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645.00 KB
- 文档页数:82
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一)引言概述: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是在地下室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计算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墙体配筋材料和数量,以确保地下室墙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墙体荷载计算、配筋设计、配筋布置、配筋间距计算和配筋钢筋计算,对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1. 墙体荷载计算1.1 确定地下室墙体所受荷载类型及大小1.2 根据设计标准计算荷载作用于墙体的力和力矩1.3 考虑地下室墙体的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对配筋的影响2. 配筋设计2.1 根据墙体的截面几何形状和计算荷载,确定墙体的受拉区和受压区2.2 采用受拉与受压设计法计算配筋数量和尺寸2.3 考虑抗震要求,确定墙体抗震性能级别,进行相应的配筋设计3. 配筋布置3.1 根据墙体结构图和配筋设计要求,在墙体纵向和横向布置配筋3.2 确定配筋的弯曲半径和弯曲位置,保证配筋的完整性和符合设计要求3.3 考虑墙体连接节点和开口处的配筋布置,增强墙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4. 配筋间距计算4.1 依据墙体的构造和设计要求,计算配筋的间距和跨距4.2 考虑墙体的构造节段,分析墙体不同部位的配筋需求和间距调整4.3 在计算配筋间距时,考虑施工和安装配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5. 配筋钢筋计算5.1 根据地下室墙体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计算墙体所需的钢筋总量5.2 按照配筋设计要求,计算钢筋的截面积、直径和排布方式5.3 根据配筋布置和间距计算结果,确定每个配筋段的钢筋长度总结: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是地下室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墙体荷载计算、配筋设计、配筋布置、配筋间距计算和配筋钢筋计算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可以准确确定地下室墙体所需的配筋材料和数量,保证墙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建议在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施工和经济性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配筋方案。
第41卷第4期2011年4月建筑结构Building Structure Vol.41No.4Apr.20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疑问解答(五)周炳章1,吴明舜2,薛慧立1,程才渊2(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2上海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200092)[摘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于2010年5月31日颁布,12月1日实施。
为了配合新规范的实施,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对新规范的理解,规范管理组将对设计人员在学习和实施规范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解释。
本文主要介绍新规范第7章关于多层砌体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以及附录F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主要条文修改及有关问题解释。
[关键词]抗震设计;砌体结构;规范中图分类号:TU3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8X (2011)04-0126-04作者简介:周炳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 :xiaonan _002@ 。
45新规范对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有些什么新思路?汶川地震后总结的经验教训说明,凡按抗震设计规范正规设计的多层砌体房屋基本经受住了设防烈度的考验,即使在高于设防烈度1 2度的“大震”和超过“大震”的情况下,也仅有20% 30%的房屋遭到严重破坏。
由此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证明我国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具有相当强的抗御地震能力;二是在遭遇强烈地震时,还有一定数量的砌体房屋会破坏甚至倒塌。
据此,此次修订此类房屋的抗震措施时,着重在提高多层砌体和底框房屋的整体性能及其薄弱部位和重要部位砌体构件的抗震能力上,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强配筋和增强约束以弥补砌体结构本身的脆性性质。
特别是对震害中反映出来的薄弱部位,如楼梯间墙、房屋底部墙体、底框过渡层及底部框架柱等,通过配筋和约束,使多层砌体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有显著增强。
46房屋高度和层数控制及其计算抗震设计中砌体的限高计算一般均从室外地面开始,只有半地下室作为一层时应从半地下室内地面算起。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一)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1.适用范围若无筋砖砌体受压构件的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或设计不经济,以及当轴向力偏心距e >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时,宜采用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
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可按矩形截面组合砌体构件计算。
但构件的高厚比β仍按T形截面考虑,截面翼缘宽度亦按规定选用。
2.构造要求组合砖砌体是由砌体和面层混凝土(或面层砂浆)两种材料组成,故应保证它们之间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共同工作能力。
(1)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保证钢筋和砂浆面层与砖砌体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2)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16-3-2中的规定。
竖向受力钢筋距砖砌体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rnm。
构件类别环境条件室内正常环境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墙15 25柱25 35(3)砂浆面层的厚度,如果太薄将不满足保护层厚度等构造要求,太厚则施工困难,结硬时砂浆易开裂,不能保证粘结质量。
砂浆面层的厚度,可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4)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级钢筋,对于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HRB335级钢筋。
受压钢筋一侧的配筋率,对砂浆面层,不宜小于0.1%,对混凝土面层,不宜小于0.2%;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其目的是增大组合砖砌体的承载力及延性等。
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5)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的受压钢筋直径,并不宜大于6mm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d(d为受压钢筋的直径)及500mm,并不应小于120mm。
(6)当组合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
《砌体构造设计规范》GB 50003-2011【13条】3.2.1 龄期为 28d 的以毛截面盘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掌握等级为 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离按下列划定采取:1 烧结通俗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1采取.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2 混凝土通俗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2 采取.3 蒸压灰砂通俗砖和蒸压粉煤灰通俗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取.注:当采取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取.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取.注: 1 对自力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办法肯定: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该低于Cb20,且不该低于1.5 倍的块体强度等级.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盘算: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5 采取.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6 采取.注:对细料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和干砌勾缝石砌体,表中数值应分离乘以调剂系数1.4 .1.2 和0.8 .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 采取.3.2.2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盘算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曲折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相符下列划定:1 当施工质量掌握等级为B 级时,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2 采取:2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g应按下式盘算:式中: fg——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注: 1 对于用外形规矩的块体砌筑的砌体,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1 时,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和曲折抗拉强度设计值f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比值后采取;2 表中数值是根据通俗砂浆砌筑的砌体肯定,采取经研讨性实验且经由过程技巧判定的专用砂浆砌筑的蒸压灰砂通俗砖.蒸压粉煤灰通俗砖砌体,其抗剪强度设计值按响应通俗砂浆强度等级砌筑的烧结通俗砖砌体采取;3 对混凝土通俗砖.温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表中的砂浆强度等级分离为:≥Mb10 .Mb7.5 及Mb5.● 3.2.3 下列情形的各类砌体,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剂系数:1 对无筋砌体构件,其截面面积小于2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对配筋砌体构件,当个中砌体截面面积小于2时,为其截面面积加;构件截面面积以“m2”计;2 当砌体用强度等级小于 M5.0 的水泥砂浆砌筑时,对第3.条各表中的数值,γa 为;对第3.2.2 条表 3.2.2 中数值,γa 为;3 当验算施工中衡宇的构件γa 时,为.● 6.2.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该小于80mm ,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靠得住衔接,且同时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该小于100mm ,并应按下列办法进行衔接:1 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该小于70mm ,且与支座处沿墙设置装备摆设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该低于C25 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2 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该小于100mm ,且与支座处沿墙设置装备摆设的纵筋绑扎,并用强度等级不该低于C25 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3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入现浇板中进行衔接后,再浇筑现浇板.● 6.2.2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代处宜沿竖向每隔400mm~ 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目为每120mm 墙厚许多于1 根直径 6mm 的钢筋,或采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代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小于500mm ,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700mm.● 6.4.2 外叶墙的砖及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该低于MU10.●7. 1. 2 厂房.仓库.食堂等空旷单层衡宇应按下列划定设置圈梁:1 砖砌体构造衡宇,檐口标高为 5m~8m 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嵬峨于8m 时,应增长设置数目;2 砌块及料石砌体构造衡宇,檐口标高为 4m ~ 5m 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嵬峨于5m 时,应增长设置数目;3 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装备的单层工业衡宇,当未采纳有用的隔振措施时,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长设置数目.●7.1.3 室庐.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构造平易近用衡宇,且层数为 3层~4 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当层数超出4 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多层砌体工业衡宇,应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构造衡宇,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7.3.2 采取烧结通俗砖砌体.混凝土通俗砖砌体.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和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相符下列划定:1 墙梁设计应相符表7.3.2 的划定:注: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 高度处.2 墙梁盘算高度规模内每跨许可设置一个洞口,洞口高度,对窗洞取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间的距离不该小l oi ,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该小于.●9.4.8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构造配筋应相符下列划定:1 应在墙的转角.端部和孔洞的两侧设置装备摆设竖向持续的钢筋,钢筋直径不该小于12mm;2 应在洞口的底部和顶部设置不小于 2φ10 的程度钢筋,其伸入墙内的长度不该小于 40d 和600mm;3 应在楼(屋)盖的所有纵横墙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宽度和高度应等于墙厚和块高,圈梁主筋不该少于4φ10 ,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该低于同层混凝土块体强度等级的 2 倍,或该层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不该低于C20;4 剪力墙其他部位的竖向和程度钢筋的问距不该大于墙长.墙高的1/3 ,也不该大于900mm .5 剪力墙沿竖向和程度偏向的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该小于0.07% .10.1.2 本章实用的多层砌体构造衡宇的总层数和总高度,应相符下列划定:1 衡宇的层数和总高度不该超出表 10.1.2 的划定.注: 1 衡宇的总高度指室外埠面到重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前提好的半地下室应许可从室外埠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 高度处.2 室表里高差大于0.6m 时,衡宇总高度应许可比表中的数据恰当增长,但增长量应少于1. Om;3 乙类的多层砌体衡宇仍按当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削减一层且总高度应下降3m;不该采取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2 各层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衡宇,总高度应比表10.1.2 中的划定下降3m ,层数响应削减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衡宇,还应再削减一层;注:横墙较少是指统一楼层内开间大于 4.2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 以上;个中,开间不大于 4.2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 且开间大于4.8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以上为横墙很少.3 抗震设防烈度为6 .7 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衡宇,当按现行国度尺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划定采纳增强措施并知足抗震承载力请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许可仍按表10.1.2 中的划定采取;4 采取蒸压灰砂通俗砖和蒸压粉煤灰通俗砖的砌体衡宇,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通俗秸土砖砌体的70% 时,衡宇的层数应比通俗砖衡宇削减一层,总高度应削减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达到通俗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衡宇层数和总高度的请求同通俗砖衡宇.●10.1.5 斟酌地震感化组合的砌体构造构件,其截面承载力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剂系数γRE,承载力抗震调剂系数应按表10.1.5 采取.当仅盘算竖向地震感化时,各类构造构件承载力抗震调剂系数均应采取1.0 .●10.1.6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构造衡宇抗震设计时,构造抗震等级应根据设防烈度和衡宇高度按表10.1.6 采取.注: 1 对于四级抗震等级,除本章有划定外,均按非抗震设计采取;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可联合衡宇不规矩程度及场地.地基前提肯定抗震等级.。
砌体设计配筋砌块砌体构件9配筋砌块砌体构件9.1一般规定9.1.1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
各构件应根据结构分析所得的内力,分别按轴心受压、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并应根据结构分析所得的位移进行变形验算。
9.1.2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宜采用全部灌芯砌体。
9.2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9.2.1配筋砌块砌体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1截面应变分布保持平面;2竖向钢筋与其毗邻的砌体、灌孔混凝土的应变相同;3不考虑砌体、灌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4根据材料选择砌体、灌孔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当轴心受压时不应大于0.002;偏心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不应大于0.003;5根据材料选择钢筋的极限拉应变,且不应大于0.01;6纵向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砌体破坏同时发生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的高度,应按下式计算:(9.2.1)式中:ξ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为界限受压区高度与截面有效高度的比值;f 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E s——钢筋的弹性模量。
7大偏心受压时受拉钢筋考虑在h0—1.5x范围内屈服并参与工作。
9.2.2轴心受压配筋砌块砌体构件,当配有箍筋或水平分布钢筋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φ0g(f g A+0.8f′y A′s)(9.2.2-1)φ0g=1/(1+0.001β2)(9.2.2-2)式中:N——轴向力设计值;f g——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第3.2.1条采用;f′y——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A——构件的截面面积;A′s——全部竖向钢筋的截面面积;φ0g——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β——构件的高厚比。
注:1无箍筋或水平分布钢筋时,仍应按式(9.2.2)计算,但应取f′y A′s=0;2配筋砌块砌体构件的计算高度H0可取层高。
9.2.3配筋砌块砌体构件,当竖向钢筋仅配在中间时,其平面外偏心受压承载力可按本规范式(5.1.1)进行计算,但应采用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配筋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
配筋砌体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主要是通过在砌体构件中加入钢筋以提高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在进行配筋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砌体的强度、钢筋的强度以及构件的几何形状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配筋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相关内容。
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关键概念:
1.配筋率:指构件中钢筋的截面积与构件截面积之比。
2.强度增长系数:砌体受压构件由于受到钢筋的约束,其承载能力较无钢筋构件有较大的增长。
为了考虑这个增长的影响,会引入一个强度增长系数。
1.确定构件的几何形状和配筋形式。
2.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属性,选取砌体和钢筋的强度等级。
3.根据构件要求和受力情况,做出假设和约束条件。
4.计算构件的自重和附加荷载,包括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5.根据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计算构件的等效荷载。
6.计算构件的抗震强度,包括承载力和剪切强度等。
7.检查构件的外观尺寸和配筋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8.进行构件的强度校核,包括构件的受拉强度和受压强度等。
9.根据校核结果进行构件设计调整和优化。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如有限元分析软件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等,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配筋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合理的假设和准确的计算,可以为砌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