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03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进行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教育作为学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探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石,只有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才能有更多的动力去探究和发现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的发源地、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内容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音乐之美。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潜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音乐中的规律和特性,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究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的多样性,激发他们进行创新思考的灵感源泉。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比赛、举办学生音乐会、观看音乐舞台剧等方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体验中进行感受和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创新的实践。
1. 创意音乐活动创意音乐活动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创新实践来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音乐的内涵和特性。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编写歌曲、创作音乐节目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鼓励他们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去创作和实践音乐的创新思想。
2. 器乐教学器乐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种类的乐器,让学生进行器乐演奏和创作,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合唱教学合唱教学是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团队合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音乐的群体性和综合性。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与学生的兴趣密不可分的。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获取音乐知识和体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基石。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是一些例子:1.鼓励孩子在学习中亲身体验音乐节拍。
2.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创作音乐作品。
3.通过拍卖贴片、评选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利用音乐教学中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氛围中,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
教室的环境应该充满音乐气息,学生可以用音乐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同时,教师也要有一些创新的想法,比如引入新的音乐形式、新的乐器等。
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关注音乐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音乐翻唱: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提供伴奏,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版本。
2.音乐比赛:组织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3.音乐表演:提供音乐演出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四、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这些新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
同时,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创作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大多数学生没有作曲、编曲或者编配的经验,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方式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
例如:1.利用曲谱软件,让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教学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想法时应该提供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3.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来演奏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有更大的信心。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多元化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也是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将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思考、探究和发现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对待事物态度的体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想象力的地方。
教师要营造出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没有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灵感。
(二)引导学生尝试新事物。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工具、教学用具和材料,让学生在音乐表现、创作的过程中寻找突破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问能力。
(四)赞扬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地赞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和价值。
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学生才能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开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创新表现形式。
针对同一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对一首经典曲目的表演上,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肢体语言或影像来表现音乐,或者采用多重乐器混搭的形式来演绎。
(二)创新创作形式。
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创作,也可以让学生单独创作。
让学生创作另类的曲目或其他音乐作品,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个人才华和音乐创意。
(三)创新评价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评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需要采用一些新颖的评价方式。
可以采用评价表、评价明细、现场表演、作品展览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创新。
三、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一)寻找新思路。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着国家的发达与兴旺。
音乐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能。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步提高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等方面具备重要作用。
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学科特点,积极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注重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
同时还要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保证其趣味性与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真正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各个领域都注重创新,并更加需求勇于探索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在小学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潜能的发挥提供平台,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都获得提升,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提升其道德情操与综合素质,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极为有利。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1.精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创新。
在良好的心理与教学条件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创新。
在传统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通常是简单的教学生唱歌,并按照先唱曲谱后唱词的方法,这样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也无法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对此教师应该保持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其更多的热爱、尊重与新人,确保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孩子们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至关重要。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让学生们重复模仿和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倦情绪,无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不仅仅是歌曲的传唱和乐理的学习,更要注重创造性的作曲、编曲和即兴演奏。
引导学生们自由地表达音乐、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传授,学生们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学习音乐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游戏或打击乐队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组合节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在学习音乐造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自由编创口风琴曲目,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才能。
只有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培养出创新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们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通过音乐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展现自己的才艺和个性,激发他们对音乐创新的热情和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清水河县宏河镇小学杨丽丽【摘要】:发展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挖掘教材,营造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外音乐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更新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成为一种生存的技能。
21世纪是需要创新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极其突出的作用。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创造性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育的指导者能够使学习者充分发挥创造力,必须充分理解发展创造力的“两大要素”,即想象力和思考力——这两大“齿轮”的作用。
而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量的音乐印象,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能够变换这种音乐印象的能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主动性。
(一) 培养形象思维发展想象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想象能力,应从“听”入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听”,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也不是教师填鸭式或一相情愿式的讲解音乐,而应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
“引导”就是教师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利用谈话、讲授、讨论、图画、演示、创设意境等多种手段点拨、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旋律、音程、和声、调式(调性)和曲式等,让学生利用已具备的欣赏经验去联想、想象、体会、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表现形式。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需要学生在表演、创作和表达上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灵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的角度谈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旋律和节奏表达情感的艺术,而表达能力则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重要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歌唱、演奏、舞蹈等,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给学生一些具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来实现音乐的表达。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会逐渐培养出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从而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行创新。
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音乐创作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创作是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组织一些音乐创作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音乐素材,如音符、乐器、旋律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素材进行创作,编写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会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理解音乐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创新运用。
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音乐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
27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实践葛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素质教育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最大的优势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与强化培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性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一)鼓励想象、萌发创新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萌发创新灵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
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
(二)大胆尝试、激发创新尝试教学的主题思想、无疑是让学生先试一试,即先练一练。
这是一种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发现式教学,这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暗示下,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进攻性地去探索、寻找、发现知识,增长智慧。
尝试教学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看的条件、想的时间、说的机会、练的空间,正由于尝试教学法的“给”,学生就有条件、时间、机会、空间去探索难点、解决问题、改正错误。
(三)主动探究、引发创新课程标准写道:“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音乐教学以唱、演为基本手段,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音乐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音乐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和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赏析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并在感受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中释放想象力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中释放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音乐创作的启发,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汲取灵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在音乐创作中相互交流和合作,激发彼此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鼓励学生表演才艺四、组织音乐游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音乐游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音乐游戏中,学生可以有机会通过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通过学习乐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中释放想象力,鼓励学生表演才艺,组织音乐游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学习乐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希望以后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创造出新的和有价值的东西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材或者教学准备,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创造中探究,从而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某个曲子时,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看法和想法。
可以问学生:“你们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一些有趣的留声机画面?或是联想出一些情节故事?或者是会有其他的表现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音辨曲,能够培养学生的听音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听一段简短的音乐,然后自己动手创作一首曲子,来加强学生的听音技能。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尝试、试错和改进,并且还需要合理运用所学的乐理知识,从而创作出一首符合自己要求的新曲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乐曲编排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过程,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获得很多方面的知识。
例如,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表演技巧、创作能力、协同合作、批判性思维、创新、社交和沟通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例如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对一首曲子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团体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采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1.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1.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是歌曲创作、乐曲创作,也可以是音乐剧、舞台剧等形式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敢于大胆尝试,不断挑战自我,提高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的表现和演绎能力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和演绎能力,让学生通过音乐表演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可以通过举办校园音乐会、校际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创作和表演成果的机会。
3.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音乐比赛、音乐作品展示、音乐剧表演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创新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4.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如项目制教学、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音乐理论素养、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行者小学贺敏)实施素质教育,即课改之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这里,我谈谈在平时教学中我在课堂上是怎样实施新课程教学的。
一、创设情景,激活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为此,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想象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我经常用故事、听音乐、音乐表演、猜谜语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想象。
如猜谜语、做动作想象歌曲描绘的内容;听音乐,想象歌曲的意境和要表达的情感;讲故事,想象歌曲的历史背景等等。
例如:在教学歌曲《卖报歌》时,我组织学生一边看书上的插图,一边给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播放缓慢悲伤的音乐):“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当时,日本的铁骑正在践踏我们的国土,欺压我们的百姓……”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都很用心的听故事。
我随机打开《卖报歌》的录音机,学生静静的听着。
听完后,我问学生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纷纷发言,有人说:“我仿佛看到了,在上海的霞飞路上,小毛头正饿着肚子在寒冷的冬天卖报……”有人说:“天正在下着雨,一个报童摔倒了,满身都是泥,真可怜……”我看见,有的学生流泪了,此时,他们已开启了思维之窗,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二、激活学生“动”的情趣“动”是孩子的天性,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个性,满足儿童好玩、好动的生理特征,而且会更有效地实现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动”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应变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些“动”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教师的积极努力,学生的主动参与。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王国里自由翱翔,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与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为目标,使学生在民主、安全的环境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身心健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为一个在民族地区工作的音乐教师,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认为我们要继承传统,积极创新。
并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音乐学科的思维功能,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经常地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那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著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要提倡,要引导,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问答更有价值,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恍然大悟”或“柳暗花明”的效果,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造性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二、发挥教师主导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呼名称学节奏、创编词句学节奏、创编乐句学节奏、奏乐器学节奏等方法,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在上一年级《音符的长短》一课时,给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主题“美丽的教室”、“我的家”……,引导学生创造节奏语言,同学们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节奏语言。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同时,音乐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它通过视、听、唱、舞蹈及音乐理论等几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水平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那么,什么是音乐课的创新教育呢?怎样去实施呢?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音乐课堂上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从想象、创造、表现等几方面上去开发诱导,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音乐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
让学生们动口、动手、动脚的同时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第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教材换了又换,也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
依葫芦画瓢,固步自封,机械地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模式。
创新就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如果我们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美国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很好。
我们不能把小学音乐课看作就是“唱歌课”,更不能成为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
浅谈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知识的传播、应用与创新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规则是限制学生创新的一个方面。
因为学生不喜欢循规蹈矩,不喜欢受束缚,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
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营造自由轻松的气氛在课堂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组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
例如,我在教学《咱们新疆好地方》一课时,首先让男女生二人穿着维吾尔族服饰跟随歌曲表演了一段舞蹈,紧接着,他们邀请台下的同学一起载歌载舞,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想象和创造意识。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音乐课堂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同一段音乐和同一首歌曲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打破学生对教师的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学生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创新的意识就会逐渐培养出来。
如我在教授欣赏课无伴奏合唱《春晓》时,就充分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展开联想,感受用丰富的人声模仿不同音色,对意境和场景的描绘,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自己的独到的感受体验。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探索、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艺术,培养创新能力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演奏、创作等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音乐合奏或合唱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密切合作,互相协调,共同完成一项作品。
这种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创造与创新。
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进行音乐创作,比如编曲、歌曲创作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音乐知识。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集体音乐创作。
通过集体创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音乐比赛或音乐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二、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音乐创作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可以通过课外作业、音乐作文、音乐创作比赛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老师也应该提供一定的创作指导和技巧培训,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三、开展音乐创新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音乐创新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积极参与体验音乐创新的乐趣。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意编排、音乐绘画、音乐故事编写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体验音乐创新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音乐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舞台。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接触到新的音乐创新形式,促进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音乐合唱、乐团演奏、音乐编排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学会和他人合作,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
通过团队合作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才,为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浅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大量也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像力、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环境兴趣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供创造的机会
1.先形象、后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概念、后举例、再练习”。
在一次“连线”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分辨延音线和圆滑线时比较困难,所以我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作法,试用“先形象,后概念”的做法,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首先我从感性入导,我出示了“︵”。
提问;“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条狐线象什么?”。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这时,我便告诉他们:“在音乐旋律中,它叫连线。
”。
然后我让学生听范唱,再划拍节试唱,这样,学生便牢固地认识了延音线。
这种教法比纠缠于概念不放而勉强为其死记硬背教起来轻松的多,学生学起来也非常愉快,达到了学生自己尝试的目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儿童观的真谛所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新知识、新问题,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演唱歌曲《赛龙舟》的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用什么表现方法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另一半学生喊:“加油、加油”。
同学们很来劲,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顺势将他们分成两组,一齐来感受这种形式的实际效果,果然,歌曲听起来层次感丰富了,热闹了许多。
接着我又激励学生畅想:赛龙舟的的场面可热闹了,大家争先恐后,一会儿你快,一会儿我快,我问:“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激烈的赛龙舟的场面呀?”这样,学生在初步接触到音乐和谐、丰富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二、提供说的空间,给予表达的机会
1.说想法,谈体会
想法也就是感受,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个回味和小结。
一个积极的想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2.说标题,想内容
作品蕴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于歌词、旋律、节拍节奏,体现于创作的背景,同时也体现于作者付于作品的标题上,可以说,标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所在。
如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在告诉学生乐曲标题后,让学生就题目展开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有
学生说:“好像看到一个人赶着马车、挥着鞭子在运粮食。
”“不对,应该是有许多辆马车,这样才能突出运粮忙,”教师趁机启发学生“能想象一下是怎样的场面?”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热烈、忙碌、喜庆的场面。
“老师,我还听到农民伯伯愉快的歌声。
”“农民伯伯粮食大丰收了,心里乐开了花。
”……学生们尽情表达着想说的话,没想到题目上简简单单的七个字竟能引起学生这么一大堆的话语,学生越说思维越活跃,对乐曲的理解也越深刻,象这样有目的、有选择地说标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为下一步的“听”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