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安装与维修第01课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6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建设方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是专门为学生提供学习计算机硬件与常用工具软件学习与实践的场所,是一个集计算机的拆装作业、故障演示、板卡检修、软件系统调试与安装于一体的实验室。
实验室对经济信息系的学生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课程的实验和技能实训,面向全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开设《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组装与软件安装》等实验(训)课程。
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备有多台计算机供学生进行拆卸和组装操作,使学生从“配件级”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故障快速诊断的方法,掌握多种操作系统及各类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技能。
通过对计算机的拆装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软、硬件系统故障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故障的实际解决能力。
二、实训室功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有组装、维修、组网。
组装提供PC机的硬件识别、分拆、组装等实训操作,掌握PC机的组装技巧和方法,使每个学习者都能独立地组装一台完整的PC机。
维修通过对计算机主板、硬盘、显示器等主要设备的检测与维修,掌握硬件维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组网用于练习做网线、连接局域网等实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改造完成后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种培训业务。
通过实际操作组装计算机,使学生掌握安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及排除。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流程四、实训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维护》《计算机常见硬软件故障分析》《操作系统》五、实训项目:①计算机组装实训;②计算机系统的CMOS、BIOS设置实训;③硬盘分区格式化实训;④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实训;⑤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实训;⑥计算机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实训;⑦面对社会举行各种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考试的培训等。
配置清单:DBSJ-0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装置一、整体功能要求1.实训工作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装置要求采用双工位结构设计,采用两层框架,其中第一层可放置维修工具、套件、仪器仪表;第二层可放显示器,顶部设有30W日光灯一盏和风扇一台。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本人从事一年级《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在教学中,我认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主要涉及四类主要的知识块:硬件组装(匹配)、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
下面具体探讨“硬件组装”、“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四类主要的知识块如何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⒈“硬件组装”知识块该知识块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复述总结。
主张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各环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课堂设计——将社会需要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形成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翼的课堂教学预案。
示范引导——主讲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网络、软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
模仿试做——学生在观看完老师的演示后开始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个别错误与一般错误。
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之后让学生重做一些步骤。
复述总结——最后老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总结整堂课技能要点、方法要点和社会需要要点。
例如,在“为系统安装网络硬件”课例中,抓住其中的网卡安装、插槽选择、金手指的接触情况、网卡类型的选择,ip地址的设置等几项关键技术,而在网络原理、网络iso的分层则一带而过只作简单介绍。
教师先讲解示范,接着由学生试做,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个别性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针对一般性问题,教师则讲评纠错;之后对一般性问题容易出现的环节,让学生重做有关步骤。
2.“故障检测”知识块“故障检测”包括硬故障和软故障的检测,硬故障是指计算机硬件出现的问题,软故障是指软件运行出现的问题。
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及教师简介(14-15-1)课程编号 01 茶文化适合专业:所有专业;学分:1 ;限选人数:130*2;课程简介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本课程旨在为拓展学生谈茶论道的知识,在饮茶之余能谈谈有关茶的话题,如有关茶的传说、茶的来历、各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饮茶养生等等。
以便开阔视野,增加饮茶的趣味和情趣。
教师简介熊胜男女,外语外贸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专任教师。
研究生学历,本科毕业于湖南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2008年9月——2010年12月,于北京新航道教育集团任英语教师;2011年9月——2013年9月,与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文化学院任对外汉语教师;2013年9月——至今,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人任对外汉语教师。
任教5年,主要担任《中国文化》《汉语综合》《英语》等课程的教学。
课堂讲授深入浅出,讲授、实践和竞赛等多种上课方式并存,课堂气氛活跃。
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课程编号 02 创新能力与通用管理能力培养适合专业:13级所有专业;学分:2 ;限选人数:130*2;课程简介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如市场营销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
通用能力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能力”,是能应用在各种情境下的一般性能力。
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的择优条件。
通用能力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形象的设定和自我角色的认定能力。
它带有明显的人际行为特征,可以决定个人行为的基调和心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的社会行为模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篇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班级:姓名: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过程:导言: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
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
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带特殊条款)教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组成: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电源等。
2.计算机组装步骤:准备工作、安装CPU、安装主板、安装内存、安装硬盘、安装显卡、安装声卡、安装网卡、安装电源、连接外部设备等。
3.计算机维护: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系统优化、病毒防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组成、组装步骤、维护方法。
2.教学难点:硬件兼容性问题、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系统优化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组装步骤、维护方法等理论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及其组装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实际操作中掌握组装技能。
4.讨论法:针对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授: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组装步骤、维护方法等理论知识。
3.演示: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及其组装过程。
4.实践:让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实际操作中掌握组装技能。
5.讨论:针对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组装的计算机是否能正常运行,评估其学习效果。
3.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请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