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 格式:docx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14
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半夏半夏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野生的半夏,每年阴历5月份,半夏开花之后,根茎就长成了,就可以采挖了。
阴历5月份正当夏之半,半夏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主要是根据半夏长成的时间来说的。
半夏喜欢生长在比较潮湿阴暗的地方。
凡是生长半夏的地方,你去看一下,那地都是有点潮湿甚至板结,土都是非常得粘。
所以半夏很不好挖,挖出来后,半夏根茎上的泥土,粘在上面半天也弄不干净。
所以半夏还有一个名字叫守田,守在地里不想出来呀。
挖出来的半夏,把它洗净了,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刮去皮,白白的,圆圆的,有点晶莹剔透的感觉,大小就跟我们的指头肚那么大,就像一粒一粒的珠子。
所以《神农本草经》把半夏叫水玉,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
长在地里的半夏很好认,它的叶子是三出复叶,长长的叶柄上,长着三片卵圆形的绿油油的叶子,因此半夏的学名也叫三叶半夏。
半夏的花长得也很有特色,长得像细长的管子,外面是绿色的佛焰苞,里面的穗状花序长出来,最后演变成一条长长的绿尾巴,翘在上面。
所以民间也有把半夏叫做蝎子草的,就是因为它的花长了一条长长的尾巴。
新鲜的半夏切开后,会有一些滑滑的粘液,这些粘液的刺激性非常大,辛辣刺喉,可以引起咽喉部的水肿疼痛,严重的会导致呼吸窒息。
所以古人在用生半夏时,都要切开,用开水烫洗很多遍,洗去粘滑,直到洗得水清了才能用。
鲜半夏晒干之后,我们把它打碎,里面是白色的,粉性的,稍微尝一点,非常的麻辣而刺喉。
如果这种粉末不小心飘到眼睛里,刺激性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半夏闻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气味,看似平和,实际上暗藏杀机。
半夏的这股辛烈之性,就具有很好的温化痰浊的作用。
半夏长成的季节,正好是湿热之气比较盛的时候,半夏的生长环境,也是湿气郁结比较重的地方,半夏的形状圆圆的,也是入中土的特性。
半夏都长不大,小小的,长得很结实,说明半夏对中土的湿气粘浊,天然地就有很好的固摄作用。
而半夏的辛烈之性,则有很好的温化效果。
所以,半夏化痰湿,是把湿浊先聚在一块,然后再加以温化。
半夏的炮制的区别。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炮制品,炮制方法不同,功能主治也有所区别。
清半夏是用生半夏加上白矾进行炮制,法半夏是用生半夏加上白矾,另外再加甘草和石灰进行炮制,姜半夏是生半夏加上鲜姜、白矾进行炮制而成。
法半夏燥性较缓和,除可以燥湿化痰外,尚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症,取其清痰化饮、宜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性偏温燥,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辛燥之性最低,化痰作用强,适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这三个品种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建议擅自服用。
情分析: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功效区别主要在于药效方面。
清半夏是用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制成的,能够使得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对于体弱痰多的人比较适合。
法半夏是用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而成,毒性低,对于化痰有很好的作用。
一般多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主要是用生半夏经水浸泡,之后与鲜姜、白矾同煮,之后晾干,之后切片用药。
该药物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多适用于寒痰咳逆者。
使用半夏注意事项:1、半夏药材的种类非常的多,不同疾病使用的半夏种类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2、孕妇或者是妊娠期女性是不能够服用的,因为半夏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损伤。
3、对于经常呕吐或者是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使用。
半夏的功效与组方应用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半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
具有镇咳祛痰、降逆止呕、抗溃疡、增强肝功能等功效。
生半夏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炮制品则以个大、色匀、口尝微有麻舌感者为佳。
半夏地道产地以陇南地区的质量最好。
半夏的功效有以下四点:
1.半夏具有镇咳祛痰的功效,其中生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具有镇咳作用。
而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适用于咳嗽患者食用。
2.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可用来治疗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
3.半夏水煎液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抗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4.半夏能促进胆汁分泌,能使皮质酮上升,增强皮质酮对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诱导作用,升高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活性。
半夏的组方及应用:
半夏日常用量:3~9g,大剂量可用到50克,煎服。
注意,内服必须炮制后才可。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自汗者忌服。
健脾袪湿组方:半夏12g,薏米50g,百合8g。
将半夏、薏苡仁、百合用水洗净。
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半夏、薏苡仁、百合煮3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降逆止呕组方:半夏5g,山药30g,大米50g,山药研末。
水煎半夏,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至熟烂,加入山药末,再煮至沸,加砂糖拌匀即可。
总之,半夏常用于祛湿、止呕、镇咳祛痰的组方当中,中草药的应用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己盲目用药。
最易懂的半夏规格及品种区别方法(组图)1.半夏与水半夏、掌叶半夏之间的关系:半夏:又名三叶半夏,旱半夏。
包括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五种炮制规格。
(若把半夏称为法半夏或法半夏称为半夏仍按假药论处。
)水半夏:是半夏的伪品。
仅有制水半夏一种规格。
掌叶半夏: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
2.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的区别:(1)加工炮制所用辅料不同: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即可。
由于生半夏毒性强,必须经过炮制,炮制后毒性会减弱,适宜口服。
法半夏:是生半夏用甘草15%,生石灰1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2)形状特征不同:生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厘米。
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的颗粒状。
表面淡黄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清半夏:其形同生半夏。
但质脆,断面略呈角质样。
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其形同生半夏。
但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京半夏:其形同生半夏。
但外表黄色或金黄色,颗粒大小均匀,质脆,内心黄色。
无麻味。
(3)功效作用不同:生半夏:辛温有毒,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多外用。
生用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致上述部位肿胀,疼痛,失音,流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内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半夏的介绍,功效和作用,应用,禁忌,主要成分半夏的简单介绍: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病症。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性味归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主治:用于湿痰咳嗽,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半夏的作用:1、抗肿瘤作用2、改善心血管功能3、止咳作用4、抗生育作用5、中药半夏既燥湿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呕,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
半夏加工后的品名与功效: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
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毒性低,化痰作用强。
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
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
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
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
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
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
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
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
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
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
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又称苏夏。
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中医学上有许多的中药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两者之间的区别却是非常大的,其中法半夏与姜半夏就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尤其是法半夏在中医学家的眼中看来法半夏能够对人体起着清热祛除寒湿化痰止咳的良好作用,所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但是对于患者朋友们来说,熟悉到法半夏与姜半夏之间的区别也非常重要。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
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并且法半夏的毒性是非常弱的,对于我们人体的副作用也是比较小的哦,另外,法半夏对于我们人体的化痰效果是非常好的。
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
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
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对于我们人体的脾胃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所以我们脾胃不好的朋友们在生活中是可以经常服用一些姜半夏的哦。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
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
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这些都是关于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了,二者的形状,炮制方法都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哦。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法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了,法半夏和姜半夏不仅在外形上有极大的区别哦,功效和作用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上面介绍的这些区别都记住哦。
1简述莲子去心办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因素。
去心办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
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同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解决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
“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助于有效成分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炮制办法和炮制作用?【炮制办法】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削弱,可缓和对胃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但酸味削弱,且增长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备止血,止泻功能。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1)鞣质增长而止血。
鞣质自身就有收敛止血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长,普通在190 ℃ 时可使鞣质增长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限度。
⑵槲皮素增长而止血。
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长,槲皮素具备一定止血作用。
⑶异鼠李素减少而止血。
槐米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
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备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长,抗止血成分减少。
7试述荆芥炮制办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办法】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③荆芥炭: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量,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你能分清吗?中药宝库之半夏什么是半夏,半夏在中药宝库占有一席之地。
半夏可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
种。
具有化痰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可想而知半夏的药用价值是有多高。
那么很多朋友都迫
不及待的想了解一下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了吧,那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半夏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化痰止咳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
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配陈皮、茯苓同用,治痰多咳嗽效果更佳。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
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
核气等病症。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
半夏
通过上述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半夏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大家在食用
中药半夏时,最好是咨询医生方可食用。
切勿盲目食用,到时对自己身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岂不是得不偿失。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区别陈璟副主任医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三甲法半夏的干燥性比较温和,除了干湿化痰外,还有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脾虚、困、化痰中止。
而姜毒性已经减少,脾气温和干燥,具有降低湿化痰、沥口的功,适合脾虚痰中出现恶心或唠嗑的人。
因为功效不同,针对的主要病症也不同。
半夏和姜半夏的区别?姚学华副主任医师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姜半夏是半夏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是制半夏的一种。
制半夏根据所用辅料的不同分为清半夏,法半夏,以及姜半夏。
处方中直接写半夏,多数是用清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而姜半夏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高叶梅副主任医师北京积水潭医院三甲姜半夏和法半夏的性质以及性状不同,姜半夏属于中药,是由半夏炮制而成,其主要呈圆球形或者半圆球性。
法半夏是由生半夏以及白矾制作而成,其呈现为不规则的颗粒状。
推荐权威三甲专家郑湘宏主任医师中医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去咨询擅长:心律失常、冠脉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间质性肺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疾病、脊柱关节炎、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肠道疾病、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炎性肠病、...霍则军主任医师中医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甲去咨询擅长:针灸推拿治疗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擅长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颈肩综合征,网球肘,骨质增生等运动系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中风,面神经麻痹,头痛等神经系统病症和不孕不育、男科等疾病,...全部医生百度健康放心服务半夏,买草药不收购4800多种,不收购只销售关注半夏的人也在看亳州药材,经营中药材4800多种,专业中药材销售,半夏只销售,不收购,谢谢!批发,零售,打粉,价格低,质量好,半夏,买中药材,来亳州药材亳州市山岁堂生物科技广告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有哪些区别?赵骞康主治医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三甲从各自炮制时用的辅料上看,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即可;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功能主治姜半夏的功能主治•姜半夏,又称生姜和半夏,是中医常用的药物之一。
•姜半夏具有辛温散寒的特性,常被用于治疗寒性胃痛、呕吐、脾胃虚寒等症状。
•姜半夏可以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胃脘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
•姜半夏还有驱寒、散寒、发汗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寒战、寒性头痛等症状。
•姜半夏还能增强体力,提神醒脑,对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姜半夏还具有祛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经期不调、血崩、痛经等症状。
法半夏的功能主治•法半夏,又称大黄半夏,是中医常用的药物之一。
•法半夏具有苦寒的特性,常被用于治疗胸膜炎、上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法半夏可以清热、宽中、止呕、解暑,常被用于治疗食欲不佳、腹胀胃潮等症状。
•法半夏还有泻下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热结便秘等症状。
•法半夏还具有消肿散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痛、胸闷等症状。
•法半夏还可以解毒,常用于治疗中毒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注意事项•姜半夏和法半夏均属于中药类药物,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过敏体质者、怀孕期间及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肾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在使用姜半夏和法半夏时,应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使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的质量和保存,避免使用过期药物或质量不佳的药物。
以上是对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以达到治疗效果。
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在炮制品制法、形状颜色、功效上都有不同,但均由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炮制而成,应用于临床。
生半夏是指未经炮制加工的生品,有毒,可刺激咽喉,只是简单将采摘回的鲜半夏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而成。
一、炮制品制法:1、姜半夏:是由净半夏用水浸泡,直至内无干心,再用生姜煎液加白矾共煮到透心,切薄片干燥而成;2、法半夏:也是净半夏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但是用甘草煎液和石灰水浸泡,每日搅拌直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制成;3、清半夏:是净半夏用白矾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切厚片干燥而成。
二、形状颜色:1、姜半夏:形状可为片状、类球形或不规则颗粒状,表面颜色为棕色至棕褐色,质地硬脆,断面呈现为淡黄棕色,通常还具有角质样光泽;2、法半夏:形状似球形,或者不规则的颗粒状,表面颜色呈现为淡黄色、棕黄色,质地较松脆,断面呈现黄色或淡黄色;3、清半夏:主要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片状,质地脆、易折断,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断面略呈角质样;4、生半夏:形状为类球形,表面颜色为浅黄色或白色,质地坚实。
三、功效:1、姜半夏:姜半夏所用辅料是生姜汁,可杀半夏之毒,又因其本身具有温中止呕之功,故可增强半夏降逆止呕的作用。
所以姜半夏的降逆止呕作用较优,常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等症状;2、法半夏:法半夏炮制辅料所用的甘草汁,具有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等作用,且甘草本身也具有祛痰止咳之功,可增强半夏止咳化痰之力。
因此法半夏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等症状;3、清半夏:清半夏是用白矾水浸泡制成,白矾性寒且具有解毒、祛痰、收敛燥湿的作用,半夏用白矾水浸泡后,其温燥之性会大减,用于湿痰咳嗽、咯吐不出等症状;4、生半夏:有毒,长用于消肿散结,一般外用,用于治疗痈肿痰核。
中药材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炮制方法中药材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炮制方法中药材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
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
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 净半夏,加白矾(8kg)溶化,再泡7天,用水洗净,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以内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再闷约3天,切薄片,阴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
成品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4kg)溶化,泡3天后,弃去矾水,再泡7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再加入串碎白矾4kg 溶化。
加姜水(取鲜姜片8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合并,晾凉)至半夏中,矾姜水再泡7 天后,用水洗净,切开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和鲜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至内外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阴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鲜姜10kg。
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
表面为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质硬脆。
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泡10~12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至无干心,再用白矾水浸泡3天,去白矾水,用水再泡2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k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值为12.0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呈均匀黄色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低温烘干。
【神农本草经】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1、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体滑而燥,燥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病症。
2、生半夏为原药材经拣净杂质,筛尽灰屑入药的生用饮片,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者,称半夏片。
半夏生用辛烈毒甚,半夏皮下有黏液,该黏液物质能刺激喉头,使人喉头水肿而引起室息死亡。
这就是半夏有毒之说的缘由。
《伤寒论》用半夏条下都注一“洗”字,洗去黏液就是为了去除其刺激皮肤黏膜的作用。
该黏液物质一经高温蒸煮就不存在刺激性了。
记住,一定要高温先煮!生半夏多外用,旧时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晕厥、小儿惊风或喉痹肿痛;近来多外敷以消痈肿、除瘿瘤、疗癣痒等。
3、法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毒性低,化痰作用强。
法半夏燥性较和缓,燥湿化痰,调脾和胃,清痰化饮、理脾和胃,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
4、姜半夏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
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5、清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6、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
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
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7、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
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消痰散结,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半夏与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
又名:水玉、地文、三叶老、三步跳、老鸹头、泛石子、狗芋头、珠半夏、麻芋果、三叶半夏、小天老星、无心菜根、老和尚头、地珠半夏、羊眼半夏。
原植物半夏除内蒙古、西藏尚未见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其狭叶变型f. angustata (Schott )Makino 小叶狭披针形,产山东,总生物碱含量高于普通半夏。
本品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
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顶端多圆平,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
质坚实,纵切面呈肾脏形,断面洁白,富粉性,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
气微,味辛辣,嚼之发黏,麻舌而刺喉。
本品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中医临床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法半夏(半夏炮制加工品)功能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姜半夏功能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清半夏功能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镇咳,祛痰,抑制唾液腺分泌,镇吐和催吐,抗生育,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胰蛋白酶水解,抗心律失常,抑制心功能,降低血压,催眠,抗惊厥,凝集红细胞,抗癌,促细胞分裂,抗白血病,激活免疫系统,兴奋迷走神经,抗溃疡,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毒,利尿,抗矽肺等作用。
注意:本品尚有致畸作用,生半夏长期给药可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
半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谓“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腹鸣,止汗。
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本草图经》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
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
五月、八月内采根、以灰二日,汤洗暴干。
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
然以圆白,陈久者为佳。
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
又由跋绝类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许,根如鸡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
半夏主胃冷呕哕,方药之最要。
”据胡世林考证,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 盖当夏之半。
”入药则首见于《五十二病方》。
张仲景《金匮要略》所创用的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十余个以半夏为主药的方剂至今仍为中医和日本汉方医所广泛使用。
据558 个处方的微机分析结果,半夏在处方中出现频率位于第22 位。
日本210 个法定汉方中含半夏者有46 个,占22%。
由此可见,半夏在国内外防治疾病和中药市场上所处的重要地位。
半夏的原植物,可以确证本草半夏的原植物与《中国药典》规定是一致的,即为Pinellia ternata 。
其叶形在《本草图经》分为竹叶形和芍药叶形,在《植物名实图考》分为长叶和圆叶形。
而实际上叶型变化还要多样,长宽之比从2:1 到30:1,甚至还存在侧裂片深浅不等分裂的异型叶。
1920年Engler 氏曾分为4 个变种,但由于叶型变化的渐变性和过渡性,很难划清变种间界限,故现代分类学家都认为所有居群均命名为P. ternata 较为恰当。
关于齐州半夏,《名医别录》最早具体指出半夏产于陕西省。
陶宏景著《本草经集注》时,半夏的主产地移至山东省益都县一带。
到了宋代,苏颂提出“以齐州者为佳(即今山东省历城县),并附有齐州半夏图。
《本草品汇精要》在“道地”项下亦标为“齐州”。
显然齐州半夏与它处半夏物种是相同的,只是因为质量较好而冠以产地之名罢了。
日本学者不了解中国本草所说的真谛,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将齐州半夏考订为三裂叶半夏P. tripartata Schott. ,这不仅缺乏齐州半夏的特征依据(叶为三全裂,并非三深裂),而且三裂叶半夏仅产于日本,中国并无分布,又何来齐州半夏佳品之说。
直到20 世纪50 年代初,我国有关半夏的文献还引用此种作为齐州半夏的学名。
国内一些标本室存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标本马蹄犁头尖Typhonium trilobatum 也被误定为P. tripartita ,从而造成我国有分布的假象。
《中国药典》虽只收半夏P. ternata 一种,但据报道,半夏的商品药材实来源于半夏(即上种)和掌叶半夏P. pedatisecta 的块茎。
掌叶半夏的商品药材实来源于掌叶半夏、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 和异叶天南星A. heterophyllum Blume。
由跋与虎掌和半夏的关系。
由跋原名由跋根,始由《名医别录》收载。
原著只言“主毒肿结热”,既无性味,亦无形态,产地,故难考订为何种。
《唐本草》“由跋今南人以为半夏”,并指出虎掌“是由跋宿者,……由跋是(虎掌)新根,犹大于半夏二、三倍,但四畔无子牙耳。
”《本草品汇精要》指出,由跋“绝类半夏,足能乱真。
” 《本草原始》:“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
”虎掌种子发芽后,幼苗要经过单叶,三叶阶段,再继续分裂为7~11 裂片的鸟足状叶。
在单叶及三小叶阶段,块茎与半夏等大或更大,又未长出子块茎,形态确实酷似半夏,故许多古代本草学家都指出“足能乱真”。
同时也说明由跋不是独立的一种植物,仅是虎掌的幼苗而已。
近代本草学家将由跋考订为普陀南星Arisaema ringens Schott 或异叶天南星A.heterophylla ,都是因为把本草虎掌误考为异叶天南星所致。
也有人考订由跋是蒟蒻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的幼小块茎。
据郑博仁等报道,在云南半夏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半夏,习称为“地珠半夏”。
本品质地优良,为药材市场半夏的佳品,也是云南传统使用的半夏主流商品。
第二类为山珠半夏,具体品种见前述,这类半夏仅在云南省区内,当无地珠半夏供应时,必须经过加工炮制减毒后,方可代半夏入药。
若销往省外,则常被作为半夏的混淆品处理,或降格归入天南星类药用。
由于在云南以山珠半夏代半夏入药用的历史长久,积重难返,把山珠半夏从半夏药材商品中剔除出来,或归入天南星类药材商品中去,本是合理的事,实际颇难实行。
山珠半夏的功效与天南星相近,其燥湿化痰功能虽与半夏近似,但无半夏的降逆止呕作用,因此山珠半夏不能完全代半夏入药。
且山珠半夏的毒性较半夏为大,曾因其未制透而多次引起中毒。
另一类为狗爪半夏,在云南已不再以其充代半夏入药,但在切制的半夏饮片中时有检出。
半夏成分主要含胆碱、胡萝卜苷、N-乙酰谷氨酸、B-谷甾醇-D- 葡萄糖苷,水解后得麻黄碱、多糖、半夏蛋白、鞣质和半夏胰蛋白酶抑制成分;另有高龙胆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B - 丁氨酸、生物碱、少量挥发油、原儿茶酸、棕榈酸、油酸、琥珀酸(丁二酸)等。
另有报道半夏含有16 种氨基酸,其中7 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其天冬氨酸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含有18 种无机元素。
与水半夏相比,钙高出9.4 倍,钛高出3.8 倍,铜高出4.9 倍,铅高出7.7 倍,锰低了4.9 倍,而水半夏中钾则为半夏的2.5 倍;半夏与山珠半夏相比,铝、铁较高,钛高出9.2 倍,铬高出7.7 倍。
薛建海等报道,产于安徽古颍州府(现阜阳地区阜南县、颍上县)一带的称“颍半夏”,为半夏的道地品种,药材性状素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而闻名遐迩。
颍半夏药材随贮藏年限的延长,总生物碱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等级颍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因此以性状划分等级、区别优劣尚不能客观反映药材的内在质量。
从不同采收期的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看,春季>秋季>夏季。
生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含量逐渐减少,水半夏饮片含量最低。
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颍半夏及其炮制品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
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
颍半夏含有23 种以上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铝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氟、锌、锶、锰,其余元素含量较低。
半夏炮制方法对微量元素的含量影响较大。
半夏是喜温暖怕炎热的植物,它的生物学起点温度为10 左右,生长适宜温度为10~27,27 以上生长缓慢,甚至倒苗死亡。
半夏又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宜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是,长期处在不足3 000lx 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良。
湿度是半夏最重要的生态条件之一。
它要求较高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影响其地下部分的发育,以至引起生长停滞、烂根、烂茎等现象。
减轻和防止半夏频繁倒苗,是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而研究建立半夏生长适宜的温、光、水模式,又是减轻和防止其倒苗的关键。
因野生半夏药材资源有限,不能满足需要,河南嵩县医药公司从1984 年开始进行半夏的引种试验。
为了考查引种半夏的质量,将引种二年的半夏与当地野生半夏进行了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的紫外吸收光谱、纸层析图谱,薄层层析图谱及薄层扫描图谱完全相同。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栽培半夏为0.08%,野生半夏为0.07%。
郭巧生等报道,B-谷甾醇、缬氨酸及精氨酸在半夏各居群间或因采收期不同含量差异明显,由于包括栽培条件和测定条件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从化学成分这一角度推测,半夏各居群间的遗传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但从总体上看3 种成分均以秋收者含量为高。
半夏上述成分的研究虽在国外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在样品来源上大多为市售品或某一地区某个生长阶段的采挖品。
亦即其测定结果如是采挖品则只能反映出某个半夏居群某个生长阶段的某种化学成分的存在与否或含量多少,如是市售品则就无法保证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甘肃产的半夏样品(未注明采收期)进行(3 -谷甾醇的测定,含量为0.026%;而本测定结果夏收者为0.0014%~0.0874%,秋收者为0.0051%~0.0607%。
有关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各家报道也有很大的出入。
如来自甘肃的半夏样品(未注明采收期)中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022%和0.027%;而安徽产半夏(颖半夏,市售品)中缬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094%和0.064%,但本测定结果分别为0.0011%~0.0123%和0.0052%~0.0175%。
可见如不作平行动态的比较测定,其结果是缺乏代表性的。
吴皓等应用TLC(薄层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半夏药材及其同科易混药材和常配伍应用的药材进行各提取物的比较,并经HPLC制备,得到了半夏药材的鉴别成分:次黄嘌呤核苷。
该成分水溶性强,对热稳定,在与其它药材成分的比较中仅半夏药材中含有,且在植物体内几乎很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