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提取物及复方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 格式:pdf
- 大小:228.65 KB
- 文档页数:2
茯苓提取物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茯苓提取物的主要应用领域:
利尿消肿:茯苓提取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增加尿液排出量,减轻水肿症状。
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改善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等症状。
调节免疫:茯苓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多糖、皂苷和多酚等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氧化:茯苓提取物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预防老化和疾病的发生。
降血糖:茯苓提取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抗炎镇痛:茯苓提取物还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炎症和疼痛。
调节神经系统:茯苓提取物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益处。
然而,茯苓提取物的应用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合理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茯苓泽泻猪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和其主要成分•茯苓(Poria cocos),又称白茯苓、泽泻,为茯苓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主要成分:多糖、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甾醇类、有机酸、无机盐等。
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是中药中的一味常用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以下是茯苓的主要功能主治:1. 利湿利尿茯苓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对于水肿,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舒肝安神茯苓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焦虑,改善失眠症状。
同时,茯苓对肝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缓解肝气郁结,改善情绪波动。
3. 补脾健胃茯苓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缓解胃口不佳和脾胃虚弱等症状。
4. 健脾渗湿茯苓有调节脾胃的作用,可促进体内湿气的代谢,减少湿气的滞留,对于脾胃湿滞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5. 抗菌消炎茯苓中的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一些常见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皮肤炎症等。
6. 改善免疫功能茯苓中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疾病能力,对于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有一定的帮助。
茯苓泽泻猪苓是中医中常用的组合,其复方制剂常用于肾虚水肿、湿热下痢等症状的治疗。
泽泻和其主要成分•泽泻(Alismatis rhizoma),又称泽漆、车前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根茎。
•主要成分:皂苷、挥发油、生物碱、生物多酚等。
泽泻的功能主治泽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以下是泽泻的主要功能主治:1. 利水消肿泽泻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对于水肿引起的肿胀、肢体沉重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清热利湿泽泻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尿频、尿痛、尿道灼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降血脂泽泻中的皂苷成分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减少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对于高血脂引起的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茯苓提取物【中文名称】茯苓提取物【英文名称】(Poria cocos(Schw.)Wolf extract【植物来源】茯苓【活性成分】茯苓多糖【产品规格】10:1【产品性状】棕黄色粉末【检测方法】TLC【目数】80-100目【干燥失重】≤5%【重金属】≤10ppm【农残】≤2ppm【溶剂残留】≤0.5%【菌检】总≤1000CFU/G,霉菌酵母菌≤100CFU/G【产品功能】(1)免疫调节能力。
能激活淋巴T细胞和B细胞,抗胸腺萎缩,抗脾脏增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2)辅助抑制肿瘤。
对小鼠肉瘤S180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效率19.6%~35%(单用),如与其他抑制药物(如环氟胺)共用,有效率达38.9%~69%。
对白血病(L1210)能延长存活时间,单用延长70%,与环氟胺合用延长寿命168.1%。
(3)延缓衰老作用。
有抑制自由基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脂褐质形成。
对小鼠血清、心肌的脂褐质均有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的作用。
故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能。
(4)其他。
茯苓的煎液有镇静、利尿、强壮等作用,曾对贲门浮肿病人每天给予30~100g,有强的利尿作用。
对兔子低血糖有改善作用。
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防止肝细胞坏死。
(5)中医认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多眩悸,脾虚少食,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应用领域】医药、保健品等【保存方法】密封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为延长保存期限,可放在冷藏条件下【产品包装】1KG/灭菌铝箔袋;25KG/纸板桶【有效期限】24个月。
茯苓利水消肿调节体液平衡的良药茯苓,又称茯神、蒺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其呈扁圆形,表面灰白色或黄褐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茯苓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甾醇等活性成分,具有利水消肿、调节体液平衡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病症。
一、利水消肿的作用茯苓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入肺、脾、肾三经,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能促进尿液的排泄,达到利水消肿的效果。
同时,它还能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减少水肿的发生。
对于因湿气停滞引起的浮肿、水肿、下肢浮肿等症状,茯苓都有很好的疗效。
二、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茯苓具有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
体液平衡指的是体内各种液体的分布、浓度等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茯苓中的多糖和多酚等成分能够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出,从而维护体液平衡。
不仅如此,茯苓还能够协调阳燥阴液的关系,改善阴液不足或阳盛阴寒的症状。
三、茯苓的其他功效除了上述的利水消肿和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茯苓还有其他多种功效。
一方面,茯苓有益气健脾、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茯苓还能够镇静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它还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茯苓作为一种天然草药,常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尤其是与水液代谢有关的病症。
临床上,茯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但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消化不良、体虚寒凉等情况的人来说,应适量使用茯苓,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茯苓利水消肿、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通过对茯苓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茯苓的潜力,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茯苓提取物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简介
茯苓提取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
在现代中药制药中,茯苓提取物也被广泛应用。
然而,茯苓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和保养。
本文将介绍茯苓提取物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
环境
茯苓提取物的操作环境应该安静、清洁、通风良好。
操作区域应该标明警示标志,确保非工作人员不进入该区域。
物品
•实验室应该配备消防器材、急救箱等安全设备
•工作人员应该戴上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用具应该清洁、消毒、干燥
操作规程
1.操作前应该对操作用具进行清洁、消毒、干燥。
2.操作人员应该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操作时应该避免直接接触茯苓提取物,如必须接触,应该
戴好手套。
4.操作时应该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茯苓提取物,切勿过量使
用。
5.操作后应该对操作区域进行清理、消毒。
急救措施
1.茯苓提取物误食后,应该立即喝下大量清水或牛奶洗胃。
2.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保养规程
1.茯苓提取物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
湿环境。
2.茯苓提取物应该远离热源、电磁辐射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
素。
3.茯苓提取物应该定期检查,如有问题应该及时更换或维修。
结语
根据茯苓提取物的毒性特点,使用和保养茯苓提取物需要注意安全
规范和保养规程。
在茯苓提取物的使用和保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
相关规定操作,保证茯苓提取物的安全使用和质量保证。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茯苓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我们将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概述,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主要成分,并分析这些成分在茯苓药效中的作用。
我们将重点探讨茯苓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我们将对茯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包括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平台,为茯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茯苓的化学成分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主要包括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多种成分。
其中,多糖类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茯苓聚糖、茯苓酸多糖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茯苓还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去氢茯苓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茯苓中的甾醇类成分,如β-茯苓醇等,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为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茯苓的药理作用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涵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个方面。
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其药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茯苓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现代药理学对茯苓的研究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和二萜类物质。
在中国传统药理中,茯苓被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消肿利湿、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茯苓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茯苓具有抗炎作用,其主要成分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炎活性。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关节炎模型中的关节肿胀和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茯苓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化损伤的发生。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茯苓具有抗肿瘤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肝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茯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和二萜类物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茯苓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抵抗力。
此外,茯苓提取物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平衡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的来说,茯苓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消肿利湿、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疾病。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茯苓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更好地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茯苓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可以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提取物混合制剂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贵海,陆永辉,孙付军,孙力
申请号:CN201110047666.9
申请日:20110228
公开号:CN102114102A
公开日:
201107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混合制剂,包括黄芩提取物、栀子提取物和茯苓提取物,其中,三者之间的用量配比关系为:(80~100)∶(80~100)∶(100~150);所述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在90%以上,栀子提取物中京尼平苷的含量在90%以上,茯苓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在50%以上。
所述中药提取物混合制剂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可以用于制备具有保肝利胆的药物或保健品,用于制备治疗梗阻性黄疸的药物,用于制备治疗胆汁淤积的药物,用于制备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其对对胆管结扎致大鼠、ANIT所致大鼠胆汁淤积及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和利胆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对照药物,显著的降低肝损伤程度和黄疸指数。
申请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地址: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西路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琪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茯苓丸的成分引言茯苓丸是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水肿、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
它是由一系列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茯苓丸的成分,包括每种草药的功效、作用机制以及相互作用。
一、黄耆黄耆是茯苓丸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以下功效: 1. 抗氧化作用:黄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2. 免疫调节作用:黄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
3. 抗疲劳作用:黄耆可以改善人体的抗疲劳能力,延缓肌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二、茯苓茯苓是茯苓丸的主要成分,它具有以下功效: 1. 利尿作用:茯苓可以促进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水分潴留,缓解水肿症状。
2. 抗炎作用:茯苓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3. 抗氧化作用:茯苓中的茯苓醇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三、白术白术是茯苓丸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具有以下功效: 1. 健脾益胃作用:白术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2. 止泻作用:白术中的挥发油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减少腹泻次数。
3. 调整肠道菌群:白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减少有害菌的滋生。
四、川蔹川蔹是茯苓丸的成分之一,它具有以下功效: 1. 利尿作用:川蔹可以增加尿液排泄量,减少水分潴留,有利于排除体内毒素。
2. 消肿作用:川蔹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抑制炎症和消肿作用,可以减轻水肿症状。
3. 抗菌作用:川蔹中的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五、陈皮陈皮是茯苓丸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具有以下功效: 1. 健脾理气作用:陈皮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缓解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2. 止咳平喘作用:陈皮中的挥发油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 镇静安神作用:陈皮中的柠檬酸和芳香醇类化合物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症状。
中药获苓的功能主治简介中药获苓,又名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真菌门、腔菌纲、菌腔目、松茸科的担子菌。
它主要产于我国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和药用价值。
获苓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而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获苓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获苓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将一一列举。
1.展癣抑菌:获苓具有显著的抗真菌和抑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由真菌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白色念珠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等。
获苓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复制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2.利尿消肿:获苓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疗水肿和湿疹等疾病。
它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从而改善水肿症状。
3.健脾益胃:获苓对脾胃功能的调理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增加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改善胃纳不佳、脘腹胀满等症状。
4.镇静安神:获苓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它可以通过调整脑部神经活动,平复情绪,提供良好的睡眠质量。
5.抗氧化防衰老:获苓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抵抗自由基的损伤,减缓细胞衰老和身体的老化过程。
它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6.调节血糖:获苓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以帮助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和进展。
它可以降低血糖水平,稳定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用法用量获苓一般作为中药材使用,可以煎服、水煮或研粉外用。
以下是常见的获苓的用法用量:•煎服:将获苓适量煎煮后,取汁饮用。
一般每次10-15克,每天2-3次,饭前饭后各一次。
•水煮:将获苓适量加水煮沸,直接饮用。
一般每次10-15克,每天2-3次。
•研粉外用:将获苓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外用于患处。
一般每次适量,每天2-3次。
请注意,获苓的用法用量应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获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因获苓的功效较强,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茯苓提取物的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采用大鼠一个月灌胃给药方法,对茯苓提取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茯苓低剂量组(3.33g生药/kg)、茯苓高剂量组(6.67 g生药/kg)。
大鼠自由摄食,连续灌胃30天后观察,在第30天测定脏器系数、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以及病理学组织的检查。
结果茯苓提取物各剂量组喂养大鼠30天后,大鼠的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该茯苓提取物在实验设定剂量下对大鼠无潜在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茯苓提取物;血常规;生化;病理组织学茯苓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等功效,为药食同源的药材。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茯苓具有镇静[1]、抑菌[2]、利尿作用[3],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4];能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清除自由基[1,5-7];此外还具有保肝、抗感染[8]、抗衰老[9]、抗排斥反应[10]、抗病原体等作用。
但有文献报道茯苓有肝毒性的不良反应,本实验拟通过动物大剂量灌胃,对茯苓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药物茯苓提取物,天津天士力药物研究院食品所提供。
1.2实验动物sd大鼠清洁级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体重60±5g;许可证号:scxk(京)2007-0001。
1.3实验方法选购sd 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60±5g。
观察5d后,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茯苓低剂量组,茯苓高剂量组,每组各20只,雌雄各半,根据出粉率折算相当于每日服用茯苓3.33g生药/kg(低剂量组),6.67g生药/kg(高剂量组)。
试验期间动物单笼喂养,自由进食饮水,每天观察动物一般表现,每周记录1次体重。
喂养30d后,禁食16h,采血检测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处死大鼠,取心、肝、肾、脾脏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对肝、肾作病理学检查。
茯苓多糖生理功效茯苓,学名为Poriacocos,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中。
茯苓多糖是从茯苓中提取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效。
本文将介绍茯苓多糖的生理功效及其在健康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1.抗氧化作用茯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
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2.免疫调节作用茯苓多糖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它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化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增强,提高机体对抗感染和肿瘤的能力。
3.抗炎作用茯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展。
它对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调节血糖和血脂茯苓多糖可以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降低血糖和血脂的异常水平。
5.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它对多种肿瘤类型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6.保护肝脏茯苓多糖能够保护肝脏免受损害,并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它对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7.抗衰老作用茯苓多糖可以抑制衰老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速度。
它对保持皮肤健康和延缓衰老具有一定的功效。
8.其他功效茯苓多糖还具有抗菌、抗溃疡、降压、镇静等功效,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应用基于茯苓多糖的生理功效,它在健康和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1.药物开发:茯苓多糖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重要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新型药物或辅助治疗现有药物。
2.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茯苓多糖可以用于制备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帮助人们改善免疫力、调节血糖和血脂、抗氧化等。
3.化妆品:茯苓多糖可以用于制备护肤品和化妆品,具有抗衰老、保湿、美白等功效。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妇科和皮肤科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曾晓英
申请号:CN200610087562.X
申请日:20060615
公开号:CN1895521A
公开日:
200701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妇科和皮肤科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是由黄柏、黄连、蛇床子、薏苡仁、土茯苓、花椒为原料制备而成。
制备方法为取处方中六味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0(50℃),冷藏12小时,滤过,取滤液或滤液加乙醇醇沉后(使醇含量为40~70%)的上清液,参照常规中药制剂的方法制备成各种临床适用剂型,如喷雾剂、凝胶剂、栓剂、软膏剂、洗剂等。
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消肿功能。
适用于治疗各种妇女阴道炎、外阴炎及男女阴部湿疹、皮肤湿疹等瘙痒性疾病。
申请人:曾晓英
地址: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龙潭北里三条9楼902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茯苓口服液作用与功效茯苓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茯苓、白术、甘草、炙甘草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和功效。
茯苓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湿滞、水湿停滞等病症,对于脾胃功能不佳、食欲不振、腹泻、泻痢、水肿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茯苓口服液的作用与功效。
茯苓口服液的主要成分茯苓,是一种中药常用调理药物,被誉为“五脏六腑之益草”。
茯苓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茯苓酚、茯苓酸、茯苓醇、茯苓甲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补脾固骨、祛湿利水、安神益智、扶正抗病等功效。
首先,茯苓口服液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功能不佳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茯苓口服液能够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茯苓酸能调节脾胃的分泌功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脾胃湿滞引起的腹泻、泻痢等症状。
其次,茯苓口服液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茯苓酚是茯苓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茯苓酚能够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排出,从而达到利尿消肿的效果。
茯苓酚还能够增加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减轻水肿症状。
茯苓口服液对于脚踝、眼睑、面部等部位的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第三,茯苓口服液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茯苓酒是茯苓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茯苓酒能够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茯苓口服液对于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此外,茯苓口服液还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
茯苓酚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茯苓醇等成分具有抗病毒的活性,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总的来说,茯苓口服液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和功效。
它通过调理脾胃、利尿消肿、镇静安神、抗炎抗病毒等多种途径,对于脾胃湿滞、水湿停滞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茯苓口服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在使用时应按照医嘱进行适量使用。
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以免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如有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及时就医。
茯苓的应用领域及功效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多种功效。
以下将结合茯苓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详细介绍茯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功效。
一、消除湿气:茯苓具有渗透利尿作用,能够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消除水肿。
湿气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理原因,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四肢沉重,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浮肿和水肿。
茯苓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排出多余的湿气,从而达到消除湿气的效果。
二、益肾健脾:茯苓具有益肾健脾的功效,对于肾脾不足引起的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肾脾不足常表现为腰膝酸软、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茯苓可以通过健脾益肾的作用,增强消化功能,提高食欲,并具有温补脾肾的作用,缓解腰膝酸软等不适症状。
三、治疗湿疹和皮肤瘙痒:茯苓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湿热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炎症反应和皮肤病症。
茯苓可以通过清热解湿的作用,调节体内湿气平衡,从而减轻湿疹和皮肤瘙痒的症状。
四、调节血糖和血脂:茯苓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茯苓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水平,对于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主要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促进脂肪代谢来实现。
五、提高免疫力:茯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茯苓可以促进机体的淋巴细胞转化,增强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茯苓对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六、安神定心:茯苓具有安神定心的功效,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茯苓对于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促进睡眠,减少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
七、祛风除湿:茯苓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舒筋活络,缓解风湿病症。
风湿病症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茯苓可以通过祛风除湿的作用,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风湿病症的发生。
总之,茯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具有消除湿气、益肾健脾、治疗湿疹和皮肤瘙痒、调节血糖和血脂、提高免疫力、安神定心、祛风除湿等多种功效。
茯苓的药用价值及功能主治1. 简介茯苓,又称茯苓芋、茯草、茯土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孔菌门、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
其外形呈不规则的棕色或黄褐色,质地坚实,带有许多小孔。
茯苓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功能主治。
2. 茯苓的药用价值茯苓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下面将介绍其主要方面:2.1 药理作用•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对于水肿、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茯苓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和疼痛感。
•茯苓对于心脏和肝脏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帮助维持心脏和肝脏的健康。
2.2 营养价值茯苓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于疲劳恢复、养颜美容有一定效果。
2.3 化学成分茯苓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茯苓内酯、茯苓醇、茯苓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
3. 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利尿消肿茯苓能够引起肾脏排尿量的增加,有利尿作用,对于水肿、尿频、尿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健脾祛湿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对于腹胀、泄泻、食欲不振等脾胃湿滞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3 安神助眠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3.4 护肝茯苓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帮助肝脏排毒,减轻肝脏负担。
3.5 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和疼痛感。
3.6 防癌抗肿瘤茯苓中的茯苓内酯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茯苓的常见用法包括煎剂、蒸剂、泡酒,也可以使用茯苓制成茯苓丸、茯苓胶囊等剂型。
在使用茯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确定,遵循医嘱或药师指导,不可过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茯苓时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茯苓提取物及复方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茯苓提取物及复方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对茯苓这一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远在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也早已把它列为上品药材,并说“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就谈到了茯苓粉的提取方法和服法。
杜甫写有“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的诗句。
唐吴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千年茯菟带龙麟,太华峰头得最珍。
金鼎晓煎云祥粉,玉瓯寒贮露含津。
”黄庭坚《鹧鸪天》:“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
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据清宫文献记载:慈禧太后常服茯苓饼,并常以此赏赐大臣。
于是茯苓饼越做越精细,成了清王朝末期的名点,流传至今不衰。
茯苓的药用价值:
茯苓性味甘淡,药性和缓,既能养心健脾,又能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由于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历来为人们所喜食。
《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多糖类(β-茯苓多糖)、三萜类、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氨基酸、卵磷脂等。
近代实验证明,茯苓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对镇静麻醉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茯苓多糖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小鼠体液免疫机能,可使胸腺、淋巴结、末梢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
茯苓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得到证实。
茯苓多糖与抗癌化疗药物合用防治肿瘤,可以减轻化疗药的毒性,抑瘤率可达61%~100%。
茯苓的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四百味歌括》云:“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为华佗所遗方五皮饮中的主药。
它的利尿功能,主要是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的结果。
茯苓还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治疗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15~30克,有时可收到止痛效果。
医家利用茯苓的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双重性,在设计药物处方或制成中成药时,很多都将茯苓选入配伍。
如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十全大补膏、七宝美髯丹、参苓白术散、逍遥散、朱雀丸、茯菟丸等都配有茯苓。
茯苓的食用方法:
1、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具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的作用。
2、莲子茯苓糕: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3、栗子茯苓粥: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4、山药茯苓肚: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药100克,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药装入猪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后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5、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
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
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涨、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
6、消食健胃心苓粥:桂心2克,茯苓10克,桑白皮3克,粳米100克。
先煎茯苓、桂心、桑白皮,滤渣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
每日1剂,作早餐食之。
主治饮食停蓄胃脘、上逆犯胃胸满、咳逆、欲呕、饮食不下等症。
7、祛湿解乏芡苓粥: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克,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150克,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8、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克,鸡肉适量,面粉200克。
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
源于《奉亲养老书》。
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
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9、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
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源于《圣惠方》。
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
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