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中桔霉素的发酵,分离,纯化现状与改良
- 格式:ppt
- 大小:320.00 KB
- 文档页数:14
滁州学院课程论文题目: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考查学期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考查方式课程论文姓名苏丹学号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成绩指导教师蔡华珍红曲及红曲色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摘要:红曲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
该文中介绍了红曲色素及功能性红曲在国内外的生产及市场现状,考察了红曲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功能性红曲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红曲;红曲色素;应用领域;发展趋势Abstract:Red koji i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food and medicine industry. Currentsituation about its production and mark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e problems in R&D, application andtrend of functional red koji are reviewed also.Key word:red koji;Monascus pigment; application; trend前言红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药食两用品。
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药理学家发现,红曲入药,是一种出色的降血脂、降血压天然药物。
在李时珍主编的巨着《本草纲目》一书中即收载有若干个含有红曲成分的治病良方。
中国中科院研究人员开发的以红曲为原料的降脂新药“乐脂平”,疗效可与美国公司开发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媲美,国外称之为“中国他汀”。
桔霉素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李秀利;曹学丽;廖永红【摘要】Citrinin is a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severalfungi ,w hich exists widely in food. The mycotoxin is hepatonephrotoxic and implicated in disease outbreaks in animals and humans. In recent years ,it attracts wide concern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oxicities ,sources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citrinin were reviewed in detail ,and the detection of citrinin in monascus products and red sufu ,a vast consump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were also discussed.%桔霉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食品中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具有肾毒性,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桔霉素的分析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进步。
文章对桔霉素的理化性质、毒性、来源、及其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我国食用历史悠久、食用量大的红曲及其相关产品中桔霉素的分析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名称】《分析仪器》【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桔霉素;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食品;红曲产品【作者】李秀利;曹学丽;廖永红【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桔霉素(citrinin)分子式为C13H14O5,分子量为250.25,结构式如图1,是一个醌类的甲基化合物,具有荧光特性(λex=331nm,λem=500nm),在低pH、β-CD环糊精溶液、乙腈、醋酸环境中荧光性会加强[1]。
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阅读笔记1. 红曲菌Monascus spp.隶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红曲属,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菌株大致可分为3种:安卡红曲霉Monascus ankasp.、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Sato及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Went。
其培养物大多呈现紫红色,古代称丹曲,又称红曲,主要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菌发酵而成。
红曲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已有1000余年之久,广泛用于中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
红曲味甘,性温,归肝、脾、胃、大肠经,具有消食和胃、活血止痛、健脾燥胃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他汀类、脂肪酸、甾醇、色素等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从红曲中分离筛选出了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莫纳可林K,掀起了对红曲研究的热潮,至今已取得了斐然成果。
2. 红曲中的化学成分分类代表药物莫纳可林类洛伐他汀,成为首个上市的调脂药,其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是他汀类调脂的代表药。
近年来,洛伐他汀的抗肿瘤作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其对肺癌、胃癌、鼻咽癌、宫颈癌等多种常见恶性肿瘤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甾 1.麦角甾醇又称麦角固醇,是红曲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醇类要维生素类化合物,也是微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麦角甾醇为维生素D2的前体物质之一,经紫外线照射发生结构转化生成维生素D2,参与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并影响细胞增殖分化。
研究发现,维生素D2还和癌症、骨质疏松症、自发性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麦角甾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为麦角甾醇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豆甾醇又称豆固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种子中。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中桔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3柴秋儿 , 田亚琼 , 钟其顶 , 李惠宜(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北京 , 100027)摘 要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中桔霉素限量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 。
目前 ,国内缺乏专门针对红曲红色素中桔霉素检测的标准方法 。
文中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桔霉素检测方法技术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 ,对 粉状样品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 ,研究了适合我国生产的红曲红色素中桔霉素检测方法 。
粉状红曲红样品先用 体积分数 50 %乙醇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试样液 ,试样液在优化的树脂分离条件下进行洗脱 ,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测定洗脱液中的桔霉素含量 。
实验结果显示 :优化的树脂分离条件能较好地洗脱样品中的桔霉素 ; 配有荧 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能较灵敏地检出桔霉素含量 , 方法检测限为 01 2 μg/ L , 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51 5 % ,相对标准偏差 ( RS D ) 为 21 2 % 。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桔霉素 ,预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红曲红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红色物质 ,为酮类衍生物[ 1 ]。
我国红曲红常规生产方式有2 种 ,1 种是以红曲米为原料 ,经萃取 、浓缩 、精制而得 到 ;另 1 种是以大米、大豆等为主要原料的液体培养 基 ,经红曲霉( M on a sc u s a n k a N a k a z a w a et s a t o ) 菌 液体发酵培养、提取、浓缩、精制而成[ 2 ] 。
市售产品以 液体深层发酵方法为主。
红曲红作为一种安全性高 的天然色素广泛用于各类食品中 。
日本是红曲红色 素生产和使用较多的国家 ,在肉制品发达的欧美等国 也有使用红曲类产品替代部分其他着色剂的需求。
1995 年 ,法国人 Bla n c 博士证实红曲霉菌产生真菌毒素 ———桔霉素 ( C it ri n i n ) [ 3 ] ,至此 ,红曲红的食用安全性受到挑战。
红曲菌中桔霉素的控制策略及研究进展李贞景,薛意斌,刘 妍,徐 晗,任志远,王昌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摘 要:红曲菌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在食品添加剂、发酵食品、酿酒和中药等方面应用广泛。
目前,虽然液态发酵技术基本解决了红曲色素产品中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但固态发酵红曲米产生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依然是制约红曲企业及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
本文对红曲菌代谢产物中桔霉素的毒性、限量标准、检测方法、合成途径及调控基因进行了综述,并从传统方法和生物方法两个层面阐述了控制红曲菌中桔霉素含量的主要策略,旨在为有效降低红曲菌中桔霉素的含量和促进红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曲菌;桔霉素;毒性;合成途径;控制策略Recent Progress on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Citrinin in Monascus spp.LI Zhenjing, XUE Yibin, LIU Yan, XU Han, REN Zhiyuan, WANG Changlu *(Key Laboratory of Food Nutrition and Safe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Abstract: Monascus spp . has a long history of use in food additive, fermented food, winemak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problem of the presence of citrinin in Monascus pigments produced by liquid-state fermentation has been substantially solved, high levels of citrinin produced by Monascus spp. during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are one of the main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oduction of pigments by Monascus spp. In this paper, the toxicity, national standard limit, analytical methods, synthesis pathway and regulatory genes of citrinin a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of Monascus spp. are summarized. Also, the main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the biosynthesis of citrinin by Monascus spp.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radition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citrinin in Monascus pigments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nascus industry.Keywords: Monascus spp.; citrinin; toxicity; synthesis pathway; control strategy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17042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8)17-0263-06引文格式:李贞景, 薛意斌, 刘妍, 等. 红曲菌中桔霉素的控制策略及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8, 39(17): 263-268.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17042. LI Zhenjing, XUE Yibin, LIU Yan,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citrinin in Monascus spp.[J]. Food Science, 2018, 39(17): 263-26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17042. 收稿日期:2017-06-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3300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1729)第一作者简介:李贞景(1980—),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发酵食品及其开发。
实验8-1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一、实验目的熟悉红曲霉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曲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因此可以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得到。
鉴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红曲,他们将红曲霉制成了各种各样的发酵食品,因此,要得到红曲霉菌种,最简便的办法是直接从这些发酵食品中去分离。
培养红曲霉多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红曲霉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较大,培养初期菌落为白色,老熟后变为淡红色、紫红色、橙红色、烟灰色等,因种而异。
菌落有呈绒毡状的,也有呈皮膜状的,呈皮膜状的菌落少褶皱或只有辐射纹。
红曲霉在马铃薯培养基(PDA)上呈现局限性生长,而不像在麦芽汁琼脂上那样蔓延。
某些种能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疮疤状菌落。
红曲霉产生的是水溶性红色色素,能分泌到培养基中,使培养基着色。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样品市售红曲米或红曲酒酒药。
2. 培养基(1)半合成培养基:葡萄糖30g,NaNO3 3 g,酵母提取物1 g,K2HPO4 1 g,MgSO4·7H2O 0.5g,KCl 0.5 g,FeSO4·7H2O 0.01 g,pH5.6,用蒸馏水定容至1 L。
固体培养基添加20 g琼脂;(2)麦芽汁培养基:5~8。
P麦芽汁;(3)豆芽汁培养基:豆芽200 g,加水1000 mL,煮沸10 min后过滤,滤液加2%葡萄糖即成,固体培养基添加2%琼脂。
3. 器材水浴锅、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皿、移液管、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配制上述半合成固体培养基(或麦芽汁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准备无菌水,移液管、培养皿等,灭菌备用;实验前将培养基倒入平皿中,冷却凝固后于30 ℃培养箱中放置5~6 h,以烘去冷凝水。
2.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称取红曲米5 g,放入45 mL无菌水中,振荡摇匀后置于60 ℃水浴中保温30 min以杀死不耐热的细菌及酵母,将上层孢子悬液用稀释涂平板法分离,30℃培养5 d,挑取能产红曲色素的霉菌单菌落,用显微镜检查是否纯种(细胞形态是否一致),确认后保存。
红曲霉固态发酵控制条件对色素及桔霉素生产的影响张红梅;靳赛;伍家发;牛明福;龚明贵【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36)017【摘要】[目的]探讨红曲霉固态发酵控制条件对色素及桔霉素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红曲霉(FF-6202)固态发酵的条件,研究发酵过程中烘干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及翻曲次数对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结果]50℃时桔霉素的含量最大.随着温度升高,色素和桔霉素损失增大.桔霉素的生成量随着固态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到96 h时达到最大.所产色素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多,12%接种量时为最多.变温培养时红曲霉产桔霉素量增加,恒温培养时色价高于变温培养时.降低固态发酵翻曲次数.可同时降低桔霉素和色素的产量.[结论]红曲霉固态发酵最佳控制条件为:烘干温度50℃,发酵时间在96 h内,接种量12%,温度恒温34℃.发酵后期的翻曲次数减少为1次.【总页数】3页(P7066-7067,7106)【作者】张红梅;靳赛;伍家发;牛明福;龚明贵【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黄河科技大学,河南郑州,450006;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7【相关文献】1.红曲霉菌9903发酵工艺条件对色素及桔霉素生产的影响 [J], 顾玉梅;许赣荣;陈蕴;刘绍艳;徐人敬2.脂肪酸对红曲菌M2液态发酵生产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 [J], 赵靖;沈艳华;李晨阳;赵树欣3.不同液态发酵基质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及桔霉素的影响 [J], 吴宏;代文婷;连喜军;郭安民;吴洪斌4.不同温度对红曲霉液态发酵合成红曲黄色素及桔霉素的影响 [J], 况嘉铀;屈廷啟;韦胜;王伟平5.氯化铵对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双向调控作用 [J], 周文斌;黄梓芮;洪家丽;李路;郭伟灵;蒋雅君;刘斌;倪莉;饶平凡;陈劲星;吕旭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曲霉产色素和桔霉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黄娟;姚若一;黄邵培;刘思芬;邓颖;王伟平【摘要】Monascus,a microbial strain,is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i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have important use values in food and medicinal fields.Monascus pigments are widely used in food coloring and wine-making.However,Monascus could also produce my-cotoxin citrinin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kidney.Accordingly, it's necessary to fi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high-yield of pigment and low-yield of citrinin.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microbial species,culture mediums (nitrogen source,carbon source,metal ions,pH values),and culture conditions(light,temperature,and oxygen solubility),which was helpful for developing Monascus product with high-yield of pigment and low-yield of citrinin.%红曲霉是我国应用广泛的微生物菌种,其次级代谢产物在食用和药用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其中红曲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着色和酿酒,但是红曲霉也会产生对肾脏有毒害作用的真菌毒素桔霉素,因此很有必要找出与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菌种、培养基(氮源、碳源、金属离子、pH值)、培养条件(光照、温度、氧溶度)等方面综述了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影响因素与培养条件,以便于开发生产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产品.【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红曲霉;红曲色素;桔霉素;影响因素【作者】黄娟;姚若一;黄邵培;刘思芬;邓颖;王伟平【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TQ925.7红曲霉是散囊菌目中的一属子囊菌曲霉科真菌,红曲霉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合成红曲色素、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桔霉素等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