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朊蛋白病研究进展_邓敏
- 格式:pdf
- 大小:621.67 KB
- 文档页数:3
朊毒体病(蛋白粒子病,朊病毒病,朊蛋白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非常规慢病毒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淀粉样蛋白原纤维(SAF),构成此种原纤维特殊蛋白颗粒被称为朊病毒(PrP27-30)。
这种慢病毒致病因子的性质既有病毒性传染发病特点,又有与常规病毒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理化特性表现为:①具有高度抗各种消毒灭活能力;②有抗高热80~l00℃灭菌能力;③具有抗紫外线和其他各种射线作用能力;④常规电镜看不到病毒,只有用特殊理化方法可发现原纤维和蛋白颗粒。
其生物学特性为:①宿主间可传递的传染性,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②病理为变性改变,可见淀粉样斑块和胶质增生,但无炎性反应,亦无包涵体可见;③无复发缓解病程,持续进展直至死亡;④不产生干扰素,不受干扰素影响,孵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的影响。
现在已知此慢病毒致病因子:①在高热132℃60min可灭活;②亦可在10%次氯酸钠溶液内浸泡1h以上或1N氢氧化钠内浸泡30min,反复3次即可灭活。
(二)发病机制1982年Prusiner提出CJD系由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所引起,从而否定了多年前Gajdusek所倡导的非寻常慢病毒感染学说。
PrP系一种单基因编码的糖蛋白,由253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54个氨基酸组成)。
位于人的第20号染色体短臂上,可译框架由一个外显子组成。
在N的末端的附近由富有脯氨酸和甘氨酸的短肽5次反复。
正常中枢神经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此为PrPc。
分子量为30~33KD,其空间构象主要为α-螺旋状结构,蛋白酶K可以溶解。
而异常PrP被称作为PrPsc,PrPES或PrPCJD。
与PrPc截然不同。
分子量为27~30KD,其空间构象近40%为β层状折叠。
PrPSC数次的集结,则形成直径为10~20nm,长度100~200nm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就是早期发现的羊瘙痒病相关原纤维(scrapic-associated-fiber,SAF)和朊蛋白质粒(prion liposome)。
朊蛋白病动物传递的研究进展
江新梅;宋晓南;林世和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9(16)2
【摘要】@@ 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人类疾病中唯一一种即有传染性,又有遗传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其实验传递研究中称为传递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TSE的最特征性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海绵状变性,特别是灰质.对其可传递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动物接种传递成功的有猴、黑猩猩、水貂、鹿、豚鼠、仓鼠及其他小鼠[1].由于小鼠成熟早、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寿命2~3年,所以常选用其进行慢性实验.现将鼠类动物传递方法及不同类型朊蛋白病的可传递性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江新梅;宋晓南;林世和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内科;130021,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内科;130021,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帕金森病的朊蛋白病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袁晓琴;郭晓燕;商慧芳
2.α-突触核蛋白病类朊蛋白样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赵程;于会艳;秦斌
3.朊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陈娟;周琼
4.遗传型朊蛋白病的研究进展 [J], 戴妍源;张微观刘;张柏茁;崔俐
5.人类朊蛋白病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展望 [J], 于松;吕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朊毒体病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
万言珍;高建梅;董小平
【期刊名称】《微生物与感染》
【年(卷),期】2005(028)001
【摘要】朊毒体病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表现为传染性、遗传性和散发性3种形式.朊蛋白PrPc 向PrPSc的转化以及PrpSc的复制是TSE致病的关键.目前已发现多种化合物可针对朊毒体扩散和复制的不同环节在体外或动物模型中发挥一定的抗朊毒体活性,其中几种药物已进行了初期临床试验.近年来PrP抗体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提示主、被动免疫可能成为有效的防治策略.
【总页数】4页(P12-14,40)
【作者】万言珍;高建梅;董小平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39
【相关文献】
1.朊毒体研究进展 [J], 杨小猛;陈群
2.鹿肌肉中的朊毒体研究进展 [J], 魏守海(译)
3.朊毒体病研究进展 [J], 王珍燕;卢洪洲
4.朊毒体蛋白的构象及其特性的研究进展 [J], 陈豪泰;刘永生;张杰;吴润;刘湘涛
5.朊毒体与朊毒体病的研究进展 [J], 李忠云;李发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阮病毒的综述前言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
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 S. B. Prusiner)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
朊病毒不仅与人类健康、家畜饲养关系密切,而且可为研究与痴呆有关的其他疾病提供重要信息。
就生物理论而言,朊病毒的复制并非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这必将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产生重大的影响。
简介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又称毒阮)。
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质病毒。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的病变因子,Prusiner认为它是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
大量的集中对羊瘙痒的病原因子的研究。
病毒概述严格意义上讲,病毒为非生物。
它们无细胞结构且个体积微小,其构成很特别,仅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核酸(DNA或RNA)在病毒的遗传上起着重要作用,而蛋白质外壳只对核酸起保护作用,本身并没有遗传性。
这是人们对病毒的基本认识。
然而,随着人们对一些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还有一类物质与一般病毒不一样,它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但却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
它就是朊病毒病毒研究用朊病毒命名朊粒(prion)不大恰当,朊粒的生物性状与病毒差异很大,它的发现,提示在传统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全新类型的病原因子,其生物学位臵还未确定。
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
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S. B. Prusiner)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
朊病毒不仅与人类健康、家畜饲养关系密切,而且可为研究与痴呆有关的其他疾病提供重要信息。
就生物理论而言,朊病毒的复制并非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这必将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产生重大的影响。
朊蛋白感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卞继峰
【期刊名称】《国际学术动态》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根据山东大学与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Lexington)协议,笔者于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中心Sanders Brown老年病研究中心微生物学免疫学系进修学习,在Glenn Telling副教授的实验室从事朊蛋白(Prion)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卞继峰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2
【相关文献】
1.神经血管单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J], 李佳帅;朱路文;叶涛;李宏玉;梁碧莹;唐强
2.微小RNA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于水澜;谢宁;张淑香
3.酸敏感离子通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陈杉杉; 郭潇潇
4.酸敏感离子通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陈杉杉;郭潇潇(综述);周寿红(审校)
5.脂质代谢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刘慧磷;谭洁琼;王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朊蛋白病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由朊蛋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
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
朊蛋白(prion)并非病毒,而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简称PrP。
PrP自身不具备核酸,但却可直接指导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变异朊蛋白(即不溶性朊蛋白)。
健康人体的CNS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为PrP C,是保持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使可溶性PrP C转变成不溶性的PrP SC。
目前已明确的人类朊蛋白病有:Creutzfeldt-Jakob病(CJD)、GSS病、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种。
已明确的动物朊蛋白病为:疯牛病、羊瘙痒病等。
动物朊蛋白病和人朊蛋白病在病原学、病理特点和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极为相似。
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病)CJD病是指由朊蛋白感染而表现为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痉挛、肌肉萎缩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orticostriatal-spinal degeneration)、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等。
本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3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CJD病因可概括为外源性PrP感染和内源性PrP基因突变。
外源性的医务人员应避免身体破损处、结膜和皮肤与患者的CSF、血液或组织相接触。
新变异型CJD被认为是牛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传播给人类所致。
内源性为家族性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rP SC会促进PrP C转化为越来越多的PrP SC,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CNS发生病变。
二、临床表现CJD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医源性和新变异型四种类型。
2010。
26(5)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hineseJournalofZoonoses481文章编号:1002—2694(2010)05—0481—03朊蛋白同源蛋白Doppel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徐琨h2,董小平2,楚雍烈1中图分类号:Q7文献标识码:A朊病毒病又称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onspongiformencephalopathy,TSE),是一组累及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致死率可达100%,如人类的克雅氏病(CJD),动物的疯牛病(BSE)等n’。
此类疾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其感染因子“PrP&”,被认为仅由蛋白质组成,它是由细胞内生的正常朊蛋白PrP。
空间构象发生变化,蛋白错误折叠后转变成的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异常表达形式的朊蛋白吨‘41。
但是,目前对朊病毒病的准确致病机制及PrP。
的确切功能仍不清楚。
Doppel(Dpl)蛋白是新近发现的朊蛋白PrP。
同源蛋白,由于它们两者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因此Dpl蛋白可能为朊病毒病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就Dpl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神经毒性作用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PrPLP/Dpl蛋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P埘p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以小鼠为例,其编码小鼠朊蛋白PrP,前体由254个氨基酸组成,N末端的22个氨基酸作为信号肽在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后被切割掉,而C末端的23个氨基酸也同样被切割掉,然后被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01,GPI)锚通过丝氨酸残基连接到C端231位(图1)。
随后再被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中,在181位和197位的残基上进行N一糖基化,最后分泌定位于细胞膜。
这样,一个成熟的由23一Z31组成的PrP。
蛋白就通过GPI锚锚定到细胞膜上,行使它正常的生理功能旧≈’。
MooreRC等于1999年首次分离出了一种新的基因,命名为Prnd,编码第一个PrP样蛋白--Pr-PLP/Dpl蛋白,该基因位于Prnp基因下游,大小约为16kD。
朊蛋白病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由朊蛋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
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
朊蛋白(prion)并非病毒,而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简称PrP。
PrP 自身不具备核酸,但却可直接指导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变异朊蛋白(即不溶性朊蛋白)。
健康人体的CNS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为PrP C,是保持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使可溶性PrP C转变成不溶性的PrP SC。
目前已明确的人类朊蛋白病有:Creutzfeldt-Jakob病(CJD)、GSS病、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种。
已明确的动物朊蛋白病为:疯牛病、羊瘙痒病等。
动物朊蛋白病和人朊蛋白病在病原学、病理特点和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极为相似。
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病)CJD病是指由朊蛋白感染而表现为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痉挛、肌肉萎缩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orticostriatal-spinal degeneration)、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等。
本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3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CJD病因可概括为外源性PrP感染和内源性PrP基因突变。
外源性的医务人员应避免身体破损处、结膜和皮肤与患者的CSF、血液或组织相接触。
新变异型CJD被认为是牛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传播给人类所致。
内源性为家族性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rP SC会促进PrP C转化为越来越多的PrP SC,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CNS发生病变。
二、临床表现CJD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医源性和新变异型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