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概复习提纲

中医学就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得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得医学理论体系。

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得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得建立

(2)扁鹊、《难经》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4)《神农本草经》最早得一部药物学典籍

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2)西晋、王叔与《脉经》24种脉法,最早得脉学专著

(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4)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

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

(3)金元四大家:

(4)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得第一部专著

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傅山《傅青主女科》

(3)温病理论得创立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

中医理论体系得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结构上得整体联系、功能上得相互协调、病理上得相互影响、诊断上得整体诊察、治疗上得整体调节)、人与环境得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界得统一性,人与社会关系密切)

(二)辨证论治

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与转归得一种完整得过程。症:疾病得外在表现。征:体征

证: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得病理概括。它包括①疾病得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②疾病得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得性质(如寒、热等)与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得全面情况。

辩证-将四诊所收集得资料、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得原因、性质、部位与正邪之间得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辩证得结果,确定相应得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疾病发展阶段不同或病人得机体得反应性不同,其病理变化就会不同,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不同疾病,有时会出现相同得病机变化,采用相同得治法

(三)恒动观: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与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运动得、变化得,发展得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得静止得、僵化得观点。

1、生理上得恒动观“动而不息”就是自然界得根本规律

2、病理上得恒动观(疾病处于不停得发展变化中、有一定阶段性、处于恒动中) 中医学得学科性质与特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得交叉性、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得双重性、中国传统文化得综合性

中医学体系得主要建构方法:取象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对比)、推演络绎、试探与反证、心法与顿悟

气:指构成自然界万物而十分活跃得极微细物质,就是构成宇宙万物得本原或本体。

气一元论得基本内容:1、气就是构成自然界万物得本原

2、气具运动、变化得特性气机:气得运动(升、降、出、入)气化:通过气得运动

产生得宇宙中得各种变化。

3、气就是天地万物感应得中介

阴阳:对宇宙中相互关联得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属性得概括,具有普遍性与相对性(阴阳得无限可分性、相比较而分阴阳、阴阳具有相互转化性)

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

1、阴阳交感(阴阳最基本得前提)-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得过程。阴阳交感就是万物化生得基本条件。阴阳二气得运动就是前提。“

2、阴阳得对立制约(最普遍规律,并决定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3、阴阳得互根互用(彼此依存,相互为用,就是对立制约、消长转化得前提) 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互用: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阴阳得消长平衡(运动形式,动态平衡)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理:阴阳失调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治疗:调与阴阳此长彼长-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此消彼消-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5、阴阳相互转化(阴阳消长达到几点得结果)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条件:物极阶段

阴阳失调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得基本机理

中医学得病机纲要: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阴阳平衡。

6、互根互用原理。阴阳偏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泻其有余阴阳偏衰-补其不足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得主要内容:

1、五行各自得特性

a.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b.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c.土爰稼穑-稼:春天播种;穑:秋天收获生化、承载、受纳

d.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改革、变革肃杀、沉降、收敛、清洁

e.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2、事物五行属性得归类:把自然界得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人体得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归纳成五大行类1、取象比类法2、间接推衍法

3、五行得相生相克及制化

五行相生:相互资生、助长与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克:相互克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得关系。

4、五行得生克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