须消毒两次。
二、补催青和收蚁1、补催青:将领回的蚕种均匀平摊在垫有白纸的蚕箔内,上盖黑布或有色纸遮光后放入25—26℃,干湿差3℃的环境中保护。
待大多数蚕卵转为深灰色后第二天早晨5点感光,以利蚕卵孵化整齐,蚁体健康。
2、收蚁:把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在一起,并给予一定的蚕座面积(以蚕不互相重叠为度)定座、蚕体消毒、给桑。
这一操作过程叫收蚁。
3、收蚁时间:春蚕、晚秋蚕8—9点,夏蚕、正秋蚕7—8点。
4、收蚁方法:用白打字纸或绵纸平铺在蚕卵上,纸上撒切小方块的桑叶,隔15—20分钟后,揭开收蚁纸,倒掉纸上桑叶,将爬有蚁蚕的一面向上平放在蚕箔内,用小蚕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后隔5分钟给第一次桑。
未孵化的蚕卵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待第二天收蚁。
三、精心饲养小蚕1—3龄为小蚕期。
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对病毒抵抗力极弱的生理特点,其饲养技术如下:1、调节温湿度:1—2龄最佳适温为:26—28℃,干湿差0。
5℃;三龄25—26℃,干湿差1℃。
春蚕着重保温,夏秋蚕注意防热。
2、良桑饱食:小蚕用桑须选用含水份和蛋白质丰富、碳水化合物适中的适熟桑叶。
一龄绿中带黄,2—4位叶;二龄嫩绿色,3—4位叶;三龄深绿色,4—5位叶;做到早、晚采叶,用缸贮或湿布覆盖,保持桑叶新鲜。
给桑:1—2龄期可用切成以蚕体1。
5倍见方的小方块叶,三龄用“五爪”叶。
3、及时除沙,保全蚕头:一龄期只扩座不除沙;二龄期起、眠各除沙一次;三龄期起、中、眠各除沙一次。
家蚕及幼小蚕管理制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丝绸的原材料,家蚕及其幼小蚕的养殖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家蚕的健康生长,从而产出优质的丝绸原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家蚕及幼小蚕的管理制度,以期为养蚕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环境要求1. 温度家蚕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28℃之间,因此养殖房的温度应该保持在这个范围内。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冬季,可以适当增加保温设施,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而夏季则需要注意通风降温,避免高温对蚕的影响。
2. 光照家蚕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但过强的光照会使蚕体质变硬,影响蚕茧的形成。
因此,养殖房内应保持适度的光照,避免阳光直射。
3.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的控制对家蚕的生长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太干燥会影响蚕茧的产量,而过湿则容易引发疾病。
4. 通风良好的通风是保持养殖房内空气新鲜的关键。
通风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湿度和温度,还能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家蚕的主要饲料是桑叶,而且只能吃新鲜的桑叶,不耐贮存。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确保供应充足的新鲜桑叶。
2. 饲料收割为了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养蚕的顺利进行,需要及时收割桑叶,并进行分类处理。
新鲜的桑叶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霉变。
同时,需要定期对桑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对蚕的影响。
三、幼小蚕管理1. 种蚕选育种蚕的选育是保证后代品质的重要环节。
需要选择抗病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种蚕进行繁殖,确保后代的优质。
2. 幼小蚕培育幼小蚕的管理涉及到浅箱培育、换箱、甄别和补充等环节。
在幼小蚕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温湿度适宜,及时更换箱子,对蚕进行甄别,及时补充饲料。
3. 预防疾病在幼小蚕的管理中,预防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加强对蚕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确保蚕的健康生长。
四、成蚕管理1. 成蚕的选育成蚕的选育同样需要选择质量好、产量高的成蚕进行繁殖,保证后代的品质。
专利名称:无菌蚁蚕的培育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缪云根
申请号:CN200410017109.2申请日:20040319
公开号:CN1561715A
公开日:
200501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的家蚕无菌蚁蚕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普通蚕种催青到转青期,于蚁蚕孵化前一日对蚕卵进行如下消毒处理:用浓度为4%的甲醛浸渍10-15分钟,捞出后再用浓度为95%的乙醇浸渍1-4分钟;然后置于无菌场所自然晾干,继续补催青,直至蚕卵孵化,得到无菌蚁蚕,收蚁饲养。
从收蚁到发现饲料霉斑经过在6日以上,小蚕已发育至2龄后期,因此适宜于实行1龄1回育或2龄1回育。
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解决了家蚕人工饲料育中饲料易发霉变质的问题。
该无菌蚁蚕培育方法有利于农村推广应用。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玉古路2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介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家蠶的分類地位及飼養法1.分類地位: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蠶蛾科、家蠶蛾屬、家蠶種。
2.飼養時應注意的事項:(1)飼養盒:須乾淨透氣(盒蓋打洞)不可用鐵盒或塑膠盒,因為它不會吸去桑葉散發出來的水氣。
也不可用帶有氣味的紙盒,例如香皂盒,因為它會干擾蠶的嗅覺。
蠶靠嗅覺找尋桑葉。
(2)放置地點:須通風,溫度、溼度適宜。
避免陽光直晒,且須防範螞蟻侵害。
(3)桑葉:須選乾淨,新鮮的葉片,絕不可帶有農藥。
若葉片骯髒,又有水,則易生細菌。
(4)飼養期間須避免震動及噪音。
(5)移動蠶的工具:選用乾淨的羽毛來搬移蠶體,避免用手直接抓蠶(因手太熱……)或待蠶爬到新桑葉上,再連新桑葉一起移開。
家蠶的生活史1.在21℃ ~26℃時,家蠶各期變態所須時間如下圖所示。
發育快慢受溫度、溼度、空氣、營養及健康情況所影響。
2.變態過程有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時期,整個生活史約50~60天。
3.孵化:一化性種(一年一次);二化性種(一年二次)。
多化性種(一年多次);(人工催化卵可在11~14日內孵化)。
家蠶的形態構造與習性1.卵:分布不重疊,剛出生時淡黃色,一週後依品種而變不同之固定色,例如:紫灰色或黑色。
2.蟻蠶:孵化的蟻蠶將卵殼咬破,爬出來,留下白色的空殼,幼蟲此時像螞蟻叫蟻蠶。
蟻蠶體長 3 mm,黑色多毛,兩天後表皮擴張,前半部呈白色,後半部轉為褐色。
牠吃桑葉幼嫩部分,留下硬的葉脈,蛻皮後變為二齡蠶成長時期(lifedays)為3 ~4天。
3.二齡蠶:體長12 mm,體色青白,進食方法同前,蛻皮後變為三齡蠶。
成長時期(lifedays)為 2 ~3天。
4.三齡蠶:體長 2.5 cm,體色青白,已會由葉緣切割進食,蛻皮後變為四齡蠶。
成長時期(lifedays)為 3 ~4天。
5.四齡蠶:(1)體長可達 4 cm,依品種不同,出現各種的固定花紋。
例如:胸部第二節背側有「眼狀紋」,或第五節有兩個相對的「半月紋」,或第八節背側有兩個「星狀紋」,或者有些每節背側都有斑紋,有些則全身無紋。
家蚕全龄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技术
张亚平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家蚕全龄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技术张亚平(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烟台264002)家蚕人工饲料无菌育是日本松原藤好教授等历经30余年创立的一项高新养蚕技术,既可采用工厂化、高效率、持续生产的方式产出优质蚕茧,又可实现普通蚕室稚蚕人工饲料无菌共育,无菌蚕还是一种理...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张亚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蚕业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3.1
【相关文献】
1.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 [J], 张亚平;松原藤好
2.家蚕新品种庆丰×正广全龄人工饲料育生产试验初报 [J], 韩益飞;孔旭东;李长铭;严松俊;陈名蔚;王玲玉
3.家蚕菁松原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试验 [J], 孙晓宁;韩益飞;司马杨虎;李长铭;金欣烨;孔旭东;吴骥飞;王玲玉
4.家蚕原种菁松R和皓月R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试验 [J], 曲志刚;孙晓宁;韩益飞;
袁倩;司马杨虎;李长铭;孔旭东;王玲玉;潘国云
5.《家蚕1~4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在如东县通过专家验收 [J], 韩益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养殖技术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被广泛用于蚕丝的生产。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量的蚕丝,需要掌握一些养殖技术。
本文将介绍家蚕养殖的基本要点,包括选择种蚕、蚕室环境控制、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
一、选择种蚕家蚕的品种繁多,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种蚕对养殖成功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白足优质蚕种。
在选择种蚕时,应注意健康、无疾病的种蚕,这样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二、蚕室环境控制蚕室的环境控制对于家蚕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蚕室的温度适宜,一般在24℃-28℃之间。
其次,保证蚕室的通风良好,排除沼气及有害气体,确保蚕室内空气的流通。
此外,蚕室的湿度控制也很关键,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
三、饲料管理家蚕的饲料主要是桑叶,因此需要合理的桑叶供应和管理。
首先,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桑叶作为饲料。
其次,在饲料供应时,要注意分餐喂养,控制好每次喂养的数量,避免浪费和压死蚕宝宝。
此外,饲料要保持干燥,避免霉变,影响蚕的生长。
四、疾病预防家蚕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常见的家蚕病害包括桑蚕丝核桃病、桑蚕丝病、桑蚕黑首病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理蚕室内的废料和死蚕;其次,加强饲料的管理,避免受到污染;另外,可使用防治病虫害的药剂进行预防。
五、合理饲料添加在家蚕的养殖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营养剂能够提高家蚕的生长速度和丝质的产量。
比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以补充家蚕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也要合理控制添加剂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对蚕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六、科学选蚕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需要选择科学的选蚕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产丝量、品种抗病性、丝线质量等指标选取优质种蚕。
同时,也要注意保留一定的遗传变异,以利于家蚕的进一步繁育和改良。
综上所述,家蚕养殖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种蚕,控制蚕室环境,合理管理饲料,预防疾病,并采取合理的饲料添加方法。
小蚕如何饲养管理小蚕是蚕生长过程中需要重点饲养管理的一个阶段,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小蚕的饲养管理方法。
小蚕的饲养管理:补催青⑴温度、湿度蚕种出库后,前期(出库第1天~第4天)14℃,后期26℃-28℃,相对湿度85%-90%,超过28℃时要设法降温。
⑵光线前期(出库第1天~第4天)自然光照,第5天起每天人工感光6小时,见80%点青时遮光保持黑暗,收蚁当天早晨5点除去遮光物感光。
⑶换气要求空气新鲜,每天定时换气2次~3次,每次5分钟—10分钟。
小蚕的饲养管理:消毒防病⑴消毒防病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把消毒防病贯穿养蚕全过程。
⑵消毒范围蚕室、附属室、周围环境及一切养蚕用具。
⑶消毒顺序消毒前先对蚕室、附属室、周围环境及蚕具进行清理、打扫,然后消毒、清洗、再消毒,即两消一洗。
⑷常用消毒药物使用方法1漂白粉使用浓度:含有效氟1%;用量250克/平方米,温度18℃以上,保持湿润30分钟。
2福尔马林石灰浆使用浓度:甲醛2%,鲜石灰粉2%;用量:250克/平方米,在25℃温度中保持5小时以上密闭一天。
3鲜石灰石灰粉用于蚕座、蚕体消毒;2%石灰混浊液用于蚕室、蚕具及环境消毒;10%石灰浆用于刷墙壁和地板。
小蚕的饲养管理:收蚁⑴ 时间春季上午9点前完成,夏、秋季上午8点前完成⑵方法①网收法在蚕卵面上盖两张小蚕网,收蚁时在网上撒一层切碎的桑叶,约经10分钟,待蚁蚕爬上网后,将上面一张网抬入事先准备好的蚕匾里饲养。
一般适用散卵种收蚁。
②倒伏桑收法先把切好的小方块桑叶撒子蚕座纸上,整理后,其面积略大于平附种的卵面积,然后将蚕种纸卵面朝下,伏合在桑叶上面,约经10分钟~15分钟,待蚁蚕爬上桑叶后,即可揭除蚕种纸。
③纸引法蚕种转青时,用棉纸包种,防止蚁蚕逸散,收蚁时将切叶撒在纸面上,蚁闻到桑叶气味即爬上纸背,倒去引桑后,打开棉纸,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蚕匾里饲养。
(3)收蚁量每张蚕种收蚁量10克。
⑷要求操作轻快、不伤蚁体、收蚁准确;收完1小时后定座,在蚁体上撒一层小蚕防病一号,似薄霜,经10分钟后在给叶。
家蚕饲养方法_家蚕怎样养殖最好(2)家蚕的消毒方法1、养蚕酋的消毒防病。
通过认真打扫、清洗、暴晒、药剂消毒,创造无污染的饲养环境。
首先对蚕室及四周进行全面打扫、冲洗,蚕室如果是泥地,要刮去1~2厘米厚的表地,灰顶用石灰粉刷。
关好门窗,用1%的漂白粉液喷布消毒,用药量每100平方米面积用1%的漂白粉液25千克,力求喷透,不留死角,并保持湿润半小时以上。
蚕具在活水中洗净、晒干,放人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消毒池内浸渍消毒,消毒后的蚕具不要马上晒干,要放在消过毒的蚕室内堆闷12小时,再拿到室外暴晒。
漂白粉是养蚕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毒剂,它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许多病原体都有较大的杀灭作用。
漂白粉消毒宜在阴天或早晨或傍晚进行。
消毒场所要防止日光照射‘和强风直吹,消毒液要澄清,可在消毒前1―2小时配制,不宜过早,否则会失效。
消毒前先用清水喷湿墙壁和蚕具。
漂白粉是白色粉末;要在阴暗干燥的地方密封贮藏。
2、养蚕的消毒防病。
养蚕过程中,蚕卵或蚕儿本身会带病传染,周围环境的病原体也会通过各种途径传人蚕室,单靠养蚕前的1次消毒不能确保蚕室、蚕儿无病,还必须加强养蚕期间的消毒防病工作。
(1)隔离淘汰病弱蚕。
病蚕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成为蚕座传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平时要仔细观察,蚕儿就眠前要严格做好提青、分批工作,对体质虚弱、发育迟缓的蚕进行隔离饲养或淘汰,以消除蚕座传染的机会。
(2)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蚁蚕、各龄起蚕、将眠蚕、将熟蚕是最容易感染蚕病的,所以在收蚁时,见眠前、饷食前和见熟后,各用1次防病一号(收蚁和1~2龄用小蚕防病一号,3龄至熟蚕用大蚕防病一号,用药量每平方米面积1龄蚕用20~25克,2龄用30~35克,3龄用40~50克,4龄用50~60克,5龄用60~80克)消毒。
从3龄开始,蚕座内每天撒1次新鲜石灰粉,夏秋是细菌性病害的高发期,3龄起每龄还须添食1―2次蚕菌清或氯霉素。
(3)建立防病制度。
家蚕饲养方法_家蚕怎样养殖最好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计划,云南省多个地方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都把蚕桑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家蚕饲养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家蚕饲养方法1、收蚁:同学们收到蚕宝宝的卵后,要把它继续保护在25°C左右的温度中(可以放在贴身的内衣囗袋内),2~3天后,小蚕就会象蚂蚁一样从卵壳内钻出来,用很轻的手势,把它收引到嫩叶上,这就是收蚁。
收蚁后就把蚕宝宝连同桑叶放在一个合适的盒子内(纸盒、微波盒等但不要太大),让它在嫩叶上摄食,不要太冷了。
2、喂桑叶:小蚕期因为食下很少,只要桑叶不干瘪,可以1~2天喂一次,大蚕期喂桑叶要看剩下残叶有多少,吃完了就喂,但不要浪费。
另外蚕宝宝眠时(睡着)不要喂,等它起了(醒了)再喂,开始少喂些,以后适当多些。
大蚕时注意观察蚕的蜕皮过程、吃桑叶过程、体色、嘴、环节、气门、腹足、胸足、尾足、尾角、斑纹等形态特征并进行记录。
3、做茧:当蚕宝宝蜕了4次皮后,再继续吃桑叶,大约吃7天或8天,它就不太吃叶了,身体发亮,开始寻找做茧的位置,这时可以在养蚕盒内放些可以支撑的东西,让它做茧,二天后就会结成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蚕茧。
4、化蛾:当蚕宝宝做成茧子后,经过2个星期左右,它会化成一个蛾子,从茧的一端穿出,身体胖呼呼的是蚕宝宝的妈妈,瘦瘦的是蚕宝宝的爸爸。
5、产卵:让蚕宝宝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几个小时后,把蚕宝宝的妈妈放到一张干净的比较好的纸上,倒扣一个小酒杯或其它东西,到第2天早晨,就可以看到几百颗蚕卵,注意逐天观察蚕卵颜色变化。
这样宝宝就完成了一个世代,如果保护得好,到第二年春天这些蚕卵就可以再次孵化。
6、桑叶保管:领到桑叶后,可能会有些发热,或稍有干瘪,可以放在自来水中清洗一下,沥干水,放入食品袋内,扎紧袋囗,放入冰箱冷藏室,需要时取出一些使用,冷藏一个星期后,把余叶取出,再清洗一下,沥干水再冷藏。
注意:该方法是根据小蚕饲养20条,大蚕饲养10~12条蚕的需要量来提供桑叶的,请各位同学及时淘汰,不要养得太多,以免以后桑叶不够。
家蚕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简介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家养昆虫之一,其幼虫是丝绸的主要来源。
饲养家蚕能使人们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然而,饲养家蚕需要遵循特定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蚕宝宝的健康和良好的生长。
饲养方法1. 准备饲养箱和设备为了饲养家蚕,你需要准备一个适宜的饲养箱和相关设备。
饲养箱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通风和清洁的方便性。
饲养箱的大小应根据饲养的数量来确定,一般而言,15-20只蚕宝宝适合放在一个1.5升容量的饲养箱中。
此外,还需要准备以下设备:•蚕宝宝的食物:桑叶是蚕宝宝的主要食物,可在附近的桑树上采摘新鲜的桑叶。
•绒蚕包:绒蚕包是蚕宝宝蜕皮和化茧时的保护用品,可在宠物商店或昆虫专卖店购买。
•温度计:确保饲养环境的温度适宜。
•饲养笼:用于将蚕宝宝转移至化茧阶段。
•喷雾瓶:用于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
2. 放养蚕宝宝将新孵化的蚕宝宝小心地放入饲养箱中。
确保每只蚕宝宝有足够的空间和食物。
蚕宝宝的密度应适中,以免相互干扰或传染病菌。
3. 控制温度和湿度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蚕宝宝的生长至关重要。
蚕宝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7摄氏度,湿度应保持在70-80%之间。
使用温度计和喷雾瓶来监测和调控饲养环境以确保温湿度的稳定。
4. 提供充足的食物蚕宝宝以桑叶为食,为了让它们正常生长和发育,应不断提供新鲜的桑叶。
桑叶应洗净并切成小片,方便蚕宝宝食用。
5. 定期清理饲养箱保持饲养箱的清洁是饲养家蚕的重要环节。
每天清理饲养箱中的蚕宝宝排泄物和残渣,并更换清洁的桑叶。
定期清洗饲养箱和相关设备,确保卫生。
注意事项1. 注意观察蚕宝宝的健康状况定期观察蚕宝宝的健康状况,包括食欲、体温和活动情况。
若发现有异常,如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等,可能是蚕宝宝生病或环境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温湿度、提供适当的草料或隔离病虫害蚕宝宝。
2. 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家蚕易受病虫害侵扰,因此要加强预防措施。
饲养家蚕的技术资料
饲养家蚕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蚕的品种选择:常见的家蚕品种有乌桑蚕、日本家蚕等,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养殖目的和环境条件。
2. 蚕的繁殖:蚕的繁殖主要通过配种完成。
一般使用一公一母的配种比例,注意控制好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配种后及时分开公蚕和母蚕。
3. 蚕的孵化:蚕的卵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一般使用85%的相对湿度和摄氏25-28度的温度进行孵化。
4. 蚕的饲养环境:蚕需要适宜的温湿度,以及适当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养殖房应保持清洁和通风良好,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5. 蚕的饲料:蚕的主要饲料是桑叶,一般是新鲜的桑叶。
桑叶应保持清洁,无农药残留,且不可过老、过干、过叶性差等。
6. 蚕的喂养管理:包括喂食、喂水、清理粪便、观察蚕的健康状况等。
蚕吃饭和饮水习惯较为固定,需要定时提供适量的饲料和水源。
7. 蚕的生长和蜕皮:蚕经过多次蜕皮生长,需要注意控制好环境湿度和温度,提供适宜的饲料,为其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8. 蚕的后期处理:蚕发育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将其转移到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化蛹和吐丝。
吐丝后的蚕茧可用于丝绸的生产。
以上是饲养家蚕的一些技术资料,根据具体的养殖目的和环境条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想要提高蚕茧产量,小蚕饲养技术要全面,教你做好饲养管理有经验的蚕农都知道,想要提高蚕茧产量,小蚕饲养技术是重点,在我们农村有这么一个说法:养好小蚕,等于成功了一半。
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充分说明了小蚕的重要性,小蚕是养殖家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期间通过不断进食,才能够发育成大蚕,最终结茧。
小蚕发育成体质强健的大蚕,需要做好前提工作,因此,小蚕的饲养技术要全面,从饲养的前后工作进行管理,循序渐进。
常规家蚕需要经过4次睡眠蜕皮,分为5个龄期,1-3龄期被称作小蚕。
我认为,要想全面掌握小蚕饲养技术,蚕农需要了解饲养的程序,从饲养环境的准备,到饲养的技术要点,做的工作是比较多的,包括催青和收蚁等等,我家养过近十年的家蚕,今天我来给大家解读小蚕的饲养技术。
处于小蚕阶段,很难用肉眼观察蚕的形态在我们广西地区,蚕农直接和商家购买孵化后的小蚕,拿回到蚕室的时候已经是1龄末期,或者是2龄了,直接跳过了蚕种孵化的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需要专门催青和出蚁的时间空间,而且农村的蚕室条件不足,很难达到催要求的温湿度,从而会导致蚕蚁死亡。
因此,在小蚕饲养这方面的解读中,我会跳过催青和出蚁这部分的环节。
小蚕饲养环境小蚕体质偏差,抗病能力远比大蚕要弱,这就要求蚕农要给小蚕营造适合的生存环境,也就是饲养前的准备,包括饲养室的设计,饲养用具以及消毒工作。
如果环境差,或者是用具不规范,都能对小蚕产生很大影响。
1.饲养室的设计饲养室的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保证能够容纳得下蚕架以及小蚕,同时,行人也能在里面够畅通行走,做好喂食工作,还要有储桑室。
环境条件也是饲育室设计的内容之一,包括温度、湿度等等。
①空间设计:根据我的经验,每一张蚕在小蚕阶段需要的空间为36-45平方米为佳,整体的空间需要很小,达到4龄时,家蚕就需要更换到大蚕饲养室了。
这里的空间大小仅供参考,因为储桑室是分开的,而且小蚕可分为上下多层放置,所需空间并不大,这样的大小更加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