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北京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北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滨江东路第二小学黄志娟【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
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词语朋友。
还记得吗?(出示词卡)我们赶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开列小火车,每个词语读一遍。
(最后一张词卡:美丽的城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它,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二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北京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继续“北京之行”。
板块二、学习用“有”字句式介绍城市。
1、学习任务:找出“有”字句(1)提出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像老师这样把三、四自然段中含有“有”字的句子画出来。
注意要把横线画到句末的标点符号上。
(课件出示)(2)教师投影学生画的句子。
师:(展示学生的语文书。
通过举手反馈学习结果,强调画完整的句子)没有画完整的同学,赶紧补充完整。
(3)出示画的句子,齐读。
(师:原来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们来读一读。
)2、学习任务:积累偏正词组(1)出示课件: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师:我们先来看北京的马路是怎样的?(出示课文原句)老师这里也有个句子,你们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谈体会)想想“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是怎样的?谁来说说。
(相机出示图片,附以解说:你们看,这条马路可以并排行驶很多辆车,所以我们说这条马路很宽。
这条马路还很长很长,车开了好久都没有开出这条马路。
我们把这样的柏油马路叫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瞧,一个“又宽又长”,我们就知道马路是怎样的了。
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词卡,贴词语“又宽又长”。
)过渡:北京的马路不仅又宽又长,你们看,马路两旁的景色也非常优美。
谁能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看,仅仅两个词,就写出了柏油马路的美丽。
谁能读好它们?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漂亮的城市。
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⑷通过网络学问的扩充,感受北京的漂亮和巨大变化。
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同学实现自主学习,培育他们通过网络猎取学问的力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⑴激发同学喜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本文通过介绍北京的古迹、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状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
第一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句。
其次至四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北京的漂亮。
最终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表达了对首都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引导同学了解、感受北京的美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可利用虚拟网络为同学供应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同学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乐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当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加”教学模式。
设计以同学原有学问阅历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同学供应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好玩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同学在合作中乐观、主动参加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提高对学习的爱好。
【教学媒体设计】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事,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本课采纳多媒体网络学习网站为同学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同学形成最佳的心情状态,从而乐观、有效地投入学习。
【其次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把握兴奋点,谈话导入:师:我们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祖国的心脏。
记得语文课上老师教过“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过“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北京》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北京》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造型新颖”“川流不息”的意思,能背诵或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习用方位顺序介绍北京的景点。
二、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一、引题
1、我们去了哪里?
2、你还想到哪里去?
二、学习第三段
1、播放北京交通录像。
你看到了什么?课文是怎么写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学习四、五段。
1、读一读第四段,给你总的'感觉是什么?大家想去实地旅游吗?可是,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的,该怎么办呢?
2、出示景点示意图。
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是怎样学习第二段的?
3、我们看图,按照什么方位上有什么景点来介绍。
4、最想去哪里?进入八达岭长城。
用一两句话来描述长城的样子。
5、其它景点是怎样的?进入校园网,看看,说说它们的特点。
可以几人合作。
6、汇报介绍景点。
7、做小导游。
四、课后延伸
进入其它景点游览。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回答。
感知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桥。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扩展思维。
学生迁移学法,引发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实践活动。
,北京!(第二课时)二年文教学设计一、复今日,我学——生第一老要考考大家,我大家来了一些文中的,能正确地好它?(指名、生疏行、)同学,通上的学,你知道了什么?二、品文(一)学第一小:是啊,那一天夜晚真是激人心啊,那一夜真是一个狂夜,我一同去看一看。
(播放像):瞧画面中人舞着旗,他嘴中在不断地喊着,叫着,他都了些什么呢?(⋯⋯中国了):此他的心情是怎么?(高、激、狂)是呀,是多么振人心的信息呀!我一同呼――“中国了!中国了!”指朗“中国了”。
(二)学第二小:光倒回至 ____年 7 月 13 日夜晚,那晚,我国申奥成功的喜到(点“ ”),人就呼着、跳着、抱着⋯⋯你能用文里的一个此的情形?(板:沸)是呀,此的天安广——沸了!我一同走入那沸的面。
:回才的面你得怎么?(、人多、壮)是呀,的面就是沸。
:我回的画面上,好个好?(点“沸”)指名“沸”、。
:你能把句好?相机价(三)学第三小:多少年的努力,多少年的梦想,今日于了,炎黄子怎能不激,怎能不呢!述(出示):天安广早已人流如潮,四周八方的人是像潮水一般涌来。
句你感觉到什么?从哪些中感觉到的?他准得怎么?(很充足)了然什么?你能用你的朗来表一下?:那么多的人了祝申奥成功从四周八方涌来,准是那么充足,情是那么高,真是非凡,那人都在做些什么呢?出示:人呼着,跳着⋯⋯也映亮了狂的人。
出示:人呼着,跳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把的花抛向天空。
人在做些什么(相机点)?从句中你感觉到什么?你能好句?(相机价:听了你的朗我的眼前忧如出了人在呼跳的情形;你是在呼,可是你跳起来了,把的花一次又一次抛起来了?相机划出“跳、抛”下边我再来一次好不好?你忧如真有一想像的翅膀,忧如真的回到申奥成功那一刻。
):真是一个沸的面啊!沸的面有?出示:多人着旗不知疲备地奔着。
舞起来了,鼓敲起来了。
五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的人。
相机指:什么叫“不知疲备”?什么会不知疲备?指朗(相机价:你忧如真有一想像的翅膀,忧如真的回到申奥成功那一刻。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段落。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北京的资料(课前准备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游览了北京,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美丽)师:是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导游阿姨,请看——嗨,大家好!我是陵小旅行社的罗导游。
孩子们想去北京旅游吗?那跟我一起出发吧。
我们要游玩的地方都在课文里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北京》。
(二)复习生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开火车,认生字,火车开到北京去。
火车火车往哪儿开?开火车认生字。
2、你们的火车开得真好,嘟,北京站到了。
我们打开课文,今天的游览路线就在课文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今天我们要到哪些地方去游玩,用方框标出来。
生汇报,师板书。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北京是什么样子的?(美丽),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重音:美丽)齐读第一自然段。
2、北京这么美,你知道罗导游要带你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哪里吗?请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我们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师范读第二自然段)(1)生回答交流。
(2)我们一起去看看天安门的景象。
(示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觉?天安门广场什么样子?(庄严,美丽)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点名读,指导读,齐读)(4)同桌动手描述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的位置。
请一名同学上台简单绘画。
3、我们参观了天安门,请大家赶紧上大巴车,我们要去参观其他的景点了,我们的车子开过北京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想看看那里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什么样子吗?(示课件)(1)谁能找到描写柏油马路的句子,读一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10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把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图画中,我们能看到了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从而学生可以感受到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产生对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首都北京对于在校学生,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都没去过。
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北京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和对课文的细读,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与伟大。
教学目标1、巩固识记13个生字,指导正确规范地书写四个生字,通过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2、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由我和大家继续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
先让老师听一听这些词你都记住了吗?课件出示生字A指读B开火车读2、上节课老师带大家游览了北京,我们都欣赏了北京的哪些风景?共同回忆一下吧!生说: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公园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高楼大厦……二、朗读感悟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A生自读说B指名读说C喜欢的同学互补为什么喜欢。
1) 学生读第二段天安门理解庄严美出示课件:看……红墙,黄瓦,多美丽的天安门。
你知道吗?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就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天安门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是那样的庄严,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反复读升华情感。
)接读下面两句:指名读。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看看是谁吗?(出示图片:福娃晶晶)今天晶晶做我们的小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玩,你们想去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0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北京》。
读课题,写课题。
二、复习生字,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赶紧坐端正,开火车,读词语,把火车开到北京去。
(出示课件带有生字的词语)你们的火车开得真好!现在我们打开课本46页,和福娃晶晶一起去看看北京吧!请同学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北京的?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好。
下面请大家想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京的美呢?请你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指名回答)你喜欢课文中介绍的哪个景点?教师点击相应的段落,自由读。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一)品读第二自然段段: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几乎所有的中外游客都把天安门作为北京观光的第一站,因为这实在太美了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我们看到了什么?(放幻灯片,展示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生: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板书:天安门。
(课件出示天安门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天安门,在蓝天白云下,在鲜花绿草前,望着它,我们好象听见了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因此成为我们祖国的象征,你认为它美吗?哪儿美?生:红墙、黄瓦很美。
师: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感受到一种什么气氛?生:庄严。
师:谁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在哪些场面上会体会到庄严的气氛?生:杨利伟叔叔在太空向全界问好时,我感到很庄严;每周一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我感到很庄严;师补充:奥运会上奏起了国歌,升起了五星红旗,很庄严。
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前面是广场,默读第2句话,文中哪一个词说出了广场的特点?生:宽阔师:什么叫宽阔?生:又宽又大就是宽阔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广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它的面积有40万平方米。
北京第二课时教案
北京第二课时教案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小老师带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5)出示文章1自然段。
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
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
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
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五、(机动:回顾全文,播放课文视频)。
《北京》的第二课时教案《北京》的第二课时教案1【教材简析】《北京》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__,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多感官参与,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教师的指导交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语(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儿就是美丽的首都——北京(课件突现北京),她就像祖国的心脏,和祖国的山山水水紧密相连。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祖国的首都。
(二)复习:老师准备了一些飞往北京的飞机票,谁能把上面的生词读出来,老师就把机票送给他。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同学们可真棒,老师决定带上所有的同学去北京旅游,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课件出示飞机,伴随飞机起飞与降落的声音)!(三)北京到啦!看,那是谁(出示喜羊羊等卡通形象,喜羊羊说:“北京是美丽的城市,我们羊村也搬到这里来了,就让我们带你游一游北京吧!)就让我们在可爱的小羊们的带领下去了解北京,感受北京……【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巩固了本课的生字,检查了上节课的教学效果,调动了课堂气氛。
10 北京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揭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北京》。
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齐读3.指名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过渡:同学们的生字词都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北京看看吧!二、朗读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指名回答)2.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此段文字)(1)指名读。
(2)齐读。
过渡:同学们都觉得北京是座美丽的城市(板书:美丽),它美在哪儿呢?请大家捧起书,快去读读2、3、4自然段吧!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北京哪些美丽的景物呢?3.学习二、三、四自然段(1)生读完后,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天安门、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2)北京美丽的地方还真不少啊!他们美在哪里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遍北京美丽的风光吧。
(随机学习)学习第二自然段a.出示天安门图,你觉得天安门怎样?b.出示句子,指名读。
c.矗立什么意思?(结合图理解:又高又大、直直的立着)d.相机简介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e.天安门真是又庄严又美丽啊,你们喜欢吗?(喜欢),那大家就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吧!(齐读)过渡:刚才我们游览了庄严又美丽的天安门,目睹了高大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你还认为哪里美丽?学习第三自然段a.出示立交桥图,立交桥又美在哪儿?b.出示句子,指名读。
c.立交桥四周的草坪像什么?(引导理解此句写出了草的颜色、形状、柔软)d.e.立交桥的上面有什么?(理解川流不息)过渡:该段除了写立交桥美,还写了什么美?f.出示柏油马路图,柏油马路怎样的?(又宽又长、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g.是啊,柏油马路是又宽又长的,那树、花、桥、草坪可以说又什么又什么呢(用又—又—说话)师:多美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啊!你们能把它们的美读出来吗?(生读)过渡:北京除了我们刚才游览的地方外,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呢!学习第四自然段a.出示该段文字,指名读。
10、《北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理念]《北京》一课言简意丰。
在教学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扩充认识的视野,能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学习中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使其获得言语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目标]1.巩固认识13个生字。
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和感受北京的美丽。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天安门图片和北京风光片的课件;学生在北京的照片。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1.认读生字、词语。
2.补充句子,学写“城”“国”。
3.复习填空,引入课文。
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哪些地方美?天安门在北京城的( 中央),( )墙,( )瓦,又( )又( )。
天安门的前面是( ),广场的中间是( )。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学习的生字、新词以及巩固背诵的段落,在背诵时渗透方位顺序有引导,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课文里还介绍了北京哪些地方美呢?[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的中心句,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词“美丽”展开教学。
二、朗读感悟1、自由读3-4自然段。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些景点美的呢?反馈1:(1).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
板书:柏油马路立交桥①课件出示北京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街道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美丽和交通的发达。
②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插图中的文字,读一读。
③在课文中找到描写北京柏油马路、立交桥美景及交通发达的词语,画出来,联系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④朗读练习,读出北京的美丽。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后找词语,此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绿树成阴、绿毯似的草坪、川流不息”等关键词语,感受北京的美丽。
10、北京(二)科目:语文班级: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课件链接:无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朗读欣赏: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
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
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
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二、感情背诵: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熟字减偏旁;央、交、旁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形近字:巾——市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