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昌吉州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2.99 KB
- 文档页数:2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摘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以其种植管理方便、产量收益高的优点受到了广大农户的青睐。
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玉米已经成为了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作物之一,吉林省更是享有“玉米黄金带”的美称。
由此可见,玉米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玉米的种植管理相对简单,但是一些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仍然牵制着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本文主要以吉林省长岭县玉米为调查对象,对一些经常出现在该地区的玉米病虫害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22.031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但因为病虫害的缘故,其产量及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农户要想获得高产,就要掌握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同时还要对玉米常见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护。
1 玉米常见病害1.1 玉米大斑病1.1.1 病害症状玉米大斑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有很多种植户都受到大斑病的困扰。
玉米植株的叶片是大斑病的主要?害部位,并且病害会从植株下部逐渐蔓延到上部,也就是先会在植株的下部发生感染,然后病斑会逐渐向上扩散直至叶鞘。
被染病的叶片有明显的症状,分布在叶片上的病斑通常呈褐色,外形大多数为长8厘米左右,宽1厘米左右的长条型,病斑分布较为分散,很少有连片的现象。
但是一旦连片现象出现,叶片几乎已经处于枯死的状态了。
1.1.2 防治方法一是选种工作要做到因地制宜,选取适合本地的高产抗病品种,这样可以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大斑病的发病几率;二是要选择生命力旺盛的品种,生长旺盛的植株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种植时要注意尽量避免重茬的现象,建议选择三种以上的作物轮转耕种,耕地时要深耕灭菌。
如果通过以上的方案最终还是没能阻止病菌的爆发,就要采用喷施化学药剂杀菌法,一般选择在玉米抽雄前后这段时期,此时田间的病株率已经达到了70%左右,为此要及时进行喷药杀菌,一般每隔8天左右进行一次喷施,一共喷施3次。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来讨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病害玉米主要病害有玉米穗部病害、玉米叶片病害、玉米幼苗病害等。
1. 玉米穗部病害玉米穗部病害主要是指玉米赤霉病、玉米锈病、玉米灰霉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玉米无法收获。
玉米赤霉病是最常见的玉米穗部病害之一。
它由一种名为赤霉菌的真菌引起。
赤霉病在温湿环境下更容易发生,植株感染后会在穗部产生丝状赤霉。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等措施。
玉米锈病是玉米叶片病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一种名为锈菌的真菌引起。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合理施肥及药剂喷雾等措施。
3. 玉米幼苗病害玉米幼苗病害主要是指玉米倒伏病、玉米立枯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幼苗期,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螟是最为常见的玉米虫害之一,主要由玉米螟幼虫引起。
防治玉米螟可以采取选择抗虫品种、及时进行田间巡查和发现虫情时及时施用化学农药等措施。
玉米象是一种地下害虫,它以玉米根部和茎部为食。
防治玉米象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等措施。
玉米蚜是一种 sucking mouthparts 的茎蚜,在玉米茎部吸取汁液。
防治玉米蚜可以采取喷施高效、低毒的农药,增加天敌和天敌活动等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需要选用抗病虫品种、保持良好的农田环境、合理施肥、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但同时,玉米也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一、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1. 玉米叶枯病玉米叶枯病是由泽尼腔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玉米植株干枯。
防治方法包括:(1)适时测土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合理间作,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抵御病原菌的入侵。
(3)使用新型防治剂,比如生物农药等。
玉米花叶病是由掌叶马铃苣病毒引发的病害,在发病期玉米的叶片逐渐发黄。
防治方法包括:(1)加强管理,剪除发病部位,阻断病毒传播。
(2)使用农药或生物制剂,迅速控制病情。
(3)回收果实时细心检查,防止病毒的再次传播。
(1)科学选地,避免栽种在湿地或密度大的地方。
(2)及早发现,及时施药、割洗、喷药等方法控制病情。
玉米螟是玉米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在玉米茎内挖孔。
防治方法包括:(2)加强管理,保持玉米田的清洁卫生。
(3)对发现问题的生物进行密切监督。
玉米叶蝉喜欢在玉米上掠夺汁液,对玉米幼苗有极大的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1)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2)间作花生、大豆等作物,防止玉米叶蝉的孳生。
(3)选择玉米耐叶蝉的品种。
3. 玉米蚜虫玉米蚜虫害也是较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喜欢在玉米上集群栖息并吸取植株汁液。
防治方法包括:(2)加强管理,对病虫害的发展进行早期干预。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都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监测。
只有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防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玉米病虫害问题,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是人们饮食中的主食之一,而且在动物饲料、制糖、酿酒、淀粉等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农业防治技术1.科学种植技术科学选择地块,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通风透气,降低病虫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选择抗病虫品种进行种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掌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水分等条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环境息息相关。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是玉米生长的关键,过度干旱或湿润,过快或过慢的温度变化对于玉米都是很不利的。
需要根据不同病虫的习性,合理管理环境条件。
病虫害初期的防治效果最佳,要密切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地域筛选玉米种植区的病虫预防策略,择期开展田间病虫调查和科学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
化学药剂防治是通过喷杀剂的方法杀灭草害、病菌、害虫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药剂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过量使用药剂会影响环境维持和生态平衡,同时也会产生农产品残留问题,应该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考虑化学防治技术。
三、调整作物结构在种植时,结合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和作物特点等,进行目标管理,采取多种作物轮作的方式,避免传染、滋生病虫害的区域土壤。
此外,还需要广大农民积极运用资源,推广优良品种,并严格执行种子播种前处理操作,保证良好播种状况,避免许多种植技术施行不当,降低我们的种植生产效率。
总之,在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中,我们既要注意做好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又要量力而为、谨慎使用化学药剂,还需要考虑到作物结构调整问题,将多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保护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减少损失,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人的主食来源。
但是,玉米为了能够健康生长,需要受到良好的管理,并且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玉米秆腐病玉米秆腐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耕地的过度利用,导致土壤缺乏营养物质,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玉米遭受到寒害、旱害、水浸等自然灾害,也会引起其受病原菌侵染,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玉米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玉米叶片表面滋生的锈菌引起。
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锈菌繁殖快速,会导致玉米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痕迹,严重的会导致玉米叶片萎蔫失色,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3、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玉米叶片上的真菌侵染导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如遇气温高湿度大的情况下(比如夏季多雨的时候),真菌将代谢增强,大量的分生孢子将会通过风吹雨打等途径传播,并在玉米叶上营造出生长的环境,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1)提高土地营养:种植玉米前需先修复土地,进行土壤松压和返青、施肥等措施,使土地得到良好改造。
在耕地上,利用农家肥、禽畜粪、沤天然原料等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地的营养,从而减少玉米秆腐病的发生。
(2)定期修剪清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定期对田间杂草、玉米死叶、枯枝落叶等进行清理,并将这些杂质销毁处理。
这样可以使田间空气流通,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对抗病害的侵染,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2、玉米锈病的防治(1)加强田间管理:玉米遭受锈病毒害时,要做好田间管理,定期喷施杀菌剂等防治措施,加强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植物的抗锈能力。
(2)要注意防潮:锈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所以需要加强田间的通风和排水,防止潮湿,从而减少锈病的发生。
(1)采用抗藤品种:在种植玉米时会建议种植抗灰斑病品种的玉米,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2)加强施肥:玉米的良好生长需要足够的营养元素。
在种植玉米时,要加强施肥,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保证玉米的生长健康。
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及对策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然而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玉米苗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易发生病虫害的时候。
以下将针对玉米
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苗期病害的发生及对策
1. 玉米苗螟
玉米苗螟是玉米苗期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玉米叶片为食,严重的会导致
玉米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对策:
(1)合理轮作,不连作玉米,减少害虫滋生的机会;
(2)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手工捕捉、喷洒虫害控制剂等;
(3)采用无虫害的玉米新苗进行播种,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2. 玉米银斑病
玉米银斑病是一种由叶斑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特征是玉米叶片上出现银色小斑点,并
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状。
对策:
(1)及时采取化学控制药物进行喷洒,如扬控霉素、多菌灵等;
(2)保持田间的通风良好及排水良好;
(3)采用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3. 玉米霜霉病
玉米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症状是玉米叶片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
褐色斑点,严重会导致叶片坏死。
对策:
(1)采用种子熏种方法预防病害的发生;
(2)及时修剪受害严重的叶片,防止病害扩散;
(3)定期进行玉米植株的喷洒,控制病害的发生。
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农民在进行玉米
的种植时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轮作、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等,以保障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长。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玉米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的病虫害,农民和相关部门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玉米的病虫害问题主要表现为玉米花叶病、玉米穗部病、玉米蚜虫、玉米螟虫等。
针对玉米花叶病,可以采取间套种、合理施肥、选择抗病品种和定期喷药等措施。
对于玉米穗部病,可以进行生物防治,比如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病原物阻断等。
对于玉米蚜虫和玉米螟虫,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喷洒农药并注意增加天敌的数量。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对策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和病虫害的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排水,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还可以采取田间覆膜、灌水时控制湿度和合理间断灌溉等措施来调节土壤湿度和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预防玉米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农民需要定期清理玉米田,并清除病虫源,减少病虫害种群的繁殖和传播。
田间杂草也是病虫害的隐患,需要及时清除。
农民应注意适时疏芽、疏苗和中耕,增加通风透光,并加强灌水管理和施肥措施,提高玉米植株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虫能力。
农民在种植玉米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虫品种,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区,可以推广使用抗病虫的玉米品种,并在种植前进行病虫害调查,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农民要加强自身的科学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可以通过农技培训、技术指导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形式进行培训。
相关部门和专家也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治建议和技术支持。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包括病虫害种类的多样性、环境因素的影响、田间管理的不到位、品种选择的不当以及农民缺乏科学防治知识。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农民和相关部门需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环境调控和科学防治等方面,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饲料作物之一。
然而,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的攻击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失败。
本文将探讨玉米病虫害的问题和对策。
首先,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1. 玉米斑点病。
玉米斑点病是由一种霜霉菌引起的,病菌在高湿环境下极易扩散。
主要症状是在叶片表面出现白色或灰色的斑点,叶片往往由中间向四周逐渐蔓延。
2. 玉米花纹叶枯病。
这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状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脱绿,嫩叶发黄,整个玉米的植株生长缓慢。
3. 玉米螟。
玉米螟的害处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形成一条条的长条状斑点,这些斑点与病斑不同之处在于是由白化区和黄化区交替形成的。
叶片上的斑点会使植株的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
4. 玉米象。
玉米象是人们在玉米农作时遭遇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在玉米腹部产卵,寄生在玉米花和花药中,吞食玉米的种籽和胚芽破坏了玉米的果实。
以上四种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下面是预防和治疗的建议:1. 玉米种植时的预防措施。
在种植玉米时,可以根据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一些适合的品种。
在种植前,根据自然条件制定合理的耕作计划,充分深翻土壤,增强土壤通气、保水、保肥能力。
种植时应根据土壤类型施入适宜的有机肥料,并配以适合的无机肥料。
2. 种植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和虫情对玉米进行及时的防虫、防病和调理管理。
包括及时摘除感染的玉米叶和枯叶,控制水分,灌溉和喷药等。
3. 治疗玉米病虫害的措施。
如果玉米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首先应选择适宜的农药,并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不应把所有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反应。
玉米叶穗的感染比较疾病需要及时清理,并对病情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分散治疗的方式,防止病害扩散。
综上所述,预防和治疗玉米的病虫害是制定玉米生产计划的重要部分,需要加强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玉米能够稳定地生长和产量。
新疆昌吉玉米锈病发生与初步调查玉米是昌吉州主要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40万hm2左右,是大力发展畜牧业不可缺少的饲料作物。
2007年8月5日,在昌吉州奇台县老奇台镇牛王宫村的部分玉米田、木垒县西吉尔镇发现一种玉米病害,从发病叶片外观症状和室内镜检,初步诊断为玉米锈病。
8月15日—9月上旬,州、县农技部门又专门组织技术人员调查,并采集标本送往新疆农业大学,经贾菊生教授确诊为玉米锈病。
初步调查,该病在奇台县的发生面积近20000(667m2),木垒县8000(667m2),主要发生区域在奇台县的老奇台镇、半截沟镇、东湾镇、吉布库镇、三个庄子乡和七户乡的中、上戈壁一带;木垒县的西吉尔镇,危害程度为中度偏轻,平均为害株率20%,严重田块为害株率达到80%以上,被害较重的玉米品种为登海3672,占发生面积的90%。
1田间发病症状8月初—8月中旬田间观察,玉米锈病发病在叶片上下两面的基部和上部主脉及两侧,散生或聚生淡黄色斑点,后突起形成长形至卵形红褐色疱斑,即病原夏孢子堆,疱斑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
发生严重的,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
9月上旬发现有冬孢子堆,长椭圆形,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呈黑色,长1~2mm,有时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使叶片提早枯死。
经室内镜检,玉米锈病病菌夏孢子为球形、近球形或椭圆形,淡黄褐色,表面具微刺;冬孢子双孢。
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栗褐色,顶端圆,表面光滑,分隔处稍缢缩。
柄较长,无色至淡黄色,与孢子等长或略长于孢子。
该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中部叶片发病较重,早熟、中熟玉米品种发病重。
被害较重的玉米田,远看一片枯黄,与红蜘蛛为害症状相似;近看玉米叶片上有大量黄褐色锈状斑。
田间表现为田边植株发病重于田内植株,同一植株上外叶发病重于内叶。
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玉米植株中部以上的叶片上,重病株全株均表现发病症状,并且个别植株叶鞘、苞叶、雄穗上也有被害症状。
2发生原因分析根据玉米锈病在该县的发生情况,分析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关内引进的玉米种子带菌或当地存在越冬病源,而2007年7月份奇台县降雨水较去年同期偏多4~5倍,气温较历年同期偏低,则是促使该病大范围发生的主要外因。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
病虫害的发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对于玉米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玉米主要的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
1. 白粉病
白粉病是玉米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白粉菌引起。
其病征为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细粉末,严重时叶片凋谢干枯。
白粉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有关。
一般来说,高温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而中熟和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更容易感染。
防治白粉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排水和通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积水等。
2. 灰斑病
灰斑病是由灰斑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特征为叶片上出现灰色小斑点,严重时会融合成大斑,导致叶片凋零。
灰斑病的发生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关,对其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清除病害植株,加强播种前的病害监测,合理施肥和灌溉,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二、虫害
1.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体现在幼虫在玉米叶片内钻孔取食,导致叶片枯黄、凋谢,严重时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玉米螟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有关,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早发现、早防治,适时使用生物防治剂和化学药剂等。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农民和专家们不断探索各种防治方法和对策。
本文将就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1. 病害玉米常见的病害有玉米灰霉病、玉米病毒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赤霉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斑点、枯黄或腐烂,甚至整株植物死亡。
2. 虫害玉米的常见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玉米蚜等。
这些害虫会危害玉米的叶片、茎秆和果实,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甚至无法收获。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 针对性不强不同的病虫害对应着不同的防治方法,但目前一些农民对于病虫害的识别不够准确,导致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够有针对性。
2. 技术水平低一些农民缺乏对于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了解,无法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导致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
3. 环境污染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1. 科学种植科学种植是预防玉米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其次要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生长健康。
农民和专家应该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蔓延情况,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合理施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农民在防治玉米病虫害时,可以适量地使用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4. 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农民应该积极推广利用天敌、天敌菌、细菌和病毒等天敌资源进行防治,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5. 增强科普宣传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知识的了解,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到“防予于未然”。
玉米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民、专家和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导致产量
下降甚至歉收。
本文将介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预防控制措施。
一、病害
1.玉米霉病:玉米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穗部和茎部。
其特
点为叶片表面出现水渍状,逐渐发展成白色霉苔,枯黄后脱落。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料、及时清理枯叶以及药剂防治。
二、虫害
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昆虫,主要以幼苗和穗部为食。
幼虫在玉米植株内
作各种破坏,导致植株发展不良或死亡,穗部损失较重。
防治方法:定期喷洒杀虫剂、及
时清除玉米田间杂草、病虫害的枝叶以及及时转作其他作物,避免连作。
综上所述,通过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掌握和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玉米
产量减少,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对策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它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这给玉米的生产和品质带来了很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对策。
一、玉米病害
1. 玉米赤霉病
玉米赤霉病是由革菌属霉菌引起的,这种病害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生。
玉米赤霉病病害多发生在玉米的花穗和饲料中,它能够产生毒素,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防治对策:
(1)在种植前选择高品质、高抗病品种;
(2)加强种植地的排水系统;
(3)使用抗生素来控制该病害。
玉米锈病是由锈菌感染引起的,玉米锈病在玉米的叶片和茎上形成黄色的斑点。
它通常在7-10月份发生,高温和高湿气候是玉米锈病的发病条件。
(2)加强玉米的营养和保湿管理;
玉米花叶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它通常在8月份到9月份发生。
玉米花叶病具有明显的症状,包括叶叶卷曲、叶片变黄、叶片凋落等。
玉米螟是一种寄生在玉米上的害虫,它可以吃掉玉米的花粉和叶片。
玉米螟的幼虫通常在夜间活动,它们可以在茎、叶和穗上进行食害。
(1)在种植前使用虫害防治药剂;
(2)选用高品质的玉米品种;
(3)定期巡查玉米田,查看植株是否受到玉米螟的影响。
2. 玉米蚜
玉米蚜是一种吸取玉米汁液的害虫,它们通常在夏季活动并引起叶片损伤和沮丧。
(2)在玉米生长期间持续监测害虫;
三、结论
综上所述,玉米的病虫害对玉米生产和品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防止这些危害,农民可以选择高品质的玉米品种,加强玉米的营养和保湿管理,使用药剂来控制病虫害,定期巡查玉米田,并及时处理发生的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对策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
但是,玉米面临许多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因此,正确掌握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对策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病害1、玉米纹枯病:该病的特点是玉米叶片和茎部出现黑色或黄色斑点,进而干枯。
常常发生在花期和成熟期。
主要防治方法是采用早熟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死亡植株和秸秆。
2、玉米花中病:该病先在叶片上产生小斑点,后蔓延到叶柄和穗部,导致穗部水化不良,形成黑斑的茍合骨节状的干腐病。
主要防治方法是及时清除病残株和保持良好的田间通风状况。
3、玉米锈病:该病在七月至九月份发病,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一些锈色粉末状斑点,玉米叶片上表和裏均有氧气退化,白粉状物即叶粉,主要防治方法是选择种植抗锈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死亡植株和秸秆。
二、虫害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有害虫之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而著称。
由蛹化为蛾的深夜是玉米螟出现的高峰期,它们在夜间来到玉米花上产卵,通过摩擦和摇晃,蛾会散布卵在玉米组织下的各个位置,孵化以后的幼虫则会沿花后来到叶和茎部分。
其为害主要表现于玉米叶片之间的玉米心螟和玉米瘿蚊幼虫在玉米茎部作噪音,遏制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
主要防治方法是在生长初期用药物进行防治,加强田间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早期发现的蛾卵、幼虫及时消灭。
2、玉米象甲:玉米象甲是玉米根部的重要有害虫,其幼虫主要在玉米根部和茎部活动,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品质量。
主要防治方法是采用农药进行喷洒,加强田间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死亡植株、秸秆和土壤中的虫卵和幼虫,控制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总之,玉米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非常常见的问题。
正确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加强玉米病虫害预防和管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玉米病虫害是指对玉米作物造成损害的病菌和虫害。
它们会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以下是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策。
问题一:玉米叶部出现白斑病斑。
对策:白斑病是由玉米白粉菌引起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控制: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对白斑病具有抗性的品种,能够有效降低病害发生。
2. 杂交种植,利用杂交优势降低病害发生。
3. 种前施草木灰,用草木灰在田间播前施用,有效地抑制病害的侵染。
4. 施肥合理,保持病株的健壮,减少受害程度。
问题二:玉米生长期间出现玉米螟危害。
对策: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通过以下方式可以有效防治:1. 机械虫害防治,如玉米螟嘴叶机械捕杀机,可以在玉米田内进行搜捕,减少害虫数量。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寄生蜂、天牛等进行防治,保持生态平衡。
3. 化学防治,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喷洒,注意剂量和频次,避免虫害产生抗药性。
问题三:玉米长势差,果穗畸形。
对策:玉米长势差和果穗畸形多数是由于土壤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玉米的抗病能力。
2. 轮作休耕,避免连作,减少土壤病原体的积累。
3.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施肥,保证玉米营养平衡。
问题四:玉米出现穗发黄、不结实。
对策:穗发黄和不结实可能是由于玉米病毒引起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1. 做好防虫措施,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害虫传播病毒的机会。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对病毒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3. 种植季节选择,避开病毒传播高峰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问题五:玉米叶片出现弯曲、变黄等症状。
对策:玉米叶片弯曲和变黄可能是因为缺乏某种重要养分引起的,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施肥补充,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及时进行施肥补充,保证玉米各种养分的需求。
2. 调整土壤pH值,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土壤的pH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一、病害
1. 玉米褐条斑病
玉米褐条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特征是在叶片上出现褐色的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蔓延并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这种病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玉米种植密度过大、土壤水分过量以及高湿高温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引发该病害。
对于这种病害,首先可以采用合理的密植间距,避免土壤水分过多,增加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进行防治。
二、虫害
1.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幼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穗部,造成植株受损严重。
玉米螟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玉米种植过早或过迟,玉米连作等因素导致虫害。
对于这种虫害,可以采用玉米的轮作种植和间断播种节制虫害。
2.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主要特征是在玉米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小斑,随着虫害的加重,叶片会变黄变枯。
玉米蚜虫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玉米田地管理不当、环境条件适宜等因素导致虫害。
对于这种虫害,可以采用早发现、早防治的方法,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常见的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的病虫害,需要农户们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在病害初期及时采取化学防治和田间管理措施,以保障玉米的生产和品质。
也需要科研人员不断研究开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玉米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保护好玉米这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摘要:玉米是昌吉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受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大,危害逐年加重,使玉米生产安全受到威胁。
通过几年研究推广,带动了全市绿色综防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遏制了病虫草的危害,确保玉米增产丰收。
关键词:玉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玉米是昌吉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6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6667公顷。
近年来,由于受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大,特别是玉米螟,危害逐年加重,使玉米生产安全受到威胁。
为进一步贯彻大力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要求,推进昌吉市农作物农药减量技术的应用,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产品生产与品质质量安全,确保玉米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昌吉市玉米田病虫草发生危害特点,在全市开展了玉米病虫草害绿色综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带动全州绿色综防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的遏制了病虫草的危害,确保玉米增产丰收。
一、大力开展病虫草害种类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将调查作为项目重要步骤和基础来抓。
按照项目要求,被调查镇涉及到全市种植玉米的8个乡镇的主要病、虫、草害。
调查方式采取定点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在病虫草发生盛期或表现症状期主要利用田间踏查法调查,从而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
项目实施以来,开展各类调查41次,拍摄各类照片320余张,制作各类玉米病虫害标本10余份。
二、调查方法及结果严格按照实施技术方案调查,保证做到每个乡调查3个村,每个村调查3块田,每块田调查0.7公顷以上;按照病、虫、草、鼠、未知种类分别记录。
通过调查,发现有害生物种类51种。
完成情况如下:1.病害2种主要病害有2种:苗期根腐病、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程度轻。
2.虫害14种主要虫害14种:黄地老虎、东方蝼蛄、蛴螬、土蝗、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三叶草夜蛾、三点斑叶蝉、大青叶蝉、叶螨、蚜虫、白星花金龟,其中,玉米螟对昌吉市玉米危害最大,为玉米主要害虫,其余害虫零星轻发生。
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谷物之一、然而,玉米病虫害给玉米产量和品质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种植玉米的连作年限过长容易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或虫害的积累,增加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玉米种植时的管理不善也会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过密的种植密度、不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会使玉米植株易受病虫害侵害。
另外,气候条件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温度湿度适宜、无风或风速较低等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
针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抗病虫害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注重抗病虫害性,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
二是加强玉米田的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死枯物。
这样可以降低玉米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
三是采取农业防治方法,如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塑料覆盖、轮作间套等技术手段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是科学施用农药,选用对玉米病虫害有效、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此外,还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防止病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产生。
五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通过定期巡查和观测,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结合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下,才能有效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