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二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解读宋代大学问家陆九渊曾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所谓“疑”,就是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疑是思之始,学之源。
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能探索更多的自然规律,打开知识的大门,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围绕“提问”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一次习作,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一个豆荚的五粒豆》和《蝴蝶的家》是新入选的课文。
《一个豆荚的五粒豆》是童话大王安徒生于1853年创作的童话,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赞叹生活,充满童趣。
《蝙蝠和雷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够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则介绍了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蝴蝶的家》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问题和线索为线,以雨天蝴蝶在何处藏身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语文园地中也提及“阅读的时候我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旨在通过背诵积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
可见,这一单元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紧扣培养学生敢问、善问这一主题。
每一课的特点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从整组课文来看,前面三课重在学习方法,后面一课重在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提问,让方法通过实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写人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但是这次习作需要学生转换思路,将家人与某种动物联系起来,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用更有趣的方式写出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豆荚裂开后五粒豆的不同经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解答问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内容蝙蝠和雷达教学要点本课主要讲述了蝙蝠如何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以及科学家如何通过研究蝙蝠的能力来发明雷达。
重点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时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要点本课主要讲述了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是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时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内容蝴蝶的家教学要点本课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通过蝴蝶在雨天躲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重点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课时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蝴蝶在雨天躲藏在哪里,了解蝴蝶的生活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内容XXX“动物园”教学要点本课是一篇作,要求学生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课时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进行人物描写。
同时,也要让学生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比喻要恰当。
感受蝴蝶与自然的和谐。
本文旨在通过启发和点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同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蝴蝶与自然的和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通过角色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豆荚的愿望。
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1.重点字词豌豆按照舒适恐怕僵硬耐心愉快曾经暖洋洋黑暗丰满等待虚弱温和暖和兴奋探究玩具枪2.近反义词(1)近义词按照一依照以为一认为舒适一舒服明亮一敞亮黑暗一昏暗僵硬一僵直似乎一好像丰满一饱满等待一等候穷苦一贫苦注视一凝视准备一预备的确一确实用途一用处地步一程度洋溢一充溢(2)反义词温暖一寒冷明亮一黑暗僵硬一灵活丰满一干瘪健康一虚弱虚弱一强壮安静一喧闹相信一怀疑愉快一难过盛开一凋零柔嫩一苍劲仔细一粗心3.中心思想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对小豌豆用它的勃勃生机给一个虚弱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的描写,赞美了小豌豆给小女孩带来了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小豌豆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知识点拨:(1)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点拨:虽然只是一株小小的豌豆苗,但对于卧病在床不能自由活动的小女孩来说,那豌豆顺着绳子生长,就相当于一个小花园了。
(2)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点拨:豌豆苗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顽强地成长着,它的处境就如虚弱的小女孩一样。
豌豆苗不气馁,不放弃,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做法,给了小女孩莫大的勇气,给她带来了生的希望。
她觉得她也有勇气战胜病魔,有信心恢复健康,所以她的病就慢慢好了。
5.课外拓展★积累助人为乐的名言警句(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谚语(2)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3)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高尔基2019年国家教育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1.重点字词雷达蚊子即使绳子苍蝇证明研究科学家灵巧推进模仿显示系鞋带驾驶员横七竖八2.近反义词(1)近义词反复一多次模仿一仿照启示一启发横七竖八一杂乱无章(2)反义词清楚一模糊灵巧一笨拙敏锐一迟钝秘密一公开3.中心思想课文记述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启示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
第二单元阅读策略——提问商河县玉皇庙镇杨庄铺小学王荣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在教材中体现阅读策略的指导,这也是统编本教材显著的特点之一,目的是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阅读策略是提问,要求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
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趣味。
讲述了曾经一起生活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随着豆荚裂开,纷纷各奔前程,对自己的经历和遭遇没有抱怨,而是都坦然接受,都认为自己很幸福。
而最后一粒却因为无意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美好和希望,使自己的存在更有意义。
这个故事反应了人性中深刻的一面,比如每个人的选择和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需要得到尊重,不用非黑即白的观点评价人和事。
这也表现出一种涵养和包容。
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必须最大可能地带给他们一种的正能量的观点,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种积极的观点:存在即为合理,但如果你的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美好和希望,那么你的存在将更有意义。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品文,讲述了人们通过三次实验,发现了蝙蝠能够在黑夜里避开障碍物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用在了飞机等飞行器上的故事。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活泼,将看起来枯燥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文字,写得趣味十足。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科技带给人们的生活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本文语言精准,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巧妙地展现了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原教材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之所以现在放到四年级第二单元学习,是因为这篇文章更适合培养孩子们阅读的“提问”习惯。
《蝴蝶的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考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本单元的主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主要包括《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五个豆粒各自的经历,强调生活中不能没有爱。
《蝙蝠和雷达》揭开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启发科学家给飞机装上雷达。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蝴蝶的家》则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课时教学建议:第一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通过分角色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豆荚的愿望。
第二课:《蝙蝠和雷达》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三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第四课:《蝴蝶的家》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第五课:《小小“动物园”》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
要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2.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讲解科学家如何通过反复试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7.本文讲述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重点是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了解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8.本课讲述了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的背景,表达了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重点是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小小动物园。
本次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年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的教材内容包含了6篇文章,分别是《观潮》、《精卫填海》、《麻雀》、《灰雀》、《父亲、树林和鸟》、《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这些文章题材丰富,包括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和说明文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缺乏创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写作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写作创意的发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写作素材:提供写作灵感,帮助学生发挥创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遇到生字词,学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阅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解析与教学建议(第二单元)一、解析本单元主要介绍如何编写解析文档,以下是单元内容的解析:1. 什么是解析文档:解析文档是对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的文档。
在解析文档中,我们需要清晰地陈述问题、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
2. 解析文档的结构:解析文档通常包括引言、问题陈述、资料和信息搜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或建议等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介绍解析文档的背景和目的,问题陈述部分清晰地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资料和信息搜集部分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问题分析部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解决方案或建议部分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3. 解析文档的语言风格:解析文档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法律术语的表达方式,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档内容。
二、教学建议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下是几点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了解解析文档的概念和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解析文档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解析文档样例,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内容。
2. 练编写解析文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让学生动手编写解析文档。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主题,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方式,编写解析文档。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文档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解析文档的写作能力。
3. 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解析文档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鼓励团队合作和互助研究:解析文档的编写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协作。
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资料和信息,一起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解析文档的基本概念和写作结构,并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解析文档的编写能力。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讲解与教学建议(第二单元)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讲解与教学建议(第二单元)概述: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针对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建议和讲解策略。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教学目标:- 理解并熟练掌握第二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建议:-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有趣而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和实例,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结合讲授、展示、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情景式教学:通过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研究内容。
- 分组合作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彼此合作、交流和共同进步。
- 激励与奖励:采用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及积极表现。
3. 教学策略:- 任务导向教学: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究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研究动机和深度。
-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及思考能力。
- 图文并茂:结合图表、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
- 相关知识融合:将第二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或生活实际相结合,展示知识的实用性和相关性,提高研究兴趣。
- 反馈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研究进步和不足,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4.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 学生讨论- 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 实验探究- 课外拓展5. 教学资源:- 统编版教材- 录音机和音频材料- 实验器材和模型- 图书、图片和实物展示- 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总结:通过本文档中提供的教学建议和讲解策略,教师可以在教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草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一样享受阳光》。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教材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对他人关爱的心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祖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方面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从课文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阅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阅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主题,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3.作业纸:为学生准备作业纸,方便学生完成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单元主题】“问”是人类认知世界,认识事物,获取新知的一种最基本方式,而促进“问”的思维发展,会促进“学”的质量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旨在通过教学,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
【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是以“提问”为主的阅读策略单元。
对单元页的解读使我们可以清楚本单元教学目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另外,本单元阅读策略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深入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本单元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提问”这一阅读策略本身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运用策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围绕“提问”的阅读策略,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精读文章和《蝴蝶的家》一篇略读文章,要求学生在课文阅读时针对不同的文体类型,有针对性性的“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提问”阅读策略自主学习的文章,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4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1个字,46个个词语。
在认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写作训练要素】能抓住家人和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能够主动与其他人分享习作,自主修改作文中不通顺的语句,体会习作表达的快乐。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提问,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主动提问意识不强,习惯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老师,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倾向于接受教材或老师的观点。
所以,为了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老师需要在上课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打消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5 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执教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后继而去体会主人公的思想。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
3、抓住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物质储存和精神储存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学会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全文提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教学准备】PPT【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冬天快到了,田鼠一家在干什么?出示板书:其他田鼠玉米栗子干草弗雷德里克阳光色彩语言2.你觉得弗雷德里克是一只怎样的田鼠?板书:懒情二、阅读质疑1.抛砖引玉:“费雷德里克,你是个诗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向话的?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是谁将雪花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是谁让天件变验?又是谁让阳光船是?“是谁使鲜花开满大地?是谁送走了白天?又是谁使月亮放出光华?“是住在地洞里的四只小田鼠,四只小田鼠……就像你和我“一只叫春天,是他让鲜花开“一只叫夏天,是他使花儿更可爱“一只叫秋天,是他给我们送来胡桃和小麦。
“最后一只叫冬天………有四只冰凉的小脚丫“一年有四季,想想真不错,如果少一个或者多一个,叫我们可怎么过?”2.这其实就是弗雷德里克收集的()设计意图:(无论是老师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新的人教版课文,对新的学习任务,教者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质疑很有必要。
)3.默读课文(11-31自然段),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学生自读课文,并把提出的间题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4.全班交流反馈①说说你提出的问题?②引导理解“色彩”和“阳光”的相关问题,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阳光】“河上眼晴,”弗雷德里克一边说着,一边爬上一块大石头,“现在我给你们阳光你们感觉到了那金色的、温暖的阳光了吧?”听着弗雷德里克的话,那四只小田鼠果然觉得暖和多了。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本组教材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单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3、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
5、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7、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8、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
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为让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习作能力,统编教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专门编写了两种特殊形式的单元:1.阅读策略单元。
以阅读策略为主线,以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能成长为积极的阅读者。
2.习作单元。
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突出习作能力的重点,编写独立的习作单元。
为克服学生在阅读中不能自发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效率低下,统编教科书选取了四种最基本的阅读策略,编写了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的单元。
具体安排如下:三上——预测,四上——提问,五上——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六上——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单元结构体例与阅读单元基本相似,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识字写字、课后思考练习题、习作、语文园地(三年级的有口语交际)。
与普通阅读单元不同的是,1.人文主题一线不明显;2.以一个阅读策略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把3-4篇课文紧密练习起来,作为一个整个呈现,后一篇课文是前一篇课文的提高,以突出单元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
本册阅读策略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科书通过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正文前的提示,是要求阅读课文时要尝试提问)。
课后第二题通过仿照问题清单,分类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既可以针
对课文的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课后练习2,通过泡泡提示,让学生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
“泡泡”提示了分类整理的角度,同时也暗示着两个提问的角度。
清单中列举的问题,则以示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怎样的问题是针对局部提的,怎样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另外,题干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和清单中的省略号,还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如很少针对全文提问),再次阅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的意图。
第二篇精读课文是《蝙蝠和雷达》。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学习从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教科书在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是针对内容提出的,文后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针对内容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则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
编排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旨在引领学生从这些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要结合起来看,同样通过仿照问题清单,分类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从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三个“泡泡”既是在提示分类整理的角度,也是在提示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提问。
清单中列举的问题,也是以示例的方式告诉学生怎样的问题是从课文内容、写法的角度提的,怎样的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的。
题干中“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和清单中的省略号,也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如,很少针对写法提问),再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
课后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第三篇精读课文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学习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教科书在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
也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角度丰富,有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也有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有针对局部提出的,也有针对全文提出的。
编排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角度提问,提出更多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也要结合起来看,这里让学生仿照问题清单,分类整理提出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这一课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是:阅读时,学习运用批注方法提出问题,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
即这一课是指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清单中列举了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旁边
都有一句学习伙伴讨论时说的话,引导学生发现就这篇课文的阅读而言,类似于“什么是“程控电话””这样的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帮助不大。
而像问题二那样指向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以及像问题三那样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问题,就是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对理解文章是否有帮助,要依据具体的文章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不能把这里举的例子上升为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如,“什么是程控电话””这种针对名词术语提出的问题,只是在这篇文章中对理解没有什么帮助,但如果读的是一篇专门介绍程控电
话的文章,这样的问题就是有助于理解的。
)
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这一课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是:能独立提出问题并尝试把问题分类,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
这里要注意的是,阅读提示中提到的给问题分类,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分类角度,既可以把问题分成针对课文局部提的和针对全文提的两类,也可以从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角度来分分类整理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如,针对全文或写法提出的问题很少),再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
还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是指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需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问方法的指导上,不能是学了方法,用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教学就结束了,还要进一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要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理解,提出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
所借助的问题,既包括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清单中列举的问题,也包括《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第三题,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是本单元教学区别于普通阅读单元教学的难点。
因为现在是从学生出发进行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完全是生成性的,不像一般的阅读教学那样,从相对客观的文本出发,方便预设,方便操控课堂。
那么,如果在课堂上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课文,需要教师对课文极其熟悉,能迅速判断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哪些问题大同小异可以合并,并迅速思考怎样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科书上编者提出的问题串联起来,又怎样从每个问题出发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所以,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问题收集起来,先在课下备好课,再去上课。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真实问题,再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保证阅读的真实性。
2.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是语文学习,所以本单元教学强调教师或学生要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但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有一定价值的,是他们
积极思考的表现。
就像“什么是程控电话”这个问题,虽然对理解课文的帮助不大,但这个问题本身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因此,对理解课文没有帮助的问题,教师也要充分尊重,给予关注。
如,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过交流、请教、查资料等方式去研究。
不要让学生感到自已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按照单元安排的课文顺序,严格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水平标准进行教学。
阅读单元的几篇课文是一个整体,以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中心,呈现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相互联系十分紧密,阅读策略教学目标水平要求是一篇比一篇高,前一篇课文目标的呈现是后一篇课文目标达成的基础,任何调整课文教学顺序都会打破这个单元的整体性,都会破坏该单元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所以,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必须按照单元安排顺序,严格按设定的教学目标水平标准进行。
4.要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
学生不可能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自主、灵活运用提问方法进行阅读,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紧承这个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要素。
一方面复习、巩固学到的提问方法,另一方面侧重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篇精读课文都编排了一道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课后题,《交流平台》则总结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査资料、请教他人。
“提问单元”虽然也要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也有解决问题
的环节,但主要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解决。
这里则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课后编者提出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再根据解决的情况给予指导,而不是一上来就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走。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不是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
如,《交流平台》中提到的问题一一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干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学生就没有办法在课堂上通过读课文解决。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课下试着解决,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再根据情况给予指导。
当然,学生可能还是会提出一些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的间题,对于这类问题,正好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运用学到的解决方法试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