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格式:ppt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包括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除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着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不足,以及对除法算式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说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说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地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讲解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生动地展示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讨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强调重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除法算式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除法算式各部分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除法算式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除法算式的实物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例子,如分苹果的场景,引入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除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如被除数、除数和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除法算式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教学道具进行除法算式的操作。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是指被除以的数,通常用符号a或b表示。
被除数是一个整数,它是一个需要被除以的数。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通常位于除号的左边。
除数是指除以的数,通常用符号c或d表示。
除数是一个整数,它是用来除以被除数的数。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通常位于除号的右边。
商是指除法算式的结果,即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值。
商通常用符号q表示,它是一个整数或小数。
商表示被除数被除以除数的结果,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或一个复杂的分数。
余数是指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余数。
余数通常用符号r表示,它是一个整数。
余数表示在除法过程中,除数不能完全整除被除数时所剩下的部分。
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被除数 ÷ 除数 = 商 + 余数 / 除数例如,用算式7 ÷ 3 = 2 + 1/3来表示7被3整除得到商2,余数1的结果。
在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是基本的数学概念,它们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被除数和除数是除法算式的基本元素,它们决定了除法的运算结果。
商是除法算式的结果,表示被除数被除以除数的值。
余数是除法算式的剩余部分,表示被除数被除以除数后不能整除的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除法算式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单价和数量来得到总价,这就涉及到了除法算式。
又比如,家庭中的分币问题也需要用到除法算式,来平均分配家庭开支。
因此,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总之,除法算式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等部分。
这些部分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理解和掌握除法算式,有助于我们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2.2.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课时量1预习指南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温故知新1.如果分给2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每人分到()个。
2.新课先知3.教材第14页例5。
(1)()个竹笋,每()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可以每()个竹笋为一份圈一圈。
(2)()个竹笋,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3)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4)()是被平均分的竹笋的总数,作被除数;每()个放一盘,也就是每()个一份,()作除数;分得的结果是能放()盘,也就是份数是(),()作商。
预习检查4.看图列出除法算式。
()÷()=()()÷()=()分别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每日口算5.7×4= 2×5= 1×5= 2×9= 1×5= 4×4= 6×7= 3×8= 8×5= 7×3=2.2.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当堂达标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基础夯实练】一、圈一圈、填一填(1)10里面有()个2。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15里面有()个3. ()÷()=()二、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9,除数是3,商是3. ()÷()=()2、除数是4,被除数是24,商是6. ()÷()=()3、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 ()÷()=()【能力提升练】三、解决问题1、王老师买了10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支?2、15个小朋友,每3人一组玩跳绳游戏,一共可以分几组?3、王明家里共有16只鸡,平均放在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裝几只?【培优拓展练习】星期天,家里来了一些客人,小明准备了14根筷子,刚好够用。
吃饭时一共有()人。
1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P76—P78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除法含义的基础上,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分层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B、能正确理解和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课前准备:口算卡片、黑板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
☆☆☆☆☆☆□÷□=□▲▲▲▲▲▲▲▲▲▲□÷□=□2、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2)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3、小结揭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含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10面红旗,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面。
(2)先让学生用10个圆片来分一分。
(3)教师利用投影片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指出学生中错误的分发的存在的问题。
(4)根据投影片完整地说出图的意思,并将题目填写完整。
(5)根据意思,指名列出算式。
10÷2=5(面)(6)读一读。
指名说说算式中的“10”、“2”、“5”各表示的意思?(7)你知道他们各叫什么名字吗?依次板书。
2、完成“试一试”。
小组合作,每人说一道题各部分的名称。
3、“练一练”第一题: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1)第一小题:你能看懂图的意思吗?(6个枇杷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2)除法算式怎么列?6、2、3各表示什么意思?(3)他们叫什么名字?(4)第二小题:同桌互说。
4、小结:算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称和意思。
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表示要分的份数;等于号后面的叫“商”,表示每一份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二题2、3。
2、口答下面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8+2=10 8-2=6 8×2=16 8÷2=4你能想其他小朋友介绍一下8÷2=4 这个算式吗?(从读法、名称、意义来介绍)3、独立完成第4题。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以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除法算式的概念和结构。
2. 学生能准确地识别和写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二、教学内容:
1. 除法算式的定义
2.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例如分苹果或糖果等,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除法运算。
2. 讲解新知:
(1) 定义除法算式:教师解释除法算式的定义,即表示一个数(被除数)被另一个数(除数)除的过程,结果得到的是商,可能还有余数。
(2)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写下除法算式,并用颜色标出各个部分,讲解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3. 练习与应用:
(1)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除法算式来解答,同时要他们写出算式并指出各部分名称。
4. 总结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除法算式的概念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5. 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关于除法算式和各部分名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除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发现学生有困惑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年二级数学(下册)教学主题:表内除法(一)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材分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平均分20个竹笋、平均分12张卡片、会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学生通过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
这就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3.学情分析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理解除法算理,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会根据口诀说出算式正确的商。
知道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通过理解除法的算理,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
这就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动手操作,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合作,同桌互说,理解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任务一: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任务二:通过观察能理解算式,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任务三:能看懂图意,根据图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除法20 ÷ 4 = 5↓↓↓被除数除数商【教学反思】。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除法算式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名称:
1. **被除数**:除法算式中被除以另一个数的数,通常写在除号的左边。
它是需要被分割或分配的数量。
2. **除数**:用来除以被除数的数,写在除号的右边。
除数决定了将被除数分成多少等份。
3. **商**:除法运算的结果,即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数值,位于除号上方。
4. **余数**: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剩余的未被除尽的部分就是余数。
余数的大小取决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5. **除号**:用来表示除法运算的符号,通常用"÷"表示。
例如,在算式$12 ÷ 3 = 4$ 中,12 是被除数,3 是除数,4 是商。
如果$12$除以$3$的结果不是整数,那么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这些部分在除法运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被除数表示要被分割的数量,除数决定了如何进行分割,商表示每个等份的大小,余数则表示无法完全整除时剩余的部分。
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对于进行数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都非常重要。
它们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操作除法运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分配物品、计算比例等。
如果你对除法算式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解释某个部分的概念,请随时提问。
我将尽力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包括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准备除法算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的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详细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包括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同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写除法算式,加深对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除法算式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读写除法算式,并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判断各部分的名称是否正确。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册下第二单元《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出示图:
(2)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3)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思考:“两幅图都用6÷3=2表示,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4)师小结:虽然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但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3、改变题目,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1)课件出示:如果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学生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教科书第1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1)第1题,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为什么都是12?”“除数表示的是什么?商表示的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我会填1. 分一分,填一填。
(1)每份2个,可以分成()份。
列式:()÷()=()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每份3个,可以分成()份。
列式:()÷()=()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每份4个,可以分成()份。
列式:()÷()=()(4)还可以每份()个,可以分成()份。
列式:()÷()=()【考点】:考查学生对包含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法各部分名称。
【解析】:一共有几个,被除数就是几,每几个分一份,除数就是几,分成几份,商就是几。
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结果叫商。
【答案】:6,12÷2=6 ,12,2,6,4,12÷3=4, 12,3,4,3,12÷4=3.6,2,12÷6=22.10里面有()个2,列式()÷()=()【考点】:考查学生能够看懂图意,进一步考查对除法的理解。
【解析】:根据图意,每两个分一份,所以要除以2。
【答案】:5,10÷5=23. 先分一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
()÷()=()【考点】:看懂图意,自行平均分。
【解析】:把8个梨平均分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4个,应该列式8÷2=4。
【答案】:8÷2=4二、解决问题1.两只小猴分得同样多,每只小猴分()个。
()÷()=()【考点】:两份香蕉不一样多,考查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一共8个香蕉,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应该分到4个,是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
【答案】:4,8÷2=42.这些足球每班分3个,可以分给()个班。
()÷()=()【考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解析】:把15个足球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到5个,这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