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综合辅导资料:血小板的特殊膜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0.51 KB
- 文档页数:1
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1.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主要与血小板哪种功能有关 (A1型题)“基础知识”A 聚集功能B 分泌功能C 释放功能D 促凝功能E 血块收缩功能[本题答案] A2.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主要与血小板哪种功能有关(A1型题)“基础知识”A 粘附功能B 分泌功能C 释放功能D 促凝功能E 血块收缩功能[本题答案] A3. 血小板的功能不包括(A1型题)“基础知识”A 粘附功能B 聚集功能C 释放功能D 活化因子ⅫE 血块收缩功能[本题答案] D4. 参与纤维蛋白原变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ⅧB 因子ⅩC 因子ⅪD 因子ⅫE 因子ⅩⅢ[本题答案] E5. 肝素的抗凝作用需依赖 (A1型题)“基础知识”A 肝素酶B AT IIIC 活化蛋白C抑制物D α2-巨球蛋白E α1-抗胰蛋白酶[本题答案] B6. 参与蛋白C激活的物质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纤溶酶B 胰蛋白酶C 糜蛋白酶D 凝血酶E 抗凝血酶[本题答案] D7. 当止凝血功能降低、抗凝血功能增强的病理情况下,机体会出现(A1型题)“相关专业知识”A 高凝状态B 血栓前状态C 血栓状态D 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E 机体自动调节不表现病理状态[本题答案] D8.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促进血液凝固B 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C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E 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本题答案] B9.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B 使纤维蛋白变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C 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D 抑制纤维蛋白单体变为纤维蛋白E 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本题答案] E10. 出血时间延长的原因主要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Ⅰ减少B 因子Ⅶ减少C 因子Ⅷ减少D 因子Ⅻ减少E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本题答案] E11. 出血时间延长常见于 (A1型题)“专业知识”A 血友病AB 血友病BC FⅪ缺乏症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过敏性紫癜[本题答案] D12.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数量 (A1型题)“专业知识”A <80×109/LB <100×109/LC <110×109/LD <120×109/LE <150×109/L[本题答案] B13. 血块收缩不良主要见于 (A1型题)“专业知识”A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 血小板无力症C 血小板α颗粒缺乏症D PF3缺乏症E 贫血[本题答案] B14. 将20μl血液加入0.38ml血小板稀释液中,计数5个中方格血小板数为98个,则该标本血小板数为 (A1型题)“专业实践能力”A 49×109/LB 98×109/LC 490×109/LD 980×109/LE 9.8×109/L[本题答案] B15. 一患者术后伤口渗血不止,临床疑有DIC,应选择哪组筛选试验 (A1型题)“专业知识”A PLT、CRT、BTB BT、CT、PTC PLT、PT、APTT、Fg、FDPD CFT、APTT、vWFE PLT、APTT、BT、CT[本题答案] C16. 凝血时间测定时,如标本混入组织液,凝血时间将(A1型题)“专业实践能力”A 缩短B 延长C 明显延长D 不变E 延长或缩短均可能[本题答案] A17. 对出血时间测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皮肤弹力B 标准的切口深度C 皮肤切口长度D 皮肤切口位置E 毛细血管所受压力[本题答案] B18. 有关凝血因子,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没有因子ⅢB 凝血因子中没有因子ⅥC 钙离子参与内、外凝血系统D 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只需水解掉肽A就形成纤维蛋白单体E 凝血活酶的形成与PF3有关[本题答案] D19. 血块收缩不良试验主要提示(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Ⅶ缺乏B 因子Ⅷ、Ⅸ减少C 因子Ⅲ异常D 凝血酶原降低E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本题答案] E20. PT正常,APTT延长,最可能是缺乏(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Ⅰ、ⅡB 因子Ⅻ、ⅩⅢC 因子Ⅴ、ⅩD 因子Ⅶ、ⅢE 因子Ⅷ、Ⅸ、Ⅺ[本题答案] E21. 凝血酶时间测定正常,主要提示 (A1型题)“专业知识”A FVIII无缺陷B FXI无缺陷C Fg无缺陷D PAI无缺陷E FII无缺陷[本题答案] C22. 关于凝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正确的叙述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是一种较敏感的试验B 主要检测外源凝血系统有无异常C 主要检测因子Ⅰ、Ⅱ有无异常D 主要检测因子Ⅻ有无异常E 凝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因子Ⅷ、Ⅸ、Ⅺ缺陷者[本题答案] E23. 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APTTB PTC TTD CTE 纤维蛋白原测定[本题答案] B24. TT延长,可被甲苯胺蓝纠正,提示为 (A1型题)“专业知识”A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B 异常纤维蛋白原病C 因子Ⅱ缺乏D 有FDP存在E 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本题答案] E25. 有关止凝血筛选试验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血友病时,APTT延长B 循环血液中有肝素存在时,TT延长C 严重肝病时,PT延长D DIC早期,3P阳性E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PT正常[本题答案] E26. 不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是 (A1型题)“基础知识”A 因子ⅡB 因子ⅤC 因子ⅦD 因子ⅨE 因子Ⅹ[本题答案] B27. 最不容易保存的凝血因子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ⅠB 因子ⅤC 因子ⅦD 因子ⅨE 因子XIII[本题答案] B28.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 (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Ⅰ、Ⅱ、Ⅴ、Ⅶ、X缺陷B 因子Ⅶ、Ⅷ、Ⅸ缺陷C 因子Ⅷ、Ⅸ、Ⅺ、Ⅻ缺陷D 因子Ⅴ、Ⅹ、Ⅷ缺陷E 因子Ⅶ、Ⅹ、Ⅺ、Ⅻ缺陷[本题答案] A29. 内源性凝血途径第一阶段涉及的凝血因子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Ⅰ、Ⅱ、ⅩⅢB 因子Ⅰ、Ⅱ、Ⅲ、ⅤC 因子Ⅲ、Ⅴ、ⅦD 因子Ⅷ、Ⅸ、ⅩE 因子Ⅻ、Ⅺ、IX、PK、HMWK[本题答案] E30. 凝血活酶的组成包括(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Ⅲ、Ⅶa 钙离子复合物B 因子Ⅷ:C和vWF复合物C 因子Ⅷa、Ⅸa 钙离子、PF3复合物D 因子Ⅹa、Ⅴa 钙离子、PF3复合物E 因子Ⅷa、Ⅴa 钙离子、PF3复合物[本题答案] D31. 除钙离子外,参与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物形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因子ⅢB 因子ⅧaC 因子ⅩaD 因子ⅫaE 因子ⅩⅢa[本题答案] E32. 血管损伤后,完成血小板粘附功能所需主要条件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微血管壁结构正常B 有足够的血小板数量C 血管内皮下胶原纤维、血小板膜糖蛋白Ib、vWF等D 凝血酶、ADP、胶原等E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钙离子等[本题答案] C33.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促止血物质是 (A1型题)“基础知识”A vWFB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C 前列环素D 硫酸乙酰肝素E 血栓调节蛋白[本题答案] A34. 纤溶系统不包括 (A1型题)“专业知识”A 纤维蛋白原B 纤溶酶原C 纤溶酶D 纤溶酶原激活物E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本题答案] A35. PT延长常见于(A1型题)“专业知识”A 阻塞性黄疸B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 DICD 血液中有抗凝物质E 口服避孕药[本题答案] E36. 有关血小板数量的生理性变化,正确的叙述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妇女月经前可增高B 妊娠中晚期降低C 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一定波动D 静脉血比外周血略低10%E 冬季比春季低[本题答案] C37. 血小板减少最常见于 (A1型题)“专业知识”A 急性溶血后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 血小板生成障碍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本题答案] C38.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 (A1型题)“专业知识”A 急性白血病B 急性放射病C 急性溶血后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题答案] D39. 有关血块收缩时间测定,错误的描述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为血小板功能诊断的筛选试验B 测定在37℃下进行C 血块收缩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也有关D 血小板的血块收缩蛋白起了重要作用E 正常人血块2h后开始收缩[本题答案] E40.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筛选试验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凝血时间测定B APTT测定C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D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E 复钙时间测定[本题答案] C41. 有关凝血时间测定,错误的描述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体后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B 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确诊试验C 敏感性不高D 凝血时间正常可排除有关凝血因子异常E 已逐渐被APTT试验所取代[本题答案] B42. 有关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患者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B 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可靠的筛选试验C 血友病患者结果多延长D 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可使结果延长E 可作为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本题答案] A43. 用APTT监控肝素抗凝治疗,APTT应维持的范围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31~43 sB 50 sC <75 sD 与正常对照相当E 正常对照的1.5~3倍[本题答案] E44. APTT测定中加入白陶土的作用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活化因子ⅡB 活化因子Ⅶ、ⅢC 活化因子Ⅹ、ⅤD 活化因子Ⅷ、ⅨE 活化因子Ⅻ、Ⅺ[本题答案] E45.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TR)的参考值范围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1±0.15B 1±0.5C 1.5±0.15D 1.5±0.5E 1±1.5[本题答案] A46. D-二聚体是以下何种成分的降解产物 (A1型题)“专业知识”A 纤维蛋白原B 纤维蛋白单体C 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D 交联的纤维蛋白E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本题答案] D47. 有关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正确的叙述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在血栓前状态为阴性B D-二聚体测定为阴性,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C 在继发性纤溶时为阴性D 在原发性纤溶时为阳性E 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本题答案] B48. 有关止凝血筛选试验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DIC时,D-二聚体阳性B 血友病A时,APTT延长C VitK缺乏时,PT正常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E FDP存在时,TT延长[本题答案] C49. 疑为血友病,首选的筛选试验为 (A1型题)“专业知识”A 复钙时间测定B APTT测定C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D 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E 凝血时间测定玻璃试管法[本题答案] B50. 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最有诊断价值的试验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纤溶酶活性测定B D-二聚体测定C 纤维蛋白肽BD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E 3P试验[本题答案] B51. 下列凝血因子中,肝脏和肝外组织都可合成的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因子ⅠB 因子ⅡC 因子ⅦD 因子ⅧE 因子Ⅹ[本题答案] D52. 纤溶酶(PL)不能作用于 (A1型题)“专业知识”A 纤维蛋白原B 因子Ⅱ、ⅤC 因子X、ⅧD 纤维蛋白E TF[本题答案] E53. 不能促使PLG变为PL的物质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UK、SKB ⅫaC t-PAD u-PAE PAI[本题答案] E54. 血液凝固是诸多凝血因子逐个被激活的 (A1型题)“专业知识”A 合成反应B 聚合反应C 联接反应D 酶促反应E 混合聚集反应[本题答案] D55. FⅩⅢa作用的底物为 (A1型题)“专业知识”A 纤维蛋白原B 可溶性纤维蛋白C 交联纤维蛋白D 纤维蛋白聚合物E 纤维蛋白单体[本题答案] B56. 血块收缩不佳可见于 (A1型题)“专业知识”A 急性化脓性感染B 心肌梗塞C 高纤维蛋白原D 血栓性疾病E 血小板减少症[本题答案] E57. 血小板聚集试验反映了 (A1型题)“专业知识”A 血小板数量B 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C 血小板GPⅠb-Ⅸ复合物的活性D 血小板GPⅡb/Ⅲa活性E 血小板的释放功能[本题答案] D58. 引起PAgT的第二相聚集反应的物质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外源性ADPB 外源性肾上腺素C 瑞斯托霉素D 凝血酶生成E 内源性ADP[本题答案] E59. 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结果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出血时间正常,TT和PT延长B 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块收缩良好,凝血时间正常C 血小板数减少,血块收缩不良,BT时间延长D Fg减少,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 血小板数减少,MPV和PDW均减低,血小板膜抗体为阴性[本题答案] C60. APTT测定时应加入的成份有(A1型题)“专业实践能力”A FⅫ和FⅪB 白陶土和脑磷脂C Ca2+和脑磷脂D 白陶土、Ca2+和脑磷脂E FⅫ、Ca2+和脑磷脂[本题答案] D61. 受检者APTT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多少秒为异常 (A1型题)“专业知识”A ≥20sB ≥10sC ≥3sD ≥30sE ≥50s[本题答案] B62. PT正常,APTT延长,提示 (A1型题)“专业知识”A FⅧ缺陷B FⅩ缺陷C FⅡ缺陷D FⅩⅢ缺陷E FⅤ缺陷[本题答案] A63. PT异常,APTT正常,提示 (A1型题)“专业知识”A VIII因子缺陷B XI因子缺焰C 严重的vWD缺少D Ⅶ因子缺乏E Ⅹ因子缺乏[本题答案] D64. BT延长,PLT减低,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 过敏性紫癜C 单纯性紫癜D 血管性紫癜E 血小板增多症[本题答案] A65. 成人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参考值范围为 (A1型题)“专业知识”A 2~4mg/LB 2~4g/LC 20~40mg/LD 200~400mg/LE >400mg/L[本题答案] B66. 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最佳指标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B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C D-二聚体测定D t-PA测定E PAI-1测定[本题答案] C67. FDP阳性,D-二聚体正常,多为 (A1型题)“专业知识”A 无纤溶亢进B 原发性纤溶症C 继发性纤溶症D DICE 血栓形成[本题答案] B68. 凝血时间测定最敏感的方法是 (A1型题)“专业实践能力”A 普通试管法B 活化凝血时间法C 毛细血管法D 玻片法E IVY法[本题答案] B69. BT缩短可见于 (A1型题)“专业知识”A 凝血因子缺乏B 凝血酶生成障碍C 抗凝物质增加D VitK缺乏E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本题答案] E70. 血栓和止血常用筛选试验中,属体内试验的是 (A1型题)“专业知识”A BTB CRTC PTD CTE APTT[本题答案] A。
临床医学检验师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血液常规检验》①基本定义:说实话,血液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里的各种成分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就好比给血液里的这些小居民们来一次大点名,看看它们的数量多少、长得正不正常。
②重要程度:在临床医学检验里,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块内容。
医生能从中得到好多关于病人身体状态的线索。
比如有没有发炎啊、是不是贫血之类的。
要是没有这个检查,就像你摸着黑在病人身体状况的迷宫里走路,特别容易走错。
③前置知识:得懂得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些基础知识。
你要是连细胞是个啥样儿都不清楚,那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这些就更迷糊了。
④应用价值:我记得有次我亲戚觉得浑身没力气,去医院后首先就是做血常规。
医生通过血常规里红细胞数少这个结果,初步判断是贫血,然后再进一步做其他检查确定病因。
所以这个检查就像是个先锋,能给后续的诊断指出一个大方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血液常规检验在临床检验学科中那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后续很多更深入的检验和诊断都有可能建立在血常规结果的基础之上。
②关联知识:和生理学、病理学知识联系可密切了。
生理学里细胞的正常功能会反映在血常规结果里,病理学里的很多疾病又会让血常规结果不正常。
就好比一串珠子,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两端的珠子,血常规就是中间串起来的那根线。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不算特别大,就是一些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比较容易混,还有细胞形态改变对应的疾病。
关键点就是一定要细心观察数值和形态。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那可是重点中的重点,经常以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考查。
比如给你个病人症状,然后让你根据血常规结果判断可能的疾病。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血液常规检验主要是对血液的细胞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这个检测包括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等各方面。
简单说就是全面了解血液细胞这个小社会的成员状态。
②特征分析: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简便、能给医生一个很初步的诊断方向。
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常见知识点2017年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常见知识点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下面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年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常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六种菌属的主要的致病物质一、葡萄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1.凝固酶(coagulase):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能破坏多种细胞的`细胞膜,故又称为溶细胞毒素。
3.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可杀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enterotoxin):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
5.表皮溶解毒素(exfoliativetoxin):裂解表皮组织棘状颗粒层,导致表皮与真皮脱离。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shocksyndrometoxin1,TSST-1):抑制内毒素脱毒;刺激单核吞噬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
7.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taphylococcalproteinA,SPA):可与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二、链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⒈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链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O,SLO),链球菌溶血素S(streptolysinS,SLS)。
⒉致热外毒素(pyrogenicexotoxin):又称红疹毒素,是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⒊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促进细菌扩散。
⒋链激酶(streptokinase):促进细菌扩散。
⒌链道酶(streptodonase):促进细菌扩散。
⒍M蛋白(Mprotein):抗吞噬、引起机体变态反应。
⒎脂磷壁酸(leipoteichoicacid,LTA):细胞表面有脂磷壁酸受体,与细菌细胞壁中脂磷壁酸结合,促进链球菌粘附易感细胞。
三、肺炎球菌属致病物质1.荚膜:增强肺炎球菌抗吞噬能力。
血小板表面有2类抗原:一类是为非特异性抗原或血小板相关抗原,与ABO血型系统和HLA 有关,另一类是血小板特异的抗原。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有5个血型系统和10个抗原,为HPA-1(Zw)、HPA-2(Ko系统)、HPA-3、HPA-4、HPA-5。
(二)血小板抗体
同种抗体:由输血或妊娠等同种免疫产生,多为IgG型。
自身抗体:多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检出,也多为IgG型。
(三)检测方法
主要有:血清学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和特异性较高。
分子生物学法,常用PCR技术。
(四)临床意义
1.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选择与患者血小板和HLA相配的供血者,可提高输注浓缩血小板效果。
2.诊断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综合测试题(题库版)1、单选根据瀑布学说,血液抽出后,放在试管内凝固,以下面哪个凝血系统的作用为主()A.内源性凝血系统B.内激活凝血系统C.外激活凝血系统D.外源性凝血系统E(江南博哥).同时,激活A和B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液抽出后放在试管内,通过接触活化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2、单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哪型白血病最多见()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正确答案:B3、单选骨髓涂片中见异常幼稚细胞占40%,这些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SB(-),AS-D-NCE(-),α-NBE(+)且不被NaF抑制,下列最佳选择是()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B.组织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粒-单细胞性白血病E.类白血病反应正确答案:B4、单选糖酵解中间产物中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是()A.6-磷酸果糖B.6-磷酸葡萄糖C.3-磷酸甘油酸D.1,6-二磷酸果糖E.1,3-二磷酸甘油酸正确答案:E5、单选贫血是指全血中()A.Hb减少B.RBC总数减少C.RBC比积减少D.RBC总数和Hb减少E.RBC总数、Hb或RBC比积均减少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贫血定义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6、单选脑脊液与血浆比较,哪种说法错误()A.蛋白质浓度不同B.氯化物浓度不同C.细胞数量不同D.葡萄糖浓度相同E.pH不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脑脊液中蛋白质、葡萄糖与血浆中浓度不同。
7、单选胰岛素抗脂肪降解作用的机制是()A.抑制胰脂酶B.抑制脂蛋白脂肪酶C.抑制组织脂肪酶D.抑制肾上腺素E.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正确答案:C8、单选APTT明显延长的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小板无力症C.过敏性紫癜D.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E.血友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APTT延长:凝血因子Ⅻ和Ⅺ缺乏症和甲、乙血友病;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Ⅰ及凝血因子Ⅴ、Ⅹ缺乏;存在抗凝物质如凝血因子抑制物。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表明发生了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3、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缺血B、再灌注损伤C、微生物感染D、迟发型超敏反应E、抑制剂的应用4、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A、过敏原B、血清IgMC、抗血细胞抗体D、循环免疫复合物E、皮试5、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6、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支原体7、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此类炎症反应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8、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B、寻找变应原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D、诊断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9、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溶血性贫血C、皮肤荨麻疹D、类Athus反应E、接触性皮炎10、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最重要细胞是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11、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A、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补体的激活D、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Ag在体内长期存在12、检测外周血致敏T细胞和下列哪型超敏反应有关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Ⅰ型、Ⅱ型13、关于皮内试验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分别注入皮下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2.5~5cmD、抗原应适当稀释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14、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为A、肿瘤B、新生儿溶血C、急性肾小球肾炎D、接触性皮炎E、过敏性鼻炎15、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16、结核菌素试验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7、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诊断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1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Ⅰ、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病19、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补体激活E、中性粒细胞浸润20、与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主要是A、肥大细胞B、中性粒细胞C、RBC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A、IgAB、IgG和IgMC、IgDD、IgME、IgE22、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2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何种超敏反应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炎型超敏反应24、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25、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速发型超敏反应26、下列疾病中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B、新生儿溶血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E、传染性变态反应28、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A、清除杀伤变应原B、合成组胺C、吸附IgED、释放IL-4E、以上都不是29、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A、皮肤试验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E、以上都对30、使肥大细胞脱颗粒A、膜辅助蛋白B、促衰变因子C、同源限制因子D、C3b、C4bE、C3a、C5a3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最重要的Ig是A、IgGB、IgMC、sIgAD、IgEE、IgD32、关于超敏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抗原即可能发生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没有特异性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33、关于挑刺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B、用针夹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C、1分钟后吸去抗原溶液D、同时试验多种抗原,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E、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比皮内试验法敏感度高34、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35、下列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A、C1qB、C2bC、C3bD、C5aE、C4b二、B1、A.引起Ⅰ型超敏反应B.引起Ⅱ型超敏反应C.引起Ⅲ型超敏反应D.引起Ⅳ型超敏反应E.是Ⅰ型超敏反应的介质<1> 、ABO抗原A B C D E<2> 、花粉A B C D E<3>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A B C D E<4> 、海产品A B C D E<5> 、结核杆菌A B C D E2、A.自身变性的IgGB.IgEC.ABO血型抗体D.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E.DNA-抗DNA复合物<1>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是A B C D E<2> 、与格雷夫斯病(Graves病)有关A B C D E<3> 、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Ⅳ型超敏反应典型的例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试题预测四1、单选下列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中,活化剂最强的是()A.ADPB.肾上腺素C.凝血酶D.TXA2E.PAF正确答案:E2、单选血小板最强的诱导剂()(江南博哥)A.PAFB.TSPC.FnD.PDGFE.Ca2+正确答案:A3、单选下列哪项指标高低与多发性骨髓瘤的活动程度成正比()A.血钙B.血磷C.B-J蛋白D.β2-微球蛋白E.碱性磷酸酶正确答案:D4、单选牛顿流体中的η描述,不正确的是()A.η称为内摩擦系数B.它只与流体的性质有关C.它的计量单位是帕斯卡·秒D.它不随切变率的增加而降低E.又被称为表观黏度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η在牛顿黏滞定律中称为内摩擦系数,又被称为黏度系数或黏度。
牛顿流体的黏度是流体本身的特性决定,与其他外在因素无关,是固定常数。
单位为帕斯卡·秒。
表观黏度用来表示非牛顿流体的黏度。
5、单选下列哪项不是血栓前状态机体的变化特点()A.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B.血小板被激活或功能亢进C.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D.血液凝固调节蛋白含量减少E.纤溶成分含量升高或活性增强正确答案:E6、单选下列属于舒血管物质的是()A.儿茶酚胺B.去甲肾上腺素C.激肽D.血栓烷A2(TXA2)E.血管加压素正确答案:C7、单选血片上红细胞呈棘形、盔形、红细胞碎片等异常形态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血友病B.血小板无力症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微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使红细胞流经微血管时受到牵拉、撕裂引起红细胞破碎、溶血,造成红细胞异常形态。
8、单选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A.新生儿至5岁B.5~7岁以后C.13岁以后D.15岁以后E.18岁以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3.红骨髓是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5岁以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都是红骨髓,5~7岁后骨髓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
卫生资格考试检验主管技师综合知识(习题卷16)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下列肠道致病菌在DNA水平与鼠疫耶尔木森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的是A)痢疾志贺菌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假结核耶尔森菌D)鼠伤寒沙门菌E)霍乱弧菌2.[单选题]目前被认为是大肠癌普查最适用的粪便隐血试验方法是A)免疫法B)愈创木酯法C)邻联甲苯胺法D)还原酚酞法E)匹拉米洞法3.[单选题]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不能反映下列哪一个凝血因子的活性A)IB)IIC)XIID)VE)X4.[单选题]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时,应首先怀疑下列哪种疾病A)再生障碍性贫血B)白血病C)巨幼细胞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单选题]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大致相等,常发生在出生后的A)1~5dB)6~9dC)10~14dD)6~21dE)21~35d6.[单选题]下列检测指标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有价值的是A)AATB)AAGC)TRFD)HPE)AMG7.[单选题]血小板膜糖蛋白Ib主要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A)黏附功能B)血块收缩功能C)聚集功能D)凝血功能E)分泌功能8.[单选题]出生后的造血器官主要是A)肝B)脾C)胸腺D)淋巴结E)骨髓9.[单选题]不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A)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B)血清总胆汁酸C)血清ALP及其同工酶D)血清GGTE)血清总胆固醇定量10.[单选题]采用血液分析仪法测定血细胞比容时,脉冲高低为A)细胞的移动速度B)细胞数量C)细胞体积大小D)细胞的比密E)细胞是否有核11.[单选题]临床有出血而APTT和PT都正常,首先考虑可能是A)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B)遗传性因子ⅩⅢ缺乏症C)血友病D)严重肝病E)病理性抗凝物质12.[单选题]以何种凝集程度定为滴度A)++++B)+++C)++D)+E)±13.[单选题]鞭毛染色是属于什么染色法A)单染法B)复红染色法C)革兰氏染色D)特殊染色法E)抗酸染色法14.[单选题]HLA抗体大部分是A)IgMB)IgGC)IgAD)IgEE)IgD15.[单选题]正常精液中畸形精子应少于A)20%B)30%C)40%D)50%E)60%16.[单选题]染色标本时第一步是涂片,一般方法是A)在戴玻上直接将菌苔涂上B)在戴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菌苔在盐水中均匀涂布C)在戴玻片上加一滴蒸镏水,涂布D)戴玻片上加一滴酒精,涂布E)在戴玻片上加一滴菌苔就在火焰上烤干17.[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陈旧尿标本CO2挥发或细菌生长PH可能增高B)陈旧尿标本细菌和酵母菌作用,PH可能减低C)进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过多,尿PH增高D)进食含碱性食物过多,尿PH增高E)当机体每次进餐后,尿液的PH呈一过性增高18.[单选题]血浆白蛋白正常参考值是A)60~80g/LB)35~50g/LC)<500mg/LD)50~60g/LE)<35g/L19.[单选题]药物通过肾小球排泄的方式主要是A)主动转运B)被动扩散C)滤过D)易化扩散E)胞饮20.[单选题]缬氨霉素电极测定何种离子A)氯B)钾C)钠D)锂E)铜21.[单选题]军团菌在MH-IH琼脂上生长时,能产生何种颜色的色素B)褐色C)银灰色D)蓝绿色E)黑色22.[单选题]不能出现甲胎蛋白增高的疾病是A)肝癌B)急性肝炎C)肝硬化活动期D)生殖腺胚胎癌E)妊娠妇女23.[单选题]关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红细胞数量有关B)与红细胞大小有关C)是指红细胞在全血所占体积的百分比D)是指红细胞与白细胞及血小板之比E)可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性24.[单选题]女性生理性红细胞数量达最高峰的年龄为A)出生2周B)6~7岁C)13~15岁D)25~30岁E)21~35岁25.[单选题]与维生素和叶酸缺乏有关的是A)细胞分裂增殖加速B)红细胞体积减少C)珠蛋白生成障碍D)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E)染色质致密26.[单选题]关于细胞外铁的叙述,下述哪项不正确A)反映骨髓储存铁量B)它是铁蛋白的聚合体C)以普鲁士蓝反应显示其在D)正常人为弱阳性反应E)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27.[单选题]补体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143256789B)C124536789C)C12356789D)C124356789E)C12345678928.[单选题]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A)白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B)白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C)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D)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E)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电荷29.[单选题]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无关的物质特性是( )。
1.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2.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3.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4.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5.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6.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7.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也称为造血定向干细胞。
8.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9.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0.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1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微米,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约占细胞的2/3,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染淡紫红色,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水粉画蓝色,绕于核周,一般无颗粒。
12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5微米,比原始粒细胞大,园形或椭园形。
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比原始粒细胞粗糙,核仁清晰可见、模糊或消失。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分类真题基础知识1-2(总分:4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30,分数:30.00)1.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场所是( )∙A.肝脏∙B.脾脏∙C.淋巴结∙D.骨髓∙E.边缘池(分数:1.00)A.B.C.D. √E.解析:2.染色体检查时常用的有丝分裂原是( )∙A.ConA∙B.PHA∙C.美洲商陆A∙D.秋水仙素∙E.秋水仙胺(分数:1.00)A.B. √C.D.E.解析:3.关于血红蛋白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血红蛋白是由4条珠蛋白肽链各结合1个血红素形成的四聚体∙B.胎儿的血红蛋白主要成分为HbF,正常人出生后就完全不能检出∙C.HbF较HbA抗碱性强∙D.HbS为B链异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E.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是64458(分数:1.00)A.B. √C.D.E.解析:4.属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是( )∙A.FⅧ∙B.FⅪ∙C.FⅨ∙D.FⅦ∙E.FⅫ(分数:1.00)A.B.C.D. √E.解析:5.骨髓检查的禁忌证是( )∙A.单纯性紫癜∙B.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血友病∙E.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6.什么疾病除骨髓涂片外,做骨髓活检更有必要( )∙A.缺铁性贫血∙B.骨髓纤维化∙C.急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1.00)A.B. √C.D.E.解析: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 )∙A.GP Ⅰ a∙B.GP Ⅰ b-Ⅸ复合物∙C.GPⅡ b-Ⅲa复合物∙D.GPⅣ∙E.GPⅤ(分数:1.00)A.B.C. √D.E.解析:8.铁染色时,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颗粒在6个以上,且呈环核分布,称为( )∙A.幼红细胞∙B.铁粒幼细胞∙C.铁粒红细胞∙D.环形铁粒幼细胞∙E.细胞内铁(分数:1.00)A.B.C.D. √E.解析:9.血细胞比容的参考值是( )∙A.男性50%~60%,女性40%~50%∙B.男性30%~50%,女性25%~40%∙C.男性40%~50%,女性37%~48%∙D.男性60%~70%,女性45%~50%∙E.男性70%~80%,女性60%~70%(分数:1.00)A.B.C. √D.E.解析:10.红细胞中出现染色质小体多见于(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巨幼细胞性贫∙C.铅中毒∙D.再生障碍性贫∙E.白血病(分数:1.00)A.B. √C.D.E.解析:11.瑞氏染色时,如果pH偏碱,红细胞将会出现( )∙A.粉红色∙B.蓝色∙C.橙色∙D.黄色∙E.深红色(分数:1.00)A.B. √C.D.E.解析:12.关于肝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B.存在于肥大细胞颗粒中∙C.可阻止血小板聚集∙D.可促进凝血酶形成∙E.是RBC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分数:1.00)A.B.C.D. √E.解析:13.ABO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主要是( )∙A.IgG∙B.IgA∙C.IgM∙D.IgD∙E.IgE(分数:1.00)A.B.C. √D.E.解析:14.交叉配血用酶介质法,其中酶的作用( )∙A.在红细胞膜之间起桥梁作用∙B.在致敏抗体之间起桥梁作用∙C.中和红细胞表面电荷∙D.改变致敏抗体的结构∙E.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分子(分数:1.00)A.B.C.D.E. √解析:15.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 )∙A.Ⅰ∙B.Ⅱ∙C.Ⅲ∙D.Ⅹ∙E.Ⅻ(分数:1.00)A.B.C.D.E. √解析:16.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布直方图中,90~160fl是指哪个区( )∙A.小细胞区∙B.单核细胞区∙C.大细胞区∙D.中间细胞区∙E.粒细胞区(分数:1.00)A.B.C.D. √E.解析:17.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的发明者是( )∙A.Moldavan∙B.Poole∙C.Lagererantz∙D.Coulter∙E.Humter(分数:1.00)A.B.C.D. √E.解析:18.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 )∙A.预后不良∙B.预后良好∙C.机体抵抗力好∙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E.病情好转(分数:1.00)A. √B.C.D.E.解析:19.角化前细胞核染色质特点为( )∙A.细致均∙B.条索状∙C.固缩∙D.粗糙∙E.溶解(分数:1.00)A. √B.C.D.E.解析:20.羊水中反映胎肝逐渐发育成熟的物质是( )∙A.葡萄糖∙B.脂肪酶∙C.肌酐∙D.未结合胆红素∙E.结合胆红素(分数:1.00)A.B.C.D.E. √解析:21.关于干化学法检查尿内RBC,错误的是( )∙A.不同型号试纸带的敏感度不同∙B.既可对完整的RBC反应,又能测定游离的Hb ∙C.易热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假阴性∙D.大量VitC引起假阴性∙E.其检测原理是根据Hb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分数:1.00)A.B.C. √D.E.解析:22.不符合尿液分析仪正确叙述的是( )∙A.采用球面积分仪接受双波长反射光∙B.测定简单,快速,用尿量少∙C.尿蛋白测定采用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D.不可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查∙E.检查葡萄糖的特异性不如班氏定性法(分数:1.00)A.B.C.D.E. √解析:23.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B.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C.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E.可见于慢性肾炎(分数:1.00)A.B.C.D. √E.解析:24.肾小园上皮细胞来自( )∙A.尿道∙B.肾小管∙C.膀胱∙D.输尿管∙E.肾盂(分数:1.00)A.B. √C.D.E.解析:25.关于尿蛋白质试带法检验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黄疸尿对结果有影响∙B.尿液pH对结果有影响∙C.对白蛋白和球蛋白均敏感∙D.浑浊尿不影响比色∙E.尿液标本应新鲜(分数:1.00)A.B.C. √D.E.解析:26.关于尿微量白蛋白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用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B.多采用免疫化学法进行常规测定∙C.可随机留取标本∙D.可见于糖尿病性肾病∙E.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分数:1.00)A.B.C.D.E. √解析:27.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 )∙A.重链∙B.轻链∙C.Fab片段∙D.Fc片段∙E.A和B的结合(分数:1.00)A.B. √C.D.E.解析:28.“镜下血尿”是指红细胞每高倍视野( )∙A.超过3个∙B.超过5个∙C.超过8个∙D.超过10个∙E.超过15个(分数:1.00)A. √B.C.D.E.解析:29.妊娠12周以前,尿液经多少倍稀释后,如HCG胶乳凝集抑制试验仍呈阳性反应,可怀疑葡萄胎( )∙A.100∙B.200∙C.300∙D.250∙E.500(分数:1.00)A.B.C.D.E. √解析:30.某患者尿中出现.50%以上的多形性红细胞,应考虑为( )∙A.急性膀胱炎∙B.血友病∙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肾结石∙E.肾肿瘤(分数:1.00)A.B.C. √D.E.解析:二、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三、血液凝固机制四、抗血液凝固系统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六、血液流变学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1.血管壁的结构第 1 页共18 页(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胞连续排列构成。
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weibel-palade body)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以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
(2)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起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并启动凝血过程的作用。
另外还参与血管的舒缩功能。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壁与组织之间的分界层。
2.血管壁的调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反应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
(1)神经调控: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受神经的支配,通过神经轴突反射来实现。
(2)体液调控:内皮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3.血管壁止血功能(1)收缩反应增强:当小血管受损时,通过神经轴突反射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血栓烷A2(TXA2)、5-羟色胺(5-HT)和内皮素(ET)等使受损的血管发生收缩,损伤血管壁相互贴近,伤口缩小,血流减慢,凝血物质积累,局部血黏度增高,有利于止血。
(2)血小板的激活:小血管损伤后,血管内皮下组分暴露,致使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结果在损伤的局部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也有利于止血。
(3)凝血系统激活:小血管损伤后,内皮下组分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凝血系统。
最后在损伤局部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块,堵塞伤口,有利于止血。
(4)局部血黏度增高:血管壁损伤后,通过激活因子Ⅻ和激肽释放酶原,生成激肽(brady-kinin),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出血管通透性因子。
血小板计数1.下列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A.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胞质脱离而来B.全身约有2/3的PLT滞留于脾窦和脾髓的细胞间C.脾池和循环池中的血小板不可以互换D.血小板的寿命约是3-5d解析:A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胞质脱离而来,外周血中的血小板的数量受血小板生成素的调节,血小板生成素能定向刺激祖细胞生成原巨核细胞,并促进其胞质成熟和PLT的生成;全身约有1/3的PLT滞留于脾窦和脾髓的细胞间;这种现象称为脾池化,脾池和循环池中的血小板不可以互换;血小板的寿命约是7-14d。
2.下列不属于血小板的功能的是()A.粘附功能B.聚集功能C.释放功能D.吞噬病原体的功能解析:D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的功能,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下列关于显微镜计数PLT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计数PLT的方法分为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B.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LT显微镜计数法是间接计数法C.草酸铵溶血计数PLT属于间接计数法D.复方尿素溶血计数PLT属于间接计数法解析:A 显微镜计数PLT的方法分为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LT显微镜计数法是直接计数法;目前国内常用于PLT计数使用的稀释液有草酸铵和复方尿素,这两种方法技术PLT均属于直接计数法。
国际推荐的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的参考方法是利用血小板膜上特有的CD42a或CD61a抗原,将荧光标记的CD42a或CD61a单克隆抗原抗体结合,置流式细胞仪上计数。
4.血液采集后,PLT计数一般在多长时间内完成()A.15minB.30minC.1hD.1.5h解析:C 血液采集后,PLT计数一般在1h内完成,计数时,混悬液滴入计数池后需静置15min;若采血距计数时间过短,血小板未完全下沉,若采血距计数时间过长,血小板可能被破坏,致使结果偏低。
5.下列是PLT计数的参考范围的是()A.100-300×109/LB.100-200×109/LC.4-10×109/LD.200-300×109/L解析:A PLT计数的参考范围是100-300×109/L。
【医学检验技术】重点笔记之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医学检验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今天我们来学习医学检验技术重点笔记-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血小板的结构和生化组成:电镜下血小板结构分为表面结构、骨架系统、细胞器和特殊膜系统等。
①表面结构及生化组成:主要有细胞外衣(由糖蛋白糖链部分组成是血小板受体)和细胞膜组成。
②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电镜下血小板的胞质中可见微官、微丝及膜下细丝等,它们构成血小板的骨架系统,在维持血小板的形态、释放反应和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③细胞器和内容物:电镜下血小板内有许多细胞器,最为重要的是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
④特殊膜系统和生化组成:血小板有两种特殊膜系统一种是开放管道系统,它参与血小板内与血浆中物质交换。
第二种是致密管道系统(DTS),它主要调控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活动及血小板释放反应。
(2)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A)代谢:AA是含有2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
TXA2是腺苷酸环化酶的重要抑制剂,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而PGI2是腺苷酸环化酶的重要兴奋剂,成为一对生理作用完全相反的调控系统。
(3)血小板第三因子(PF3)生成:静止血小板的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在细胞膜的内侧,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S翻转向外侧,成为PF3。
PF3为凝血因子(因子Ⅰxa、Ⅷa、Ⅴ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
(4)血小板的止血功能:①粘附功能:是指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组分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能。
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胶原、vWF、GPIb/Ⅸ复合物、GPIa/Ⅱa复合物。
②聚集功能: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
参与的主要因素有诱导剂、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Ca2+。
诱导剂主要有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AA 等。
③释放反应:在诱导剂作用下,血小板贮存颗粒中的内容物开放管道系统(OCS)释放到血小板外的过程称为释放(分泌)反应。
血小板有两种特殊膜系统:
①开放管道系统是血小板膜凹陷于血小板内部形成的管道系统,参与血小板内与血浆中物质交换,在释放反应中血小板贮存颗粒内容物经OCS排至细胞外。
②致密管道系统(dense tubular system,DTS)散在分布于血小板胞质中,不与外界相通。
DTS的膜也由磷脂和GP等组成,并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和前列腺素合成。
它是Ca2+的贮存部位,通过DTS膜上的Ca2+-Mg2+-ATP酶(钙泵)将血小板胞质中的Ca2+转送至DTS内;同样,Ca2+也可从DTS内释放至胞质中,从而调控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活动及血小板释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